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官员腐败行为的政治心理类型分析

2017-05-30周艳青

大东方 2017年5期

摘 要:官员腐败的政治行为存在的原因,除了要从理性的层面进行分析,还需要从非理性即政治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试图通过官员腐败的政治心理类型分析,从中归纳总结政治腐败行为的心理动机,以期有助于从源头上防治官员腐败。

关键词:政治心理学;官员腐败;政治行为

官员在政治行為过程中,由于监督机制不到位,或者是某种利益冲突,导致政治行为偏离原来的预设轨道,蜕变为政治腐败行为。然而,除了从宏观的、客观的视角分析腐败行为,还可以从微观层次的政治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因此,我们在从宏观和客观层面分析官员腐败的原因时,还需要从政治心理学的层面来分析其腐败的心理动机。通过信息收集和资料分析,最后得出这类人进行腐败的心理动机,从而采取相关措施将这种动机扼杀在摇篮里。

一、政治心理学概况

政治心理学是研究政治过程和心理过程互动的学科。政治心理学注重在政治研究中运用心理学的分析方法,它是将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政治学相互结合而产生的一种交叉学科,用于分析政治主体在政治行为过程中的政治心理。国内学者蒋云根对政治心理学的定义是认为政治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是政治过程和心理过程的一种双向互动关系。

政治心理是政治主体在政治活动中所具有的一种精神现象,它通过对政治生活某一特定方面的心理活动,外化为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政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在两个方面对于解决政治腐败行为具有现实性的意义。一个是预防方面,通过分析了解政治腐败行为发生时的心理活动,从而在源头上杜绝其发生的诱因;另外一个是在解决方面,对于政治腐败行为,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进行惩罚,而忽视这种非法政治行为发生的政治心理动机,无异于“治标不治本”,通过惩治政治腐败行为从而改变这种政治腐败行为发生时的心理走向,达到解决腐败行为的结果。

二、官员腐败政治心理类型

当前,反腐败是全黨、全社会和全国人民关注的热点问题。“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因此我们必须分析腐败官员的心理产生的原因、过程和作用机制,从而做到在心理层面上防治腐败虫生的现象。具体说来,腐败官员的政治心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一)有权不用,过时作废的特权心理

特权心理在腐败官员所具有的心理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政治心理。特权心理是官员超出法律和政策规定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把一般权力变为特殊权力,并不断追求权外之权的心理表现。具有这种心理的腐败官员普遍认为“有权不用,过时作废”。这种官员认为自己既然拥有权力,就应该合理利用权力,认为自己拥有的财富应该和所拥有的权力相匹配,从而,铤而走险,在职责范围之外扩张自己的特权,以权谋私,或是为自己和他人获取经济利益大开方便之门,或是利用自己的特权满足自己某种形式上或者是肉体上的私欲。

(二)欲壑难填的贪婪心理

贪婪心理是指对与自己实力不相称的某一目标的过分欲求,是一种贪得无厌、永不满足、过度膨胀的利己欲求的变态心理。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贪污受贿巨额非法财产,点钞机都要烧坏四台,可见其贪婪心理是多么深。当然,腐败官员,不仅仅是贪赃金钱,还有贪色、贪权的现象。如原黑龙江绥化市委书记马德买官卖官案震惊全国,原江苏省建设厅厅长徐其耀疯狂包养情妇多达146 位等,都是贪婪心理在作祟。这些官员欲壑难填,过渡延伸自己私欲,有的甚至带有病态的性质。

(三)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其实是极度自卑心理的变态表现,通过达到自己实力之外的目标赶上甚至是赶超他人的一种虚荣心的自我满足的意识表现。具有这种攀比心理的腐败官员,普遍认为自己是大权在握的人,应该和他(她)认为的同等级的社会人员有着相同的经济收入和财富。因此这些官员以权牟取财富,以便使得自己的经济地位和别人相同甚至远远超过他人。这种过度的攀比心理,往往会在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之后,再在贪婪心理的作用下呈病态发展趋势,以至于一发不可收拾。

(四)法不责众的盲从心理

盲从心理之所以出现是因为行为体本身缺乏判断能力,“为他人之所为”。在腐败官员中,这种盲从心理很常见,腐败之初,程度较小,可是当他们发现身边同属一个群体的人都在以权谋私欲时,盲从心理开始作怪,一种“法不责众”的相对依存安全感开始占据上风,于是开始盲目跟从别人的生活方式、盲目模仿他人的非法政治行为。近些年来查处的规模较大的官员腐败案件也都有盲从心理在作祟。

(五)冒险投机的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是一种趋利避害的冒险投机心理,是腐败行为的催化剂和强心针。侥幸心理作用于腐败人员在前期小规模腐败行为安全“着陆”后的心理活动,认为 “伸手就被抓”的霉运不会降临到自己头上,从而加大腐败力度,而忘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道理。这种侥幸心理,在一些外向形式的求取安慰的形式之下会形成一种定式,从而使得这些腐败官员走上一条“不归之路”。

三、结语

虽然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官员腐败的政治心理学分析的重要性,但是往往由于一些客观和主观的原因从而使得政治心理学的分析不能够做到尽善尽美。官员腐败的政治心理是复杂的,类型分析也只能归纳,无法穷尽,我们相信这种腐败行为的政治心理还有其他的非理性因素在其中作用。

尽管政治心理学在官员腐败的政治行为的分析和用于防范上存在一些局限性,但是这种微观层面的分析方式还是不能小觑,只有这种心理学的微观层面上的分析方式得到足够得重视,“标本兼治”,“内外兼修”才能净化我国的政治生态环境,净化官员的心理河流。

参考文献

[1]季乃礼.政治心理学的研究意义[J].湖南大学学报.2008年3月.第22卷第2期.

[2] 蒋云根.政治人的心理世界[M].学林出版社.2002.10,第5页.

[3]张彦君.官员腐败的心理分析及其心理干预[J].中州学刊.2014年8期.

[4]张彦君.官员腐败的心理分析及其心理干预[J].中州学刊.2014年8期.

作者简介

周艳青(1991-),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比较政治学。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