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要改进作文教学

2017-05-30杨香荣

大东方 2017年5期

杨香荣

摘 要:新课标倡导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重视对写作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重视真实情感的表达”等,但是我们看到作文教学中许多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写作往往出于应付,缺乏真实情感。老师要么从功利的目的出发,一味的引导学生应付考试,要么就像愚公板的“劳作”。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变这种作文教学现状呢?本文就从七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教学认识;发散课堂;提升兴趣;多鼓励;少批评

作文教学以素材为源,以感知为手段,以情感体验为灵肉,逐步解决着“笔下无物”、“无米下锅”的问题,这是作文教学在方向上存在问题,培养技巧上存在问题。许多教师几乎不带学生去认识周围世界,不去接触生活,只是被关在教室里读“优秀作文”。学生作文抄袭、编造、千篇一律等现象屡见不鲜,殊不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教师必须加快改进作文教学。

一、教师要提高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认识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把自己从生活的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由此可见,小学生是练习,是习作,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自己的话写出来,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要养成表里一致的好习惯。要教育学生在作文中反映自己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应当心口如一,言行一致,学生才能有东西可写,有兴趣去写。

二、要让学生处理好生活与作文的关系

生活是作文的本源,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小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底子薄弱,如果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不积累素材,一遇到命题作文,必然是心如四野,笔下空空,如果老师催得紧,只好胡编乱造,应付了事,或者从别的作文中“依样画葫芦”,这样的闭门造车、为文造情的作文,无非是左一个“拾金不昧”,右一个“学雷锋做好事”,千人一面,没有新意,使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实际上,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留心,多观察,就会找到很有用的写作素材和题材,在写作文时,经过加工提炼,这些一定能够成为有价值的写作金矿。

三、教师要开放作文课堂教学

小学作文教学,离不开语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自然而然地融进了作文教学,提高了写作水平。这只是单方面的,作文水平的提高,还要靠学生多写多练,把课内学到的作文相关知识,通过课外训练转化為写作技能。学校也要通过多种生动活泼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说”的方式来看,开故事会、读书报告会、文艺表演、课外读物等;从“写”的方式来看,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通信、游记、参观调查等。因此,作文是综合性训练,教师要量力而行,不能让学生产生抵触作文的情绪。

四、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入門的导向,是最好的老师,这两句话精辟的总结了人们的学习经验,表明了兴趣是获得学习成功的内动力。兴趣的培养,一是在课内,在作文指导、作文批改、作文讲评等一系列作文环节中,做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二是在课外,从作文训练中指导学生观察积累,选择素材,练习品味文旨文意,从而增加兴趣。有一次在上作文课时,我给学生拟了几个题目,其中一个是《第一次XX》。有的学生满不在意的说:“这有什么好写的。”我便讲了我第一次钉扣子的体验,曾荣获市级作文比赛一等奖的事,并介绍了自己学着妈妈的样子最后钉上扣子后成功的喜悦。顿时,学生们豁然开朗,写出了一篇篇具有真实情感的好作文。

五、教师要克服作文套字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因循“命题——讲解——作文”的模式,这样的教学往往是封闭的。有的教师让学生写一件事,却非让写有意义的事不可,写一个人,却非让学生写一个思想道德高尚的人,写状物的文章,先写外形、内部构造,再写用途等等。作文本来是最讲个性的,最讲创造的,按套字写作文,个性不见了,创造性泯灭了,百害而无一利。这就要我们克服作文走套路,指导学生说真话,说实话,写平常人、平常事,指导学生把文字写通,把意思写顺,作文的内涵丰富,外延广泛,适当地在学生的写作活动中予以点拨,作用会更大。

六、遵循基本规律,优化作文教学过程

首先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把客观事物、思维、语言三者结合起来,因为学生的作文是客观事物在其头脑中的反映,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其次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列宁说过:“任何一个有学问的人,在他们的一生中都读过大量的书。”阅读对开阔学生的视野,获得丰富知识,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起重要作用。最后作文教学要树立作文育人的思想,古人云:“文如其人”,此话道出了作文和做人有着很大的联系,作文的过程透露着一个人的高尚品格,高雅的气度和深厚的内涵。国际教育文员会提出了“教育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也是对新型人才全方面发展的内涵的具体规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把思想贯穿在整个作文训练过程中,要练其文,动其情,育其人,让学生受到健康的人格教育和全面的素质熏染。

七、作文教学中应多鼓励、少批评

“多鼓励,少批评”是一种尊重学生,启发学生、保护学生的教学艺术。教学对学生批评有余,表扬不足,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有些教师批改作文、讲评作文,首先找到的往往是学生的不足之处,红圈圈、红杠杠到处都是,作文后面的批语更是毫不顾忌,作文发到学生手中,看到满是批评语句时,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伤害和打击,结果写作文的热情渐渐消失,更谈不上创新之作了。学生的作文真是一无是处吗?罗丹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学生的作文也有可贵之处,他们也期盼别人的发现和肯定,要抓住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但并不是说对学生的缺点视而不见,提出不足,也并不为错,但关键是我们要讲究方法,让学生欣然接受,学生就会积极改进。

作文是学生个性的展现,是学生真情实感的迸发,让我们每一位教师,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天空,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的遨游吧!改进作文教学势在必行,教师的责任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魏大义,张开勤,杨琦,叶圣陶1986《作文教学思想研究与实践》 北京:文心出版社

[2]曹明海,陈秀春 2005《语文教育文化学》山东教育出版社

[3]黄建成,袁立痒,2001《作文教学法》安徽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河南省临颍县王孟乡前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