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教育技木服务具体人生命体验研究

2017-05-30曾茂林

中国电化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精准服务教育技术个性化

曾茂林

摘要:随着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师生具备了将其独特的生命感知、情绪波动、价值取向等及时渗透到“教育&技术”的耦合过程中,创生出个性化教育技术的现实条件。个性化教育技术注重主体生命体验,正好可以弥补大众化教育技术的不足。从生命哲学角度,研究服务具体人生命体验的个性化教育技术内涵,不仅需要彰显和扩展师生的生命意义,更需要尊重师生生命的独特性。个性化教育技术服务具体人的“生命★技术★教育”耦合原理、精准服务原理,为其提升师生生命质量提供了理论基础。借助大众教育技术分层服务具体人的“互联网+”机制,师生在个性化教育技术设计与实践的相遇中,不断注入个体生命活力和知识之流的力量。这样生成的个性化教育技术,让个体生理和心理潜能得以充分发展,生命意义因此不断提升。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技术;精准服务;具体人;生命体验

因为服务具体人的个性化教育技术,必须直面师生生命,通过具体人的生命意义,为提高个人生命质量而生成订制的个性化教育信息资源,提供具有根据个体需要进行自组织的智能化服务。自组织教育技术本身,就融入了师生的生命价值和意义追求,这样的教育追求在与智能化技术的耦合中,以个性化资源开发、信息传输和加工技术,不断创造出为个体精神生命服务的新技术,为师生生命个体不断地走向真、善、美的最高境界,提供个性化教育技术支持。

一、克服大众教育技术弊端需要个性化教育技术

从电化教育技术产生开始到当代信息化网络技术,主要以大规模地全面普及知识教育为核心,旨在以先进技术提高教育效率和知识普及率,至多在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和教学设计的优化上,做出了不遗余力的持续改进。其研究的重点仍然没有离开技术对教育效率的提高,注重的是教育技术“机械特性”的彰显,而忽视了对具体人生命体验的关怀。以机械操作为特征的电化教育技术,是从黑板到幻灯技术的延伸,增强的是教师教学中的手工艺技术,难以根据具体人当下情绪和需求变化,生成符合个人需要的量身订制教育技术。即使当前最先进的MOOCs和精品课程网站,除了以知识交流为主的师生和生生互动,开始了生命体验的技术教育外,主要还是以达成教学目标为“手段”。教师成了运用技术的权威和主宰者,学生成了被动接受教育技术推送知识的受体。在“目的一手段”关系中,师生都把教育技术看作是物化对象:教师把教育技术看作操纵的对象,用来展示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手段;学生则把它看作是替代教师的知识传授者,是其可以获取知识、帮助完成作业,增加分数的手段。师生对教育技术缺少“灵魂深处的直接相见”,与教育技术专家、程序设计者所凝聚的思想、神灵之间没有精神交流,难以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自然也就没法创生出满足师生个体生命体验需要的个性化教育技术。在生命意识凸显的今天,我们以生命哲学为基础,引导师生在虚拟的生活世界中体验生命,在互动游戏中理解生命的内涵,在虚拟真实的情景表达中展现生命的意志,从而使个性化教育技术真正成为与生命共生共融的教育技术。

