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议小组在高校助学金评定工作中的角色研究
2017-05-30武蒸
武蒸
摘 要: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中贫困生认定工作是基础,认定工作的主体跟对象都是学生。他们以评议小组的角色参与这项学生工作,这种还权于学生的做法体现了民主自治的大学精神,也有利于发挥资助育人的核心功能,促进实现教育公平的最终目的。文章,作者以角色分析法为理论基础,解构学生评议小组在整个高校资助工作中的作用和价值,以期完善这个工作角色,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贫困生认定的主题工作。
关键词:资助工作;评议小组;角色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4-0139-02
Abstract: To presume the impoverished students is the basic work of assistance system in college. It is insisted that students themselves be involved since they are the main bodies of the work. A peer panel is to give standards to identify one as the subsidies recipient. It is a new idea to return the core rights to the students. It makes the college a place of democracy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also give lessons of being integrity and gratefulness; finally result in an educational fairness. Based on the role analysis, this thesis aims to make sense of functions and values of the peer panel, and make them perfectly serve the assistance system.
Keywords: assistance work; peer panel; role analysis
2007年国务院通过颁发《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建立起了我国高校“奖、贷、助、补、勤、减、免”以及“绿色通道”的资助工作体系。为进一步促进教育平等,确保精准助困,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对贫困生的认定标准、认定程序以及组织管理做出明确规定。时任教育部财务司巡视员兼全国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崔邦焱强调:“为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认定工作,学校要成立认定评议小组。来自相同年级或者同专业的大学生,将成为这个小组的主力队员”。国家从政策层面支持高校资助工作并给出指导意见,同时,核心环节的资助认定工作还权于学生的做法,发挥了促进公平、资助育人的功能。学生评议小组在高校资助管理工作中规范、精准、科学的角色定位是整个工作的中心环节,它将有利于角色行为的效率和效果。
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G·米德首次介入角色分析这个社会心理学术语,所谓角色是指个体在特定社会团队中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行为及行為期望,它规定了个体同社会或团队中的其他人以该角色所应具备的角色行为标准来评价行为。角色理论主要包括角色结构、角色功能、角色整合以及角色发展等。本文将从以上几个层面分析解剖学生评议小组这一角色,以趋利避害的角色整合原则,完善规范角色定位,发挥角色功能,服务于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让学生本身成为资助工作的参与者,不仅有利用学生深入理解我国的这一民生工程,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自治、感恩、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一、角色结构与功能
以助学金评定为例,资助工作的评议小组应当是过程性参与者,纵观资助工作的几大环节:学生申请——政府认定——班级评议——院系审核——学校复查;其中,班级评议当属核心环节。据有关数据显示,74%的受访者表示:“班级评议小组评选的名单是困难生认定的基础,评议小组能够在评定过程中积极协调,主持公道,坚持原则。”学生评议小组在资助认定工作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该小组在成立标准、成员构成、工作职能、动态服务等方面都应当科学规范,这样才不会导致整个资助工作的失范和失效。我国大部分高校在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中规定:认定工作组织管理中,实行三级管理负责制:1. 学校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领导小组;2. 院系成立以党总书记为组长的评定小组;3.各班级成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议小组。以班级为单位,成立以辅导员任组长、班长、团支书等主要班干以及学生代表组成的小组,负责民主评议工作,其中,学生代表要具有广泛代表性,一般不少于班级人数的10%。从事高校资助工作的人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认识:“评议小组的成员如何选择和确定,是最大的问题,搞不好就会影响评议的公平、公正”。
