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多语种媒体视野中的“一带一路”传播研究

2017-05-30周亭程南昌

国际传播 2017年5期
关键词:媒体报道负面智库

周亭 程南昌

【内容摘要】 本文以全面描绘“一带一路”相关议题在全球多语种媒体中的传播状况、分析研判传播中的突出问题为主旨;使用机器与人工相结合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对2017年1月至6月全球18个语种、27个国家和地区的482家境外媒体(包括社交媒体和海外华文媒体,不包含中国媒体海外版)和20家高端智库的相关报道进行采集;从媒体报道的热度和走势,媒体来源和地区分布,媒体报道的话题分布,媒体报道的情感倾向和态度变化,重点国家、重点工程及重点智库言论等多个维度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世界认知和认同中国价值观的重要议题,但是境外媒体对其报道大多集中在宏观层面,对重点工程的报道未能进入媒体尤其是对象国媒体的议程;有关人文交流的话题鲜有提及;负面批评焦点集中;公众、媒体和精英的舆论场分化。针对这些传播特点,本文试图提出未来“一带一路”国际传播的方向性建议。

【关 键 词】 多语种媒体;“一带一路”;国际传播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首次阐发了“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全新的价值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倡议自提出以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2017年5月在中国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又将这种关注推向了新的高度。国际舆论对于“一带一路”的看法是多元的,有赞同,有怀疑,有批评。全球媒体、社交网络和高端智库,作为媒体、公众和精英意见的代表,对“一带一路”相关议题也褒贬不一。全球哪些国家的媒体在关注“一带一路”?它们对“一带一路”的哪些话题感兴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媒体是否对与本国有关的重点建设工程感兴趣?普通民众关心“一带一路”吗?社会精英如何看待“一带一路”?这些都是本文想要回答的问题,对这些信息的搜集、分析和研判,将为更好地开展“一带一路”国际传播奠定基础。

一、研究目的和方法

本文是“一带一路”国际传播力研究的一个部分。该研究通过对全球多语种媒体的长期监测,搜集“一带一路”相关报道数据,试图全面描绘“一带一路”相关议题在全球多语种媒体中的传播状况,对传播中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对可能出现的负面舆情进行预警,并对未来的“一带一路”国际传播提出对策。

这项研究的特殊性在于,“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和相关国家使用的语种非常丰富,仅仅使用中文和英文进行检索无法反映相关议题在全球的传播状况。研究釆用机器与人工相结合的方法搜集和分析数据。一方面,研究团队使用自主开发的“国际信息采集与统计分析系统”,调用谷歌新闻与网络搜索接口,自动采集多种语言的国际媒体对“一带一路”相关信息的报道。其中的英文信息部分可直接使用该系统进行分析,如自动生成主题词表、获得热点话题等。另一方面,其他语种的信息,由于发文量相对英文较少,也无法保证新闻媒体网站的文章被谷歌收录,研究团队采用人工的方法,对指定的新闻媒体网站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在多语种新闻媒体的选择上,本研究兼顾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相关国家的代表性媒体;兼顾沿线国家、相关国家的官方语言媒体和英文、华文媒体;兼顾社交媒体、主流媒体和高端智库,根据“一带一路”传播的新动向,不断调整數据采集的语种、国家和媒体。

本文呈现的研究结果,时间跨度是2017年1~6月。研究团队对全球18个语种,27个国家和地区的482家境外媒体(包括社交媒体和海外华文媒体,不包含中国媒体海外版),20家高端智库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分析报道总量超过5万篇。

在2017年第一季度,研究团队对9个语种①、19个国家和地区的353家境外媒体(包括海外华文媒体,不包括社交媒体)进行监测,数据分析报道总量12500篇,剔除中国媒体(英文版和海外版),去除多次转发和失效网址,最终抓取900篇报道进行分析。

