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流行音乐的美学特质及审美意义

2017-05-30苏欣

大东方 2017年5期
关键词:流行音乐

摘 要:本文运用音乐美学和音乐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把流行音乐放在音乐与人和音乐与社会的关系中、放在不同形式音乐的对比中,以独特的视角对其美学特质及审美意义进行较为系统的论述与分析。在这一论述过程中,涉及到中国流行音乐的音乐主张 、美学品质、艺术特点及其所存在的问题,使人们对中国流行音乐有更为全面、更为本质的认识,以凸显其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促进中国流行音乐及中国音乐的发展。

关键词:流行音乐;美学特质;审美意义

在中国,具有现代意义的流行音乐至今已逐渐发展为中国的主流音乐。作为一种最具冲击力的音乐流派,它不仅有着独特的美学主张、美学品质及审美价值,而且还有着庞大的受众群体。

一、中国流行音乐的美学特质

(1)流行音乐最为显著的标志之一就是它的多样性。在它的领域内,各种风格、各种流派、各种式样的音乐并存,既有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又有外来音乐与本土音乐的融合,既有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的融合,又有不同门类音乐的融合,使得以往相对单调的音乐变得丰富多样。这些大胆的创新与突破,不仅使得流行音乐更为标新立异,而且还使其有了新的审美品质和审美趣味而变得多姿多彩。

(2)随着人们的价值观等的变化,以集体的信仰和目标作为个人价值取向的生存背景淡化了,代之以是更多的自我判断、自我选择及自我实现,因此,个体的自我意识、存在价值及个性的张扬,在流行音乐的发展中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彰显。具体说来就是:流行音乐冲破了文革“政治高于一切”的音乐审美的立场,淡化了音乐的形而上的教育功能,转而关注个体的情感需求、审美需求,走上一条人性化的路线。从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到他们在现代社会所遭遇的内心焦虑、情感迷失,以及对生存状态的反思和对自我的重新审视等,流行音乐的触角几乎延伸到人性的每一个层面,尤其是流行音乐中的那些多如牛毛的爱情歌曲,虽说有些泛滥,但却从同的视角涉及到人們情感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流行音乐在的确贴近人性。

(3)随着生活品位、审美能力及审美需求的向上突破,人们的更加注重对美的追求,于是,追求时尚便成为人们实践自己的生活美学原则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成为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实现其价值的重要通道。流行音乐作为商业时代的产物和人们的审美对象,顺理成章地渗透了现代人的现代审美意识和审美主张,紧紧地追逐着时尚,表达时尚。在形式上,梦幻般的灯光、诗情画意的舞台设计等,无不流露着浓烈的时尚气息,使得流行音乐五光十色,不仅冲击人们的听觉,而且还冲击人们的视觉。在内容上,它跟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迅速地将变化着的生活给以音乐化的表述,使当代人的情感状态、精神世界的走向、社会的变化等都能在流行音乐中得以迅速的再现,而这种鲜明的时代性同样使流行音乐闪烁着时尚的光芒和时代的色彩。

二、中国流行音乐的审美意义

流行音乐的这种大胆创新的音乐艺术逻辑,不仅为当今的音乐带来蓬勃的活力,也为未来的音乐创作与表演的多样性打开了更为宽阔的艺术通道,让人感到音乐艺术的想象空间无边无际,音乐艺术的创造空间无穷无尽。

在以往的音乐审美活动中,大众在音乐活动中总是规规矩矩地当听客。如今随着流行音乐的广场化、互动化,人们在音乐审美活动中不仅仅要获取听觉和视觉的欣赏与享受,而且还要通过各种方式的行动来宣泄他们的激情和冲动,把自己融于音乐渲染出的情绪和氛围中,由单纯的被动的音乐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既是音乐的接受者也是某种意义上的音乐表现者。这种音乐审美活动方式的改变,使得人们对音乐有了更直接、更个人化的感受和理解,进而对音乐的审美形式、审美价值、审美指向及审美作用有了自己的评价、判断与选择,在音乐审美领域由一个“自在”的人变为一个“自我”的人。

流行音乐还对国人的传统心理和性格带来巨大冲击,在精神领域体现出对大众的人文关怀。比如它极度张扬奔放的个性、极具时代前沿的先锋性、极富现代时尚色彩的唯美性以及一些具有批判性的文本内容,都在动摇和碰撞着人们的审美观,使他们以新的理念面对自我和社会。当然,如欧洲中世纪的世俗音乐在反神学和反禁欲主义所发挥的作用一样,流行音乐的这种冲击缺少理论色彩,但它却能通过听觉和视觉进入思想范畴使之具有理性意义。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如果把“五四”运动看成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一个质变点,那么流行音乐就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个质变点,前者是少数文化人的精英意识,在文化思想及制度领域用思想来反叛传统,后者却是大众化的文化参与,在审美领域用音乐来反叛传统,进而构筑现代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及审美观念。从这一角度看,流行音乐既是某种程度上的批判武器,更是有力的武器批判,它的社会价值已远远超过它的音乐价值,而这正是流行音乐的人文精神的最高境界。

三、结语

总之,无论是作为生命和生活的需要,还是作为审美活动的需要;无论作为一种娱乐形式还是一种表达自我、认知世界的方式;无论作为一种批判的武器还是一种武器的批判,流行音乐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音乐,更好地表达和诠释民族气质、民族文化、民族性格及审美需求和审美理念,成为具有中华民族特质、具有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审美特点的音乐艺术,并以其独特的审美品质和文化内涵更大面积地走向世界,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的积极作用已远远超过目前的理论阐述。

参考文献

[1]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2]于今.狂欢季节[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

苏欣(1992-),女,聊城大学音乐学院15级研究生,专业为艺术硕士,研究方向为古筝。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流行音乐
西方音乐通史写作中的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流行音乐对初中音乐教育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探究流行音乐编曲
在音乐鉴赏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流行音乐观
从《搭错车》看流行音乐的传播功能
那英 流行音乐的时代见证
流行音乐专业教育的基石——流行音乐基本乐课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民族性在流行音乐中的保持与再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