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茎结节数对多花黄精产量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2017-05-30崔阔澍方清茂肖特李青苗夏燕莉张美郭俊霞吴萍黄立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33期
关键词:种茎生长发育产量

崔阔澍 方清茂 肖特 李青苗 夏燕莉 张美 郭俊霞 吴萍 黄立华

摘要[目的]分析结节数对多花黄精产量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多花黄精的规模化、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6种不同规格结节数的多花黄精种茎为材料进行栽培研究,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将多花黄精种茎按照结节数从2~7分为6个处理,对不同处理下多花黄精的产量,种茎出苗时间、成活率,病虫害,田间长势,块茎外观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结节数3为多花黄精产出最适规格;结节数为4出苗最快;结节数3~5的成活率均大于96%;结节数小于6个发病率低;结节数在3~5节较利于植株的生长和发育。[结论]不同结节数处理对多花黄精其产量和生长发育均有一定影响,其中3~5节结节数的种茎为最适规格。

关键词多花黄精;种茎;结节数;产量;生长发育

中图分类号S56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33-0134-03

Effects of Stem Nodule Numbers on Yield and Growth of 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

CUI Kuoshu1, FANG Qingmao2, XIAO Te2* et al

(1.Sichuan General Popularization Centre of Agricultural Technique, Chengdu,Sichuan 610041;2. Sichuan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s, Chengdu,Sichuan 610041)

Abstract[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stem nodule numbers to yield and growth of Polygonatum cyrtonema,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scale and standardized plant of Polygonatum cyrtonema.[Method]Chosen six kinds of nodule number of Polygonatum cyrtonema stems to conduct cultivation research, and use single factor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Polygonatum cyrtonema stems were divided into six treatments,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nodules from two to seven,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of herbs production.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stem emergence time, rate of survival,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growth condition in fields, tuber appearance indicators.[Result]Nodule number of three was best for output;Nodule number of four was fast germinate;Nodule number 3-5, the survival rate of not less than 96%;Nodule number was less than 6 with low plant disease;Nodule number between 3-5 were more conducive to plant growth.[Conclusion]Different nodule number treatments have a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yield and growth of Polygonatum cyrtonema. The best sizes of stem nodule number are three to five.

Key words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Stem;Nodule numbers;Yield;Growth

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是百合科黄精属(polygonatum Mill)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药食兼用性,收录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1-3]。多花黄精是野生黄精属资源最丰富的一种,在我国分布较广,四川、贵州、湖南、湖北、河南(南部和西部)、广州、广西、安徽等地均有发现[4-5]。多花黄精以根茎入药,其有效成分主要为黄精多糖、甾体皂苷、蒽醌类化合物等[6]。研究发现,黄精具有提升免疫细胞活性[7]、抑制肿瘤[8]及明显的抗衰老作用[9]等保健、药用价值。

在生產上,多花黄精多选用根茎繁殖,由于其根茎连珠状或结节成块,常被称为“种茎”[5]。种茎质量直接影响出苗和生长。种茎太小,生长比较缓慢,易造成后期缺苗、弱苗,导致减产;种茎太大,用种成本高,增加病害、虫害感染的风险[10-11]。杨子龙等[12]研究发现,黄精根茎繁殖每段须具2~3节。毕胜等[13]分析表明黄精种茎繁殖每段2~3节、长度8~12 cm。戴琴等[14]栽培黄精选择健壮、颜色黄润、无病虫害、无破皮、具有顶芽的根茎作种栽,将先端幼嫩部分,截成数段,每段2节,有1~3个芽眼。但目前,多花黄精人工栽培仍然存在种茎用量差异大、用种不规范等问题。

该研究依托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四川广安)基地,对种茎结节数指标进行了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拟探明多花黄精种茎结节数对其产量和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为多花黄精的规模化、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多花黄精健壮种茎(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由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四川广安)基地提供。

