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PT演示教学对英语专业学生成绩和记忆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7-05-30刘代琼胡永近

教育文化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障碍评价

刘代琼 胡永近

摘要:为研究PPT演示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效用,本实验考察了该教学模式对英语专业学生学习成绩和记忆的影響,探讨了学生对该模式和教师的评价及其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实验组接受PPT演示教学,对照组接受传统模式教学,实验持续15周,采用小测验、考试、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两组的小测验成绩之间、考试成绩之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PPT演示教学对学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无显著影响;PPT演示教学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学内容相关。(2)两组被试对两种教学模式的总体评价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对教学模式的不同特征的评价存在差异。(3)两组被试对教师的评价在整体上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对教师的不同特征的评价存在差异。(4)实验组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制约了其成绩和记忆的提高以及对PPT演示教学模式和教师的评价。

关键词:PPT演示教学;成绩和记忆;评价;障碍

中图分类号:G6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615(2017)04-0079-06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7.04.018

一、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等教学技术的日益革新以及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不断发展,以PPT演示教学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逐渐代替了传统的教学模式[1-2]。然而,对于PPT演示教学在教学中的实际效用,国内外相关研究尚无定论。学者张德禄指出,关于PPT演示教学对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影响应该深入研究。在中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PPT演示教学对学生的成绩和记忆的实际影响如何?学生对新教学模式和教师的评价如何?学生在该教学模式中遇到哪些障碍?研究上述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PPT演示教学的优势,提高英语专业教学质量。

二、相关研究回顾

PPT演示教学是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把包含两种及以上符号的系统资源,制作成PPT课件供课堂教学演示的教学模式。国内外关于PPT演示教学在教学中的实际效应的研究取得了不少颇具价值的成果。Butler & Mautz通过实验发现PPT演示教学无法提高学生的短时记忆能力,但是学生认为PPT演示具有娱乐性[3]。Mason & Hlynka、Cook、Parks、Harrison和Bryant & Hunton等人的研究发现PPT课件有助于组织和处理教学内容,对学生有正面影响,能够刺激学生的学习动力。Tufte认为设计较差的PPT演示教学会阻碍课堂交流[4]。Voss发现学生在PPT演示教学中常感觉被忽视,认为教师只关注演示的内容而不是学生[5]。Young的研究表明许多学生认为PPT课件内容更容易阅读,而教师在黑板上的“乱写乱画”难以辨认[6]。然而也有些学生认为教师只是把教学内容塞进PPT课件并机械地阅读,致使课堂教学更单调。Nouri &Shahid的研究结果表明,PPT演示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但是无法提高小测验和考试成绩,因此无法改善学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7]。Roblyer & Doering分析了PPT演示教学的3种优势:便于组织思想、提高口语信息的影响和提供合作[8]。Ali et al探讨了PPT演示教学的弊端:单调、分散学生注意力以及无法促进课堂交流等[9]。

国内学者刘青利用调查问卷总结了学生在PPT演示教学中遇到的障碍[10]。张征通过研究发现该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对提高学生的短时记忆效率有帮助,对提高学生的长时记忆的帮助不大,但是能够正向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11]。杨凤梅、洪卫分析了外语课堂中PPT依赖的危害、原因以及对策[12-13]。王萍通过调查问卷分析了PPT演示教学的缺陷[14]。

总体来看,国外研究多集中于探讨PPT演示教学在非英语课程中的实际效果,而且研究对象为英语国家的学生。国内研究主要探讨该教学模式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影响,上述研究很少关注PPT演示教学在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效用及其利弊。为此,本研究以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为被试,探讨PPT演示教学对学生成绩和记忆的影响差异,分析学生对新教学模式和教师的评价以及遇到的学习障碍。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实验旨在探讨PPT演示教学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以下问题:

(1) PPT演示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对英语专业学生学习成绩和记忆的影响有何差异?

(2)学生对PPT演示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有何差异?

(3)学生对采用PPT演示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的评价有何差异?

(4) PPT演示教学中的学习障碍有哪些?

