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05-30林高涵
林高涵
摘 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综合化,国内外形势的发生深刻变化,加之国内正处在社会主义转型期,涌现出许多新的、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些未解决的问题也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从而对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暴露出教育内容、方式、效果等方面存在时效性不强,针对性较弱,形式单一化,效果不佳等问题。因此,要积极探索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三观。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5-0163-02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integration of the globalization, the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has changed profoundly. Moreover, since China is in the socialism transformation period, there are many new unresolved issues, which have negative impact on undergraduates' ideology. So they bring new challenge to college students' patriotism education. Nowadays, there is a lack of timeliness, pertinence, a variety of forms and good effects in the teaching content, methods and effect of patriotism education in colleges. Accordingly, we should explore new ways actively so that students' patriotism education can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Meanwhile, we are supposed to help them establish lofty ideal and correct world outlook and the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Keywords: in the new era; college students; patriotism education
愛国主义教育是全社会的教育,但教育的重点还是广大青少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改革开放至今,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其中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也有长足进步。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社会种种矛盾突出,加之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和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在意识形态方面,西方敌对势力也加大对我国民众的渗透力度,不少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爱国主义教育受到冲击。面对当前外部环境,部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仍停留在早期阶段,教育方式简单、内容陈旧、脱离实际等各种问题使得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甚至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一、当今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
国内外局势发生的深刻变化,也带来诸多新的问题和情况,这会危害到当今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同时也给当下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提出新的挑戰。
(一)全球化浪潮强烈冲击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在当今全球化的局势下,各国在经济、政治、安全和生态环境方面的交流的程度越来越密切,交流的领域越来越广泛。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的力度也不断加强。西方国家善于运用各种高科技传播手段,以各种商业活动、影视文学或互联网为载体,不断鼓吹西方意识形态的优越性等等。这些异质思想渗透在一定程度上能削弱我民族向心力,同时也影响到当前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和理想信念。
(二)网络的发展和运用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深刻的影响
当今社会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网络的高度开放和自由等特点为信息的交流和传递提供了便利。一方面,它能给大学生提供便利,利用计算机或者智能手机等终端,能随时随地全方位的了解时事信息等资讯;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超国界性和虚拟性,国内外一些反华、反动势力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对我国的一些在转型时期凸显出来的政治问题加以歪曲、渲染、鼓吹,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部分思想不成熟的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三)当下社会转型阶段的矛盾冲突对大学生价值观念造成深刻的影响
当今大学生成长在我国社会主义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两极分化严重,贫富差距明显,经济不景气,就业困难等负面现象不断滋生,而大学生接收各种资讯能力较强,种种社会矛盾的凸显影响了大学生对党和政府信任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甚至有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漠视集体利益,价值取向朝着以个人利益为主,以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为重的方向发展,思想上更强调个人意识。
(四)安定的生活环境弱化了大学生的忧患意识
我国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大环境中,虽然这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由于长期成长在和平环境中的大学生,从未置身于烽火硝烟,对战乱没有直观的感受,致使部分大学生对国家安全没有明确的概念。加之全社会都在大搞经济建设,放松在国防和国家安全方面的教育,国家安全意识、民族团结意识没有取得应有的普及效果,更有个别在校大学生被金钱或者名利诱惑,为敌对势力窃取情报。
二、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社会主义转型的重要阶段,高校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影响到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甚至使得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产生了逆反心理,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三观。
(一)大学生对待爱国主义教育的态度消极
近几年,有出现部分大学生对正面灌输爱国主义教育方式不以为然甚至排斥的现象。像先进事迹宣讲、报告等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被他们轻蔑地称之为“唱高调”。虽然在大力提倡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之下,爱国主义教育略有成效,但是仍然可以看到一小部分大学生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着消极和抵触的心理。
(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缺乏实际性,针对性和长期性
其实,我国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度并不低。大部分学生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学校就通过升国旗、唱国歌、看爱国主义影片、听取事迹报告以及授课等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这些方式基本上能对中小学生单纯的思想发挥一定积极的作用,但是,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后,思想更为活跃,面对当今复杂化且多元化的社会发展态势,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念不断受到冲击,简单说教的爱国主义教育在高校里过于单一且无分量,就像教育心理学中提到,要使某种正确的认识和信念不动摇,只有经过连续的、长期的教育才能巩固。历史是现实的根源,想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须以史为鉴,牢记历史,光靠教科书是不够的。因此,针对大学生这一活跃的群体所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要结合当前的热点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持之以恒。
三、应拓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大学是一个人人生中重要的阶段,大学生涯对于一个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一个人对国家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一般形成于这个时期。针对当前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加强教育力度。
(一)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源,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首先,高校要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起长期合作,互补互利的关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贴近高校教学,积极走进大学思政公共课;高校应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宝贵的革命历史资源,在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任课教师可以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丰富的资源,通过讲解详实的历史事件,使得学生能更直观的理解爱国主义的理论。同时教育基地可以结合不同时期的需要,通过成列展出、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其次,结合高校寒暑假开展的“三下乡”等社会实践,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渲染力。高校的党团组织可以和红色旅游景区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大学生寒暑假的空余时间,组织大学生到革命老区等爱国主义基地学习和实践。将爱国主义理论和“三下乡”活动实践相结合起来。
第三,在各种纪念日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缅怀革命先烈、参观革命文物、举行入党宣誓仪式等,让学生不再局限于课本上枯燥的知识理论,而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让爱国主义理论知识动静结合铭记于心。
(二)在高校营造爱国主义氛围,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是學生重要的成才的场所。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营造良好的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是育人的重要因素。它可以避免单纯的说理教育所引起的逆反心理,而是制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我陶冶情操,收到课堂教育所收不到的效果。高校要营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主旋律,充分发挥基层党团组织、学生班级和学生社团的作用,开展以演讲比赛、事迹报告、专题讲座、定期升国旗、文艺汇演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以校报校刊、院系宣传栏、广播频道、校园微电影、学校官方网站、各种推送平台、还有其余网络新媒體等载体为依托,形成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校园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氛围。
(三)善于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渠道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教育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如何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已经成为当下的新课题和新任务。高校要抢占网络阵地,积极建立爱国主义教育专题网站和网上热点专题讨论区域,及时传达党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的精神和出台的重大决策、政策,宣传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宣传一切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的事件和活动,通过开展切实有效的教育活动,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也可通过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网络论坛研讨、网络教学等活动;开辟网上专栏、学习园地,供学生浏览学习;开通网上视频点播功能,播放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影片;鼓励学生制作爱国主义题材的动画、微电影,用生动直观的多媒体手段来感染和影响学生,不断增强网络宣传的影响力和战斗力,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并适时对广大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引导他们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在全球化发展迅速、文化交融深入的新局势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如果想取得明显的成效,就必须摒除旧思想,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并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内容,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让大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从而更好的培育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参考文献
[1]方永刚,石家铸.西方国家对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特点及对策[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1(03):61-64.
[2]黄章晋.开放时代的爱国主义需要现代理性[J].青年参考,2005(4).
[3]贺杰.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4):221-224.
[4]高玉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4(4):52.
[5]张莉,徐国峰.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低效的社会原因探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7(1):31-33.
[6]曾令辉.2005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