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经济增长的内部机理研究①
2017-05-30吕业清龙璇
吕业清 龙璇
摘 要:本文提出了海南经济增长模型与海南科研产出模型,利用模型研究了创新与模仿在海南经济中的作用,利用海南历年经济与物流数据模型进行了检验,对海南经济增长提出了科学的建议。
关键词:物流 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1(a)-127-02
1 海南省物流产业与经济增长分析
海南省货运量从1990年的4765万吨增加到2016年的20153万吨,26年间海南省货运量增加了4.2倍,年均增加6%。
海南省货运量曲线走势整体是向上的,不过有两个明显向下拐点,分别在2000年与2012年。由此可以将海南省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90年~2000年。该阶段海南省货运量一直是上升的,由1990年的4767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11304万吨。
第二阶段为2000年~2002年。该阶段海南省货运量是下降的,由2000年的11304万吨减少到2002年的10498万吨。
第三阶段为2002年~2014年。该阶段海南省货运量是上升的,由2002年的10498万吨增加到2014年的23677万吨。
第四阶段为2014年~2016年。该阶段海南省货运量是下降的,由2014年的23677万吨减少到2016年的20153万吨。
海南省GDP由1990年的102.42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886.99亿元(实际GDP),26年间海南省GDP增加了8.66倍,年均增加9%。其间经历了1992年的高速增长达到50%,之后经历了1994年与1995年的负增长。2008年与2009年分别达到17%与16%,2013年经历了10%的增长速度之后,海南GDP增长速度降到了10%以下,近几年海南GDP增长速度一直在6%左右,增速越来越慢。
2 物流产业推动海南经济增长理论模型
2.1 海南经济增长模型
基于创新与模仿的经济增长模型有可能符合海南经济增长的实际,我们尝试用基于创新与模仿的经济增长模型来解释海南技术进步及海南经济增长问题。
假定海南产出函数为道格拉斯产出函数:
由模型估計结果看出,模型的各项指标均通过检验。科研产出变量对数的T统计量为2.972822,概率为0.0116,科研产出变量对数的T检验通过。货运量变量A对数的T统计量为2.135661,概率为0.054,货运量变量对数T检验通过,劳动力变量L对数的T统计量为5.119053,概率为0.0003,劳动力变量对数T检验通过。F统计量为993.0690,概率几乎为零,因此方程的F检验通过。判定系数R-squared为0.99,调整后的判定系数Adjusted R-squared为0.99,表明海南经济增长模型拟合得非常好。
海南经济增长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海南经济增长理论假定是正确的。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得出海南经济增长与劳动力、货运量、科研产出的长期对数关系模型为分:
由海南经济增长模型可知,海南经济增长是由模仿与创新共同,模仿是由物流代表的经济文化交流引起的,创新是有科研投入增加引起的。由于不能找到一个代表劳动者技术的变量,我们直接把物流量当作劳动者技术带入了模型,因此模型中的A也是物流量。模型中A的指数为0.15,表明海南产出的物流弹性为0.15,即物流增加1%会引起海南产出增加0.15%。模型中L的指数为1.13,表明海南产出的劳动力弹性为1.13,即劳动力增加1%,海南产出增加1.13%。模型中Q的指数为0.3,表明海南产出的科研弹性为0.3,即科研产出增加1%,海南产出增加0.3%。由此可见,在海南产出因素中,劳动力的投入对海南产出影响是最大的,其次是科研,再次是物流。
参考文献
[1] 王坤.我国物流产业政策选择研究北京[D].北京交通大学,2012.
[2] 方静,陈建校.我国应急物流系统构建探析[J].交通企业管理,2008(8).
①基金项目:本研究由海南省社科基金资助:HNSK(YB)15-64,经济新常态下现代物流产业推动海南经济增长的路径研究;HNSK(YB)16-26,海南食品应急物流体系构建研究;ZDYF2017148,海南省产业发展之R&D投入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