研究表明,教育技术不仅仅是外在于师生等消费主体的静态教育环境或技术,而是大众化的外在教育技术同个体主动选择、积极建构,不断创新“教育&技术”耦合状态,实现“教育与技术互动生成师生需要的教育技术的过程”。首先,以工业4B为标志的智能化技术,赋予了技术以智慧生命。无论是3D动画还是Agent人形化模拟人物角色,都更具有人的智慧、情感和生活习性,虚拟环境的构造也更逼真,接近以假乱真的人性化设计及其实现条件。这样的智能化游戏已经开始了商业化推广,一旦将其成功移植到教育技术中,就能提供针对师生个体生命体验的教育,形成融入个体情感和意愿的个性化互动教育技术。个体可以通过感知和评价,不断选择其需要的虚拟教育环境和实训工具,自主构建阅读理解和作文等虚拟场景,创造出个性化的实践情境和虚拟实验室,从而增强师生的认知情趣,激励其教与学的动机。其次,信息技术以“互联网+”为标志,借助大数据的各种教育云服务,推送出能精准满足各类师生量身订制的个性化资源。如果说智能化让教育技术制造出了懂得人情世故的虚拟角色人,那么“互联网+”就能让被赋予了各类角色生命意义的虚拟人,走向消费个体自主建构的虚拟生命世界之中,成为其同呼吸共患难的学习伴侣、人生知己,以生命的对话、情感的互动、灵魂地碰撞,激励、诱导个体积极探索未知世界,建构出充满生命活力和知识智慧的虚拟教育环境。让师生通过操作虚拟世界中扮演“自我角色”的虚拟人,来凸显其具体人的当下生命意义,体会到真实世界需要但不能满足的情感和角色化关怀。最后,个性化教育技术,遵循生命体验式教学路径,提倡虚实结合的互动生成教育理念。师生通过教育技术虚拟情景的体验,模拟Agent人形化角色人物的交往,可以达到认知和情感的升华,并在合作探究学习、个性化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生命意志的表达能力。但这些模拟真人的虚擬角色背后,是以真实的环境和人物为基础建构的,是以真人的体验为支撑来调整虚拟角色的情绪表达和行为方式的。因此,师生需要借助互联网实现真人间的交往,以便更好地贴近真实人的生命体验来建构虚拟世界。一旦回到真实世界,赋予虚拟环境以真实的人际关系,虚拟人角色也会变得复杂。这就需要进入特定虚实环境中的师生,灵活处理虚拟自我角色、远程交往等同伴关系,以此培养其处理社会关系和调节情感的能力,增强师生自主合作精神。总之,无论是智能化和“互联网+”技术提供的现实条件,还是个性化教育技术能促使师生心理认知和情感表达得更丰富,可以切实提高其虚实结合的生命质量,都要求不断扩大个性化教育技术服务个体生命体验的功能。

二、服务具体人生命体验的个性化教育技术内涵

注重生命体验的个性化教育技术,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借助教育技术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更在于师生生命意义借助教育技术得以彰显和扩展。个性化教育技术带有强烈的情感成分,总是从师生经历、内心情感积累和先在的感受出发,营造出各种虚拟环境和其心仪的Agent人形化逼真角色,让师生通过进入虚拟环境在同她(他)的交往中体验到快乐生命的价值和意蕴,感受到真实世界很难获得的细致人微地关怀和毫不掩饰的情感表达。如果我们的智能化教育技术,能够达到电视剧《微微一笑很倾城》里的游戏场景和人物角色的逼真度、智慧度,那么师生通过智能化技术就能让活生生的教育资源丰富其情感体验,感受到为某一角色或为探究出某种技能、实现知识创新而带来的生命冲动。这种个性化教育技术就将成为既具有个体知性、理性,也充盈着灵性与感性的教育技术。注重生命体验的个性化教育技术,是以耦合关系动态生成的实现了主客消融的教育技术。在此,师生不再把教育技术看作是单纯的手段和技术,教育、技术、师生都表现出能动的主体性。即使是技术也以智能化的主体方式,投入到虚拟情境的创造活动中,实现“教育&技术”的耦合,生成熔铸了个体生命力的教育技术。这样耦合生成的个性化教育技术充满着人文意蕴,呈现出物我同一的耦合生成过程,这在《微微一笑很倾城》电视剧中,哪些坠入爱河的游戏者为另一半痴狂的表演中得到了完美展现。教育技术所要做的是把那种游戏技术教育化,赋予其中的少男少女以教育者的灵魂和青春气息,让她(他)承载着教育的灵感和生命的灵动。这种基于生命体验耦合生成的个性化教育技术,不仅以促进师生生命意义成长为目的,而且以激发出其生命潜能发挥为直接目标,借助超越技术观、效率论,凸显教育技术耦合中的主体性、实践性、整体性特征,强调主体根据自身需要,自我调控生成适合自身角色需要的个性化教育技术。这样的教育技术,不仅仅是技术或教育的存在,更是一种生命意义的存在。

