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征服”危险,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017-05-30熊颖周

大东方 2017年5期
关键词:小脚印危险幼儿

熊颖周

3—6岁的幼儿正是身心发育的阶段,身体的协调性较差,缺乏一些必要的生活经验,自我保护的意识较差,常常不能预见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在幼儿阶段烧烫伤、气管异物、交通事故、意外堕落、误服药物、摔伤是几种常见的意外伤害,这些意外伤害不仅影响幼儿的身体,同时也会对幼儿的心理造成影响。于是家长和教师为了避免幼儿受到這些伤害,往往对幼儿管头管脚、束缚幼儿的行为。使孩子成为了捆住手脚的机器人。

其实,“千般照顾,不如自护”。家长和教师不仅有保护幼儿生命安全的责任,更重要的是要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安全指导、教育,帮助幼儿树立一定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保护自己的能力。然而,实践中,笔者发现,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重要的是不仅应该让幼儿知道哪里有危险,更应该让他们学习如何“征服”危险,在“征服”危险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当然,这里所说的“征服”,必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避免伤害事故发生的能力,并非盲目的冒险和冒进。

一、提高预见能力,“躲避”危险

幼儿生活在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环境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常常是不可避免的。热水、药品是幼儿日常经常接触的物品。花花绿绿的药品会让幼儿误认为是糖豆而吃进肚里。杯里的热水也会因为幼儿不会判断而造成烫伤。那么如何提高幼儿对事件的预见性呢?首先要了解一些生活的常识。教师组织专门的讨论活动,倒一杯热水、拿来一些药品,请幼儿讨论一下,在讨论中幼儿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杯里冒着热气,一定非常烫,不能马上喝。”有的说:“用手摸摸杯的外面,如果烫手就不能喝。”还有的说:“喝水的时候,也应该先吹一吹,先小口小口的喝,就不会烫着了。”当教师拿来花花绿绿的药品时,开始幼儿真的以为是巧克力豆呢,纷纷问老师:“真的是巧克力吗?真的能吃吗?”教师和小木偶一起进行情境表演,小木偶将药粒喝下,不一会开始肚子疼,幼儿马上意识到药是不能随便吃的,生病了应该去医院。在幼儿园应请老师帮忙吃药,在家应请爸爸妈妈帮忙。

知道了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那么就应提高幼儿分析、判断的能力,为幼儿准备一些画有安全与危险事物的小图片,如插座、火、药、热水、食品、玩具等,请幼儿自己来区分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险的,提高幼儿判断事物的能力。从而提高幼儿对事情的预见性,预防悲剧的发生。

二、学习避险技能,“预防”危险

幼儿在户外发生摔伤、磕伤或被尖锐物扎伤等情况其实多数是因为幼儿不会正确进行游戏或不会使用一些工具引起的,所以在教育活动中要增加必要的生活课程,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如为了让幼儿了解户外活动时一些粗浅的自我保护的方法,我们设计了“调皮的小猴”。幼儿看到贴满创可贴的小猴,通过观看图片,大胆想象小猴受伤的原因,并说出怎样做才不会受伤。开始幼儿看到满身贴着创可贴的小猴时都哈哈大笑,但一会就被情节吸引了,都开动脑筋想小猴怎样受伤的。从而掌握了一些户外活动的方法。如万一摔到,要用手撑一下,以免摔伤脸;滑滑梯时要扶好扶手。在活动中教师还请幼儿进行模仿,怎样用双手“撑住地”,怎样是“抓紧”。使幼儿学会怎样进行游戏。

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幼儿学会了如何游戏,如何安全的游戏。并建立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幼儿具有好奇心强,好动,随心所欲的特点,而且不知深浅,不明是非,常常趁老师不注意玩一些危险物品,做一些危險的事或到一些不安全的地方玩。

教师要在一日活动中,仔细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利用各种教育契机,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一次,乔乔在关门时手被门掩了一下,孩子们看到乔乔受伤后痛苦的表情后都纷纷说:“以后可不能关门了。”幼儿知道不再关门、玩门了,可能以后幼儿由于玩门受伤的机率就会很小了,但这不是安全教育的目的,这样会抑制幼儿的探索精神。如果以后幼儿一开门、关门就会想到会掩手,事事需要成人帮忙。这样,受保护越多就越容易出差错,幼儿会越来越丧失自我保护的能力。以后如果遇到突发事件,他们就会束手无策。于是,我请乔乔讲讲怎么掩得手,帮助幼儿分析怎样才能不掩手。并教幼儿学习儿歌“开关门”。让幼儿知道一手扶门框(墙)、一手扶门把儿是正确的方法。并让幼儿亲自实践,掌握开关门的技能。

三、加强行为训练,“征服”危险

南京师范大学顾荣芳教授在《保护幼儿生命,促进幼儿健康》(《纲要》幼儿健康教育思想解读)一文中指出,幼儿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将幼儿的兴趣和必要的规则相结合,使幼儿建立起各种健康行为。

“规则”,无论是“自律规则”和“他律规则”,还是“游戏规则和社会性规则”,都具有“利他性”和“互惠性”的特点,能够引导幼儿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和目的的过程中生成个性和社会性。在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过程中,“行为训练”能够有效地帮助幼儿“适应环境、内化规则”。

因此,当幼儿已经具备了安全意识,了解了一定的安全常识,获得了相应的安全技能后,我们应该重视对幼儿加强行为训练,帮幼儿将已有的认知技能迁移到生活中去,从而固化已有的安全经验,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比如:刚开学,幼儿入厕、喝水常常拥挤,虽不断的提醒,但不见成效。偶然的一次,我想起了银行的一米线,于是借用此原理,我在幼儿的小便池、洗手池旁贴上小脚印儿,引导幼儿明白:只有踩上小脚印,才能洗手、接水,没有小脚印儿时就要在旁边等一会。再如:每天做早操,我园是集中在操场上做,这样幼儿在操前和操后上下楼梯时很容易拥挤,造成伤害。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求孩子们上下楼梯时要有序靠右行,但低年龄段的幼儿分不清左右,于是我们就采用了在楼梯上画向上、向下行走式的小脚印线路提醒幼儿上下楼梯时按照小脚印指向的方向走,一段时间过后,拥挤的现象减少了,孩子们也慢慢养成了靠右行走的习惯。这样即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同时幼儿的行为规范也养成了,自然,安全的隐患也消除了。

总之,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教师持之以恒,不断反思,采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融入生活教育来指导和帮助幼儿,使他们逐渐形成自律,学会“征服”危险,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从而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潜江市机关幼儿园)

猜你喜欢

小脚印危险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跑向春天的脚印
跑向春天的脚印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喝水也会有危险
跑向春天的脚印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拥挤的危险(三)
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