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离异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2017-05-30张佳琦
张佳琦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离婚率逐年升高,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论述了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并从父母离异前的摩擦期、亲子关系的改变、性别角色教育的缺失、不良教养方式,以及社会和学校的角度探讨了影响离异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父母离异对青少年来说并非一个静止事件,会对身心发展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本文在对其心理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探讨的基础上,呼吁家庭、社会和学校采取恰当有效的方式,提高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离异家庭;青少年心理;父母
[中图分类号] G4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7)03-0096-04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703020近年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婚姻家庭观念不断更新,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离异现象。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离婚率2012年为229‰,2013年为257‰,2014年则上涨为267‰[1],逐年递增。离异家庭中原本由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组成的家庭结构轰然倒塌,家庭破碎对成年人亦是重创,对正在身心发展阶段的青少年而言,更易产生长期负面影响,使其出现种种心理和行为问题。随着离异家庭数量的不断增多,这些家庭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离异家庭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
离异家庭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即“心理断乳期”。一方面,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在生理上已趋于成熟,从而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迫切需要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对他们的尊重和认可;另一方面,他们的心理水平尚未完全成熟,认知水平、社会经验、人格特征都处于半成熟状态,这使得他们心理常常出现矛盾和困惑,希望得到父母的开导。而离异家庭青少年往往来自家庭的支持不足,容易比同龄人产生更多的心理问题。
近些年,一些研究者对离异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评定,发现离异家庭子女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完整家庭子女,存在着躯体化和强迫等问题,在焦虑和敌对问题分数上也显著高于同龄人,更易出现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2][3]。离异家庭的青少年也往往表现出更多的问题行为,如抑郁、孤僻、交往不良和其他违纪行为等。一些研究也表明,离异家庭青少年的犯罪率更高,也更易出现自杀意念[4][5]。离异家庭子女由于家庭关系失调、个体自我封闭等原因,导致他们社会性发展迟缓,出现更多的行为退缩。情绪方面,单亲的事实易让他们产生被抛弃心理、失落心理、愤怒心理等情绪困扰,一些针对离异家庭青少年人格的研究发现,其神经质特征更为明显,即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也易产生更多的压力[6]。离异家庭青少年也易产生学业上的问题,研究显示,离异家庭的孩子学习适应性较差,成绩也較低[7]。种种迹象表明,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家庭、学校、社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探究其影响因素、寻求合理解决办法刻不容缓。
二、影响离异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
父母离婚对青少年而言并非一个短暂的静止事件,而是会造成长期的伤害和影响。国外一项对离异家庭子女的长期追踪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离异家庭子女在不同人生阶段会产生不同的心理问题,在儿童时期,他们会产生孤独和困惑,并对父母愤怒和对生活恐惧。青少年时期会产生更多的行为方面的问题,主要显示出对规则的不遵从;在成年时期,离异家庭的子女往往亲密关系不良、排斥婚姻和生育。父母离异前的不良家庭环境及离异后的家庭结构和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父母、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不良影响,都易使离异家庭青少年产生行为、情绪、社会性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并产生累积效应[8]。
(一)父母离异前的摩擦期
夫妻双方离异前,大多有几个月至数年不等的摩擦期。期间夫妻双方冷战、相互指责争吵、大动干戈,甚至迁怒于孩子,家庭环境长期处于沉闷和压抑中。而子女作为家庭成员,对于家庭环境中种种冲突和矛盾始终是参与者,这对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的青少年无疑会产生严重的心理负面影响,易造成孩子自卑、悲观、抑郁等性格特点,甚至在成人后怀疑感情、恐惧婚姻。有研究表明,如果父母在离婚期间能平和的处理问题,冲突较少,那么对子女的负面影响也会降低[9][10]。这说明父母离异前相处状况会对子女的心理产生重要影响。
(二)亲子关系的变化