1.2试验方法

1.2.1试验设计。

将多花黄精种茎按照结节数分为6个处理,分别为A(结节数2)、B(结节数3)、C(结节数4)、D(结节数5)、E(结节数6)、F(结节数7)。

1.2.2田间试验布置。

试验地点为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四川广安)基地。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10 m2,行距30 cm,株距15 cm,深度8 cm,栽种约220株。试验设6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4次,共计24个试验小区。于2014年3月1日栽种。除试验因素外的田间栽培管理技术均按照黄精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进行。

1.2.3试验测定项目与方法。

试验采取田间调查与收获测产相结合,根据多花黄精的生育期,分别观察和记录出苗时间、出苗率、田间长势(株高)以及病虫害发生情况等影响多花黄精产量和质量的相关因素。于2015年10月10日采收测产。整个试验统一采收,统一加工,测定试验各小区的产量,用SPSS数据分析軟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各指标与结节数之间的关系。

2结果与分析

2.1种茎结节数对多花黄精产量、产出的影响

在6个不同结节数处理条件下(表1),结节数为7的黄精种茎用种量和产量最高,分别为7.67、17.88 kg;结节数为2的黄精种茎用种量和产量最低,分别为1.85、6.69 kg。结节数为2、3、4、5、6、7的黄精种茎在0.05和0.01差异显著性水平达显著和极显著;产量随着结节数的增加逐渐增加,但产出系数是先增加后减少,结节数为3的产出系数最高,为2.95。结果表明,黄精药材随着结节数的增加产量也逐渐增加,但产出系数先增加后减少,说明不同规格的黄精种茎结节数对产出影响较大,结节数3为多花黄精产出最适规格。

2.2多花黄精种茎结节数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2.2.1出苗时间。

多花黄精规模化生产通常要求出苗时间相对整齐,以便统一的田间管理。从表2可以看出,结节数为4出苗最快,结节数为2出苗最慢,分别为56和90 d。结节数为3和4的出苗时间很整齐,前后相差5 d,4和5的出苗时间相差9 d,结节数为5和6的出苗时间也比较整齐,前后相差8 d,而结节数为2和7的出苗时间差异比较大,最大的相差15 d。说明结节数对多花黄精出苗影响很大,为重要的指标,试验得出结节数为4出苗最快,结节数4为出苗最适宜规格。

2.2.2成苗率。

成苗率对用种量和产量有影响。栽种后14 d 开始进行田间统计观察,见表2。每个处理在4个重复共计40 m2的计产面积中,按照30 cm×15 cm的规格栽种了880株。结节数为3的种茎成活率较高,14 d后成活了864株,成活率约为98.20%;结节数为4的种苗成活率仅比结节数为3的略低,大约是97.56%,结节数在3~5成活率均大于96.00%;结节数是2的种茎成活率最低,只有92.25%。说明结节数3~5节为成苗最适合的规格。

2.2.3病虫害发生情况。

多花黄精主要病害为叶斑病,发生于夏、秋两季,发病时叶部和茎秆产生不规则的黄褐色斑,叶缘紫红色,之后病斑蔓延,叶片枯黄,严重时影响产量。病害(黄精叶斑病)一共只发现了46株,结果见表2。主要虫害为地老虎、蛴螬,咬食幼苗及根状茎。该试验基地虫害发生较轻,除了结节数为6、7的小区分别发现15、18株以外,其余各小区的病虫害发生均在5株以下。结节数为6、7的多花黄精种茎病害的发生情况严重的原因,可能与种茎芽眼较多,增加了病菌感染概率有关。说明种茎过大不利于防治病虫害,小于6节结节数为最适宜。

2.2.4田间长势。

从表2可看出,种茎结节数为3、4、5时,成苗后植株健壮色泽深绿、长势好、株高整齐,田间长势观察结果差异不明显,株高在54~56 cm,与结节数为6、7的株高差异显著。结节数为2的长势较好,但株高不如3、4、5小区的整齐;结节数为6、7的植株生长比较缓慢,植株较矮小。表明多花黄精的结节数在3~5节较利于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2.2.5块茎外观比较。

