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音乐课情景模拟教学实践探索

2017-05-30蒋玲玲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情景模拟音乐欣赏教学

蒋玲玲

摘 要: “音乐鉴赏”课程在高职素质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情景模拟”教学法针对传统鉴赏课脱离实际生活经验、脱离实践的不足,提供了一个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情景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在一种快乐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并理解社会人文知识和艺术教育内容。从而帮助大学生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及评价的能力、锻炼社交能力,塑造优秀的人格、高雅的气质。

关键词: 音乐欣赏; 情景模拟;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7)03-0027-04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欣赏和理解音乐是美学修养的基本符号”。通过音乐赏析课的学习,可以将优美动听的音乐传递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判能力,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心灵得到陶冶、情感得到升华,这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音乐育人”的主要途径。由于高职院校学生较普通高校学生来讲,知识结构单一,处在 “不完善地感知”状态,审美能力仅仅停留在一般水平。但他们富有活力、充满热情、并且非常看重感情,学生的这些特点表明了在高职院校有需要,并且有必要开设音乐欣赏课。音乐教育能培养大学生对美的鉴赏力,激发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美学素养,促使大学生自身均衡、和谐、全面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音乐赏析课是美学教育的主干课程,是人文素养教育与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依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秉持“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所教授的知识,课堂上所锻炼的能力,应该在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所以,课程的设计,应当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课程内容。同时,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传统的音乐赏析课强调教师理论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依据教师的讲解一步步自我领悟,此过程中教学模式和方法缺少学生的美感体验及情感体验。新形势下,教师需要探索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领域,合理设计学习环境,寓教于乐。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实践手段提出要求,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在学习和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造力。

二、音乐教育弊端产生的原因

(一)教育观念落后

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是比较完善的,以文化类课程为主,辅以艺术类和体育类课程,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在智育、德育、美育,体育各个方面都均衡发展。但是,长久以来,对一个学生的评价,主要在于其文化类课程的成绩。而各种升学考试,也都偏重对文化类课程的考察。各种因素的叠加,使得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忽视了艺术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基本处于中断的状态,大量课时被文化课占用。这样,很多进入高等院校的学生,缺乏基本的音乐素养,也缺乏基本的美学教育,个人的知识体系不够全面、均衡。这种情况直接制约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影响其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二)师资缺乏

音乐艺术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技巧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与文化类课程不同,音乐艺术课程的教师如果仅仅把一些音乐理论照本宣科地传授给学生,教学目标则无法实现。除音乐院校外,其他非音乐专业院校开设的音乐赏析课程多数公共选修课,任课教师平时主要从事辅导员或是团委等工作,真正从事高职音乐素养研究的少之又少。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一部分,学生需要切实感受到音乐的美好,懂得欣赏音乐,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品位,塑造自己的品质。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较深的理论研究,还要有着过硬的音乐演艺技能。无音乐类专业的高职院校,音乐教师普遍缺乏,影响了高职音乐素质教育的開展。

(三)教学硬件不足

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优美的乐曲离不开精致的乐器;而身临其境般的欣赏音乐,又对音乐教学硬件提出了要求。如果硬件过于简陋,单薄的声音,糟糕的共鸣,无法让学生沉浸在教师创设的音乐情境中,直接影响了音乐教学的质量。

三、课程改革实施办法——情景模拟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茨霍恩首先提出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法针对被试者可能担任的职务,编制一套与该职务实际情况相似的测试项目,将被试者安排在模拟的环境中,要求被试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宋光教授在《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中提出溯源寻本、以史带论,理论思索与感性积淀相结合,强调实践性、提倡实证研究等特点。音乐无论从演奏还是演唱都需要感情,不同阶段情感体会也不同。将音乐与情感体验交叉一起,运用于实践教学,可以更好地掌握作品的艺术和情感特点。