家庭破裂,会使亲子关系受到巨大冲击。一方面,本应由父母共同抚养的孩子变为由父亲或母亲单方抚养,从而减少了非监护方和子女的共处时间,造成非监护方与子女疏远,亲子关系冷淡。即使是看护方,也会因为情绪不良、忙于工作等原因,无法像完整家庭一样给孩子充分的温暖和爱护。另一方面,青少年的心理水平尚未完全成熟,不能充分理解父母的行为,易陷于不良情绪之中,导致迁怒于父母的一方或双方,对此,如果不能及时地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就容易使亲子关系陷入僵局。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利于缓解由父母离异带来的心理创伤。而糟糕的亲子关系势必会在青少年的心理、认知、行为等诸多问题上产生影响,易产生安全感缺失、冷漠、叛逆等问题。
(三)性别角色教育的缺失
父母离异对子女而言,不仅意味着家庭的破裂,也意味着性别角色教育的缺失。父母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如父亲在培养孩子独立性、自信心、责任感等方面的作用强于母亲,而母亲在培养子女爱心、言谈举止等方面的作用强于父亲。父母在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互补的、不可替代的,离异家庭中的监护方不可能真正意义上身兼两职。离异家庭青少年由于性别角色教育的缺失,在社会期望和榜样缺失的矛盾下,对性格养成和心理发展十分不利,易出现焦虑、性格偏差等问题。
(四)不良的教养方式
在离异家庭中,父亲或母亲由于感情破裂的打击,对子女的教育方面会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从而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常见的不良教养方式有严厉型、放任型和溺爱型三种。在正常完整的家庭里也会出现教养方式失当的现象,但在离异家庭中,这种表现更为普遍和明显。(1)严厉型。一些离异家庭的父母,由于婚姻的不幸,把精力放到子女身上,或希望子女早日成材,“恨铁不成钢”,或把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加给子女,教育方式过分严厉,简单粗暴,给子女过大的心理压力,使子女难以得到来自父母的温暖和关怀,严重的伤害了子女的自尊心,使他们出现恐惧、焦虑、孤僻、自卑等性格特点,或使孩子的性格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叛逆、冷漠、攻击性强。不论是完整家庭还是离异家庭,这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而离异家庭青少年由于父母离异的重创,急需关怀和温暖,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就易产生更严重的问题。(2)放任型。一些离异家庭的父母对子女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除了生活所需,其余不闻不问,对子女的成绩、行为、心理问题漠不关心。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与父母之间亲子关系冷淡,孩子缺少家庭温暖。而正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矛盾和困惑,在父母放任不管的情况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使其产生种种心理问题。在放任型教养方式成长起来的离异家庭青少年经常会产生冷漠、自私、孤僻的人格特点,对今后的生活方式和同伴关系都会产生不良影响。(3)溺爱型。部分离异家庭父母由于对子女的愧疚,往往采取溺爱型的教养方式,生活上有求必应,无条件的迁就子女的不良行为习惯,久而久之使子女养成自私自利、贪得无厌、缺乏责任心、缺乏同情心等不良的性格因素。
(五)社会和学校因素
离异家庭虽然近年来不断增多,但是在社会上仍属于少数,大多数人对离异家庭的双亲及子女仍持负面的刻板印象。离异家庭往往难以得到社会福利、舆论和法律的支持,是社会中特殊的弱势群体。尤其对离异家庭中男孩的情感支持比女孩少,因为人们认为男孩比女孩坚强,从而给予女孩更多的情感支持和保护,与男孩相比女孩也更倾向于表露情感,因此导致男孩比女孩产生更多、更深的心理问题。
三、提高离异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
(一)家庭方面
父母双方在离异的摩擦期,应尽可能避免在子女面前发生冲突。父母应充分尊重孩子,耐心温和的跟孩子说明离异原因,尽可能的使孩子理解父母的苦衷,使子女明白即使父母双方不在一起居住,对其关心爱护也不会改变。父母双方都应避免在与孩子相处时抱怨另一方的不当之处,给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榜样作用。离婚后父母双方如能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和共同养育,孩子心理就会得到更为健康的发展。而离婚后父母经常产生冲突,不仅会严重影响到亲子关系质量,子女也易产生更多的心理问题和适应性问题。
不论是监护方还是非监护方,都应多关心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方面问题,耐心理智的予以引导,务必使他们走出心理困境。父母双方都应充分理解尊重子女,营造良好融洽的亲子关系。同时,非监护方应尽可能的增加看望孩子的次数,多陪伴孩子,减轻孩子因父母离异所导致的不良情绪,使其意识到,即使不知父母生活在一起,自己依然能够得到父母双方的共同关心。父母在与子女相处时应注意使用正确的教养方式,避免严厉型、放任型、溺爱型等不良教养方式,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社会方面
社会应积极关注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努力为他们营造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避免用“有色眼镜”看待离异家庭子女,而应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去接纳、理解尊重他们。尤其大众传媒和公共舆论,更应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呼吁社会各界关注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为离异家庭青少年提供真诚的人文关怀,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有关离异家庭的社会福利制度和法律,对于相对贫困的离异家庭应给予一定程度上的经济支持,改善离异家庭青少年因父母离异所导致的家庭经济环境改变而引起的不适感,以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在法律方面,在判处离婚案时,不仅要考虑到监护人的抚养能力,同时也要考虑监护人的教育能力。与此同时,应完善离异后子女的监护权问题,规定非监护人的抚养费、探望频率等,使其能尽可能多的感受到来自双亲的关心和照顾,为离异家庭青少年提供有利的法律保障。
