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招商引资的挑战、机遇和对策
2017-05-30严芳芳
严芳芳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招商引资是实现国家快速发展的关键途径。但是,受到外部因素的限制和约束,招商引资在面临新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相关部门必须针对存在的机遇调整招商引资对策。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招商引资 挑战 机遇 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1(a)-046-02
在经济新常态下,招商引资在面临新机遇和调整的同时必须对过去进行经验总结,合理制定招商引资方案,提出招商引资的对策,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招商引资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政府部门为了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必须实行招商引资,明确招商引资的目标和方向。
1 经济常态下招商引资面临的挑战
目前,国家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招商引资对策也要作出适当的调整和完善。在经济常态下,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慢,经济发展更加注重效率和质量,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升级。在经济常态下,传统的招商引资理念和模式实行起来难度比较大。对此,只有更新招商引资观念,明确经济常态下招商引资目标和方向,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新的挑战。目前,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人口的红利开始减少,甚至是消失,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时代,国家劳动力资源短缺,劳动力的成本不断增加。其中,人口红利减少甚至消失会增加居民的生活压力。目前,我国除了劳动成本增加,资源利用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国家自然资源不断减少,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国家招商引资也有较大影响。在经济新常态下,传统的土地政策受到新常态的冲击比较大,重工业发展难度增大,对重工业发展十分不利。在经济新常态下,高质量的招商引资项目更加适合国家经济发展需求,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部分地区招商引资的难度。在新形势下,国家出台了很多文件,主要涉及到减免税费和土地出让等内容,国家还将出台有关环境治理和水资源保护相关文件,这些都增加了国家招商引资的难度。
2014年末,经济新常态被首次提出,我国经济发展正式进入换挡期,各个地区招商引资方面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各个地区主要依靠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者。但是,在新形势下,国家开始清理优惠政策,相关部门正在加大整改力度,税收政策必须由国家税收部分制定,绝对不允许越权减免税收等问题的出现,而且国家也开始推行土地保护制度,其中就包括工业用地,必须严格按照程序办理相关使用手续,国家还会限制土地使用指标,用地开始进入瓶颈期。也正是因为优惠政策的减少和土地指标的严限,导致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的弊端不断凸显,依靠政策招商引资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各个地区必须转换思路,从新的角度出发,并把招商引资中的压力转变为动力,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变化。虽然经济新常态下很多因素不利于各个地区招商引资,但是经济新常态并不是排斥招商引资。实践证明,招商引资确实可以带动国家经济增长,调整国内产业结构。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二是产业结构不优,三是财政实力不强。而招商引资恰好可以解决以上问题,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为了适应经济新常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寻找招商引资的新出路:第一破解压力,第二完成目标任务,第三完善操作方法,四是调整绩效考核方法,五是优化发展环境。
2 经济新常态下招商引资机遇
虽然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比较慢,但是国家经济一直在持续增长。当然,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因素比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因素:一是城镇快速发展带来的经济增长空间,二是产业结构升级,三是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四是内需潜力比较大,五是创新动力不断增强。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需要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状态。在经济新常态下,招商引资的项目也需要均衡,需要均衡的环节包括:投资、出口、内在消费。国家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结构都在不断调整和变化,经济结构更加科学,城乡发展也呈现平衡状态,推动各个地区经济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国家也需要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创新地区发展方法。在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下,主要依靠以下因素:第一是资源,第二是投资,第三是劳动力。在新形势下,传统的经济增长因素都会被创新驱动取代,未来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科技发展和创新,发挥出各个企业的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鼓励各个城市进行创新,实现多元化经济增长方式。各个地区在抓住招商引资机遇的同时也自行创造招商引资的条件,提高地区产业的集中程度,实现外来企业的本土化。各个地区还需要成立产业协会,构建合作交流平台,实现招商企业和本土企业共赢。在经济新常态下,各个地区必须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严格把关,不能盲目。各个地区招商引资需要坚持以下原则:首先是精细化,其次是精准化,最后是务实化。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必须排除其中的虚假成分,详细分析招商引资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完善。国家必须认识到招商引资的重要性,提高招商引資的地位。国家相关部门每年都应该召开有关招商引资的会议,合理安排下一年的招商引资工作,总结上一年的招商引资工作,多研究、多分析,并把招商引资方案落实到实处。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也是招商引资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招商引资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完成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招商引资方案不断作出调整和完善,增强招商引资的意识。
