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集群助推县域城镇化发展的思考
2017-05-30肖杏芳钱鼎炜许文兴
肖杏芳 钱鼎炜 许文兴
摘 要:县域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县域城镇化的发展单靠工业的推动将后劲不足,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县域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有利于推进县域城镇化进程。该文通过研究农业产业集群对县域城镇化发展具有提升农民的就业率、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并以福建省龙岩市城镇化发展为例,探讨了农业产业集群助推域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农业产业;产业集群;县域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83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37-5617(2017)03-0053-05
Thought o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luster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Urbanization——A Case of Longyan City in Fujian
XIAO Xingfang, QIAN Dingwei, XU Wenxing
(College of Economics,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2,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urbanization is relatively lagging behind, and it will result in insufficient capacity for development only relying on the promotion of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luster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of the county urbanization, and its rapid development will be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process of county urbanization. By studying the positive effec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luster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urbanization, which included raising the farmers employment rate, increasing their income, and improving the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by taking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of Longyan City in Fujian as an example,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luster in promoting the county urbanization was explor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agriculture industry; industrial cluster; county urbanization
统计表明,现在城镇居民收入相当于农村居民收入的2.73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是农村居民的2.3倍[1]。城镇化是拉动有效投资的重要载体,农村区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的带动和辐射。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有2种途径:一是农村人口往大城市就业定居,大批的劳动力流向大城市,特别是涌向东南沿海;二是一些发展较好的小型乡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农民就地或者就近城镇化[2]。当城镇化进展到一定阶段,大城市可吸收的人数也在趋近饱和,所以大城市对城镇化进程的带动作用也在逐渐减弱。2007年我国提出新型城镇化就是侧重发展县域城镇化,县域城镇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层次,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2016年国务院在新型城镇化规划中进一步要求加强县域城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三产”融合)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是促进“三产”融合,加快縣域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1 农业产业集群及县域城镇化的内涵
1.1 农业产业集群的内涵
集群就是许多群体集聚在一起,农业产业集群就是与农业产业相关的各种企业或机构集聚在一起,形成一定规模具有某种特性的群体;是大量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及相关产业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在竞争和合作中共同发展和获利[3]。农业产业集群依赖于当地农业资源,每个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各有不同,所以各个地区的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也存在差异[4]。
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充分发挥当地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有效缓解农业的弱质性,增强农业的竞争优势有效提升农业的地位,改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短板的地位,提升农业抵御市场的能力。农业产业集群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动力,能有效发展当地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可以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就业率,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农业走资源集约化路子,农业产业集群可以实现农业废弃物有效利用,改善耕地、水资源等农用资源短缺的现象,能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使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可以有效促进三产融合并且使产业链延长,为产业发展提供商机,有利于吸引外资的投入及技术人才的引进[2-3,5,7-9]。
1.2 县域城镇化的内涵
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实现城镇化的路径包括中心城市化和就近就地城镇化(也称为县域城镇化)。大城市城镇化比率已经很大,相较大中城市,大多数县域城镇化水平不高,提升空间更大,发展成本更低,发展效益较大[10]。在新形势下,中央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县域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新型城镇化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承载体[11]。县乃国之基,县域城镇化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现代化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县域城镇化是以县级城镇为主要载体,通过加速县域范围内农村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就近转移为城镇居民的一种城镇化发展范式。县域城镇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作为国家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层次和城镇体系的重要节点,县域城镇化直接影响到我国城镇化的总体进程。县域地区受资源禀赋、区位条件、政策偏好、资金投入等约束,发展一直较为滞后,与城市地区差距较大。2015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6.1%,然而还有很多县的城镇化率都达不到这个水平,农村劳动力进入大中城市工作,能稳定在大城市的难度不断加大,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大幅提升县域城镇化率正是时候。
