问题教学法及其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2017-05-30赵恺
赵恺
摘要: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并不等于机械地问答教学,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化的教学方法,否则就会导致教学法的运用不甚合理,不能有效地达成问题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良好效果。问题教学法重在以问题为导向,以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弄清问题教学法特有的内涵和特征会充分发挥其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问题;内涵;高校思政课;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615(2017)03-0105-04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7.03.024
高校思政課建设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渠道,高校思政课要想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思政课,不仅要注重真正贴近客观的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更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合理有效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过程化的问题教学法来分析和解决相应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一、问题教学法的含义及其特征
问题教学法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实践基础,要准确把握问题教学法,首先就必须认识和了解问题教学法本身的含义及其特征。
(一)问题教学法的含义
1问题
问题教学法的核心词是问题。因此,了解“问题”的涵义,是理解这一教学法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呢?“①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②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在心理学中,问题是指个人已经面临的,不能用现有的知识能力或经验去解决的一种情境。“问题”的含义主要还包括还未解释和解决的疑难的意思,目前大多数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都赞同美国学者纽厄尔和西蒙对问题所下的定义:“问题是这样一种情景,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知道这件事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就构成了问题。”通俗地讲,问题是指个体运用现成的经验或认知结构所不能解决或消除的差距,个体必须改组原有的经验,重组认知成分,运用情境中的已知信息及相应的策略,达到问题的目标状态。笔者从“问题”本身具有的涵义和人们认知能力的角度分析,认为问题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这主要是指一些当今各种考试之中所出的题目、问题;二是一种有目标指向性的未完成的相对存在,这种问题也可以理解成一种目标、理想。而问题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则是特指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和疑难。它产生于人的认知冲突中,产生于思维与行动障碍时,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始终存在的。
2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既是传统教学法,也是一种新颖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本身有着很丰富的内涵。总的来说,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善导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获得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注重问题导向和过程化管理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既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过程、教学技术,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在问题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问题是核心,教师一般都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也不断地提高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问题教学法运用的过程中学生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学习者,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探索和解决的能力,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问题教学法的特征
1自主性
问题教学不是传统教学中的问答教学,它不是简单地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或者是教师一味地包办学生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则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同时,当学生遇到问题之后,也不是第一时间就要去找老师解决,而要多疑多问,让学生经历从各种角度认识问题、表达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努力发展其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自主性是问题教学法最为突出的特征,这种自主性能更好地促进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信、行的培育和发展,促进学生创新批判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进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驱动性
与自主性相对应的是驱动性。问题就是矛盾、疑惑、疑难,这些都是激发和激活思维的“金钥匙”,它能够使学生深藏着的求知欲和兴趣在这一刻被有效地激发出来,使学生有想去探究这一切的冲动,有力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中创设出有趣的、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针对该情境下的问题进行独立地探究,同时,也驱使着学生自己去提问,诗人但丁曾说:“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北方的洞里,只能是一棵矮矮的小树;要是长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定会长成参天大树。”学生问题意识是否会得到很大的培养和锻炼,就要看老师这个组织者、引导者能否在运用问题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时首先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下教师要去发问以及要有问的意识,进而引导学生去发问以及培养这种问的意识,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会被大大地激发出来。
3开放性
开放性的学习是给学生提供一种更广阔的视野和思维范围,帮助他们更好地去理解掌握知识并体验生活,很好地去了解周边所发生的大事小事,积累生活的经验等。问题教学法的开放性首先表现在问题答案本身的开放性,特别是对高校思政课等哲学社会科学来说,在一定的理论和知识建构基础上设置的问题本身就不具有唯一或所谓的标准答案,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来对应有的问题发表自身创新性的看法和见解;其次主要表现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方式和途径的开放性,问题教学法绝不是机械地问答教学,不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小组讨论的方式、社会实践的方式等都可以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一定非要唯课本是从采取问答的方式,甚至课堂上未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延伸到课外,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比以前更多元化,再者还表现为教师对于学生最后的评价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问题教学法总是通过以学生为主体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开放性的评价也是十分重要的,这种开放性的评价既要给予学生极大的肯定和鼓励,又要合理指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问题教学法本身的要求以及操作等都具有开放性,可以让学生学会用开放的思维和眼光解决问题,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形成新的能力。