注重生命体验的个性化教育技术,尊重师生生命的独特性。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不同的“样子”,它将以虚拟具体人的生命活动范围、角色扮演行为和心态等形式,以逼真的角色人方式出现在虚拟环境中。因此,其从课程资源到信息传递方式,都必须根据师生个体心理特征来组织,并以反馈方式调节师生需求,将主体的奇思妙想与技术创新有机耦合,不断生成富有生命力的个性化教育技术。这是以外部分类教育技术为基础,根据每一类型学生实施精准量身订制的推送服务,同师生个体自主实现的“教育&技术”耦合的个性化创新结合,不断生成适合具体人的个性化教育技术。这种由师生主动建构生成的个性化教育技术,主要包括个性化的课程资源、个性化辅导信息、师生间认知和深度的情感交往等,专门针对每个师生特长和不足实施资优和补差的教育技术。为了增强生命体验中对教育技术消费者的感知冲击力,最好能以虚拟具体人心仪的逼真人物角色,在传递知识信息、陪伴其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以“友好交往-怦然心动-相互眷念”等场景,触及学习者心灵感应和焕发青春魅力的方式,让资优教育获得强大的生命电流冲击;让补差教育因心仪角色的期盼,涌动出奋起直追的生命力。注重生命体验的个性化教育技术,明了生命的未完成性、未确定性以及由此而具有的生成性。它懂得人总在变化着、生长着,不同的学习阶段有着不同的生命体验。因此,注重让师生根据其生命体验耦合生成需要的教育技术,注重从认知到情感的同步升级。既需要将学生的追问、探寻、创造,耦合到教育与技术的互动生成过程之中,展现出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生命力量;又需要注重偶然、意外惊喜场景的设置,让学习者从中感受到偶遇新奇知识、心仪偶像的一见钟情,体会出同有情人合作学习的悲欢离合,获得学习交往中的完整生命意义。

三、服务具体人生命体验的个性化教育技术理论

(一)服务具体人的“生命*技术*教育”耦合原理

“生命*技术*教育”的耦合,就是让个体的生命在同“互联网+”技术的耦合中,借助技术化处理满足个性化的教育需求,让个体内心的生命体验借助技术,进入到虚拟的教育环境及其活动之中;又让虚拟教育环境借助个体的技术操作,实现主体生命意义的自主建构和虚拟世界的不断创新。生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直觉与体验是生命中普遍存在的力量。”因此,要让个性化教育技术充满生命力,富有生命的灵动感,就要充分发挥“教育&技术”耦合中主体的直觉与体验作用。师生通过操作虚拟情景、动画人物、增删视频等,获得现实与虚拟世界融为一体的生命感知;把自己过去的经验融人虚拟世界,以经验直觉方式去建构教育技术,获得物我同一的快乐。生命哲学视野下的教育技术,注重对师生生命意义的发掘,旨在通过具体人的体验和感悟,让教育技术消费主体按照自身生命体验需求,自主建构“教育&技术”的生命意义,耦合生成精准服务个人的教育资源与富有生命灵动感的虚拟教育环境。师生在根据内心世界的体会和感悟,自主建构生成教育技术的过程中,将教育专家赋予的学科学习心理逻辑,同学习主体的自主需求有机结合,生成赋予了师生生命感知和灵动的个性化教育技术。这样基于具体人生命体验的个性化教育技术,一方面将教育技术中凝练的专家价值诉求外在技术化,代表着社会取向的价值观和某类学科的一般教学程序、规律。另一方面,又注重了师生自发而真诚地按照自我感知和需要,来重新设计符合自我个性的教育技术。从而实现了外在教育技术的社会价值与个性化的生命价值,在“教育&技术”耦合互动中,生成具有生命灵动的个性化教育技术。

个性化教育技术生活化、生命化的逼真动情原理。因为“生活的世界,是生命存活的世界,人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舒展自己的生命,享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乐趣。”因此,基于生命体验的个性化教育技术,要从师生现实生活中提升生命的价值,借此启迪其精神世界。那种脱离师生现实生活的虚拟场景,再美好、猎奇,也因其跟师生现实生活无关,不可能触动其心灵感应,让师生以蓬勃生机参与其中。但如果仅仅停留在现实生活的逼真反映上,师生也会因找不到新奇感而缺乏心动的感觉。为了唤醒师生的潜在生命需求和本我意识,就需要营造出既逼真模拟现实生活的环境,又在不断的探究性学习中,引导师生借助问题的解决,形成超越现实的美好情境。让“追求希望”的烟花,一路创造出生命体验的激情,促使师生从“教育&技术”的耦合中不断增强愉快的生命体验。在“教育&技术”的耦合中融入生活情景,使師生从虚拟现实中看到当下社会和教育的真问题。虚拟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后,展现的美好生活图景,又让师生从自主探究中,体验到创新的生命意义,以此不断丰富个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由于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和竞争性,有其多变和残酷的一面,因而让一些学生变得无所适从,尤其让那些成绩中等以下的学生因感到前途渺茫而惶恐,在其求学过程中多以失败者角色出现,尝到的多是人生苦果。在这种传统和现实教育倍感无力的地方,个性化教育技术可以通过虚拟现实,让学生找回富有生命活力的自我,注入学生希望看到和感受到的光明前景,营造出有助于其能力和心境刚好适合的健康成长环境。从而让一大批学困生、被教师抛弃的学生,在富有爱心和同情心的个性化教育技术环境中逐步恢复信心。再利用“互联网+”技术,以降低难度、增强形象性等方式,推送其乐意接受的知识游戏教育,引导其在游戏中增长知识和技能。最后,以知识和技能教学的游戏化、生活化方式,引导其走向现实世界。让其从学以致用的效能感中,找回自己“一定能行”的自信感,从而将个体的生命意义融人到同辈群体的健康成长之中。

