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2017-05-30马千里何剑

中国商论 2017年35期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风险管理

马千里 何剑

摘 要:票据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服务商业银行经营方面不断发挥显著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金融市场改革步伐的持续深化,票据业务在宏观和微观层面,均面临着诸多外部影响与挑战。本文从风险管理角度出发,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目前面临的主要风险,并提出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手段。

关键词:金融体制改革 经济新常态 票据业务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2(b)-034-02

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结构逐步发生转型,宏观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等多重叠加的大背景下,整体经济增速由高速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金融监管不断趋严,金融市场改革持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票据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在宏观和微观层面都受到了诸多外部影响与挑战。

受到经济外部影响以及商业银行票据风险管理的自身因素,票据业务总体风险不断积聚,在一些区域和行业已经出现了风险暴露,在2016年初,就有两家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事件出现了集中爆发,揭开了我国票据业务市场风险事件的灰幕。

1 金融体制改革背景下对票据业务的外部挑战

在经济新常态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在宏观和微观层面都受到了诸多外部影响与挑战。首先票据市场主体资金化、多元化、创新化的特点愈加明显,跨市场创新改革以及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集运营运行成为趋势。其次,各级交易市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是在票据承兑一级市场中,融资性票据占比持续提高;二是在直贴二级市场中,各类票据中介参与程度不断提高;三是在转贴现、回购的三级市场中,交易活跃以及跨业创新发展的特征愈发明显。外部影响为商业银行票据的发展和经营管理带来全新挑战。

1.1 经济结构调整,信用风险阶段性压力较大

随着经济增速转为中高速增长,“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成为我国经济改革的主题,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和城镇化过度地区,小微企业以及制造类、批发零售类和钢贸等资源类企业信用违约风险逐渐显现。根据银监会发布的2017年二季度主要监控指标数据显示,2017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64亿元,较一季度增加563亿元,整体不良贷款率为1.74%,短期内不良贷款增长局面难以扭转。另外,由于目前我国企业征信信息不健全、信用环境体系不完善等因素,也对商业银行信用审查和信用风险全面管理造成一定的风险压力。

1.2 票據利率市场化提高交易成本

受银行业信贷投放规模管控,银行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全球金融一体化、货币资本市场逐渐融合等因素影响,银行负债端包括票据业务资金成本不断抬高,市场利率的波动频率和幅度不断加大,利差逐渐缩窄。此外,监管政策的出台以及突发事件也影响到票据市场利率走势和波动,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管控难度进一步增大。从2017年上半年情况来看,受到银行信贷规模调控和MPA考核影响,票据交易利率震荡上行,利率波动较为剧烈,1~6月份转贴现利率均值为4.56%,同比上涨133个基点。

1.3 票据业务改革创新加大风险管控难度

近年来票据业务创新发展不断深化,一是参与主体类型不断丰富化,除传统银行外,信托、债券、基金、保险等非银行机构以及相关企业纷纷加入,不断加强与商业银行的合作;二是票据中介、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迅速兴起,一方面挤占了商业银行的传统票据市场,另一方面由倒逼商业银行开展票据业务的跨产品、跨机构、跨渠道的创新合作;三是在政府鼓励创新和监管审慎开放态度下,商业银行大力发展混业经营模式,不断拓宽业务领域和产品边界,综合化混业经营成为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票据经营机构如对新的票据业务运作模式了解不充分,风险识别与风险管控不到位,很容易引发各类操作风险;另外,票据业务的创新也可能引起监管风险,还可能带来信息安全、客户管理等各类问题,对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风险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4 票据市场交易持续积聚风险

随着我国票据市场不断创新改革,票据交易频率增加、交易区域扩大、交易流程延长以及票据代持保管、票据资管等模式创新,都对业务操作的规范性、票据转移的真实性、票据保管的安全性带来了风险隐患。此外,票据业务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尤其是票据中介公司的加入,票据业务的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逐渐提升,同时也加大了道德风险及交易纠纷出现的可能性。