2017年第二季度,研究团队对18个语种①、27个国家和地区的482家境外媒体(包括海外华文媒体和社交媒体),20家高端智库进行监测,数据分析报道总量44200篇,最终抓取3748篇报道进行分析。第二季度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得到全球媒体高度关注,媒体报道总量超过第一季度3倍。高峰论坛召开当天,境外媒体报道数量达到峰值,仅峰会当天发布报道数量就高于第一季度全部报道数量总和。

二、主要研究结果

本文对“一带一路”相关议题的国际传播状况,主要从以下维度展开分析:媒体报道的热度和走势,媒体来源和地区分布,媒体报道的话题分布,媒体报道的情感倾向和态度变化,重点国家、重点工程的报道以及重点智库的言论等。

(一)媒体报道的热度和走势

首先直观感受一下“一带一路”境外传播的热度。在2017年第一季度,研究人员选取了另一个被境外媒体广泛报道的话题“中国梦”作为参照系。基于谷歌趋势(Google Trend)数据,在同一时期,“一带一路”的报道热度整体高于“中国梦”,尤其进入3月以来,“一带一路”是境外媒体重点关注的中国话题。2017年第一季度,境外媒体共发布“一带一路”相关报道12500篇,同一时段“中国梦”相关报道为947篇。

第一季度全球多语种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整体关注情况如图2所示。受到即将在中国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影响,3月份的报道数量明显增加。

第二季度全球多语种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整体关注情况如图3所示。从趋势变化中可以看出,第二季度境外媒体对“一带一路”保持非常高的关注度,并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的前后达到峰值,后续关注度也保持较高的水平,这说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设置了国际传播议程。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期间,境外媒体的报道在会中(5月14~15日)呈现峰值,平均两倍于会前和会后的报道数量,此种情况在谷歌热度趋势图中也有所体现。(见图4)

在第二季度,研究团队还抓取了主流英文社交媒体推特(Twitter)的数据,人工剔除中国媒体的英文报道后,共采集到1027条相关推文。通过图5可以看到,社交平台的发文趋势和媒体发文趋势基本一致。通过对推文的内容进行解读发现,4月份推文数量最少,关注的内容比较分散。5月推文数量大幅提高,关注的焦点比较集中,情感态度呈现分化趋势:态度正向的推文主要关注“一带一路”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与合作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负面的推文主要认为“一带一路”代表的是中国的利益,高峰论坛并不能给予其他国家真正的发言权。6月推文的数量小幅下降,主要是转发之前的话题和信息。

(二)报道媒体的来源和地区分布

第一季度报道“一带一路”的英文媒体中,有66%的网站(216家)仅发布1篇新闻,说明当时超过半数的英文媒体对于“一带一路”的关注度还比较低。报道量前20位的英文媒体中包括4家印度媒体,4家美国媒体,2家中国香港媒体,2家尼泊尔媒体,英国、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俄罗斯、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媒体各1家。其中既包含发达国家,也包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文量最多的媒体是中国香港的《南华早报》、日本的《外交学人》杂志和中国香港的《亚洲时报》。

第二季度,小语种媒体报道数量大幅提高,报道量前20位的媒体包括5家日本媒体(日语),3家韩国媒体(韩语),3家美国媒体(英文),2家中国香港媒体(中文),2家印度尼西亚媒体(印尼语),俄罗斯(俄语)、中国台湾(中文)、英国(英文)、孟加拉国(英文)和泰国媒体(英文)各1家。报道量前3位的媒体分别是中国香港的《大公报》、韩联社和日本的《日本经济新闻》。这显示出第二季度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对“一带一路”的关注显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印度尼西亚、泰国、孟加拉国的关注度增长明显。社交媒体YouTube和Ameba进入发文量前20,一定程度上说明“一带一路”相关议题进入了普通民众的关注视野。

(三)媒体报道的话题分布

研究团队使用“国际信息采集与统计分析系统”对抓取的英文媒体报道文本进行分词,配合人工筛选剔除常用词及表示时间和次序的无实义词,得到境外英文媒体报道的高频关键词。第一季度通过对高频词进行分析后发现,报道主要提及了中国、美国、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国(提及超过15次)。报道主题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包括经济贸易、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等。

