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主流报纸G20汉堡峰会报道分析
2017-05-30
【内容摘要】 2017年7月,德国作为东道主主办G20汉堡峰会。本文选取德国三家主流报纸——《南德意志报》《法兰克福汇报》《商报》,从新闻事件选择和报道立场两方面进行文本分析,考察德媒G20峰会的主要报道模式及特点。
【关 键 词】 G20峰会;德国媒体;报道模式
作为全球经济合作主要论坛的G20领导人峰会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全球经济多边治理平台之一。德国2016年接任G20主席国,并于2017年7月8日至9日举办了G20汉堡峰会。在“塑造联动世界”的峰会口号下,G20成员国领导人围绕“保障经济稳定性”、“改善可持续性”和“负责任地发展”三大议题框架进行了磋商讨论。该峰会还引发了汉堡当地一系列的游行抗议,并逐渐从和平游行发展成为峰会期间的汉堡骚乱,最后导致峰会后的德国政界追责风波。
通过文献回顾可以发现,既往研究对英语媒体中的G20新闻报道已有所关注:丁柏铨/蒋潇(2010)以及王洪波/李占英(2016)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媒体报道G20峰会的特点,如报道数量、报道类型、报道内容、报道方式等。张淑芳(2009)在框架理论下分析了美国主流报纸在三次G20峰会中对中国的报道。吴瑛(2012)从国际媒体引用视角比较了巴黎峰会期间中美两国的受关注度。但是,对德语媒体中的G20峰会报道研究仍然较少。因此,针对本次G20汉堡峰会,本文通过梳理德国主流报纸的数百篇新闻报道,运用文本分析法,探析其不同的新闻建构方式,从而考察德媒对重大国际会议的报道模式和特点。
一、媒体选择与研究问题
德国是世界第五大和欧洲最大的报业市场,2014年的数据显示,其每个出版日约卖出1754万份日报和500万份周报和周日报。① 在总计390多种德国日报中,从发行量来看,娱乐性质显著的《图片报》稳居第一,《南德意志报》(Süddeutsche Zeitung,以下简称《南德报》)、《法兰克福汇报》(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以下简称《法兰报》)、《世界报》(Die Welt)和《商报》(Handelsblatt)分列二至五名。② 其中,《南德报》历来被认为是德国的“重点媒体”和“重大舆论影响日报”。在新闻学者Weischenberg2005年进行的大型记者调查中,它甚至超过了在德国影响力巨大的《明镜》周刊,被评为重点媒体第一名。③《法兰报》在所有的德文报纸中享有最高的国外声誉,同属德国的“重点媒体”,是受关注度仅次于《明镜》周刊的持保守主义立场的一份报纸。④《商报》是德国发行量最大的經济金融报和被引用量最多的德国经济媒体,是德国经济人士的必读报纸。选择这三份报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G20汉堡峰会的报道情况,可以较全面地掌握德国政治和经济类主流报纸对G20峰会这一全球经济治理平台的态度。
本研究选择以“G20”为关键词,分别在三家主流报媒的官网中搜集新闻报道。研究周期为峰会前后共约两周的时间段,即2017年7月1日~15日。总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峰会前(7月1日~6日)、峰会期间(7月7日~8日)和峰会后(7月9日~15日)。收集到的新闻报道数量分别为:《法兰报》105篇,《商报》199篇,《南德报》59篇。
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
第一,德国媒体主要关注哪些新闻事件?
第二,德国媒体从哪种视角解读焦点事件?