(二)发挥精准服务原理提升师生生命质量

教育是由具体人构成的世界,而“具体人具有三重生命——‘种生命‘类生命与‘个生命,且具体人的三重生命既各有特色、相互区分,也相互依存、互为贯通。从关于具体人的三重生命观来看,针对群体的教育技术无疑需要凝练出“种生命”和“类生命”的价值,将人类社会的科学知识、技术结晶,按照一般的学科逻辑和学习心理规律展示给师生。但当师生进入具体教学情境之中,需要增值的是“个生命”。这就需要借助个性化地精准服务,来建构触及个体心灵的教学和生活环境,需要从个体性别生理、心理到认知基础的好、中、差层次上,耦合生成个性化教育技术。在服务具体个人时,教育技术是一种“具体人一教育一技术”耦合互动生成的生命性存在。这种存在不是一种既成性存在,而是生成源源不断的个性化生命存在;“不是一种孤立性存在,而是一种关系性存在。”作为生成性存在的师生,既承袭着社会教育价值取向的标准化,也面临教育个性化对技术革新的挑战。为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技术精准服务的重要性,把精准服务落实到学习者内心情感和知识获得的需要细节变化上,让教育专家的设计与师生个人的自主设计有机结合,实现从“种-类-个人”关系的逐步精细化,将“具体人-教育-技术”联系起来,耦合出为具体人服务的个性化教育技术。

信息化、智能化教育技术服务的精准性,让教育技术以个性化的生命力得以彰显。信息化技术,提供了个体可以选择的海量资源。智能化教育技术,则实现了从宏观物质世界到微观生命运动,再到精神世界的心理和情感变化的形象模拟,将现实中不能获得的人物、事件及场景,在虚拟世界中逐一呈现。它让个体的心灵世界通向心仪的人和物,让追求希望的梦想在虚拟美景中实现,完成自我生命意义展现和成长过程的预演等等。所有这些,为师生个体成为他自己,提供了心仪的教学情境和个性化的经验再现服务。个性化教育技术,倡导师生自主组织“教育&技术”的耦合关系,以精确及时地适应自身的相关需求。它不仅充分体现了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且耦合多方因素形成的“活”化信息资源,能帮助师生最大化地达成个性化教学目标。即使是初中生,习得教育技术基本技能后,也可根据自我需要主动建构起个性化教育技术。因耦合创生中注入了个体生命情感的深切体验,主体必然会用心面对虚拟场景中细节的建构,并将其作为自我探究未知世界和学习成长的大事来处理,将从“互联网+”上获得的点滴教育资源,纳入到个性化特长发展活动之中。在其建构个性化教育技术的同时,教育技术也成为其生命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自我教育中蕴含的生命体验同所需技术间的互动生成。这种精准服务自我内心体验的个性化教育技术,洞悉作为具体人的师生生命意义的内在需求,将教和学主体内心无形的感受、体验,以精准地技术逐层展示为虚拟情景、人物言行等可视化事物,从而实现技术对主体深层精神的贴心教育服务,提升了技术精准服务具体人教育需求的耦合功效。