情景模拟教学是音乐鉴赏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课程要求,通过情感表达、音乐熏陶、角色扮演、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示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意境,通过教师主导搭设的意境,使学生领略到浓郁的艺术氛围,使其产生强烈的审美动机,引发审美冲动,激发其审美需要。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把整个课堂教学分为七个步骤,如表1所示:

(一)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高职院校有各种各样的专业,因为他们的专业特点,学生的知识、情操、意义、路线都有很大的不同。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教师搭设的相应音乐意境,所使用的音乐素材,和专业保持较为紧密的联系,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积累并完善专业知识。运用这种方法学习,相对于传统的死记硬背,效果要好。同时,它不仅满足了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而且,学生在课本之外的技能,比如团队合作、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敏捷的逻辑思维、果断的执行力等等,都得到充分的锻炼。如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了设计美学与专业写生课,学生学习绘画,这对鉴赏音乐有一定的辅助。对于一般音乐欣赏者来说,音乐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对于有绘画基础的人来说,音乐可以是一幅图。如果教师设定以“水”为主题的音乐赏析课,用古琴乐曲作为背景音乐,在屏幕上播放一系列关于“水”的图片,同时结合音乐基本要素讲解“音乐”与“水”的共性“流动性”,在传授音乐知识的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绘画出作品的意境,这样就与专业课的学习结合起来了,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几节课的渲染,以“地方特色”为主题,《沂蒙山小调》为背景音乐,课前分工的各小组代表将准备的资料演示出来:是山歌风格的小调,每一句都是以“上长音”结尾。“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咱们的共产党哎领导好,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歌词字里行间都在歌颂家乡的美。相互交流后,即使没有去过沂蒙山,通过想象融入到情景,也能在不知不觉中就把作品意境绘画出来。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自己的主体作用。

(二)与多元文化相结合的情景教学,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及审美能力

音乐是一门倾听的艺术,然而,她不是孤芳自赏的,而是和其他文化有相当紧密的联系。在欣赏一些作品时,我们可以结合文学、艺术、舞蹈、影视等表演语言和形象法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梁祝》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对于感情丰富的高职院校学生,特别容易引起共鸣。英台与山伯同窗三载,日则同食,夜则同眠,诗文唱和,形影相随,然而因为家庭的原因和封建礼教的束缚,最终双双化蝶,留下无尽的遗憾。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欣赏,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收集《梁祝》的背景资料,了解各个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以及故事的情节发展。在欣赏中,教师引导学生设想故事发生的环境,感知不同音色的乐器对于人物角色的演绎以及对情节发展的推动,身临其境地感受乐曲的优美,体察故事人物的心理感受。还可以播放越剧《十八相送》的视频,使得学生在听觉、视觉各个方面都有着和故事人物一样的感同身受。这样,学生提高了音乐欣赏的效果,同时也达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

如欣赏《黄河》,以黄河为背景,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可以通过音乐知识传授人文历史,通过播放历史图片,展示黄河流域的壮美风光,从音乐中流露出人民赞美黄河、保卫黄河的决心。另外这也是一部抗日题材作品,展现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奋勇斗争的英勇场面,既让学生了解了抗日战争年代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也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得到升华。

