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全英文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2017-05-30余冉杨安康
余冉 杨安康
摘 要:《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其全英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出专业化、国际化的复合型的专业人才。文章总结了该课程全英文教学过程中碰到的实际困难,探索设计适宜的教学创新模式,归纳、总结出适合本专业课程的全英文教學方法及手段,为构建适应高校全英文教学要求的专业课程建设提供实践指导。
关键词:环境微生物学;全英文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4-0008-03
Abstract: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is a specialized core course. The goal of teaching this course in English is to train the students to be professionalized and internationalized environmental engineers with comprehensive talents.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existing in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teaching in English, proposed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s, and summarized teaching-in-English methods and approaches, for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practical guidance for constructing a professional course system which adapts to teaching in Englis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teaching in English; reform
一、概述
科学技术和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大趋势下,迫切需要既精通专业又能熟练运用外语的高素质人才,单一型的环境专业人才已不能满足就业岗位的更高要求。教育部于2001年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中即提出“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目标,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 [1]。另外国内各高校正在迅速调整国际化办学步伐,从对外交流访问到国际科研合作与最新的科技成果交流,再到全面推进国际化合作办学。故全英文教学已成为适时响应学生与社会需求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之一 [2]。
《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主要以微生物学的理论与技术为基础,研究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与动态及在不同环境中的物质转化以及能量变迁的作用与机理,并重点研究污染环境中有关环境现象,环境质量及环境问题的微生物学,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微生物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的交叉学科,并且与环境化学,环境地学等学科互相渗透,互为补充,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性。我校自2014年起对环境工程三年级学生开设《环境微生物学》全英文课程,也是该专业目前为止唯一一门全英文讲授的专业基础课。本文结合本专业学生特色与教学要求,构建了适合环境工程专业的《环境微生物学》全英文教学模式,以期初步培养学生查阅环境微生物学及相关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并对全面提高本专业英文教学水平、促进本科教学与国际接轨具有积极引导与促进意义。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
本课程授课对象是东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三年级本科生。作为国内一流高校的本科生,基本都通过了国家四、六级考试,英语整体水平较高。通过对每届学生的前期考察调研发现,虽然其对于全英文专业课授课模式存在陌生感,对课程内容接受程度存在心理负担,但基本都对全英文教学表示强烈的兴趣与期望。
本课程课件准备、课堂讲授、作业与考核均采用英语,以期让学生沉浸并有意识的去主动适应全英文教学环境,特别是对新授内容直接用英语的思维模式去接受与掌握,以防止双语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的英中强制互翻,既降低了学习效率,又无法达到锻炼学生的专业英语思维模式的目的。但在首次授课过程中即注意到,由于未专门接触过科技英语,以及微生物学专有名词繁多复杂,面对全英文课件,学生初始难以领会与记忆。同时,学生们平时较少有机会沉浸在全英文语言环境,英语听力及口语能力不足。课程不能一味片面地强调“形式上”的全英文教学模式,而是在首次上课时就对学生明确与强调课程首要的教学目的仍是掌握环境微生物学相关专业知识,其次才是对专业英语听、说、读、写及表达方式的全面理解与提高。同时,为让本专业学生较好适应全英文授课,特别安排其在前一学期必修了中文讲授的微生物学前导基础课程,熟悉了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该课程采用全英文课件、全英文教材与全英文讲授,并用英语设问的方式鼓励学生开口,借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英语表达能力,积累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以达到听、讲、练、交流的完全沉浸式的专业教学目的。在发现由于学生未有前期专业英语与科技英语培训基础,无法及时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的情况下,教师在前期课件与教材准备上进行相应调整,在课堂上适时的采用了可翻译式教学,即教学中教师大部分用英语讲解,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会用英语和汉语双语教学,特别是用简明英语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归纳和总结,以让学生消除全英文学习的紧张感与陌生感,及时融入全新的教学模式。作业与考试也采用英文方式。全流程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全英文教学,从而减少对全英文的畏惧,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三、课程教学全流程改革与实践
(一)教材的选取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3]。《环境微生物学》全英语教学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故缺乏内容全面、难度适中的教材。对中国学生来说英文教材信息量大,专业名词繁多,直接引进很可能会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产生畏难情绪。故选择合适的全英文教辅材料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调研与实践,目前选用国际上最具品牌效应的著名微生物学教材《Brock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第 14 版。该教材兼顾了专业知识的系统性、思想性、趣味性、科学性和前瞻性,最新研究成果贯穿全书,符合专业课程教材要求。另采用由Raina M. Maier, Lan Pepper 和 Charles P. Gerba编写的《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2nd edition)》,该书重点补充了环境微生物学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教师需在课前有针对性的对授课内容进行细致分类、简化,突出重要概念、教学难点,同时需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学生熟悉的词汇、句型和表达方式,特别是用简单句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以方便学生接受。
