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7-05-30焦娜

高教学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学生管理对策

焦娜

摘 要:应用型高校的快速发展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即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与良好的个人素质,而且需要具备专业的动手能力与良好的职业素质,这无疑给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主要就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学生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5-0119-02

Abstract: Rapid development of applied colleges and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training modes of talents, to a certain extent,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students. Students not only need to have rich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good personal qualities, but also should have professional manipulative ability and good occupational quality, which will undoubtedly bring some challenges to student management of applied colleges. It is mainly because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Therefore,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d and discussed student management of the applied colleges,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applied talents; student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前言

《國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强调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并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机遇,应用型高校积极响应相应号召,紧抓机遇,掀起了新的教学改革。而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传统的管理工作模式已经满足现代管理工作的需求,无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结合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创新管理模式尤为重要。

一、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整个应用型高校的战略目标,它需要众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如教学、后勤服务与学生管理等方面。然而,当前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还存在较多问题。

首先,管理意识过强,服务意识与管理工作者理论水平过低。从管理意识角度而言,大多数教师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灌输,轻视人格培养,盲目教书而不育人,大部分辅导员在行政性事务与学生日常事务管理方面花费了较多时间,而不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以及无法展现以人为本育人理念。从管理人员角度而言,大多数管理人员都不是专业的,具备丰富理论知识的管理人员较少,加之管理人员的工作较多,没有充足的时间充实自己及学习理论知识,所以他们的理论水平不高,并增加了创新与发展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其次,目标定位不一。从管理目标角度而言,每个学者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思想与性格,所以对我国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目标的理解都不一样,有学者归纳为有针对、有目的地发展、提升学生思想、素养、品德与引导学生准确的行为,和标准、服务与引导学生,丰富应用型高校生活,推动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不难发现,教育功能目标仅局限德育教育方面,仅体现于公共社会法律标准与普遍性的道德行为标准,没有真正展现应用型高校专业特征与办学层次的独特标准。这种目标是一种面向所有专业的一般性目标,没有真正展现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素养的标准,一定程度上说,当前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没有将人才培养归纳为工作目标。再次,缺乏监督考核与激励机制。应用型高校的管理方式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自身特征、定位、学生素养与所在区域,且对应用型高校管理方式有着决定性作用。相比于传统高校,应用型高校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深入的实践活动,以及学生缺乏学习热情,这些都是较为显著的问题。当前,虽然大部分应用型高校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但却没有制定相应的策略,如创建合理有效的学生管理考核体系,没有针对学生发展的合理监管考核方式,主流仍是最为普遍的现象。应用型高校目前具备的学生管理制度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没有和学生健康成长息息相关的动态管理、没有和人才培养相适宜的学生管理制度规划,没有鼓舞学生发展的激励机制。

最后,不够关注与重视学生管理工作。大多数应用型高校注重的都是课程建設与科研成果,而轻视学生管理的重要性,学生管理对于人才培养而言有着重要的引导与支撑功能,这无疑紧密联系着应用型高校考核评价体制。在当前评价体系中,作为硬指标的科研与教学是随处可见的,而学生管理的成效在衡量与量化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影响了学生管理的重视度。正因为这样,应用型高校对于学生管理工作过于轻视,辅导员配比不高、结构不科学、团队不稳定,无法合理培养与引导学生管理工作,从而导致现阶段学生管理团队较薄弱。从管理手段来看,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依旧局限于日常管理实施方面,根本不注重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创建与标准性管理的完善,更别提学生管理工作方式的创新了。纵观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管理虽然受到了师生的关注与重视,但实际上依然存在较为严重的边缘化现象。

二、完善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工作思路及明确管理工作者职责

工作思路的转变,有利于强化服务意识。應用型人才旨在强调动手实践能力,所以需要加强學生的第二课堂教学,即实践教学,突出实训与实习环境的管理与重要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辅导员的重要性,辅导员作为高等学院管理团队与教师团队不可或缺的部分,其有着双重身份,即教师与干部。然而事实上,应用型高校中的辅导员没有明确的职责,处于管理人员与专职教师之间,但又不完全属于管理人员或者专职教师,而且由于不是专职教师身份,大部分辅导员无法领取教师资格证,所以辅导员实际上并不是教师,只不过学生误将辅导员当成是教师。大多高校都将辅导员归纳为行政办公人员,没有这种辅导员工作的独特性,因此明确管理者工作的职责对于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管理目标具体化

