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农业综合开发视角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探讨

2017-05-30岳坤前顾再柯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35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岳坤前 顾再柯

摘要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具有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岩石裸露,土壤由地表和地下双重空间流失,导致可利用土壤资源少、生态环境恶劣、人地矛盾尖锐、水资源匮乏、土壤贫瘠等一系列问题。将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工作与旅游资源的发展结合起来,在水土保持基础上挖掘农业的旅游优势,结合地方特色,打造自給自足的休闲农业旅游,转变产业生产方式,寻找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喀斯特石漠化;农业综合开发;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35-0229-03

Abstract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a of the special physiognomy conditions, bare rock, soil loss by both surface and underground space, leading to less available soil resource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gricultur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the sharp contradiction between human and land, and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poor soil a series of problems.So the comprehensiv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work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on the basi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ining agricultural tourism advantages, combined with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create selfsufficiency of leisure agriculture tourism,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look for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Key wordsKarst desertification;Comprehensiv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家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提出了 “必须重视和搞好农业综合开发”的指示,就引起了学界和理论界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全国范围便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实践[1]。20多年来,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了显著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有效促进了“三农”问题的解决。在喀斯特地区,农业既是导致喀斯特山区石漠化问题的根源,也是解决石漠化问题的出路[2]。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较薄,生态环境恶劣,因其人地矛盾较突出,单纯开展水土流失治理,促进生态环境的保育与生态恢复较为困难。从根本上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与治理本质不是治“生态”,而是治“人”。如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气候湿润,只要减少人为干扰,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就会在一段时期内逐步自然恢复。然而,要实现从治“生态”向“治人”的转变,需要结合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实际条件,逐步构建起科学的产业体系,不断转变原住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地理根植性。如何构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环境友好型和地方致富型产业,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喀斯特石漠化问题。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自然资源(如气候、降雨、流域、地貌等)要素的复杂组合、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的差异形成了农业的多种适应,这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提供了可能。此外,喀斯特石漠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景观资源,地貌景观美丽独特,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这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基础。通过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资源优化配置,从中培植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特有的优势生态农业,与区域原住民的文化习俗相结合,变农业为景观,积极植入旅游产业发展要素,创新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产生活方式,为游客提供诗意栖居的喀斯特山地田园生活,形成适合当地自然条件,且能发挥区域优势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特色生态休闲农业模式,从而构建起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环境友好型和致富型的综合农业开发模式,提高生态脆弱区的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3],具有重要的作用。

1兴义市拢岸科技推广示范区概况

滇黔桂岩溶区农业综合开发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拢岸科技推广示范基地位于兴义市敬南镇拢岸村,距离兴义市区20 km,有双向四车道旅游公路与兴义市和万峰林国家风景名胜区相连,且紧邻万峰湖景区。境内属于低中山喀斯特峰丛峰林山地,土壤主要以黄壤为主,为易侵蚀性土壤,境内年平均气温为15.4 ℃,>10 ℃的活动积温为3 681 ℃·d,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冬春季节干旱,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 531 mm,喀斯特地表裂隙、管道发育,水土地下漏失严重,土壤瘠薄,降雨少且不均,土地分散经营,条块分割,产业化水平低,农业生产条件较差。

2示范区农业综合开发存在问题

2.1治理难度较大

兴义拢岸示范区土壤贫瘠,石山坡陡,砾石含量多,地表水资源匮乏,适宜喀斯特峰丛洼地造林的树种较少,栽种的农作物也受限,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喀斯特石漠化山区的治理难度,需寻求多种途径的发展方式与工程措施。

2.2人地矛盾突出

在拢岸科技推广示范区,有耕地面积9.33 hm2,人均耕地面积0.079 hm2,仅相当于联合国教科文织(UNESCO)和粮农组织(FAO)不全统计的世界人均耕地面积(0.26 hm2)的30.2%,全国人均耕地面积(0.095 hm2)的82.5%,全省人均耕地面积(0.127 hm2)的61.7%。