(二)课堂教学日历的模块化改造
本课程共设28个授课学时,8个实验学时。而全英文教学需要学生有一段时间的过渡适应期,故授课课时相对紧张,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已在前一学期先行选修了《微生物学》中文课,对相关基础理论已熟悉与掌握,故本课程重点阐释微生物学在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应用,并分为六个专题进行讲授。第一专题为绪论,主要介绍环境微生物学发展背景与知识体系,并着重回顾微生物学基础知识;第二专题为微生物成长,重点介绍微生物培养模式及其在自然环境与实际工程体系中的生长规律与影响因素;第三专题则主要介绍了推动环境微生物学发展的常规与最新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并为后面试验操作讲授起到铺垫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另设了环境微生物结构与功能研究、生物修复技术以及微生物水质净化与安全监控技术应用三个专题。每个专题知识结构与英文表述上难度分层递进,通过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合理安排学时,同时尽量保证用浅显易懂的英语表达方式进行讲述,不但提高学生们的全英文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培养学生利用微生物学理论知识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三)师生互动模式的改进
课堂上老师的满堂言既会忽略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连续的英语灌输,容易让学生觉得紧张与乏味,一旦中间听不明白,就对后续学习失去兴趣,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上完成一个知识点的讲授后可停下来提出几个相关问题,既可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也可通过鼓励学生英文表达巩固或补漏所学知识。课后可通过及时与学生交流,掌握或调整后续教学节奏。同时个别章节开展讨论式教学,以此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强调课后英文作业的完成度,对学生作业中反映出的共性问题,及时在课堂讲解说明,进一步巩固教学内容。通过边授课、边反馈、边总结、边改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理论与实践教学环境的有机融合
环境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课是环境微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4]。而全英文专业课可充分利用实验课教学开放性强、交流互动多的特点,营造交流和学习环境,是本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补充。更重要的是,通过试验的设置,在要求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能的同时,借助实验课堂这一相对开放的平台,将科技英语引入微生物学实验操作中,让同学们回顾和进一步掌握课题所授知识。比如,针对我们的微生物水质净化与安全监控技术应用专题,我们设置了水质的细菌学检测大型综合实验。让学生4人一组,分别选择湖水、自来水等不同水源做为实验材料,鼓励学生使用英语,从文献查阅、试验方案撰写、实际试验操作到最后数据分析整理、撰写试验报告独立完成。
(五)考核方式完善化
《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20%(包括课堂提问、任务讨论、课后作业等),实验成绩20%,期末卷面成绩占60%(试卷以英文出题与解答),在巩固强化环境微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达到了锻炼学生英语思考方式和英语阅读写作能力的目的。试题满足覆盖面广、灵活度大、创新性强,试题份量、难度适中等特点。尽量避免死记硬背定义。虽然绝大部分同学能做到英语答题,但在未做答卷语种强制要求时,一些学生仍倾向中文答题,这显示学生之间对英文的掌握程度有较大的差距,对科技英语表达方式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会最终影响其考试成绩。英文考试是全面推进全英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通过课程教学中的考核,激发教学过程中学生用英文积极参与,更加把关注点放在学习的过程中。
四、效果与反思
新模式下的雙语教学,学生听讲比以往更加用心,课堂互动比较激烈,并且通过浸润式教学过程,学生在英文阅读与沟通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好的加强,形成了阅读国外文献的学习氛围,真正培养了学生国际化研究的能力。学生评教成绩由首次开课的89.61上升到95.9,进入全校全英文课程的前5%。
反思: 1.双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做新的思考。2.虽然在课堂上的时间有限,但英文教学的主体仍然是课堂教学,做好课前准备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3.虽然大部分学生对于全英文教学开始有一定抵触心理,但只要有优秀的教材、良好的课堂互动、积极的课程评价体系,学生是可以克服语言上的畏惧,学习好该门课程。
五、结束语
《环境微生物学》作为环境工程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全英文教学的摸索任重而道远。除需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外,还需特别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习特点,并能够在教学过程实践中汲取经验。通过三轮的课程讲授以及对已毕业学生的跟踪反馈也验证了专业英语教学的必要性与优越性,比如有选修过该课程的学生在研究生面试考核中对专业英文提问环节就感觉不紧张不陌生,有出国深造的同学就可以快速适应新环境,另有已升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同学就发现自己能较快适应英文文献阅读。因此,全英文教学方式的实施与贯彻有其现实意义,故需要教师在今后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培养出优秀的国际化复合型环境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1.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Z].教高[2001]4号.
[2]刘灵芝,肖亦农,孙军德.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中的启示[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1,27(5):115-118.
[3]陈向东,唐晓峰,郑从义.中外微生物学教材建设状况调查与分析比较[J].微生物学通报,2008,35(12):1980-1986.
[4]赵丹,刘晓非,邹鹏.微生物学实验课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6,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