(二)研究被试

本研究被试为安徽省某高校英语专业一年级两个平行班的学生,每个班随机抽取30名学生。对被试2015年高考英语成绩的独立样本T检测结果显示,两组被试的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982>05),因此两组被试的英语水平可以说在总体上没有差别。本研究没有考虑性别和年龄等因素。在实验教学中,两组被试由同一教师采取不同的模式授课,实验组接受PPT演示教学,而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模式教学。

(三)研究工具

本实验选择课程为基础英语,教材采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的《新编英语教程》第三版第一册,所学课程为教材前六单元,使用的PPT课件由6位具有10年以上教龄的英语教师和两名外教依据该出版社官网提供的PPT资料编制,每个单元的PPT课件都包含文字、音频、视频和图像等,并考虑了颜色、动画、字体和页面布局等因素。试验中把两组被试分为3人1组,各10个小组。每单元学习结束后对照组学生采取不同的课堂活动形式,例如相互问答、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情景对话等进行展示所学内容,而实验组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制作PPT进行课堂展示。

本研究由实验教学、小测验、考试、问卷调查和访谈组成。

1测试

小测验和考试的题型均为听写、语法词汇、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6个部分。小测验依据教材配套单元练习和教材内容改编,考试,即期末考试的试卷由实验组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参照所学的教材内容制定。小测验和考试试卷都包括PPT课件中补充的知识。试验中所有测试试卷题型和分值相同,其中听写15分;语法词汇每题1分,共15分;完形填空每题1分,共10分,阅读理解每题2分,共30分,翻译每题3分,共15分,写作15分,试卷总分为100分。实验中所有测试试卷的信度和效度都经过检测(最低信度:0.781;最低效度:0.792)。最终成绩中,小测验占20%,平时成绩(出勤、课堂参与和课后作业比例为2∶3∶5)占20%,考试成绩占60%。

2问卷调查

本实验采用Nouri & Shahid使用的调查问卷,问卷1用来考察学生对课堂演示的评价,让学生对课堂演示的10个特征进行评价。问卷2用来考察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让学生对教师的10个特征进行评价。问卷数据采用 Likert5级量表进行统计,1为完全不同意,5为完全同意。关于学生在PPT演示教学中遇到的障碍,实验组根据Voss、Young和 Ali et al的研究成果,自制调查问卷。3份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经检验可靠。

为保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问卷调查由实验小组中的其他教师实施。教师向学生解释问卷调查的目的、方式、步骤和注意事项。调查结果统一交给各班班长,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录入学校教务系统后把问卷调查结果交给授课教师。

3访谈

访谈在调查问卷完成后进行,由实验组其他教师组织。为使被试尽可能清晰地表达观点,避免语言表达问题,访谈全部使用汉语。访谈结果处理方式同调查问卷。

(四)研究步骤

研究按照实验教学、小测验、考试、调查问卷和访谈的顺序进行。

1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持续15周,两组被试使用统一教材,但是教学模式不同。对照组接受传统模式教学,即教师主要使用教材、粉笔和黑板。实验组接受PPT演示教学。每单元学习结束后,针对学习内容,对照组各小组设计课堂活动在课堂演示,实验组各小组利用PPT制作和演示来展现学习内容。

2测试设计

所有小测验都是在本单元学习结束1天后进行,而考试在课程学习结束1周后进行。确定这两个时间点主要因为“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表明,遗忘速度在20分钟至24小时内最快,之后逐渐稳定”[15]。

(五)数据收集和分析

实验数据主要为学生小测验、考试成绩和调查问卷结果。数据分析与处理运用统计软件SPSS 170,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并结合对学生的访谈结果进行。

四、结果分析

(一)两种教学模式对英语专业学生学习成绩和记忆的影响

为调查PPT演示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对英语专业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首先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学生6次小测验的成绩进行了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

表1结果表明,两组被试的6次小测验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对每一次小测验数据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每次小测验中两组被试的成绩之间同样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最小的P值为.086>.05)。因此,PPT演示教学无法提高实验组学生的小测验成绩,也无法改善学生的短时记忆。