2.3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

在示范区内,因经济社会发展比较滞后,“吃饭靠救济,花钱靠扶贫”在一些群众的想法中根深蒂固。水土保持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仅是政府部门行为,未形成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局面,生态农业综合开发远未形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甚至还一度出现了部分群众损坏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公共设施的现象,这对农发科技推广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

2.4可持续发展意识不强

示范区因喀斯特山区的地理环境的封闭性,以及小流域历史以来形成的相对自给自足的“嵠峒”经济模式,使当地人长期固守传统的耕作方式,没有更多地探索适合喀斯特石漠化山区的多元化现代经济发展方式,完全依托于土地和劳动力,导致“越垦越穷,越穷越生,越生越垦”的恶性循环的贫困怪圈。许多人不易接受新的发展思路,部分人群甚至抵触转变发展现代产业,这对改变传统耕种和发展方式,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与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相融合造成一定的困难。

3項目措施

3.1加大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宣传力度,提高群众思想意识通过资料宣传、走访入户的方式,对农户进行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知识的普及,提高群众对自然的保护意识,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业,做好生态旅游开发、利用、保护与水土保持的关系。在防止水土流失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有效地促进示范区“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实现区域水土资源永续利用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让大自然风光得到保持[4],既改善群众生活,也改善了生态环境。

3.2创新项目管理体系,引导群众参与生态农业综合开发

在示范区,科技项目成果在贫困落后的喀斯特石漠化山区落实和有效转化,迫切需要创新整个项目管理体系,使示范区群众易懂易接受。完成项目聚智聚力,群众参与生态农业综合开发。通过项目示范引领,改变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图1),使群众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3.2.1土地租用。土地是在示范区进行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条件,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项目组与农户进行充分协商,将各家农户承包的土地按照6 000元/(hm2·a)的价格全部整体租用(租期为3年),然后有条件地将土地无偿转租给农民。即:农民从项目组免费转包的土地不少于0.67 hm2,并严格按照示范区的产业规划进行规范化和科学化种植,确保项目示范区产业的规模化和科技成果转化。

3.2.2产业规划。项目组根据拢岸示范区自然地理条件,在对示范土壤进行采样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山经果,坝蔬菜”的基本原则科学布局示范区生态农业产业。2014年,通过项目资金投资630万元,治理拢岸小流域水土流失12 km2,修建坡改梯36.08 hm2,蓄水池16座,截排水沟2 910 m,生产便道2 720 m,机耕道230 m,种植水保林146.13 hm2、经果林239.15 hm2,封禁治理788.64 hm2,拢岸小流域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经过3年的示范推广,示范区已经种植精品水果13.33 hm2、高效蔬菜9.33 hm2。精品水果和高效蔬菜的构成详见表1。预计2017年,示范区可收获鲜辣椒175 000 kg、糯玉米52 600 kg,生姜10 000 kg,直接经济效益可达50万元,科技推广示范初见成效。

3.2.3项目管控。项目组组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租用示范区土地的农民种植进行技术指导。在高效蔬菜种植上,项目组采用科技大棚统一为农户育苗,待到移栽季节,以0.1元/株的价格售卖给愿意种植的农户。在经果林种植上,采用二八法则进行,即苗木费20%由农户承担,80%由项目组无偿出资,蔬菜和经果林产生的经济效益完全由农户享有。同时,在种植过程中,项目组还聘请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无偿对农户进行指导和系统培训,提高农户专业技术水平。因农户在苗木费上承担了部分费用,在后期管护中会更加尽心尽力,加之又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的积极性,有效避免了以往在石漠化地区进行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治理项目实施单位全包揽,因后期管护不力而造成的失败。

