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屯牌坊在现代德育中文化价值研究
2017-05-30陆廷亮刘秉亚
陆廷亮 刘秉亚
摘要:鲁屯牌坊作为一种古代历史建筑,历经一百余年,是记录鲁屯历史的特殊文化,是封建社会礼教和“节孝”等文化的载体,承载着鲁屯牌坊的 “节孝精神”、“忠贞精神”、“理性精神”。牌坊在社会的突出表现是延续了一部分的传统文化,它的文化内容具有重大的影响力,是鲁屯现代德育的核心内容,不断与现代社会实践、个体生活实践、现代道德教育相结合。
关键词:牌坊文化;德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615(2017)05-0123-04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7.05.025
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鲁屯古镇,至今还存在着封建社会所立的牌坊建筑,这些牌坊主要是为了巩固封建社会的礼教,赞颂当时有功德的人,以启示后人,怀念先祖的丰功业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其教化作用影响十分广泛,一座座牌坊就是一个个的道德楷模,指引后人效仿他们做人做事、积善育德[1]。它不仅仅是一种建筑符号和一种看得见的模式语言,更是承载着古代贤圣佳人无数个动人的故事,各种图案也都有它的深刻寓意。它们蕴含着当时社会的文化、经济、政治及其主流思想,蕴含着中华民族所独有的一种文化精神。
一、鲁屯牌坊的文化内涵
(一)鲁屯牌坊
现存的鲁屯牌坊共有三座,一是李汝之贞寿坊、二是李氏节孝坊、三是李锦章百岁坊。
1李汝之母贞寿坊
李汝之母贞寿牌坊,建于公元1839年,是皇帝为了表彰李汝兰之母吕氏的忠孝德行所建造的。据《兴义县志》记载:“武生李汝之母吕氏,善事舅姑。清嘉庆二年苗变,举家攻苗不克,舅姑失其所在。事靖还家,朝夕寻觅,痛不欲生。夜梦人告知所在,寻得二亲尸骸,舁以归葬”,可谓是忠孝一家。至亲离世,吕氏102岁,守节70余年。她一生没有建立何功勋,但在守节期间教育子孙,彰显出妇女的忠贞及其慈母育人的高尚道德情操。世人在牌坊东侧边柱评其吕氏一生的对联写到“能节能孝能慈和气致祥霭霭盈阶森玉树;有容有德有寿幽光必达煌煌桌楔贲龙章”,足以看出她作为一个母亲在德行上的高风亮节。
2李氏节孝坊
李氏节孝坊,全称为生员之母节孝坊,建于公元1840年,这是为黄建勋的母亲李氏所立的节孝坊。李氏嫁到黄家,生了黄建勋,后发生苗变,丈夫遭难去世,李氏含泪为丈夫守孝,独自一人把儿子黄建勋带大,慈母作严,在黄建勋学习态度不端正的时候,则家法责罚,更正其子的态度,教其读书。在母亲的教育影响下,成年的黄建勋才得以建功成名。同时,在她的教育影响下,其胞弟、侄子相续有了自己的事业,建起了自己的功名,晚年的她亦是如此的教育兒孙。她做了一个节妇应该做的一切,因此成为封建贞妇洁女的典范,被人们视作封建道德的典范[2]。为了更好地树立此佳举,教育后人。人们把她的事迹上报皇帝,得以圣旨而建造的牌坊。
3李锦章百岁坊
李锦章百岁坊,建于公元1846年,李锦章早年丧父,幼年得到母亲的细心照顾并且教他读书认字,嘉庆二年苗变,全家遭害,只有他一个人逃了出来,而得以继承祖宗的席位。苗变得到平定,李锦章才回家振兴家业,勤于学习,老来得志,得到皇帝的赏识。他八十穿官服,百余岁能健步。故此奏请皇帝下旨建李锦章百岁坊。
(二)鲁屯牌坊文化的基本特征
鲁屯牌坊文化当以儒家思想更为突出,尤其在以和为贵的“仁、义、礼、智、信”上,鲁屯结合了儒家文化,当地的风土人情,及其自身所拥有的民族特色,在思想上极大地鼓舞了公民遵从本心,崇尚高尚的伦理道德情操,也促进了公民在学习知识文化素质上跃了一大步。“节孝精神”、“忠贞精神”、“理性精神”就是鲁屯牌坊文化的基本
特征。
1节孝精神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重视孝道,古有云:“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有生也”,一切的善行都是从孝开始的,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在儒家学者看来,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是仁德的根本,是君子之所为。生者父母,养者父母,不孝父母是最大的罪过,若子都不孝父母,下焉能诚于亲友,上焉能忠于君王,何以取信于人。
孝是做人的根本,但孝要从内心发出,知行合一,这就要求内心要存有“敬”意,亦如: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就是孝是敬意。孔子曾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就是说:孝不仅仅是赡养父母,而且还要尊敬父母,赡养父母只是我们为人子的职责,若不尊敬父母那和养牲口有什么区别呢?即:“孝之至,莫大于尊亲”,这就是敬孝精神。
2忠贞精神
忠贞是一种节操,是一种节气。它是指对君王或对领导的一种忠诚与贞操,亦也可以是指的是夫妇之间的一种忠诚与贞操。尤其对后者而言,夫妇之间的忠诚与贞操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美德,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世人皆可代代相传。李汝之母吕氏忠于自己的丈夫,一生恪守贞节,丈夫去世,而养其子,育其成才,是爱之忠贞。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部分人也曲解了新时代赋予的爱之忠贞,而导致现在离婚率逐年上升。到底是社会的进步、开放、民主,给予的宽容越多造就的,还是人们在思想上偏离了忠诚。在鲁屯牌坊文化上,忠贞是一种责任,是对爱的认真负责,是从内心上传达出来。儒家文化所提倡“仁爱”,也是要从内心发出。离开爱与责任,忠贞便不会忠贞。
3理性精神
现代人对古代人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古代就是封建,处理问题全凭感觉,考虑问题也并不十分周到,但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古人的认知是逐渐发展,他们很早就从古籍中就提到了许多理性的观点,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在学习上他们做出理性的判断。纵观古今,弘扬牌坊文化过程中,人们理性地去其糟粕,取其有用于生活的一些理念指引着人们生活。“孝”思想启迪着今人如何去“以孝立身”;同样有“效学为榜”之人,激励学子学无止境,终身学习等等,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二、牌坊文化是鲁屯现代德育的内在资源