PPT演示教学对学生短时记忆的影响受学习内容的制约,对于较难理解的内容,PPT演示教学效果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好[7]。实验组第4、5两次小测验的成绩略高于对照组。访谈结果表明,实验组中有21名学生认为第4单元(人类需求和面包的制作)和第5单元(博物馆)内容较难,PPT演示内容中补充了许多相关知识,其中的视频和图片有效促进了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

课堂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16]本实验研究结果与张征(2010:54-58)的发现不一致,主要在于对照组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充分发挥了课堂活动的优势。访谈结果表明对照组中有27名学生认为第6单元关于“蝴蝶相亲”的寓言故事中,许多花的名字难以区分和记忆。但是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对花的名字和故事情节记忆深刻,同时对故事的寓意理解更深入。

针对学生的平时成绩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两组的平时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结果见表2。

表2结果显示,两组被试的平时成绩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91>.05),但是实验组平时成绩略低于对照组。访谈结果表明,实验组中11名学生承认在实验前期对于PPT制作和演示不熟悉,教师只要求学生完成PPT制作和演示,却没有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因此学生不愿意完成该项工作。12名学生认为PPT制作耗费太多时间,而且到实验后期对PPT演示教学的新鲜感和兴趣开始丧失。18名学生承认本组成员轮流完成PPT制作和演示任务。对照组中24名学生认为丰富的课堂活动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愿意参与到小组活动中。Nouri &Shahid发现一学期的PPT演示授课会使学生失去兴趣,McInnes et al的實验表明长达三学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对学生的兴趣有负面影响,而本实验发现发现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实验组学生对PPT演示教学的兴趣开始丧失[17]。

两组被试考试成绩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结果显示,两组被试的考试成绩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336>.05)。

两组被试小测验、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加权统计后如表4所示。

表4结果显示,两组被试的最终成绩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578>.05)。由于两组被试的小测验成绩、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都不存在差异,加权计算得出的最终成绩之间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PPT演示教学对学生的长时记忆无显著影响。这一结果与Nouri & Shahid和张征等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的结果表明PPT演示教学对学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影响和传统教学模式无显著性差异,PPT演示教学对短时记忆的影响受教学内容难度的影响。另外,实验结果还发现,两组学生记忆的内容在细节上存在差异。访谈结果表明,实验组有20名学生认为,PPT中补充的背景知识、用颜色或其他手段突出的重点知识和比较难理解的知识,更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研究表明,兴趣和注意力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记忆能力。对照组中23名学生认为各自小组在课堂演示中补充的知识更容易记忆。

(二)学生对两种教学模式的评价差异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两组被试对PPT演示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在整体评价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如表5所示。

表5结果显示,两组被试对两种教学模式的评价整体上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在不同特征方面存在差异,也凸显了PPT演示教学的在某些方面的独特优势。首先,PPT课件可以增加教材之外的知识,并且以直观显性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学生可以调用听觉和视觉等感官系统加工信息。多渠道信息共同刺激学习者个体大脑皮层相应的机能区,比单一渠道信息引起的反映强烈,在发挥正效应的条件下更利于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和记忆,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18]。其次,PPT课件将教学内容有条理地展现出来,并用颜色或页面布局的方式标注,显得简明、清晰、易懂。再次,PPT中展现的知识,尤其是补充知识,以书面的形式出现,使学生感觉到更加专业。

然而,在其他特征方面,PPT演示教学并没有显示出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明显的效果。PPT演示教学中教师经常机械地阅读PPT内容,而忽视学生的反应,因此PPT演示教学的第2项特征评价低于传统教学模式。丰富的课堂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因此第3、5、9和10项中传统教学模式比PPT演示教学模式更具有优势。Bushong发现传统课堂中的学生认为教师更具有热情[19]。第6项特征中两种教学模式各具优势,但是PPT教学中学生经常跟不上教师节奏,导致错过重要信息。另一方面,PPT演示教学中教师常忽略学生反应而翻到下一页,学生无法自己翻阅上一页查看,因此实验组学生对这一特征的评价不高。另外,两组学生对两种教学模式的评价都是中等,可见,两种教学模式都无法完全满足学生需求。