管理目标具体化,顾名思义,明确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的具体目标,也就是提升高校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不仅需要培养高校学生的思政政治素养、身心素养、基础知识素养,而且需要依据我国现阶段高校发展趋势及应用型人才需要满足的需求,进一步拓展具备清晰专业特色与职业导向的素养。因此,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除了需要高度关注管理功能,加强服务功能,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拓展并加发挥教育功能的作用,积极发展其内涵。

(三)推行系统化考核体系及健全激励措施

从对学生能力评价方面而言,应用型高校选取的仍然是传统方式,即考试评价,并将考试作为较为评价学生能力的主要标准。考试作为一种考核教学成效的手段,具备评价、导向与鉴定等功能,但其考核的主要对象是专业知识,而不是学生能力。加之,这些评价较注重结果,易影响大多数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轻视了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由于无法获取一定的名词部分具备潜力的学生会选择摒弃对过程的思索与追求,减弱了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所以这种状况的改变需要转变传统价值导向,转结果为过程,合理跟踪与评价学生参加的所有活动过程,以不断激励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与重视过程中的体验与提升。近些年,这种评价方式逐步得到大多数应用型高校的重视与反思,他们逐渐认识到这种评价方式不够完善,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甚至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应用型高校实施了多元化考核方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即改善了学生管理工作,开发了学生的思维等。但是,应用型高校轻视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无疑使学生没有认识到职业能力的重要性,而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高校的主要目标,所以为了培养与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应用型高校需要推行系统化的考核体系,即创建专业知识、职业能力与实践技能于一体的考核体系,从而真正完善学生管理工作、实现教育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管理者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全面监督与引导学生成才。应用型高校无论在教授专业知识还是基础技能方面都具备丰富的经验,但在学生管理方面却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管理工作应与应用型高校整体管理思想紧密结合,认真分析与归纳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推行良好的监督考核体系,以便及时管理与纠正个体的工作状态,从而真正学生人格的塑造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应用型高校需要创建合理有效的学生管理考核体系,针对学生发展的合理监管考核方式,加以正确引导,真正发挥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化作用。

(四)管理内容职业化及创建合理的学生管理体制

应用型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不仅涉及领域较为广泛,而且工作内容较为繁杂,除了具备展现并发挥服务功能、教育功能与管理功能的内容,还需要着重开发具备清晰职业导向的管理内容。所以,应用型高校需要不断探索和相关学科专业紧密相连的社会用人单位,以及需要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管理中充分展现职业能力素质标准,其中学生管理主要涉及课外活动规范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众所周知,当前的应用型高校的校园环境较好,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是住校生活,所以我们充分利用学生住校生活的条件,积极拓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育人功能,并加以深化。从学生管理体制创建而言,创建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生管理找工作体制,塑造有效融合普遍性和针对性的新型应用模式尤为重要。学生综合能力涉及的要素较为广泛,如心智、职业观、人格与价值观等要素,也就是专业能力、职业能力与实践能力。所以,应用型高校需要也需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着重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办学思路,尤其是在职业能力方面的训练更为重要,在充分了解与掌握专业岗位素质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培训,以提升学生的基础职业能力,主要涉及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抗压能力。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需要结合实际职业素养标准,大力增设相应的团学活动、人文讲堂与实践活动等,转变传统管理带来的弊端,即目标不明确、学生参与度不高、针对性不强与实际效用不强等,进一步分析与探索学生综合能力的岗位实际标准与共性因素,保障毕业生有效把握适宜企业工作需求的就业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质量的学生管理工作对应用型高校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促进应用型高校的健康发展而且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问题的处理与解决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并制定合理的对策,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化作用。

参考文献

[1]方明.应用技术型民办高校“4+9”学生工作模式如何为大学生提供优质服务[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0).

[2]杨明杰,沈林.应用型技术大学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新探[J]. 知识经济,2014(20).

[3]吕敬.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思路探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01).

[4]杨鑫.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视野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2).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学生管理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