四、个性化教育技术服务具体人生命体验的机制

(一)分层服务具体人的“互联网+”机制

当今教育技术,集中体现在“互联网+”课程、情景呈现、文本等具体教育资源的个性化选择和应用上,是传统教育精华与先进“互联网+”技术的耦合,形成超越了电化教育的新教育技术。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特征中可以推出,作为教育技术营运商,需要以跨界方式扩大“互联网+教育技术”的应用范围。从资料搜集到虚拟实训;从教的资源获得到自学、练习资源的优化;从作业批改到最终的评价,都需要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造,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结构、模式结构、路径结构的创新。虽然利用“互联网+”可以实现具体人所需要的各种教育资源和手段的连接,但这种连接具有层次性,主要通过连接满足具体人生命体验的价值层次予以实现。一是教育技术资源中蕴含的科学与人文的生命。实质上就是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等凝聚在教育技术中的科学与人文文化所创造出的生命。二是利用教育技术展示班级教师教学意图的精神生命。三是学生个体借助教育技术体验到的生命。教育技术服务具体人生命体验的深刻含义,实质上是为这三种生命的不断交流、对话和融合提供技术服务的平台,从而构成教育與技术耦合的虚拟化、角色化生命样态。在这个耦合过程中,大众化的分类教育技术建构是关键。它是联接三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起着让三方生命实现对话、交流和情感共振的作用。

“互联网+”教育技术,服务生命体验的三层运行机制。第一层,由大众化教育技术激活教材生命意义的运行机制。由于代表科学与人文文化生命的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等,在教科书中创造的生命是隐匿的。学生课堂上所学的,往往只限于按某种教学大纲精心编制的教科书,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所创造的蕴含了生命的东西很多都被省略。而大众化教育技术,可以借助浓缩人类知识的精华,以系统连贯的体系,鲜活的课程资源,历史地再现科学家、艺术家创造性活动的展开过程,彰显其中的艰辛和智慧、情感等。这样的教育技术资源库,在知识的排序和层次设定上,应处于最基层。因为它能让师生体验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到某种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达到鸟瞰式理解某一知识体系的来龙去脉,便于其选择到适合自身经验和生命意义拓展的自主学习路径。在这一基础层次的教育技术建构中,教育专家的设计理念是成功的关键。它展示的是设计者的观念和精神意识,这种意识的形成很大程度上靠设计者用生命去洞察、感悟和把握。只有教育专家将自己的生命真正投入到特定知识体系的建构中,才能感受到科学人生、艺术人生、哲学人生所蕴藏的生命精神的流淌,并以大众化教育技术,将这种精神生命以历史再现方式予以栩栩如生地凸显,让其在师生心中引起波澜壮阔的冲击力,成为激励师生充满激情地开展深人学习、探究的动力源泉。第二层,让班级教育技术进入学生精神生命。班级教育技术借助教师对学生全面地了解,紧扣学生“需要的最近发展区”,从其现实经验出发创建出虚拟的情境,引导学生以生命体验方式进入科幻与人文氛围浓郁的虚拟环境中,从中体会和感悟出当下生命的意义。在这一层次中,教师需要设计出能让自己和学生心动的感人情境,富有魅力的探究式解题场景,学生才能用生命去领悟“教”和“学”的真谛,才能让整个设计因准确切入班级学生生命体验的经验之源而富有生命力。如果教师不懂得班级师生主体与大众化教育技术之间的交流和对话,这样就很难实现班级教育技术同师生精神生命间的耦合。因此,只有教师的设计精神,既符合学生需求,又同大众化教育技术所凝集的专家生命之间实现了交流和对话,班级教育技术才能恰到好处地精准展示其教育精神的生命力量。第三层,个性化教育技术耦合,生成个体的精神生命。要通过个性化教育技术的自组织过程,关注学生丰富而完满的人性需求,激发起按照既定教育目标和兴趣、爱好,让学生个体自主组建资源库、探寻学习路径,创设自我理想世界和点燃激情的虚拟社区、游戏世界等。让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大众和班级教育技术的引导下,通过自我建构个性化教育技术的过程得到加深;个性化的生命和潜能,在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个性化游戏教学中得以彰显……。总之,将教育技术中所蕴含的人文、科技主体生命,与师生作为具体人的当下生命体验和需求有机结合,以凝聚专家智慧和价值取向的教育技术为引导,围绕其感兴趣的人或物开展积极的虚拟建构活动,以此彰显个性化教育技术促进个体生命成长的魅力。