2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内部管控风险

2.1 融资性票据风险

融资性票据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签发或贴现无真实贸易背景或不能确定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而产生的风险;另外,借用开立融资性票据在他行贴现后,贴现资金回流形成银行存款的增加,称为“融资性存款”。商业银行开立或贴现无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除违反监管机构的有关规定外,还面临潜在的法律和市场风险。

2.2 合规性风险

近年来,金融监管力度的趋严显著的提升了票据业务的合规性风险。2014年以来,针对部分资金脱离实体经济、票据业务违规无序发展等情况,监管机构就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信托公司的通道业务、同业业务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如,2015年12月31日,银监会下发了《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票据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银监办发〔2015〕203号),列举了七大违规问题,其中指出两项禁止事项,一是票据业务专营治理落实不到位部;二是通过票据转贴现业务转移规模,消减资本占用,但是上述问题在目前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经营中未完全落实整改。

2.3 操作风险

一是逆流程操作,个别商行迫于业绩压力,允许企业采取出具承诺书的方式先贴后查,复查日期晚于贴现日期。这种在查复未明确之前即办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或质押的行为很容易产生严重的操作风险。二是办理贴现和质押取得的票据背书不合规、不完整、不连续等,在发生法律纠纷或出现票据流通等情况时无法主张票据权利,对银行资金安全造成威胁。

二是道德风险。票据业务道德风险主要有两类,首先关联企业或关联交易相互串通,通过违规开办票据业务套取银行资金;其次一些社会上不法人员,利用伪/变造票据,通过“克隆”或票据掉包等违法手段,骗取银行资金的行为。2016年某行发生的10亿元票据业务风险案件,就是由于银行内部员工与票据中介人员内外部勾结欺诈,将外部市场风险通过票据业务向金融机构传递的典型道德风险案例。

3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背景下票据业务风险防范与管理

3.1 强化内部管控,健全风险防范体系

商业银行要加强内部管控,全面树立合规理念,加强员工行为管控。严禁金融机构和员工参与各类票据中介和资金掮客活动,严禁携带凭证、印章到异地办理票据业务等高风险行为。此外,要严格规范账户特别是异地账户的开立、使用和管理,不得出租、出借账户,严禁逆流程操作,严防银行票据资金被套取、挪用、违规参与民间借贷或非法集资,甚至成为社会非法金融活动的资金来源,切实杜绝员工道德风险。

3.2 完善综合定价机制,加强合规性监管

商业银行要按照国家经济政策的导向和市场经济改革要求,合理确定业务规模和发展速度,同时按照风险收益原则完善利率定价机制,按照业务实质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严格落实习近平十九大报告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精神要求。此外,金融机构还要充分识别票据业务中存在的潜在性风险,重点关注票据业务中贸易背景真实性、保证资金来源和贴现资金流向等风险点,严禁将票据业务作为调节经营指标和资产规模的工具。

3.3 积极创新改革,提高综合化经营管理水平

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下,面对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大趋势,商业银行必须抓出综合化、混业化经营的转型窗口期,利用自身优势,全面整合保险、债券、基金、信托等多种行业资源,形成跨产品、跨机构、跨渠道的广泛合作和创新平台。充分挖掘已掌握的海量数据,把握好互联网创新机遇,完善改革经营体制,不断强化完善票据业务信用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以及产品创新机制。

参考文献

[1] 胡开珍.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防范对策探讨[J].甘肃金融, 2007(06).

[2] 钱倩.商业银行票据风险管理[D].浙江大学,2015.

[3] 肖小和,张蕾,王亮.新常态下票据业务全面风险发展趋势与管理[J].上海金融,2015(06).

[4] 肖小和,張蕾,王亮.适应新常态变化 加强票据业务全面风险管理[J].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15(11).

[5] 陈四清.新常态下的银行经营管理[J].中国金融,2015(06).

[6] 张曼,吴晓翠,喻冬玲.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风险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6(16).

[7] 季光辉.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和发展研究[J].公共财政研究,2016(06).

猜你喜欢

经济新常态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对策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中小房产企业竞争优势的塑造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本地化科技翻译的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