通过“国际信息采集与统计分析系统”对抓取到的英文媒体报道的摘要进行聚类分析,我们发现以下话题热度较高(按照话题热度排列):

1) “一带一路”与亚投行

2) “一带一路”与中国军事力量

3) “一带一路”与政府政策

4) “一带一路”与国家项目

5) 习近平主席相关报道

6) “一带一路”的利益/受益

研究团队同时监测了“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在全球多语种媒体中的报道情况,发现中老铁路提及7次(美国、法国、香港),马来西亚马中关丹产业园提及7次(马来西亚),白俄罗斯中白工业园提及1次(俄罗斯),中国沙特延布炼厂提及1次(美国),中缅天然气管道项目提及1次(马来西亚)。除此以外的重点项目呈现“零”报道的状况,甚至在项目建设的对象国家媒体都鲜有提及。可见,除了中老铁路和马来西亚马中关丹产业园项目得到较多关注外,其他重点工程项目基本未能进入媒体议程进而影响公众舆论。

通过对第二季度英文媒体报道的高频关键词分析,发现“国家(countries)”出现频率最高,主要涉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会国家”和“投资国家”等内容。此外,“贸易(trade)”、“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投资(investment)”和“发展(development)”等与经济相关的关键词也占较高比例,显示“一带一路”项目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重要性。另外,高频关键词中还出现了诸多国家和地区,比如“美国(U.S.)”、“朝鲜(North Korea)”、“印度(India)”、“欧洲(Europe)”和“巴基斯坦(Pakistan)”,说明这些国家对“一带一路”的态度获得了较高的关注。

第二季度,研究團队继续对一些重点项目的报道进行监测,发现重点项目“零”报道的状况有所改善,中巴经济走廊、亚投行、肯尼亚蒙内铁路、瓜达尔港、斯里兰卡港口建设都进入了媒体报道的议程。通过对这些重点项目报道的议题和情感进行分析,发现相关报道基本以中性为主,客观介绍了项目的进展情况,分析了项目建设可能带来的正负面问题。情感倾向为正面的报道大多提及“一带一路”重点项目给所在国家带来的利益、创造的就业机会和为所在国经济发展可能做出的贡献。情感倾向为负面的报道主要来自美国、法国、日本的媒体,批评中国借“一带一路”扩张权力,强调建设重点项目带来的债务、环保等问题。

(四)媒体报道的情感倾向

本研究将新闻报道中的高频形容词结合人工定性的判定,来判断报道的情感倾向。第一季度总体而言媒体报道的态度以中立为主,超过七成;正面情感占18%,负面情感占11%。

报道的情感倾向表现在各个语种中,我们发现境外华文媒体报道数量大,负面情感弱;相反,法语媒体报道数量少但负面情感强烈;韩语和日语(主要是韩国和日本)关注度较大,负面情感略高;印尼语媒体呈现关注度一般,负面情感略高;俄语媒体显示关注度和负面情感均较低。

第二季度总体而言中性报道占50%,正面报道36%,负面报道14%。

本研究以媒体报道的总体情感倾向值作为参照系,按照高于或低于14%的负面报道均值,把主要国家和地区区分为“以正面/中性报道为主的国家和地区”和“以负面报道为主的国家和地区”,对其代表性报道议题进行了分析。报道态度为正面和中性的国家大都客观报道“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一带一路”项目实施,各国与中国的合作情况,对“一带一路”前景的期许。报道态度为负面的国家主要质疑“一带一路”倡议的动机。

(五)世界顶级智库的观点和态度

在第二季度,本研究以目前全球最为权威的智库排名报告——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的《2016全球智库指数报告》(2016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为依据,对全球排名前20名的智库官方网站以及前100名中的印度、新加坡、日本、韩国等“一带一路”利益相关国家智库官方网站发布的“一带一路”相关内容进行监测和分析。