课堂采用“情景体验”,通过对情感进行重新组合和再生过程,培养学生情感表达和进行实践的能力。以戏剧形式编排教学内容,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把音乐作品的某段小节设置成场景,学生自由发挥。如音乐剧《猫》,它的经典艺术特点在于演员扮演成各种猫与观众互动,并在音乐与舞蹈的创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流行音乐的元素,观赏性强。该剧的精彩之处是它通过各种唱段塑造了各种猫的音乐形象,让我们从这个猫族身上看到了一个人类的小社会。《猫》的故事寓意就在于一切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应有尽有。领袖猫最后一个动作是舞蹈主题动作与戏剧的完美结合,包含了爱与宽容的博大胸怀。其中的音乐《回忆》情绪更让人感受到和睦、温馨和幸福。这部剧在欣赏前可以要求学生围绕“家”这个主题,开展戏剧性的表演。角色扮演可以让在场的同学真实感受到“珍惜时光,幸福就在前方;珍惜朋友,幸福就在周围;珍惜自我,幸福自己创造!”又如歌剧《青春之歌》这首作品,其中就有一句“我深深地爱上了你”,要说四遍,该如何表达人类的情感?虽说情感需要由浅入深,但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同,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来想象从而带来情感的体验,有感动、有温情也有搞笑。分组体验后老师也会总结这首作品的背景,用艺术的方式探寻革命青年、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面对青春抉择“舍小我为大我”。在这一互动环节,能突显学生的创作意识,也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与校内外实践相结合的情景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审美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艺术情操,应鼓励他们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把对音乐的热爱带入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对于高职非音乐专业学生来说,音乐欣赏可以提高语言和肢体两方面实践能力,充实课余活动,投身于校内外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比如,参加合唱、独唱、演奏、舞蹈等舞台实践活动中。围绕主题,从题材選择、排练、音乐制作,到服装、舞美等各环节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需下达任务。学生制作策划案,在现有理论知识和经验上激发自己的求知主动性,努力以高标准完成任务,最后内心产生愉悦感和成就感,再加上不断归纳、感悟,使得自己的实践能力有长足的发展。校内外实践活动能体现学生的自愿性、主动性和独立性,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展现。教师只需要多提供一些机会或平台(如社区演出、文化下乡、特殊单位公益活动等)即可,让学生在音乐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展现才华,提升自信心。

四、课程教学实施准备与考核模式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更偏向在幕后,需要更多的精力以及更丰富的经验来为学生创设鉴赏情境。教师需要准备大量的资料,还要具备丰富感性经验与理性认知,以及充分驾驭课堂的能力。情景教学的实施不能凭空想象,必要的“前奏”“铺垫”可以有效提高情景教学的教学效果。比如,在鉴赏中国器乐独奏曲前,课前利用互联网互动平台让学生了解音乐语言的基本要素,掌握相关的“曲式分析”“调式调性”等相关知识,了解中国民族乐器的种类、特点等。这些相关知识,可以促使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就带着问题思考。为提高教学效果,建议分组活动,明确责任,保证成员之间充分交流、研讨、协作,这样既从多层面体会音乐内涵,又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例如教师讲戏曲时声乐小组陈述唱腔,绘画小组展示扮相,相声与小品小组演练念白,舞蹈小组提供表演的资料,器乐小组讲述伴奏乐器的资料,最后整合资料总结。整个过程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课后形成较为完善的音乐鉴赏课程考核模式,考核评价也是情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可以设定考勤与表现(30%)、课堂展示(30%)、拓展任务(30%)、期末考查(10%)。课堂表现包括师评和学生互评。师评是在整个课程设计环节中,除了引导和组织之外,还需要关注到每组发言代表的表现,资料收集中的态度、学习方法及完成情况,最后做出综合评价。同时课后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和问题反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做进一步了解。学生互评是同组成员或其他组成员对课堂表现、应变能力的一个评价。老师借此评价再总结、分析情景模拟中某个环节的不足之处,使更加完善。

高职院校非音乐专业音乐鉴赏课采用情景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作品的内涵,体会“真善美”,又能充分调动学生敏锐的听觉和活跃的思维,增进情感体验与情感交流。深化互动环节,使每个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乐于参与,充分挖掘学习潜力。

参考文献:

[1] 余甲方. 音乐鉴赏教程[M]. 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 张晓玲. 试谈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策略[J].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38-40.

[3] 辛颖. 高职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初探[J]. 科教导刊,2010(3):67,76.

猜你喜欢

情景模拟音乐欣赏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Materials Studio软件在材料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
情景模拟在“公共关系学”礼仪与技巧教学中的应用
情景模拟教学法对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效果的探讨
情景模拟在大学英语课堂实践中的应用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