牌坊在社会的突出表现就是延续了一部分的传统文化,它的文化内容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对于塑造与优化人的道德人格,精神世界有着促进作用,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重要的保证。牌坊文化之所以传承到今天,是因为牌坊有研究历史发展的文物价值,有观赏的景观价值,有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牌坊还有教育人的德育价值。牌坊所蕴含的传统美德要传播给世人,必须有适合的路径,而德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它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是弘扬牌坊文化的有效途径。
(一)鲁屯牌坊文化中的德育观念
纵观中国历史,教育人的德育内容,都是以围绕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标准所提出来的。例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提倡的是要平天下,先要学会治理国家,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整顿家人,而要整顿好家人就必须进行自我修养,只有先正己才能正人。“牌坊作为一种物质形态的实体,从侧面形象地展示了我国古代封建礼制和传统德育观念。”[3]鲁屯牌坊内容中的“節孝”是“修己”到了一定的阶段凝结而成的,如若没有自我的修养观念,从何谈起“高风亮节”的道德品质。对于学习者而言,德育对象并非只局限于我们所认知的学生,学习者,皆可是对各行各业的社会成员。在社会中,个人的道德品质与德育教育是相联系的,同样牌坊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与德育对象的普及是不可分割的,人们对牌坊文化的内在德育进行学习,着重挖掘牌坊文化的德育价值,既可以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也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以此来弘扬牌坊文化,让更多的人来保护与传承。鲁屯牌坊文化内在的观念,在人们的生活中,不管是在建造的当时或现在,都有一种使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引力,鲁屯牌坊的内在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牵力,要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的更好,牌坊文化的内涵就必然要与时代与时俱进,不可脱离实际。
(二)鲁屯牌坊文化中的德育内容
古人历来注重孝的教育,是儒家推崇的以“德治为尚”的思想,亦是封建统治者为稳定政权所要推崇的“孝”—忠。儒家思想核心是“仁”,在“仁”的思想下,一切皆要“礼”成,在封建社会,以嫁的妇女崇尚贞节,为亡夫守节,时过境迁,三从四德作为女性更具体的行为规范已不会受到封建社会思想所捆绑,识得“仁爱”意义的人都明白解放思想的意义。孝的推崇,它的教育意义就在于如何调解最基本的人伦位置,明孝礼,知人伦,家国兴;乱人伦,则家破国忧。在当代社会,社会文明赋予了孝思想的新内容,但仍然离不开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孝”。百事孝为由,不管什么事,孝永远是行动最基本的起点缘由。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视野不断开阔,在伦理道德方面,什么该做什么又不该做,判断上有了独特的认识。所谓的德育也不再是传统的伦理道德,现代德育观逐渐从传统伦理道德教育分离出来。德育不断注入新的血液,德育的内容上融合了思想素质教育、政治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与个性心理素质教育。把德育内容打破又重组,重组又打破式的综合在一起。正如人们所看到的牌坊文化,它内在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彰显高风亮节、提倡以孝立身、树立效学榜样等等,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我们已不知不觉中传承牌坊文化,受其影响,从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三)鲁屯牌坊文化中的德育方法
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不同群体的人有不一样的感受,对内容的理解也是不一样。因此,我们所耳濡目染的教育方法,亦与其他德育教育大同小异。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与知识之间的互动,是受教育者独自一人自我接纳知识的状态,而不是只接受教书先生的“注入式”教育方法。同时,传道受业解惑者,在教育过程中因人而异,施教者,以德为先且无定法;学者,尊师,以学为先。上下兼顾,对于教学来说,教学的灵活性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效学为榜”是恒古不变的教育方法,为师者用自己德行感染学生,做好学生榜样。亦如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它强调了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同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下的社会,身边也少不了积极向上的标语,如“修身立德,言传身教;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等。亦在说教育须以言传身教,是推进教育的关键。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若做得好,老师亦可以效学。就像韩愈在《师说》中说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牌坊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德育的效果间接反映牌坊文化在社会的认同感。而影响德育效果的关键在于教育方式方法,人们接受德育内容的关键就在于教育方式方法是否合理,是否让人容易接受与理解。在这一个物质形态实体之中,影响个人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的重要因素就是主体是否得到有效的参与学习的一系列活动,让参与者参与到活动中是个人道德形成、发展的根源与动力,是自我学习的基础。牌坊的文化底蕴内容丰富,构建开放式的德育方法,有利于把牌坊文化的德育内容融合到生活世界,从而多途径的弘扬牌坊文化。