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球排名前100名智库中有13家发布“一带一路”相关文章共110篇左右。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会中及会后,全球智库对“一带一路”的关注度加强,发布文章数量出现显著上涨,这表明代表精英阶层的智库对“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极为关注,并引发了倡议本身的讨论热潮。

从智库发布文章数量来看,最关心“一带一路”的是美国智库。13家发布“一带一路”的全球智库有7家在美国,共发布文章73篇。其中,全球排名第四的美国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最关注“一带一路”相关议题,第二季度一共发布了28篇文章。

通过对智库文章的内容解读,我们可以看出全球知名智库对“一带一路”相关议题的关注集中在“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的关系、“一带一路”部分重点项目对相关国家的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对美国在亚太区的利益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及高峰论坛与习近平国际国内影响力、“一带一路”倡议的未来发展走向、“一带一路”与中国软实力等领域。

从情感倾向来看,全球智库对“一带一路”的思考相对偏负面。尤其是美国智库和日本智库对“一带一路”基本持负面态度。

三、主要研究发现

本文所呈现的2017年1月至6月境外多语种媒体和智库报道“一带一路”相关议题的数据分析结果,基本勾勒出了目前“一带一路”国际传播的整体状况,传播活动中的成功之处、问题和盲点一目了然。具体来说,当前“一带一路”国际传播表现出了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设置了国际传播的媒介议程,对于“一带一路”相关议题的报道,呈现出了发达国家和地区重点关注、周边国家和地区密切追踪、沿线国家和地区持续发力的特点。“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境外媒体报道中国的重点话题,“一带一路”也成为世界认知和认同中国价值观的重要议题。

第二, 境外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报道大都集中在宏观层面,如国家战略、经济贸易、能源战略等。许多与对象国的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重点项目并未进入媒体议程,特别是中国与缅甸、巴基斯坦、土耳其、孟加拉国、老挝等国合作建设的重点工程在对象国媒体几乎没有报道。这一点在第二季度虽然得到改善——对象国本国语种媒体开始关注重点项目,但还需要引起传播者足够的重视。

第三,人文交流关乎民心相通,它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但是目前“一带一路”相关报道对人文交流领域的话题鲜有涉及。与人文交流相关的关键词“文化” “教育”“旅游”等提及率几乎为“零”,这显示当前“一带一路”在人文领域传播力不足,难以为双多边合作奠定相互认同的民意基础。

第四,“一带一路”在境外媒体中的形象以中性和正面为主,负面报道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對“一带一路”倡议动机的质疑,认为是中国“扩张”和“转移过剩产能”的策略;二是注重解读“一带一路”与中国军事力量的关系。负面报道的来源以中国台湾地区、日本和法国的部分媒体为主,台湾地区和日本对“一带一路”的关注热度高,负面情绪高;法国媒体关注度低但负面情绪高。

第五,“一带一路”相关议题在社交媒体能见度明显提高,YouTube、Twitter和日本社交媒体Ameba都成为重要的新闻来源网站,这表明“一带一路”相关议题逐渐渗透到公共和社会领域。同时我们注意到,公众、媒体和精英舆论场开始分化。美国智库作为全球智库声音的代表,对“一带一路”始终持负面态度,主要体现在曲解目的、行动评价和态度猜测三个方面,这将对精英群体的认知产生负面影响。

当前“一带一路”国际传播呈现出来的特点给未来传播的目标、对象和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启发。面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的国际传播必须强调“一国一策”,制定国别化、区域化的针对性传播策略。未来需加强与各国态度较为友好和中立的媒体合作,争取传播的空间;加强面向公众的传播,将“一带一路”的宏大叙事与普通民众的民生相联系;加强人文领域的宣传策划,促进民心相通和价值观认同;加强智库合作和智库外交,积极回应负面评价,主动传播研究成果,影响精英阶层。

(责任编辑:张冬梅)

猜你喜欢

媒体报道负面智库
媒体报道语调与公司超额现金持有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远离负面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媒体报道
微智库
微智库
“东方之星”陨落长江全媒体报道体现大爱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