由表2可知,结节数为3、4、5、6、7的多花黄精种茎长度、节基部直径无显著差异,均显著大于结节数2。结节数为2的多花黄精块根长度为10.23 cm,节基部直径为2.95 cm;结节数3、4、5、6、7块茎长度均大于13.50 cm,节基部直径均大于3.00;结节数为5的块茎长度和节基部直径最大,分别为15.65、4.13 cm,结节数大于5后多花黄精块茎长度和节基部直径逐渐减小。说明结节数在3~5 对多花黄精的块根生长和发育有利。

3结论与讨论

该研究发现,多花黄精种茎结节数对产量及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结节数为3时产出系数最大,与杨子龙等[12]、毕胜等[13]在黄精高产栽培中选取的供试材料基本一致,即每段2~3节、长度8~12 cm;两者的研究均没有阐明选取种茎2~3节的原因,材料选取原因可能是基于黄精栽培中多年积累的经验。该研究结果验证了两者选材的合理性,并为其研究结果提供了统计学依据。戴琴等[14]研究发现,在毛竹林下多花黄精仿野生栽培,每段2节,有1~3个芽眼。与该研究发现的3~5节存在一定差异,原因可能是黄精较适合仿野生栽培,所以选取的种茎结节数可适当减少。在不追求大规模产出的前提下,这种优势体现在:一是,仿野生环境与黄精自然生长的条件类似,病虫害相对较少,基本上不需要使用农药;二是,竹林下植被丰富,土壤保湿、保水性能好,正常的雨水、夜露及林内的湿润空气就可满足黄精生长的需求。在该试验中还发现,结节数6节以上染病率高,不适于规模化生产。这可能与试验地栽培管理措施有关,该基地虽然虫害、病害发生的概率小,但与野生环境差异较大,全生育期需多次浇水、施肥,高湿环境可导致感病概率增加,此点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在多花黄精种茎人工栽培过程中,种茎结节数为3~5个时,既减少了用种量,又对增产和生长发育有利,适合进行规模化、规范化生产。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306-307.

[2] 肖特,方清茂,夏燕莉,等.四川省岳池县黄精属植物资源调查研究[J].北京农业,2015(28):53-54.

[3] 肖特,胡平,舒光明,等.四川省岳池縣药用植物资源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2):110-112.

[4] 谢宗万,余友芩. 全国中草药名鉴: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989.

[5] 程铭恩,王德群.黄精属 5 种药用植物根状茎的结构及其组织化学定位[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3):2068-2072.

[6] 罗敏,章文伟,邓才富,等.药用植物多花黄精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6):1467-1469.

[7] 傅圣斌,钱建鸿,陈乐意,等.黄精多糖的提取及其对小鼠免疫活性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13,3(1):68-72.

[8] 张峰,高群,孔令雷,等.黄精多糖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7,2(21):95-96.

[9] 王爱梅,周建辉,欧阳静萍.黄精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2):137-138.

[10] 田启建,赵致.黄精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07,9(8):32-33,38.

[11] 李世,郭学鉴,苏淑欣,等.黄精野生变家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7,22(7):398-401.

[12] 杨子龙,王世清,左敏.黄精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16(1):51-52.

[13] 毕胜,张含波,李桂兰.黄精的栽培[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3(11):30-31.

[14] 戴琴,王晓霞,黄勤春,等.毛竹林下多花黄精仿野生栽培技术[J].中国现代中药,2014,16(3):205-207.

猜你喜欢

种茎生长发育产量
不同甘蔗品种单芽段种茎生产性能分析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甘蔗健康种苗一代种茎生产力分析
不同种茎长度对木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甘蔗种茎储存期对萌芽出苗的影响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冬油菜栽培技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