二、德国主流报纸关于G20汉堡峰会的报道表现
(一)报道集中于会前和会中
通过考察三家德国媒体的报道总量和数量变化趋势可以发现,《商报》对汉堡峰会的报道最多,《南德报》最少。《商报》和《法兰报》的报道数量变化趋势相近:两者的报道数量约从7月2日开始攀升,于峰会前一天(7月6日)达到峰值;峰会结束后一天(7月9日)的报道数跌至低点,但又在7月10日迎来一个小高峰,随后呈波动式下降。《南德报》则是在峰会前一周报道数量持续偏低,在峰会召开期间急速增长抵达峰值,随后在一周内下降至1篇。可见,这三家德媒对汉堡峰会的重点关注周期主要为峰会前的5到7天和峰会期间。
(二)多样化选择新闻事件报道主题
1.峰会前关注:抗议游行、特朗普言论和中国动态
在峰会前期的报道中,三家媒体的报道主题呈现多样化。除对G20峰会概况作报道之外,对会期安全形势问题、游行抗议、特朗普言论和政策以及德国与土耳其关系问题等也进行了关注。
《南德报》指出,安保问题是汉堡峰会筹办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即使汉堡市化身“堡垒”也难以消除有关各方对峰会期间的严峻安全形势的忧虑,即对极端分子的恐惧。反G20峰会游行在《南德报》的峰会前报道中也占了较大篇幅,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内容:第一,估算游行者数量和介绍游行组织,通过对口号和海报内容的报道以及对游行者的采访,传达游行示威者的诉求,如环境和气候保护、民主公正、反特朗普、反资本主义等。第二,聚焦矛盾和冲突,例如,警方为拆除帐篷与游行者发生暴力冲突、游行者为捍卫游行自由向法院提出紧急申诉被驳回、汉堡行政法庭圈定“禁止游行区域”招致批评、警方扣留示威者大量自制武器、暴力分子的破坏性计划等。第三,游行并不总是暴力的。该报对一些和平游行活动进行了现场报道,如“享乐主义的夜舞游行”,并高度评价其为一场“和平的、有创意的和多彩的”的游行。此外,《南德报》在会前还关注了峰会举办带来的影响,如商业损失、暴力示威活动可能造成的居民安全困扰等。
在峰会召开前,《法兰报》的报道主题最为广泛,除报道抗议活动之外,还涉及欧盟和日本自由贸易谈判取得积极进展,德国禁止土耳其总统在德国境内对其追随者发表演讲,沙特阿拉伯国王和巴西总统不出席峰会,朝鲜试射弹道导弹等事件。
在报道的焦点人物方面,特朗普是《法兰报》的关注重点:该报批评了特朗普鼓吹“美国优先”的贸易民族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和“隔离墙”政策;还报道了特朗普欲发动贸易战,宣布实施惩罚性关税;报道引用美国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6月底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称,37个国家的受访者中,表示对特朗普有信心的仅占22%,七成左右的受访者认为特朗普“傲慢”“危险”。此外,该报与特朗普有关的报道还包括:美俄两国元首的G20首次会晤计划,特朗普与默克尔通电话并允诺乐意协助峰会成功举办,特朗普外交政策的不可预见性和他本人不稳定的个性,将给G20带来困难,使其他成员国感到不安。
与上述两家报纸相比,《商报》侧重经济报道的特点最为明显,它把峰会谈判比喻成一个用来讨价还价的“峰会集市”,重点关注欧盟和日本自贸区谈判的进展以及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金融市场风险,并聚焦G20的经济议题和非洲议题。
在《商報》的会前报道中,它用较多篇幅报道了中国话题——详尽报道了习近平主席到访德国后的一系列行程安排,包括与默克尔的两次会谈、共同观看足球赛、向柏林动物园赠送大熊猫等。此外,还关注了中国对朝鲜半岛问题的表态、中美关系摩擦不断、习近平与普京于汉堡峰会前在莫斯科举行会谈等话题。
2.峰会期间关注:谈判进展和汉堡骚乱
三家媒体在峰会期间更多对汉堡峰会的动态,尤其是各方谈判的进展予以积极跟进,此外,对于抗议游行升级为汉堡骚乱也予以了不同程度的关注。