3.3立足区域发展实际,积极构建可持续产业体系

瞄准现代人群对健康农产品的激烈需求,将喀斯特石漠化山区生态农业打造成为区域以“关爱人类生命健康”和爱护大自然的旅游吸引物。充分借鉴我国台湾及日本、美国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成功经验,推进区域农业“接二连三发展”,即做好农业第一产业,适度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效延伸第二产业;创新发展休闲娱乐、健康农副土特产品销售、乡村旅游餐饮、民宿、农业科普、山地户外运动等业态,积极推动第三产业。最终实现“农业围绕旅游提升,工业支撑旅游做强,三产依托旅游延展,生态依托产业做美”的发展目标,开创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百姓富,生态美”的良好发展局面。

3.4植入旅游休闲业态,大力发展山地休闲农业

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据统计,2000—2016年,国内居民国内出游从7.44亿人次增加到44.00亿人次,年均增长11.75%[5-6]。从喀斯特山地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模式变为以休闲农业为核心的开发模式,最大限度提高喀斯特山地生态农业效益。建立以农户为单位,合作社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将现代生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提高石漠化社区群众的福祉的重要产业来发展。

3.4.1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制度设计。建立完善生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制度,确保生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规范和标准化。在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为生态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提高生态休闲农业的品质。示范区通过流转零星土地、集中连片种植辣椒、生姜、秋葵等蔬菜和玛瑙红樱桃、青脆李、五星枇杷等精品水果,充分利用拢岸交通便利的地理优势,采用集约化育苗、规范移栽和科学管理,引导村民自愿流转土地,相对集中连片种植,自主生产,自我经营管理,自觉参与市场化竞争和销售,不断优化品种和种植方式,逐步形成高效、生态的喀斯特石漠化山区蔬菜产业化生产基地,培育以鲜果采摘为主,农旅一体的经果林产业化发展模式,提高治理后的坡改梯等地块的生产力,带动当地村民走上依靠科技脱贫致富之路。

3.4.2农业生产与旅游开发高度协同。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必须充分依托生态农业这一基础产业,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开发,拓展新的产业链。生态休闲农业作为体验经济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引导游客深入体验乡村氛围和田园生活的功能,这是生态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及客源开发的优势之一。城市居民可以在农园或生态休闲农业区参与农业生产过程,亲自制作食品、礼品、艺术品,租赁农场自己经营管理。因此,生态休闲农业必须针对旅游消费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增强互动参与性,创造性地开发出更加个性化、高附加值的体验型乡村旅游产品,以满足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消费需求。

3.4.3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高度协调。道法自然,低碳环保是现代高品质旅游产品的要求,与大自然拥抱,在寓教于乐中開展环境教育和科普教育是生态休闲农业的重要功能之一。在发展现代生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过程中,要注意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民族民间文化挖掘、整理、传承与活化利用,实现人工建筑的生态化和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切忌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牺牲当地的资源、环境,影响地方的长远、持续发展。

4结语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岩石裸露,对生态农业的发展存在严重的制约性,但其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具有唯一性,可以从更深层次挖掘其美学价值,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型,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治理与产业发展充分结合,达到水土保持效果,恢复自然环境,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减轻土地的压力,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人居环境。将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融入到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综合生态农业开发过程中,与生态过程分析、景观格局、生态敏感性、生态风险及趣味的生态学评价方法结合,根据区域资源性能与自然环境特征,及其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建立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定量分析产业与区域资源与环境的生态适宜性[7],为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奠定基础。突出区域差异化,结合自身特色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开发,打造一流的现代生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构建起适合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模式,实现农旅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荣来.论农业综合开发[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2,11(3):13-15.

[2] 张凤太,邵技新,苏维词.贵州喀斯特山区乡村景观生态优化模式研究[J].热带地理,2009,29(5):418-422.

[3] 李永垚,龙从霞,任金铜,等.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治理区现代农业关键问题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0):166-170,193.

[4] 林助金.坚持水土保持 建设生态旅游城市[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3(3):10-1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A/OL].(2000-09-10)[2017-08-11].http://www.stats.gov.cn/tjsj/ tjgb/ndtjgb/ qgndtjgb/200203/t20020331_30014.html.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A/OL].(2017-02-28)[2017-08-11].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702/t20170228_1467424.html.

[7] 戈峰.现代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600.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
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探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