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2017-05-30贾绘泽
贾绘泽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述,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其內容丰富深刻、视野宏大宽广,充分凸显时代观照和现实诉求。他不仅明晰了青年是国家、民族和党的希望,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是全球治理的可持续力量,明确提出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而且紧紧把握时代潮流,强调要重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要注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和分类性原则,提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途径是读书学习、榜样示范、制度创新。
[关键词]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17)04—0149—0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包括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在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六大的贺信、在给青年志愿者和村官的回信以及在出访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比利时等国时的演讲等。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述,对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主旨和价值,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正确方向和理论指导,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质、较宽国际视野和较深文化底蕴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明确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价值取向
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明确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它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定位和方向,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导向、引领和规范作用。从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可以明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基本价值取向。
第一,国家、民族和党的希望。青年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最有活力的力量,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和改革时期,青年的前途命运始终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兴盛紧密相连。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历史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因此,要打牢青年共同的思想基础,“教育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跟着党走中国道路。”而青年只有把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只有同人民和祖国一道奋斗,服务于人民、奉献于祖国,才是正确的方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第二,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当代青年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生力军和突击队,是中国梦接续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传承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由于中国梦的特殊历史意蕴和内涵,中国青年承担的历史重担要数倍于别国青年。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用中国梦激发广大青年的历史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实现中国梦,需要依靠青年,也能成就青年,青年要把自己的梦和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第三,全球治理的可持续力量。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不仅立足中国实际,而且具有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他在出访外国的多次谈话和讲话中,强调发挥青年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强调青年在国家沟通交流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主张国际互信和沟通从青年抓起。他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指出,中欧双方的同学们要用平等、尊重、爱心来看待这个世界,用欣赏、包容、互鉴的态度来看待世界上的不同文明,促进中国、欧洲人民之间以及同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相互了解和理解,让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变得更加美好。二是强调青年在全球治理中肩负的责任担当,勉励青年为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九届青年论坛开幕式贺词中指出,建立一个公平、包容、可持续的地球,是包括全球青年在内的每个人都要重视和担当的责任。中国致力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青年同样应当成为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强大力量。消除极端贫困、战胜不平等和不公正及遏制气候变化,追求更好的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世界各国的一致行动,也是全球青年的共同担当。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希望,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二、重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核心内容
教育内容是教育目标和教育价值取向的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和教育价值的中介。习近平总书记紧紧把握时代潮流,适应新时期对青年教育的新要求,提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多重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理想信念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第一,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人的行动指南、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对青年成才起着方向性、定位性和动力性的作用,是青年成长成才精神上的“钙”。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理想信念教育,具体而言,一是中国梦教育。不仅要让青年了解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历史意蕴、丰富内容、重大意义,更要让青年自觉地投入中国梦的实践中,把中国梦与青年梦有机结合。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不仅让青年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历程、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而且让青年了解其显著特色、明显优势和巨大成就,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仅让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基本原理,而且让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形成科学的理论思维和认知。四是基本国情教育。让青年深刻了解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阶段特征,增强青年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做到知国、爱国、报国。五是党史、国史教育。让青年了解党和国家的历史,深刻领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第二,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时代价值观念的高度凝练,是青年投身实践的基本价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他尤其重视青年道德规范教育,并提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要求。“明大德”就是在重大社会关系上和社会交往中应当遵守国家所提倡或认可的道德准则,要立意高远,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守公德”就是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基本行为准则,就是从小事做起,遵纪守法、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等,这是对社会成员最起码的道德要求;“严私德”就是个人要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作风、习惯,就是要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等,这是个人生活中处理各种生活关系的道德规范。“明大德”是认清方向,“守公德”是基本要求,“严私德”是关键因素,三者相辅相成,紧密结合,水乳交融。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道德实践,提出“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青年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深刻论述,强调“要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一是青年应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作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二是青年要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上,要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绝对主义。三是学会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是“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三、坚持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基本原则
原则是思想和行动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从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可以看出,他适应青年教育环境、任务和目标等的变化,强调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
第一,实践性原则。实践性原则首先是指青年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学习,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二是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实际中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的目的全在应用,要带着问题学,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在谈到核心价值观教育时,他提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三是深入群众和联系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拜群众为师”,提出“要坚持学以致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在社会的大学校里,掌握真才实学,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坚持实践性原则对增强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坚定青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二,渗透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中体现为“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体现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对这些原则进行了深入阐述。“日常化”就是“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具体化”就是要运用各类文化形式和其他载体,“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形象化”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化艺术、实践生活等之中,用栩栩如生的形象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人们的接受和认同。“生活化”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总之,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第三,分类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和不同论域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分类性原则进行了论述,不仅把青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而且强调对青年进行个性化教育。一是从宏观上把青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四大重點群体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抓好领导干部、公众人物、青少年、先进模范等重点人群。习近平把青年作为重要群体之一,强调抓好了青少年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抓住了未来,就管住了长远,对青年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比其他群体更有深远意义。二是重视个性培养和个性发挥。对青年自身而言,要坚持联系实际,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分层次地进行价值引导,找准与各个不同阶段青年思想的共鸣点,以增强价值观教育的可行性、实效性。在谈到教师对青年的教育时他强调:“好老师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
四、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主要路径
教育路径是在教育原则的指导下实现教育目标的策略性途径和方式方法。教育路径由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原则以及教育对象和教育层次的差异而不同。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青年特点,提出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是读书学习、榜样示范、制度创新。
第一,读书学习。青年正处于读书学习的最好时期,读书学习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在2013年五四青年节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各界优秀青年代表时指出,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一是既要学习理论又要掌握技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学习,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二是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也就是既要学习书本知识,也要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三是要内化于心,要关心国家。他强调,青年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读书学习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
第二,榜样示范。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榜样对青年的示范引导、目标激励、行为规范等教育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榜样对青年的示范作用,提出青少年要“心有榜样”的要求,并强调了几类榜样群体。一是教师榜样。教师是除了家长之外对青年产生直接影响的群体。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道德榜样作用提出了具体要求。他指出:“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二是青年模范人物。青年模范人物属于青年同辈群体中的先进典范。同辈群体所具有平等性、相似性、情感性等特点使得青年模范人物在青年群体中具有更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模范人物是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肩负着更多社会责任和公众期望,在青少年中乃至全社会都有着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因此,要不断“用自身的成长历程、精神追求、模范行动为广大青少年作好表率。”三是党员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四是道德模范人物。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指出:“道德模范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第三,制度创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青年特点和社会环境变化,推进制度创新,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相应的制度支撑和保障。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靠思想教育、实践养成,而且要用体制机制来保障。”纵观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他主要强调建立几种制度。一是行业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二是礼仪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礼仪是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方式,“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比如,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三是法律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用法律来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各种社会管理要承担起倡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
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既有世界观,又有方法论,既有对青年历史地位和使命的论述,又有对青年教育价值、原则和途径的论述,他们构成内在统一的整体,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芒,体现着对现今实践和时代要求的深度关切,对指导青年成长成才,引领青年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责任编辑 王生 胡学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