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港高中历史必修课编写体系与编写结构

2017-05-30张玉莹

大东方 2017年7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

张玉莹

摘要:教材作为教学中常用资源与工具,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香港高中历史必修课教材采用通史加专题式的编写体系,从前言、导语、正文、辅助、课后设计等方面分析其结构体系,为内地历史教材的编写、历史教师整合教材提供借鉴。

关键词:香港现代版 高中历史 编写体系 编写结构

引言:香港于2007年颁布了最新中国历史课程纲要编写的高中历史教科书,本文具体以2009年香港现代教育研究社出版的《高中历史》(必修部分)为例,探讨香港高中历史必修课编写体系,旨在为内地历史教材的编写、历史教师用教材提供借鉴。

一、编写体系与编写结构的概念

体系,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而历史教材编写体系,从形式上,常见的章节体系、单元体系、课题体系或是三者的不同结合;从内容上,(结合历史学科特点,从不同角度呈现历史学科内容),分为通史体系、专题体系和通史加专题的体系。由于内容是形式的承载者,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编写体系。

结构,是指组成整体的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历史教材的编写结构分为系统结构(外部)和内容结构(内部)。系统结构是指历史教科书与所用年级的其他科目的教科书构成一个体系,体现现代课程论中学科的综合性,每一学科既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又和其他学科有着密切关系;内容结构通俗来讲就是教材内容各要素,包括文字的叙述表达、标题、栏目、图片、表格、注释、史料、作业等,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构成一个合理的整体。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结构。

二、香港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编写体系

与新课改后大陆初中历史教材采用通史式编写体系、高中历史教材采用专题式编写体系不同,香港初高中历史教材采用的是通史加专题式的编写体系。香港的历史教材分为甲、乙两部。以中国历史科为例,甲部课程介绍历代兴衰因果之概要,目的在使学生对中国历史有一整体之概念;乙部课程采用专题形式,目的在使学生对中华民族之起源、交通及经济之发展、文字及科技之演进、以至学术思想及宗教之流变,得到较有系统之认识。教学时间分配方面,甲部课程占全学年课程五分之三,乙部课程占五分之二。“香港教材构建了以历史发展的脉络为经、各朝代的重要史事为纬的全新的课程体系”[1]。“它把中国的纯粹的政治史从古到今单独列成一个体系,又把中国的典章制度、经济发展、中外交通、思想文化等单列为专题史,以朝代为先后讲述”[2],这既是香港教材的一大特色,又是高中历史教材改革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历史课程与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要求“让学生探讨某些互有关系的历史现象在某时期不同地域一个较长时间段内历史的转变与延续。学生既可从中找出共同点,加深对历史趋势及模式的概括了解,也可以对某些发展的独特性作较深入的探究”[3]。

在倡导历史核心素养的潮流下,时空观念的培养被广大历史教师所重视,而大陆高中教材采用专题式编写,虽避免了与初中知识的简单重复,但容易弱化了历史时序性的学科特点,对学生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的发展不利;脱离历史土壤单纯地将政、经、文分编,割裂了历史发展的全貌。

香港初高中历史教材采用通史加专题式编写,发挥了通史、专题体例的优势;根据不同阶段学习者心理认知发展水平和课程内容的层次性设计,高中教材对初中在内容上、思想上进行深化,利于初高中知识衔接。

三、香港教材内容的编写结构

香港现代版高中历史从内容的编写结构看,以时序为主线,采用的是传统的章节体例。例如“单元一:夏商周”:单元下的一个朝代设为一个课题,如单元一下有“课题一周代封建”、“课题二春秋战国的政治与社会变动”两个课题;每个课題下的重要内容分设成章,例如课题一下有“第一章周代两次分封”、“第二章封建制度的内容及辅行制度”、“第三章周代封建的作用”三章内容,每章下的主要问题分设成节,例如第一章下有“封建制度的内容”、“封建制度辅行制度”两节内容。因此整体结构大陆和香港地区相差较大,香港历史教材在结构上明显完整。

香港高中历史教材与大陆的相似,从主体结构上看都主要由前言、目录、章节内容、附录组成,具体的章节内容上有所差别。

前言部分:香港教材是对该课程设置的说明和该教材的使用说明,让学习者在学习前对教材有整体上的把握和认识,利于学习者明了该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对自主学习起到了指导作用。

导语部分:香港教材现代版的单元概要虽然是对单元内容的概括,但分成不同的标题,按时序分时段介绍时代特点。在单元概要后也不是直接进入具体课节学习而是设置“时间尺”。

正文部分:香港现代版教材正文一般是在“探究重点”的问题下,以探究问题的形式呈现内容。

辅助部分:在形式上香港教材更为多样,在数量上不同栏目出现的频率也较大,远远大于大陆地区同类栏目出现的频率。另外,香港教材的栏目设置具有系统性,各部分互相配合,相得益彰。

课后设计:香港教材重视思维训练,一般是拟定一个主题,围绕这一主题从不同的文献资料或历史人物的话语中选取几则材料,代表不同的社会立场或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或是对某个历史问题不同的态度与评价。“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训练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或层面剖析史实,得出较为科学之结论。”[4]

总之,从编写体系与编写内容上,香港高中历史教材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我们要择其善者而从之,更好地编写教材、整合教材;师生要“用教材,有余地,能創造”,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 范何勇.香港和内地高中中国史教材比较研究浅析[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版),2003,3(1):93.

[2] 范何勇.香港和内地高中中国史教材比较研究浅析[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版),2003,3(1):94.

[3] 课程发展议会与香港考试及评核局.中国历史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S].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统筹局,2007.

[4] 徐存福.香港:历史教学思维训练的特点[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1-2):43.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
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高中历史地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方法初探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高中历史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