发展以县级城镇为主的中小城镇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作用将是无限的。县级城镇是我国城镇化布局的关键,是未来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县域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衔接城市与乡镇的重要节点。但是县域地区在产业转型、基础设施建设、城镇规模、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发展问题,与城镇化的进程存在矛盾。同时,县域经济发展落后,处在县级城镇核心地带的城镇规模小,难以起到吸引农业转移人口就近转移的作用和功能,缺乏集聚效应。“三产”融合将有效的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是促进“三产”融合,加快县域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2 农业产业集群对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2.1 提升农民的就业率
在城镇化过程中,由于劳动力在大城市中生活成本太高,迫使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继续留在大城市成为城市人口。由于农业技术的改进及土地流转加速等因素作用,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急剧减少,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一直呈现基数大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我国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者在家待业。几年来,政府一直在采取许多措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农业产业集群来改变。根据具体县域农业资源的特色,发展农业产业集群促使“三产融合”,可以促进涉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能延长及扩展农业及相关企业的产业链,形成一体化建设。从而促进农村城镇化快速发展,并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大大提高就业率,这将吸引大量的农村人口和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聚,促进县域城镇化发展。
2.2 增加农民的收入
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农产品抵御风险的能力,有效提升了农业产业的竞争力,而且还能促进相关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使农业产业集群中的企业获得更多利润。农业产业集群可以使过剩的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村土地集中耕种,从而提高土地的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程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出效率。农业产业集群带动集群内企业及相关机构的发展,作为劳动者的农民收入也会相应的增加。同时,城镇化也是人的城镇化,就是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全国一线城市房价上升趋势未减,二线城市房价正在跟进,这对农民群众来说压力巨大。较低的县城房价,对于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显然阻力更小,更容易实现在城镇扎根。县域城镇更低的生活成本使农民以同样的收入水平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活,实现相对意义上的收入提高。
2.3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县域城镇化发展阻碍因素其中就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农村的基础设施水平一直以来就是比较落后的,在城镇化过程中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就要保证生活条件等基本相同,如何改进乡镇的基础设施水平一直都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农业产业化想要形成集聚效应就必须先把基础设施建好,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农业产业进行集聚,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介于二者的相互作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一定会加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促进县域城镇化进程。
3 龙岩市城镇化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龙岩市地处福建西部,是福建省经济欠发达的山区。龙岩市城镇化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中心城市带动力弱、各县(区)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平衡、城镇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不能充分发挥。而且,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严重落后于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城乡二元结构突出。根据2015年统计年鉴可知,2015年底龙岩市城镇人口1183046人,比2014年末增加204998人;2015年底城镇化率为38.4%,比2014年增加了7.4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6.1%,福建省的城镇化率为62.7%,龙岩市城镇化水平为52.6%,低于于全国及福建省平均水平。龙岩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展比较缓慢,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还比较低。
3.1 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在2014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54.77%,福建省作为沿海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2014年福建省城镇化平均水平为61.80%(表1)。而龙岩市各地区除新罗区外,其他地区的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甚至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表1)。长汀县、永定县、上杭县、武平县、连城县的城镇化进程严重滞后于全国及福建省平均水平。
3.2 农业产业发展落后
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严重滞后。根据统计年鉴数据(2015年),2014年我国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数/就业总人数)分别为29.50%、29.90%和40.60%,可以看出第一、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差距甚小。龙岩市2014年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依次是:第一产业11.58%,第二产业53.85%,第三产业34.57%(表2、表3)。其中,第一产业对GDP贡献率最低,相对于第二、第三产业,在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的发展是落后的。也就是说,龙岩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较多,但是对GDP的贡献率却很低,就业人员比重与农业的GDP贡献率不相符。