评议小组成立初期会通过问卷,填表等形式对全班同学进行立体化,全方位的家庭情况调查,形成的家庭情况信息库,也是后期贫困生库的参考数据库,这样便于对助学金的评选进行标准制定,候选认定,等级核定;资助工作全面开展期间,评议小组由辅导员指导,带领班干进行申请书的收缴,评定工作开始;具体评审内容包括:学生本人健康状况、个人消费习惯和消费观以及娱乐爱好、家庭成员工作、家庭人均月收入、遭受灾难情况以及突发致贫因素、学生在校月生活消费等;在评审过程中,成员应当依据困难学生认定标准,充分发挥民主,公平原则进行匿名评定;届时,辅导员可以及时指导学生分析申请材料,引导小组讨论,组织评议小组私下了解助学金申请者的实际消费等完成评定。
二、角色整合与利用
高校对国家资助体系政策的宣传力度不足且滞后,仍是资助工作发展的阻碍因素之一。作者发现大一学生对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知之甚少,新生家长更是除了助学贷款之外一无所知。同时,国家资助工作的开展一般集中在9-11月份,且系科给的时间段更窄;对于当时的大一新生,同学之间还没有足够的时间互相了解;加之95后大学生“自媒体”化的身份特征,时限也成为另一个资助工作的阻力。
这里就作者工作经验谈几点建议,旨在充分发挥评议小组的角色功能:1. 宣传作用:在邮寄大一新生家庭经济调查表时,或者更早的招生宣传工作开展伊始,附赠一份国家资助政策的解读本以及本校学生资助工作说明;届时,可以由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层面组织利用学生评议小组(二年级以上学生)负责政策宣传手册的协助制定、邮寄、发放等工作;2. 组织作用:利用开学迎新工作时机,向学生家长介绍我国资助体系,现场组织家长填写家庭情况调查表;确保每一位大学新生及家庭在入学之前就清楚明白读书期间将享受的资助政策,使他们对完成学业抱有信心;3. 指导作用:作为评议小组长的辅导员应该发挥积极主动性,多贴近同学,了解同学,首先成立具有务实奉献的学生干部团队;另外,在大一新生军训期间,利用宿舍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教育阵地开展工作:以班级全体同学为拟资助对象,进行国家,学校,系部资助工作手册解读以及成立评议小组,做好前期服务工作;4. 中坚力量:小组中的学生干部是具体负责,具体操作的中心角色;他们协助辅导员宣传政策,利用学生群众力量监督观察,了解全体同学实际家庭情况;5. 群策群力:最后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是具有广泛民意代表性的普通学生,他们被认为是:“跟資助申请同学之间朝夕相处,即使不用专门调查,仅仅根据衣着、饮食以及生活用品情况,基本就可以分出贫富的人。这比个人陈述和材料证明都有说服力”、充分体现民主,维护大学生的民主权利,学生评议,发扬民主以‘自治 ;让学生参与审核,类似于‘普选,可以打破几个人审核的固有局面。”
这部分同学的选择才是小组成立的根本和价值,作者认为可以通过班级自荐或者由寝室长构成,所有同学都应当是拟定评议小组成员,不影响之后身份转变成资助申请者,因为全体同学都已经深入了解了资助政策,会更明确自己的申请动机,更清楚申请程序,更规范自己的申请材料,为之后集中资助工作的开展提供条件。
三、角色期待与发展
困难生认定结果出来之后不是一成不变的,大学期间学生家庭情况会随时发生改变,针对这一问题,评议小组应当建立动态反馈审查机制,及时更新贫困生数据库,着重过程化,以及结果育人才是最终目的。评定落实后,评议小组应当继续完成受助学生的资金消费跟踪,感恩诚信主题教育等工作;同时,建立班级资助工作QQ群、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政策宣传,问题解答,评议公示,投诉申诉,案例分析,匿名讨论等不同模块信息的补充,充分利用网络资助工作平台动态监管。
助学金评定小组成立于评定工作开始之前,并且持续到后期的跟踪、监督、教育过程,这样成功地避免了评议小组沦落成为“临时衙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操作性复杂,时间跨度大的系统工程。“扶贫要扶智,治贫先治愚”,高校学生是资助工作的主体和载体,育人是高校资助体系构建的宗旨,教育起点公平是基础,教育过程公平是保障,教育结果公平是目标。
参考文献
[1]颜小婕,马锦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4).
[2]何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
[3]郭红阳,杨丹.新形势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再思考[J].才智,2016.
[4]姜好敏.角色分析技术及其应用[Z].
[5]王长伟.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困境与反思[J].科教导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