作为前期铺垫,《商报》从经济角度为峰会选址汉堡做了说明——各国领导人、重要国际组织、媒体记者等峰会参与者需要起码9000个宾馆房间、良好的交通环境、足够大的会议中心、安全性等。针对峰会谈判进展,《商报》紧跟G20峰会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了周密报道,覆盖每一个分歧和共识:峰会开幕、峰会气候工作会议、特朗普与普京的首次会面、G20成员国就反恐达成合作共识并就金融调控达成一致、贸易争端、气候谈判、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质疑气候协定、法国总统提议召开巴黎协定阶段性峰会、领导人出席易北爱乐厅音乐会、美俄达成叙利亚休战协议、峰会公报公布、峰会成果讨论等等,尽可能多地传递了汉堡峰会的最新消息。
《南德报》的会期报道围绕着两个人物展开,即特朗普和默克尔。其塑造的特朗普形象是“被孤立的”和“孤独的”民族主义者、平民主义者和贸易保护主义者,以至于美国也成为了一个“被孤立”的“局外国”和G20其他各国的对立国,在峰会期间面临1:19的艰难局面。特朗普的孤立主义政策使得峰会两大主要议题——自由贸易和气候变化——显得困难重重。《南德报》指出,尽管由于特朗普的原因,峰会在气候变化议题上只达成了“有争议的”成果,但在自由贸易议题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共识,是得之不易的一个进展。该报还密切关注特朗普与普京的首次会面。特朗普在此被描述为“没有外交经验”并且是“不勤奋学习”的总统,易被经验丰富的普京“一眼看穿”。
与此同时,该报认为默克尔既是“引领者”,但也是某种程度上的“被孤立者”。作为本届峰会主办国的政府首脑,默克尔无疑在峰会进程推进、议题谈判等多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持自由主义立场和支持气候变化谈判的默克尔也被视为是特朗普的“对抗者”。然而,默克尔在难民和移民议题上遭受了与特朗普相似的“1:19”待遇。G20其他成员国并不接受该议题为峰会的相关议题,更毋论达成解决方案了。
《法兰报》也多次论述了特朗普给峰会带来的麻烦,认为其可能导致峰会的“失败”;描述了特朗普在峰会中的被“孤立”和“偏离”,批评他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路线;对特朗普和普京之间的矛盾进行了梳理,不看好美俄关系会有所好转,并援引美国媒体对特朗普的警告、批评和怀疑言论等。除重点议题如自由贸易、气候变化和反恐之外,《法兰报》还发文讨论了默克尔在健康议题中的“停用抗生素”倡议以及特朗普女儿伊万卡在妇女赋权议题中为发展中国家的女企业家筹集基金等消息。
在汉堡骚乱事件的报道中,《南德报》对包括警方、游行者、目击者、商户和政治家等在内的多种信源进行引用,尽可能详实地展现事件全貌。《商报》则多称暴力事件为“严重的骚乱”和“暴动”,第一时间跟进现场,对暴力进行大力谴责,同时也指责汉堡警方的应对不力——“高达21000名的警力投入却无法控制好场面,峰会参与者的确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却无法保证汉堡市民的安全。”“汉堡暴乱事件传递的实质是政府失灵的征兆”,造成的后果是“市民安全感和国家信任感”的丧失。而《法兰报》则评论骚乱为“一场尴尬的闹剧”,“向世界传播了汉堡丑陋的图片”,认为游行激化为暴力事件是伪善者的“有预谋的犯罪”。
3.峰会后关注:反思骚乱和总结各方表现
峰会结束后,对于会议的得失总结以及对骚乱事件的追责和反思是三家媒体的报道重点。
《南德报》对G20汉堡峰会的得失进行评论,肯定了默克尔在峰会上的努力,如与每一个“好斗者”进行了会谈,认为她已是“无可指责的”;点评了一些国家的作为,指责特朗普在峰会上的表现令人不安,土耳其总统比特朗普更显得“游离”,似乎在“自己的世界中”,法国总统则是“充满干劲的”和“极有帮助的”,中国、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较于美国在气候变化议题上显示出合作和坚持。
