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游戏化教学研究

2017-05-30高慧琼

大东方 2017年5期
关键词:音乐活动幼儿园教学游戏化

高慧琼

摘 要:音乐活动的游戏化教学,就是指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游戏化的成分,促使音乐教学向人本化、趣味化方向发展。采用游戏化组织幼儿园音乐教学,既符合音乐教学要求,也能符合儿童的全面发展需要,全面激发儿童的音乐韵律感、音乐感知力、表现力、创造力。本文即针对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游戏化进行探究。

关键词:音乐活动;游戏化;幼儿园教学

前言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使然,既是一种行为表现,也是一种心理状态——以游戏的方式认识世界。在当前幼儿园教学中,已经普遍认识到音乐教学的意义所在,并在实践中进行运用,转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反观当前幼儿园的音乐活动,存在着枯燥、单调、理解困难等情况,探索如何在音乐活动中运用游戏化教学的形式,以期为幼儿园教学发展做出贡献。

一、游戏化教学运用于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意义

1.满足音乐活动的发展 在幼儿园展开音乐教学,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音乐教学不仅能够通过美妙的音乐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韵律感,还能够在其中传递人文关怀,使学生感受到音乐中的魅力。当前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存在着教学方法单调、学生对歌词理解不到位、片面追求对学生音乐的歌唱而忽视学生唱歌的准确性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导致了当前幼儿园音乐活动发展缓慢,缺乏明显的效果。而游戏教学能够促使幼儿在游戏中完成对音乐的启蒙,充满趣味性。

2.能够进一步发挥音乐活动的意义 通过游戏的融入,能够进一步激发音乐活动的意义。首先,通过游戏的融入,能够使学生在游戏中重新领悟音乐。游戏是学生的一种本能与思维,采用游戏的形式展开游戏活动,就是帮助儿童以游戏的形式与思维认知音乐,符合儿童心理。其次,游戏本身就具备着一定的节奏韵律,采用音乐活动,能够帮助學生将游戏与音乐的韵律巧妙地结合起来,便于学习记忆。最后游戏教学能够通过游戏的形式,配上音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现力与创造力,丰富音乐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音乐。

二、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运用

1.通过游戏展开歌唱练习 歌唱是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最基本的构成,也是幼儿学习的基础部分。在对学生进行歌唱启蒙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儿童对歌曲的单纯模仿,更需要对其进行简单的吐字训练、换气技巧、发音技巧等多种方式方法的传递。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处理稍有不慎,就会使学生感受到困难与枯燥,不仅达不到效果,反而会使学生逐渐失去音乐学习的兴趣。

运用游戏教学的过程,就是让学生能够配合一些简单的动作,掌握一首歌曲何时换气、如何进行吐字发音等基本的技巧。比如,换气是呼吸的环节,也就是在紧张的演唱中打开一扇窗户呼吸一下,进过这样的解释之后,每当歌曲换气时,就带领学生做一个开窗的动作,就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不会再觉得枯燥了。在进行吐字训练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计一些小游戏,锻炼学生的吐字发音等,这些都是展开歌唱练习中基础而细节的部分。

2.通过游戏展开韵律教学 在音乐活动中,节奏韵律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采用游戏教学,就需要明确,游戏本身也是具有一定的节奏感的,通过一个个节奏的起承转合,支撑起游戏的过程,也就支撑起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采用游戏化教学,就是要使音乐的节奏与游戏的节奏相融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乐感。

在进行节奏韵律教学中,通常采用的都是一些节奏明朗、短小、节奏感强的音乐片段。教师可以借助于一些简单的乐器,带领学生在尝试敲击乐器的过程中感受节奏,逐渐掌握应有的节奏韵律。在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将一些简单的乐曲配上动作,在音乐活动中让儿童能够根据音乐展开动作,使每一个节奏都变得明朗清晰,使兒童直观、真切的感受到韵律的存在,掌握一定的节奏[1]。

3.通过游戏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音乐活动不仅是单纯的音乐教学,也决不能变成音乐演唱技巧等的传递过程,而是一项综合的活动。在音乐活动中,通过游戏,使单纯的乐曲变成可歌、可舞、可表演的内容,使学生能够以夸张的动作参与其中,借此逐渐培养学生的表现力。这种表现力不仅是单纯的对音乐阐释的能力,更是一种以学生为本,根据儿童特性等养成的表现力,增强儿童的自信心、自尊心,符合儿童的爱表现的年龄特点。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寻找一些适合表演的歌曲,比如《两只老虎》、《三只猴子》等,让学生扮演“小老虎”、“小猴子”等角色,让学生在游戏中切实的投入到音乐中。这种投入,能够使学生透过音乐旋律、歌词等本身,进入到理解更深层次的音乐内涵本身,体味到其中的趣味所在[2]。

4.通过游戏帮助儿童理解歌词 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面对歌词需要幼儿进行简单的理解,并借此进行人文的感染,增强音乐的魅力。对于歌词的理解,是以一种更为综合的姿态,将音乐传递给儿童。在学习《谁饿了》一首歌的时候,有歌词“一只小狗出来了,肚子饿的咕咕叫,看见了肉骨头,咔吧咔吧吃饱了”,教师可以让儿童扮演小狗,以及后面歌词中出现的老狼、老虎等角色。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游戏进一步扩展,安排多种类型的食物,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动物,分别表现动物在饿了的时候会选择吃什么,进一步对歌词进行改编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能够使音乐变得更为丰富,儿童逐渐在扮演动物中感受到获得吃的的乐趣,转而体味到音乐中表达出来的欢乐情绪[3]。

通过游戏帮助儿童理解歌词,就是要做到透过音乐、歌词表象的内在的情感的理解。能够从学生的角度,使学生体味其中,实现音乐的共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良好的互动,充分体现着音乐学习的人文性,能够使儿童在接受音乐启蒙的过程中得到更深层次的体验。在音乐活动中,在学生对于歌曲中的小动物等的模仿中,体验音乐中带来的力量。更进一步的,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性格特征,安排其所扮演的角色,进而实现性格的补充,完善儿童的性格。

三、结论

音乐活动是儿童成长中重要环节,在幼儿教育中愈发展现出其教育性、人文性、启发性的功能。作为音乐教师,要在音乐活动中融入游戏教学,使儿童更好地体味音乐中表达的内容,进而实现幼儿园音乐活动组织的突破,丰富幼儿园音乐教学。

参考文献

[1]金鑫.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音乐素材选用的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浅谈幼儿园教学游戏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43.

[3]黄进.关于幼儿园游戏教育化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1999,16(4):67-68.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浦县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音乐活动幼儿园教学游戏化
浅谈游戏教学在幼儿音乐活动中的应用
幼儿园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措施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在音乐活动中升华幼儿科学素养
弹和唱对幼儿园教学的重要性
创新音乐教育 同构艺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