三、在现代德育中实现鲁屯牌坊文化价值的途径
随着历史的发展,不难发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只有结合时代的步伐,所创造的文化才更加灿烂多彩。我国处于社会发展下的关键时期,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以此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鲁屯牌坊文化所涉及的内容和它所倡导的精神文明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
(一)鲁屯牌坊文化要与现代社会实践相结合
鲁屯牌坊文化能保存至今,是因为牌坊中所蕴含的节孝、忠贞等内容。在建造之时,它符合当时社会背景下的需求,同样,在当下,牌坊文化的价值被人们所认可。使我们看到过去,反思现状与未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鲁屯牌坊群作为一种文化旅游资源,带动地区经济的同时,德育思想对外来旅游者的观念也是占据着极其重要作用,不管任何时候,来到鲁屯的旅游者不仅可以受到牌坊文化的熏陶,并且把所见所闻所感传给身边的人。对待文化,不管是什么身份,只要身处在社会之中,我们都有责任传递正能量,因为我们是一个整体,处在一个大家庭,那就是社会。在生活中,人们接受文化一般有两个特点,一是潜移默化,二是深远持久。鲁屯牌坊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同样也是这样的道理。牌坊文化在影响着人们,要怎样融入新的思想新的观念,需要看自己怎样看待。不论哪一座牌坊,无一不蕴含和表达着人们的复杂情感[4]。面对鲁屯牌坊,置身深思,对待人生才会有着无限的遐想。
(二)魯屯牌坊文化要与个体生活实践相结合
忠、孝融入自己的思考,融入自己的生活,与个体生活实践相结合,才以展示它的价值与意义。首先,懂得他律与自律的统一。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难免会受到各种诱惑,要抵住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仍需要精神保持清醒,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提倡“自律”,用道德戒律控制自我的欲望。在社会生活之中,也决不能仅仅依靠“自律”。人类发展历史的证明,仅仅依靠人的自觉性,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有纪律和法律来约束规范人的行为。纪律和法律就是“他律”,或者说主要是“他律”。“他律”是属于法制范畴的东西。要建设一个健全稳定的法制社会,缺少了“他律”是绝对不行的。缺少了“他律”,“自律”也决不会得到可靠的保障,忽视或者排斥“他律”即异体监督,那就是“人治”。“人治”则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无序和混乱。其次,懂得外修与内修的统一。古往今来,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是儒家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也是个人在社会上不可抛弃的道德品质。一个道德高尚的人,首先要求自己,要修身、要正心等,克制自己的一些私欲,行为与思想一致并且“无害”于个人、集体、国家的利益,才是人们在追求“有道德”路上的起点。作为一个有知识素养的人,须以提高自己为第一要务,脚踏实地认真做好自己的事,不要有:“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的想法,有鸿鹄之志固然重要;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道德修养怎样,需以看其内在与外在是否一致,是否知行合一。
(三)鲁屯牌坊文化要与现代道德教育相结合
鲁屯牌坊所蕴含的德育内容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它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需要通过现代德育教育的基本形式来实现,不仅如此,学习鲁屯牌坊文化,也离不开现代德育的基础知识。鲁屯牌坊的“节孝”内容中的“孝”文化与现代德育相结合,是当下需完成的德育工作,也是继承和弘扬鲁屯牌坊文化价值途径之一。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古今思想,可谓是处处可感。亦如“孝”文化,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历史的沉淀。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以“孝”教育子女,教他们如何孝敬父母,爱护兄弟姐妹,对待朋友要真诚,这是“孝”的基本要求。“百善孝为先”,在现阶段的社会,父母外出务工,很少在子女的身边,家庭的教育就少之又少,留守的儿童就很容易产生不良的思想或者行为,在这样的状况下进行“孝”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鲁屯牌坊是记录历史故事的史实,承载着历史经验教训的历史,同时是旌表德行的纪念建筑。对于鲁屯牌坊的经验教训和所旌表的德行,我们应该吸取其经验教训,继承和弘扬其德行,做到古为今用,带有批判性思维的方式培育出符合新时代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吴卫.节孝牌坊的艺术价值和社风修为——湖南澧县余家牌坊的思考[J].求索,2016(06).
[2]孙鑫.传播学视角下中国古牌坊的批判性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4.
[3]荧其帧.牌坊文化探略[J].东南文化,1999(03).
[4]金其桢.论牌坊的源流及社会功能[J].中华文化论坛,2003(01).
(责任编辑:蒲应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