4实践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教学法强调学生要在不断地探究中去得出问题的结论和答案,用来验证问题和结论的存在性和合理性,反对把书本知识和已有的科学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在获得这种结论的过程中要采取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去总结和验证,这些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查阅资料、上网、观看各种视频资料、社会调查等,以及和老师、学生进行探讨和交流,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才培养出学生的能力和智慧的教学方法。它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来解决问题,得出问题的结论,能较好地克服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差的状况。
5过程性
现代教学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发现过程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如果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体验,也可能体验遭受挫折后的困惑,无论是那种结果,这个过程都是有意义的,一方面教师可以从学生问题探究的过程中了解到学生存在的难题、困惑,另一方面这个过程本身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
问题教学法特别强调问题是启发思维的源泉,而提出有效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进一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又是学生,这就要求在问题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必须实现问题、教师、学生这三个要素之间的有效结合,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促进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进而不断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探索创新。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传统教学中老师带着学生念课本,讲课本,学生则是记笔记,背书本,教师是整堂课的主宰,学生视老师、课本为权威,这种教师灌输,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促使学生成为思维的懒汉,思想的奴隶,渐渐形成了懒于思考的坏习惯,这不仅不会有效地促进问题的解决,而且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问题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能够更有效地、直接地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这主要是因为:第一,高校思政课的内容设置更多的与客观的社会实际相结合,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征,高校思政课的的内容和基础理论不是死板的条条框框,内容的掌握也绝不是死记硬背,高校思政课每一个版块内容的设置都可以通过社会的客观实际或现象来向学生解释传达,这种理论与现实的不断结合就可启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探知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总会形成运用思政课中的知识内容来解决现实问题或通过现实问题来解释思政课中的一些知识内容的思维习惯;第二,问题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中更能发挥其“问题”导向,形成有效问题。问题的产生很容易,但有效的问题产生其实很难,结合高校思政课内容的特点,教师在问题情境的设置过程中所使用的素材可以很多,只需要择优选择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如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专业、爱好等特点就可以设置出一些高质量的问题,能够很容易吸引到学生去探究问题,第三,高校思政课普遍开放性的考核方式能够进一步促使问题教学法的合理运用,高校思政课普遍开放性的考核方式主要是指相比于其他课程来说,更适用于开放性的开卷考核方式,这就避免了学生对课本死记硬背而没有完全融汇贯通的情况,而且开放性的考核方式更注重过程化的教学和管理,这其实与问题教学法应有的环节不谋而合,这就可以进一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使师生双方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参与到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之中,有效避免了教师只是念课本、划重点,而学生只是背背而已的现象,这种考核方式的转变和过程化的管理使得问题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能够极大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而不会让师生被应试考试所“绑架”。
(二)促进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高校思政课长期以来的教学方式,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在高校课程体系中不受重视,地位较低,这也就导致师生对高校思政课的重视度不够,教师上课唯课本是从,学生上课更多是出于被迫性的课程任务的完成,问题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强调以问题为导向,以师生有效互动交流为主线,以启发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这就促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较之以往要有更大的改变和创新,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首先便会进一步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以促进学生能动发挥自己的潜能为目的;其次,教师会树立新型的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问题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要想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教师和学生应该树立化教为学的教学理念和化答案为问题的学习理念;再次,教师还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充电和学习,使自己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科学合理地运用问题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正确地教育。
(三)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探索创新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推陈出新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合理运用完全可以推进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探索创新。首先,问题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合理运用会有效推进思政课内容不断与客观的社会实际、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使得课程内容不断更新,这是因为问题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要求“问题”切实有效;其次,问题教学法在高校思政中的运用可以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产生,传统教学中教师具有明确的权威性,学生总是绝对听从和服从教师,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增加了师生更加积极、有效、平等的互动,甚至学生对于某些问题的思考敢勇于挑战老师的权威,这其实就已经是在不断产生新的师生关系的过程;再次,问题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改变了传统中“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开放性的问题设置和答案探究使得学生在课堂中有了更多的主体性的角色;最后,问题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真正地实现了高校思政课以文化人和以德育人的课程目标,使高校思政课有了更接地气的课程任务和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S]2017-02-27
[2]漢语大辞典编委会.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刘绪菊.启迪智慧—问题探究教学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4]黄广宇.问题教学法在两课教学中的意义及运用[J].思想教育研究,2003
[5]陈梦稀问题教学与批判精神的培养[J].求索,2004(2)
(责任编辑:赵广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