(二)服务具体人生命体验的个性化设计与生成机制

服务具体人生命体验的个性化教育技术,其最大特点在于主体根据其生命体验的真实感受和需求,进行以自我体验为核心的个性化设计。以此彰显其富有生命力的创造性,形成有针对性地满足主体当下快感,又能为未来人生幸福奠基的教育技术。师生作为“教育&技术”耦合的主体,可根据自身需求以“互联网+”形式选择需要的内容,通过自组织教育资源和个性化订制推送路径,形成个性化教育技术。这样人为的人本化生成路径,既可以按照能力水平、学习策略生成优良中差不同水平的教育技术;也可以按理、工、农、医不同学科,生成类别特色鲜明的教育技术,还可以按理论、实践、“理一实”一体化,生成不同知识类型的教育技术,其关键在于以“互联网+”实现个性化订制。无论怎样,以主体生命体验为特征的自主设计,都只有同彰显主体创造力的技术选择、教育资源重组耦合,才能生成精准服务自我生命体验的个性化教育技术。而“互联网+”技术的特征本身就具有创新驱动、重塑世界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的特征。“+”什么和怎么“+”,就是主体意愿及其创新力的集中体现。正是在主体富有创新精神生命力的驱动下,“互联网+”才以先进技术要素融入到了“教育&技术”的耦合之中,打破了传统社会、经济、地缘、文化结构等束缚,以信息技术革命方式实现了教育技术资源的全球化。在这个以映射客观世界为原型,由主体生命意志与“互联网+”技术耦合生成的个性化教育技术视界中,客观世界的某些方面被放大和凸显,而另一些方面将被削弱和扭曲,人性的光辉在个性化教育技术所营造的科技创新、经济增长、文化繁荣镜像和虚拟人际交往环境中,得到了生动形象的彰显。尽管耦合了“互联网+”要素的教育技术会受到社会共同标准的制约,诸如社会统考标准、社会角色言行规则等限制,使教育技术不能完全按照个体意志设计的那样去生成。但是,主流导向也必须同个性化的自主设计相结合,才能充分调动个体积极性,发挥出各人的潜能。为此,就需要从中央电教馆到省市县教育局的局域网设计上,强调根据各学科知识技能特点,结合学习者的分类生命体验特征,开展分类、分层的网站设计,以便为个性化教育技术的创生提供蕴含了社会要求和现实技术的分类“互联网+”精准、快捷服务平臺。

基于生命体验的教育技术,是为人的生命成长而设计和生成的教育技术。无论是中央电教馆还是省教育厅和市县教育局开设的,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教育云分类服务平台,乃至班级教师为本班学生进行的班级教育技术设计,由于其针对的是服务于不同需求类别和层次的人群,其“精准服务”的定位只能以某类人群为对象,而不能针对个别化的具体人。因此,个体为了获得个性化的教育技术,就必须借助“互联网+”选择到适合自我类别的教育技术,积极参与到个性化教育技术的耦合创新中。这样微观自主设计的个性化教育技术,由于直接受主体情感和意志的影响,它及时地耦合进了个体生命的真实体验和情意变化。无论是具体人的生命体验,还是个性化教育技术的创生条件制约,都将从主客观条件上导致个性化教育技术不可能完全按照社会和个体的设计去生成,而是由“社会分类设计+个体设计+生命体验”耦合生成的结果。就外在于主体的教育技术设计而言,重在借助创设真实的教育实践情境,以对口学科、对口学生人群方式,引领师生深入愉快的生命体验情境中,并根据师生的愉快体验做出社会主流价值的精准选择,以满足师生社会化教育功能的需求。关键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竞猜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当下的快乐。或者通过激活其过去的经验,再次体验到曾经感动的场景,并以积分获奖、晋级等方式,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体验,积累积极正面的经验,达到对操控对象直觉地、透彻而全面地感知,使学生从中获得学习效能感。当然,更重要的还在于师生听从自身心灵的召唤和当下真实的情感体验,积极参与到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教育&技术”耦合之中。既按照自我理性对需要的教育技术进行个性化的建构设计,又本着心跳的情感脉搏,不断生成情绪化、情景化的教育技术。让个性化的教育技术,因理性设计在宏观上实现了结构优化,确保其精准服务的科学和高效;又因耦合中随情感体验的波动,注入了流淌其中的生命和知识之流的力量,从而让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潜能得以彰显,在内外设计的教育技术运行轨道中,生成了富有生命旋律的“教育&技术”耦合交响曲!

五、结束语

总之,这样的个性化教育技术,既是个人精神生命的生长点,又是整个教育技术富有生命力的实际载体。它以个体精神生命体验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教育技术的内在尺度,又以实际生成的满足社会各类人群的教育需求度,去评量其社会价值和实际发挥的功能。从而实现了宏观理性设计,同微观情景和情感化生成之间的有机统一。

猜你喜欢

精准服务教育技术个性化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精准服务”破解养老难题
精准发力人才培养服务县域跨境电商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谈文化馆“精准服务”在推进全民艺术普及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
从教育技术的视角看数字化教育出版
图书馆精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