3.3 城乡差距明显
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22元,龙岩各地区均低于福建平均水平,尤其是长汀县仅为18250元,与福建平均水平差距明显(表4)。福建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50元,龙岩市除新
罗区和永定县外,其他各地区均低于福建平均水平,长汀县与连城县存在明显差距(表4)。本文用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化系数来反映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程度,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化系数S=1-s1/s2,s1表示农村居民收入,s2表示城市居民收入。当s>0.5,反映城乡二元结构明显;0.2
4 农业产业集群助推龙岩县域城镇化路径探究
城镇化一直以来都是与工业化相提并论的,将原先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从而降低第一产业的人数。但是在县域城镇化过程中,农业产业具有先天优势。同时,县域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促使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是真正有效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4.1 利用农业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助推龙岩县域城镇化发展
利用农业的先天优势,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农业产业集群是以农业产业为依托的农业产业集聚发展的现象。农业产业集群可以促进“三产融合”,以农业辐射整个产业链的形式融合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包括人的集聚和物质资源的集聚。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延长了产业链,将吸纳大量的人员,有效增加就业机会。在县域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会降低从事传统农业的劳动力,产生剩余劳动力通过农业产业集群进行吸纳。同时,农业产业集群带来的商机也将会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进而加强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将人和物质资源集聚,大量的资源和人员的流入有利于县域基础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的完善也是县域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部分。
4.2 利用农业产业集群的创新效应助推龙岩县域城镇化发展
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带动农业技术及产品的创新。农业技术的创新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通过农田水利建设及农业科技服务等方面的支撑;农业技术的大量推广需要工业进行辅助,这些都可以使“三产融合”。这些方面的融合使得三个产业相互发展,同时也使县域经济得到提升。县域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是县域城镇化发展的资金保障,只有县域资金充足了才能保证城镇化的进程。县域经济发展了也会使农民的收入水平得到提高,對农民进行城镇化起到推动作用。农业产业集群在培育、加工、运输、销售等方面的创新发展,可以进一步增加就业,促进农民收入提高。农业产业集群的创新效应可以使农作物废弃物得到再次利用,实现循环农业,进一步的延伸农业产业链,缓解就业压力,同时增加收入。
4.3 利用农业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助推龙岩县域城镇化发展
农业产业集群可以使粗放式经营的农业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农业粗放型经营是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投入较少的劳动和资本,生产的农作物水平较低,农民可能经营大面积的土地得到的却是较低的收入。农业集约化生产可以使多余农用土地进行流转,加上农业技术的使用,可以得到较高的收益。集约化经营可以解放劳动力,使全职农民往兼业农民转变,使更多的农民从事农业以外的第二、第三产业,实现农民城镇化。农业产业集群推动的县域城镇化,可以使兼顾融合一、二、三产业的农民提供可能,兼业化农民是往城镇化过渡的阶段,使兼业农民更大程度上增加收入,可以有力的推动城镇化的发展。
5 结论
龙岩地区要使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县域城镇化是有效的措施,以农业产业集群辐射的“三产融合”发展可以很好地助推县域城镇化进程。农业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创新效应、规模效应可以缓解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增加城镇化人员及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还能促进县域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龙岩地区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化率低、农业产业化落后、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的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发展,促使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辛闻.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EB/OL]. http://news.china.com.cn/2016-01/29/content_37693660.htm.
[2]白建国,梁红岩. 发展产业集群 促进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 经济问题,2005(2):34-35.
[3]向会娟,曹明宏,潘泽江. 农业产业集群: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J]. 农村经济,2005(3):47-49.
[4]尹成杰. 新阶段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及其思考[J]. 农业经济问题,2006(3):4-7,79.
[5]唐华俊,罗其友. 农产品产业带形成机制与建设战略[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1):2-7.
[6]姚春玲. 农业产业集群与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提升策略[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318-321,327.
[7]白鸽. 中国县域城镇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 改革与开放,2014(1):56-58.
[8]闫志利,林瑞敏. 河北沿海地区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类型和形成机制及对策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2):168-172.
[9]刘君.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J]. 农业经济,2009(8):38-40.
[10]黄海平,龚新蜀,黄宝连. 基于农业产业集群的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J]. 西北人口,2009(5):18-22.
[11]顾晓波. 江苏省县域城镇化质量的格局演化研究[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2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