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中有变变中求新

2017-05-30黄光辉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木桥过桥山洪

黄光辉

《桥》这篇文章的语言看似简单,但含义深刻。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做到“教学目标简洁明了,教学内容简约充实,教学环节简化朴实,学习基本功练得扎实”,需要在共性中追求个性,在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体现教

学的特色。我在《桥》一文的教学中,做了如下的教学尝试:

一、从课文整体入手,巧搭“支架”,练习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抓三组词语(山洪、老汉、桥),按 “起因—经过—结果”练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下列三组词语分别在课文中写的是什么?

咆哮 势不可当 狞笑 放肆

清瘦 沙哑 豹子 揪出

窄窄的 发抖 呻吟 塌

生:第一组词语写的是山洪;第二组词语写的是老汉;第三组词语描写的是木桥。(师板书:山洪 老汉 木桥)

师:课文围绕桥、老汉、山洪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练说主要内容)

这样的设计,既注重了语文的基础训练,又为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做了铺垫,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自学能力。教学时,从主线入手,以线索引导,沿线扩散,合并思考,简化了头绪,理清了思路,化难为易。“山洪——老汉——桥”,一条主线,不让琐碎的问题冲断思路,运用这条主线,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二、从整体到部分,抓住认知和情感这两条线,双线并进,相互促进,在具体的语境中解词、释句、析段

师:默读课文,勾画出描写大雨和山洪的句子读一读。作者为什么花这么长的篇幅写洪水?

生:我认为这样描写是为了突出洪水的来势凶猛,渲染出紧张的气氛,为后面衬托出老支书的性格做铺垫。

师:很好。下面请看课件中的两段话。(出示)

1.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师:拥戴是什么意思?

生:拥护、爱戴。

师:清瘦的老汉,为什么像一座山?

生:因为他镇定。

生:因为他得到人们的拥戴。

……

(出示: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你从老汉的话中读出了哪些信息?

生:桥很窄,如果不排成队有序过桥的话,群众很可能掉下木桥。

生:是按照“群众—党员—老汉”的顺序依次过桥。

……

师:就在老汉组织群众有序撤离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幕——(出示文中插图)从这幅画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这幅图画的是老汉拎出了一个人。

生:他是个党员,是老汉的儿子。

师:老汉的这一拎看不出半点儿犹豫,难道他不爱自己的儿子吗?

生:爱!

师: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老汉想喊什么呢?请同学们想象着把老汉想喊出的话写下来。

(生写后汇报交流)

……

這部分教学,采用了主线突破的方法,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时,我从重点描写老汉指挥人们过桥这一线索,根据课文的特点,采用抓要点,如“拥戴”一词的解析,指挥群众过桥的三个短句等方法,引导学生循着事件线索读议课文,使学生的思维流程得到了优化。教学中,还促使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立体交叉思考。如设计老汉被洪水吞没瞬间想喊什么的练笔,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进行读写结合,收到一举多得之效。

三、回到整体,体会课文中心思想以及了解课文写作特点,文章的“面”呼之欲出

师:文章写到这儿戛然而止。你觉得文章中什么内容写得特别详细?

生:我觉得“洪水”“老汉”部分写得特别详细,也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师:那你们想过作者为什么用“桥” 为题吗?

生:我觉得这个木桥太重要了,没有它乡亲们就不会顺利脱险。

师:可文章并没有多少文字写这座木桥啊?

生:我认为这桥固然重要,但是若没有老汉的指挥,人们是很难安全脱险的。老汉才是群众的生命之桥。所以作者用“桥”为题,是有寓意的,在这里桥指的是老汉。

生:这桥是生命之桥。

……

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主要在对话中、在互动中进行,围绕为什么以“桥”为题进行探究,使情感得到了升华。

(作者单位: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木桥过桥山洪
竹筷木桥
木桥上觅夏凉
优雅地表达
Single-Log独木桥
拥挤的小木桥
过桥
过桥
遭遇暴雨山洪如何避险自救
过桥
黑夜过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