(三)学生对两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评价差异

两组被试对两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师的整体评价结果显示,二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如表6所示。

表6结果显示,两组被试对两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师的整体评价无显著性差异,采用PPT演示教学的教师只在第2和4项中显示出优势,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比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高。另外,两种模式下的教师获得的整体评价都是中等。

(四)PPT演示教学中的学习障碍

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表明,学生在PPT演示教学模式下遇到的学习障碍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如表7所示。

表7总结了PPT演示教学中的学习障碍,即该教学模式的弊端。实验组中28名学生认为PPT课件的颜色过于花哨,不利于知识的阅读、理解和记忆。安璐等的研究表明,白色最适合作为PPT课件的背景颜色,其次为黄色,而蓝色最不适合作为背景颜色[20]。26名学生认为PPT课件某些页面内容过多,教师把授课内容不加选择地塞进课件。24名学生认为教师翻阅速度过快,而且页面内容过多,影响学生理解。22名学生认为PPT中的图片、视频等会分分散学生注意力,而错过教师讲解的内容。21名学生认为PPT内容与教材或网上内容重复,教师只是简单移植到PPT课件,并没有实际效应。20名学生认为某一页面内容未全部理解前,教师已经发到下一页,导致无法重复阅读上一页内容。18名学生承认上课时被动地听老师讲课,考试前按照PPT内容复习,因此从不记笔记。18名学生承认对于PPT的制作和演示很少参与,而是由小组成员轮流完成,因此师生、生生之间缺少互动交流,其中有12名学生承认小组制作与演示PPT内容时模仿、改动或复制教师的PPT课件。16名学生认为PPT演示教学模式过于单调,教师机械地阅读PPT中的内容,学生机械地听,模式过于单一。12名学生认为PPT制作和演示需要大量的时间上网查资料,而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项耗时、耗资的任务。总之,在PPT演示教学中遇到的障碍,导致实验组学生对该教学模式和教师的评价和对照组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师的评价无显著性差异。

五、总体讨论

PPT演示教学模式有其独特的优势,例如教师可以利用PPT课件填补相关知识并以直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设计合理的PPT可以发挥多模态组合优势,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研究表明,注意力在决定信息从感觉记忆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何时转化、如何转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如果信息没有被注意,会在感觉记忆阶段就被遗失。记忆和认知的双重编码理论(Paivio 1986)认为信息加工系统由意向系统(imagery system)和言语系统(verbal systems)组成,意向系统加工非言语信息,包括形状、图片、颜色、动画和声音等信息。当信息以非言语形式出现时,PPT的多模态特征能够刺激学生的意向系统,提高其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因此,可以说,PPT演示教学有提高学生短时记忆和长時记忆的潜能,在教学中如何将这种潜能转化为实际效应,关系到PPT演示教学的发展前景。

然而,PPT演示教学也有其局限性,导致学生对该模式和教师的评价不高。因此,在PPT演示教学中,教师设计PPT课件内容及其演示方式时,需要以发挥其正效应为首要目标。张德禄提出在外语教学中,主导模态选择的基本因素是教学内容所涉及的领域,即话语范围,包括所教课程的内容和体裁;教学对象的情况,以及与授课者之间的关系,即话语基调,了解自身和学生的基本特点,包括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兴趣、能力结构等;以及教学的条件和场所等,即话语方式,包括设备条件、教学环境、传播渠道等。21]总之,PPT的设计要以增加正效应为原则。然而,该原则在理论上容易遵守,在实践操作中却比较困难。因此,教师要适时根据学生反馈,修正PPT课件,以期促进学习效果。