《法兰报》在峰会后连续发文针对汉堡骚乱事件及其成因和后果等进行了深度报道,从骚乱现场、汉堡警方的应对、政治背景、社会公众心理等多方面探讨了此次事件。报道展现了对事件的严厉抨击立场,把闹事者称为“暴力犯”“暴力和憎恨的传播者”“到处抢劫的暴民”,把他们做出的事情定性为“暴力放纵”和“街道恐怖主义”——抢劫、纵火、破坏、意图“谋杀”或“重伤”警察,强调了有将近500名警察和不知数目的游行者受伤,汉堡遭到了大破坏,更以此批判了德国政界和民众对极左政治分子的同情和容忍,认为这给了德国极左派过多发展空间,从而埋下了骚乱的祸根。多篇报道都体现了对暴力零容忍的坚决态度以及对极端主义的反对。该报对暴徒们的法律责任和骚乱所造成的德国政界风波进行了跟踪报道,提出应更注重国内安全问题。
《法兰报》在社会舆论中不仅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还经常扮演着“讨论发起者”的角色。① 其对汉堡骚乱事件的报道不仅在于传递信息,更注重通过深度挖掘来引发读者思考和讨论,同时也注意以正面新闻来平衡报道,以达到对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目的。
《商报》在峰会后的报道也大篇幅关注骚乱事件,还注重正面报道:默克尔致谢汉堡安保警察、上千志愿者主动清理废墟;汉堡交通协会赠送受损车主公共交通月卡、保险公司承担部分受损赔偿、联邦政府成立赔偿基金会、汉堡易北爱乐厅向汉堡警察赠送音乐会票等。
此外,《商报》持续关注特朗普,包括特朗普对于与普京会晤的评价和美俄合作计划(叙利亚停战、网络安全)、特朗普在Twitter上表扬汉堡警方和默克尔的峰会组织工作(“G20峰会的成功非常了不起,默克尔极好地举办了这场峰会。”)、特朗普的Twitter賬号上传G20庆祝视频“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等。
(三)在报道上秉持差异性政治立场
在G20汉堡峰会报道中,三家媒体也清晰呈现了各自的倾向性和视角,其背后反映的实质是政治立场的差异。
1.《南德报》的公民视角报道
持自由主义立场的《南德报》,早在1945年的发刊词中便已声明:“《南德报》不是政府或某个党派的喉舌,而是所有热爱自由、憎恨集权国家的德国人的扬声筒。”①该报信奉政治成熟、责任感和真实,一贯以严谨和准确的新闻报道以及对敏感新闻的直率立场赢得读者的青睐。在政治倾向上,《南德报》推崇自由民主的社会形态,走“偏左”路线。②
总体而言,《南德报》对汉堡峰会评价不高。它把警方用水枪和警车驱散“一场极其和平的集会”称为“一次没有必要的力量展示”;提醒读者“政治家不总是理性的,示威者也不总是非理性的,但应重视他们所表达出来的不一样的观点”;同时也认为游行者应该把自己从“暴行者”中分离出来,不应滥用暴力。这种视角的多样性符合《南德报》的自由主义立场。此外,《南德报》认为德国特别是汉堡不适合举办这种严重影响市民生活和超出自身应对能力的大型国际会议。这种对暴力的憎恶、对警察失职的直言和对政府决策的否定,体现了《南德报》相对中立的立场,也是其自由主义风格的体现。
2.《法兰报》的政府视角报道
持保守主义立场的《法兰报》则属于政治倾向“偏右”的报纸。③ 该报秉持“激发思考”的办报方针,活跃于社会舆论的形成和讨论中。对于汉堡峰会,《法兰报》整体持较积极评价。报纸援引了默克尔总理和汉堡市长肖尔茨的评价——汉堡峰会是“成功”的。报纸赞同德国举办G20峰会,认为使用暴力者无权决定汉堡不适合举办类似活动,只有G20峰会这种形式才能实现世界政治中的“议程设置”,德国应该摆脱地方主义的桎梏。
峰会爆出的一起较具轰动性的新闻事件是联邦政府撤回对32名记者的G20采访授权。相比《南德报》指责政府部门可能侵犯了新闻自由或个人数据隐私权,《法兰报》则提到了记者身份的易获得性,认为他们有可能只是“伪装成记者”的活动者。这种猜测式的辩护、对峰会的偏向正面的评价、对警方的同情态度以及对极端分子的激烈批评,都体现了该报较为明显的政府立场。