3 经济新常态下招商引资对策
3.1 合理制定区域发展规划
招商引资的主体包括:一是开发区,二是开发主体。无论是开发区还是开发主体都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明确区域发展目标和计划,将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能够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项目上,发挥出地区优势、取长补短,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原则。
3.2 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在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下,招商引资实际上就是各个地区政府之间的竞争,各个地区政府为了吸引优质项目会推行一些相对优惠的税收等政策,吸引投资者的目光。但是,在经济常态下,国家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限制了各个地区的优惠政策,这一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各个地区招商引资需求。在新形势下,吸引外商的因素主要包括:一是环境好,二是服务好,三是效率高,四是成本低,五是有保障。对此,各个地区必须加大招商引资改革的力度,减少招商引资过程中不必要的投入,提高效率,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并让已经注入的商户成为当地招商引资的代言人,提高地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招商引资必须注重优化环境,环境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对于各个政府来说也是最大的竞争力,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招商引资的成效。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必须建设竞争有序的招商引资环境,规范竞争者的行为,严惩实行优惠政策的竞争者。事实上,在经济新常态下,优惠政策发挥作用的空间非常小,对于招商引资的影响也越来越小,投资环境对于招商引资的影响越来越大,环境也成為投资者作出决策首要考虑的因素。在经济新常态下,吸引投资者的因素有以下几个:一是环境好,二是服务好,三是效率高,四是成本低,五是赚钱,六是社会地位,七是安全保障。招商引资环境分为两部分:首先是硬件建设,其次是软环境。其中,软环境包括:第一是法律政策,第二是行政效率,第三是服务理念,第四是文化氛围。
在经济新常态下,国家必须创新招商引资理念和模式,并在原有招商引资模式上进行调整和完善。面对国家税收收紧和土地保护等问题,各个地区必须开始实行无地招商引资模式,打破土地瓶颈,降低外部因素对招商引资的影响和限制。针对地区现存的老企业可以采用以下招商模式:一是增资扩股,二是腾笼换鸟,三是收购兼并,四是合作经营,实现企业的二次招商。相关部门需要清查企业的闲置资产,以存量来引进增量。各个地区还需要建设企业孵化基地,并扶持孵化基地的企业,扩大企业规模,推动企业的发展,吸引投资者的目光。
各个地区必须以主导企业为主开展招商引资,调整产业结构,各个地区招商引资需要以下列行业为主:一是汽车部件,二是装备制造,三是资源深加工,四是战略性新兴企业,五是现代服务型企业,这些行业可以起到带头的作用,实行分队招商,多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各个地区在开展招商引资之前必须了解各个行业的发展动态,研究产业链的结构,把握企业的实际需求,为招商引资奠定基础,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3.3 加强招商引资监管
要想实现招商引资的目标,各个地区就必须强化招商引资方面的管理和考核机制,合理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提高各个地区招商引资的热情和积极性。我国主要以GDP来考核招商引资,需要分析招商引资项目能够给当地所带来的效益,相关部门必须加强招商引资监管,保证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 结语
如今,国家相关部门对各个地区招商引资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招商引资不是某个地区的事情,而是全国各个地区都高度重视的问题。招商引资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目标。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在经济新常态下,传统的招商引资理念和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招商引资的实际需求。目前,国家出台了有关税收和土地保护相关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各个地区招商引资的难度。虽然经济新常态为招商引资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也给招商引资带来了挑战。在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下,很多地区会依靠国家优惠政策招商,而国家新政策的出台让各个地区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在经济新常态下,各个地区必须在原有招商引资模式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完善,创新招商引资新模式和方法,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国家相关部门也必须加大招商引资的扶持和监管力度,对各个地区的招商引资进行考核,并保证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国家也必须优化招商引资环境,为招商引资奠定基础,发挥出招商引资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广勇.经济新常态下招商引资的挑战、机遇和对策[J].现代国企研究,2017(06).
[2] 王敏.皖江城市带对外贸易竞争力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