PPT课件的制作过程,需要熟练操作相关软件。更为重要的是,教师选择PPT课件内容,确定合适的颜色、字体布局、视频和音频效果等,把握内容投放、节奏、停留等,需要结合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和学生的认知心理,这对许多教师来说是最难的部分。目前,应用PPT模式教学的教师多,能够设计最有效的PPT课件的教师少。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师资培训是PPT教学模式得以推广的关键。另外,设计与制作PPT课件,是一项耗时、耗资的工作,而其实际效果如何,还有待于深入的实证研究,教育资源的投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否成正比,还是无法确定的课题。

PPT演示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不是互不相容,而是各有优缺点。本实验发现在教学内容和师生关系一定的条件下,传统教学模式发挥课堂活动的优势,对学生的成绩和记忆的影响与PPT演示教学并无显著差别。而如何结合二者优势,在PPT演示教学中引入传统课堂教学的长处,提高学习质量,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尤其是PPT演示教学领域最关键的问题。

六、结语

本研究结果表明:(1)两组被试的小测验成绩之间、考试成绩之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PPT演示教学对学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无显著影响;PPT演示教学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学内容相关。(2)两组被试对两种教学模式的总体评价并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对教学模式的不同特征的评价存在差异。(3)两组被试对教师的评价在整体上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对教师的不同特征的评价存在差异。(4)实验组被试在PPT模式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制约了其成绩和记忆的提高以及对该教学模式和教师的评价。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只是基于一個学校的学生样本进行分析讨论,且被试为平行班学生,并未考虑学生性别和年龄的差异。今后可以围绕PPT演示教学对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学生的成绩和记忆的影响开展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Anderson R. Beyond PowerPoint: Building a new classroom presenter [J]. Syllabus Magazine, 2004, 88(6): 31-33.

[2]Bates A W & Poole G. Effective teaching with technology in higher education: Foundations for success [M].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2003.

[3]Butler J B & R D Mautz Jr. Multimedia Presentation and Learning: A Laboratory Experiment [J]. Issues in Accounting Education, 1996, 11(2): 259-280.

[4]Tufte E. PowerPoint is Evil [EB/OL]. (2003-10-09) [2016-01-12]. http:www. wired. /wired/archive/ 11.09/ppt2.html.

[5]Voss D. Power Point in classroom: is it really necessary? [J]. Cell Biology Education, 2004, 3(3): 155-156.

[6]Young J. When Good Technology Means Bad Teaching: Giving professors gadgets without training can do more harm than good in the classroom, students say [J].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2004, 51(12): 31-32.

[7]Nouri H & Shahid A. The effect of PowerPoint presentations on student learning and attitudes [J]. Global Perspectives on Accounting Education, 2005, 2(1): 53-73.

[8]Roblyer M D & Doering A H. Integrat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 [M]. N.J.: Pearson/Merrill Prentice Hall, 2013.

[9]L Ali, M Abdelrahman & M Attaran. What does PowerPoint mean to you? A Phenomenological Study [J]. 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3, 103: 1319-1326.

[10]刘青.反思多媒体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C].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4: 1087-1094.

[11]张征.多模态PPT演示教学与学生学习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外语,2010, (5): 54-58.

[12]杨凤梅.高校教师“PPT 依赖症” 的归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1, (3): 54-57.

[13]洪卫.高校外语课堂中PPT课件依赖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外语电化教学,2012, (6): 76-80.

[14]王萍.大学生对PPT教学认识和感受的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 (9): 46-50.

[15]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16]胡永近. 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改革:以安徽省高校为例 [D]. 菲律宾, 宿务: 圣卡洛斯大学, 2014: 31.

[17]McInnes W M, D Pyper, R Van Der Meer & R A Wilson. Computer-Aided Learning in Accounting: Educational and Managerial Perspectives [J]. Accounting Education, 1995, 4(4): 319-334.

[18]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 2007, (2): 3-12.

[19]Bushong S. Utilization of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Software in Library Instruction of Subject-Specific Reference Sources [D]. Kent: Kent State University, 1998.

[20]安璐,李子运.教学PPT背景颜色的眼动实验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 (1): 75-80.

[21]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 2009b, (4): 15-20.

猜你喜欢

障碍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家庭教育过于执着是孩子成长的障碍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