3.《商报》的商业视角报道
《商报》历来以“即时性、可靠性、物质性和客观性”为报道方针。① 在2016年度德国一项媒体信任指数评比中,《商报》以83%的信任度超过《南德报》(79%)和《法兰报》(78%)成为德国最值得信赖的媒体。②
如同其他报纸,《商报》在峰会召开前对会议的期望不高,称不能指望在峰会结束时所有棘手问题都达成共识。但与其他两份报纸乐见特朗普被孤立的观点不同,《商报》认为应该避免在G20峰会形成一个19:1的反特朗普联盟,而应努力达成一致。尽管峰会代价昂贵,但应看到峰会也给汉堡带来了活跃的创作者、科学家、企业家和文化活力。峰会期间的《商报》评价显得相对消极:“默克尔想务必阻止峰会的失败”“容克:在贸易争端上取得一致几乎是没有希望的”“除非奇迹发生”“没有共识”。但当峰会公报出来后,报纸评论语调一转,认为峰会并没有实际失败,反而是有成功之处的:“能使特朗普在贸易争端上让步并且同意峰会公报就已是德国的成功”“G20领导人成功地解决了贸易争端”“在气候变化议题上也取得了妥协”“默克尔成功地阻止了G20分裂”。
相比其他两份报纸的较强政治倾向,《商报》更多体现了商业视角中的务实态度和经济取向,总体基调较平实中立。
三、三家德媒峰会报道模式的比较与总结
《南德报》、《法兰报》和《商报》都是德国的主流报纸,从整体而言,三者都注重多方位、多角度和多层次地对汉堡峰会进行报道,为不同的利益群体发声,不仅注重消息的及时传递和各政治党派的观点传达,还善于结合专家学者的深度解读和评论融入报纸的立场和观点。
综观峰会前中后三个阶段的报道,可以发现这三家报纸主要呈现五种报道模式:一是主题报道模式。报道围绕相关主题对峰会进行多方面报道,其优势在于突出重要事件和事件间的关联性;二是人物报道模式。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报道,其优势是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抓主放次;三是即时报道模式。以时间为线,围绕峰会进程展开报道,优势在于即时性、全面性和客观性。四是多信源报道模式。三家报纸引用最多的信源首先是政治人物,包括各国领导人、相关官员和各政治党派人士,其次是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等,最后是新闻事件的相关行为者代表,如游行组织者、游行参与者、市民、商户、警察等。通过专题采访、直接引述和间接转述等形式来实现信源的多样化,使报道更具说服力和鲜活力。五是自带价值模式。三家报纸分属不同的政治团体和立场,因此在峰会新闻报道的态势、议程设置和新闻视角上都呈现出各自的鲜明特色。通过带价值取向的视角切入,对新闻事件进行独特解读,既使新闻更有区分度、观点更为多元化,也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分工协作和各司所长,有利于社会舆论的分流和读者对新闻事件更全面认知的形成。
综上所述,通过多元报道模式的综合运用,德国主流报纸对G20汉堡峰会的报道总体上呈现出层次丰富、主题广泛、主体多样和信息及时全面等特点。
(责任编辑:胡洁)
参考文献:
1.丁柏铨、蒋潇:“中美主流媒体会议新闻比较研究——以《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对联合国系列峰会和G20第三次峰会的报道为例”,《新闻传播》2010年第2期。
2.王洪波、李占英:“G20杭州峰会:国际舆论的关切与期待”,《当代世界》2016年第7期。
3.吴瑛:“中美软实力在G20峰会中的比较研究——从国际媒体引用的视角”,《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4.张淑芳:《论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主流报纸在三次G20会议中对中国报道的框架分析》,北京外国语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