(三)学校方面
学校是除家庭外与青少年联系最紧密的生活群体,应密切注意离异家庭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主动加强与离异家庭青少年的情感沟通,经常性的与其谈心交流,了解其在生活、学习上所遇到的矛盾困惑,了解其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压力以及需求,及时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给予其真诚的爱和关怀,与其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并与家长经常沟通交流,使家长能多方面的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应注意发挥班集体作用,鼓励他们多参加班集体活动,转移对家庭关系的注意,从而减轻离异家庭青少年因家庭破裂而导致的消极情绪,帮助他们与周围同学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使其在同伴交往过程中感受到来自外界的温暖和信任。学校还应充分考虑到离异家庭学生的特殊心理特点,采取有效适当的方法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对离异家庭子女已有的问题倾向要及时加以干预,防患于未然。学校在进行这些工作时尤其应注意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技巧,注意保护离异家庭青少年的隐私,避免引起他们的敌对性防御心理。
父母离异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可能会贯穿青少年的一生。为此,作为父母,应多替孩子的长远着想,努力将伤害降到最低,社会和学校应密切关注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为其营造一个温暖、舒适、宽松的环境,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使其健康成长。而离异家庭青少年自身也应充分理解父母的苦衷,自强自立,增强自身的复原力和适应力,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好和温暖,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数据(年度数据)[DB/OL]. 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2016-12.
[2]王玲,郑雪,赵玲.珠江三角洲地区离异家庭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及相關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3):253-255.
[3][6][7]盖笑松,赵晓杰,张向葵.父母离异对子女心理发展的影响:计票式文献分析途径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7,30(6):1392-1396.
[4]于阳.父母离异的未成年人犯罪原因探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565-568.
[5]刘淑萍,李洁,雷良忻.离异家庭子女犯罪的心理特征与防范[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4):128-129.
[8]Wallerstein J S,&Lewis, J. The unexpected legacy of divorce: report of a 25-year study[J]. Psychoanalytic Psychology, 21(3): 353-370.
[9]Kelly J B, Emery R E. (2003).Children's adjustment following divorce, risk and resilience perspectives[J]. Family Relations, 2003,52(4): 352-362.
[10]邓林园,赵鑫钰,方晓义.离婚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父母冲突的重要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6,32(2):246-256.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divorce rate in China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he problems of divorced adolescents' mental health have become social problems that cannot be ignore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divorced adolescents, and discusses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divorced adolescents' mental health that about the quarrels before parents' divorce, the change of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the lack of gender-role education, the poor parenting styles, and factors from society and school. For adolescents, parents' divorce is not a stationary event, it will have a long-term negative impact on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families, societies and schools should take appropriate and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of divorced adolescents.
Key words: divorced family; adolescent; mental; parent
(责任编辑:向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