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党建引领加快脱贫攻坚

2017-05-30陈昌正

党的生活·青海 2017年5期
关键词:易地工作队贫困村

陈昌正

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尖扎县始终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任务,积极找准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的结合点,用最强有力的领导引领扶贫、用最优秀的队伍推进扶贫、用最坚强的组织保障扶贫,确保精准扶贫一户不落、一个不少。

一、抓统筹,明责任,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伊始,县委全面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制定工作方案,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乡(镇)党委、村级组织和“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的责任,建立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的脱贫工作责任制。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配齐配强“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全面把脉会诊、聚集问题短板、实施精准发力,围绕精准识别、制定规划、争取项目、整合资金、易地扶贫、发展产业等重点,凝聚全县之力,汇集全民之智,统筹推进工作落实。县乡党政“一把手”作为扶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深入贫困乡镇、贫困村调查研究,现场办公、跟踪问效,督促和协调任务落实。同时,各乡镇党委切实将扶贫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围绕“乡镇党委负主体责任、包抓领导负直接责任、工作到村到户、责任考核到人”的抓落实机制,推动挂图作战,层层建立脱贫攻坚责任链,带领村“两委”班子和扶贫工作队,扎根基层、推动工作、服务发展。

二、抓党建,强基础,育强脱贫攻坚先锋队

建强基层组织,发挥堡垒作用。抓好乡(镇)党委书记、村(居)党组织书记和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建设,为脱贫攻坚选好“排头兵”;大力建设服务型、发展型党组织,培训村两委班子负责人、扶贫工作队干部共计600人(次),切实发挥基层组织作为脱贫攻坚“生力军”的作用。打造骨干队伍,摸清帮扶底数。选派144名干部组成26支强有力的扶贫(驻村)工作队,动员全县109家机关单位和94个村(社区)进行结对帮扶,形成一线有干部、后方有“靠山”的工作机制。各扶贫工作队逐户签订“精准扶贫政策宣传明白卡”,并采取“户户见面、签字确认、群众评议、村级公示、乡镇审核公示、县级核定”的程序开展调查识别,从家庭人员结构、劳动力等5个方面详细制定填写《入户调查记录》,成立村民评议委员会进行综合评估,实现“零差错”,真正做到底数清、原因清、情况明。通过近4个月的精准识别和“回头看”工作,对全县2385户8723名贫困对象全部进行了建档立卡。发挥先锋作用,实现帮带引领。发挥支部引领作用、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致富能人帮带作用,积极向贫困群众宣传党和政府有关脱贫攻坚的政策措施,带头学习技术、带头发展产业、带头勤劳致富,广泛开展党员中心户、党员示范岗、党员亮承诺、能人传帮带等活动,以真情实感,俯下身子,沉入一线,真抓实干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帮助贫困村社、贫困群众找到致富路子、找准致富方法、掌握致富技能。

三、抓关键,强举措,落实脱贫攻坚硬任务

一是抓技能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和贫困对象创业意愿,利用“请进来”“走出去”“沉下去”的培训方式,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结合实施“雨露计划”,围绕泥瓦工、挖掘机驾驶、刺绣、烹饪等专业,每年投入资金460万元以上,完成300名以上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增强贫困户的脱贫能力,实现“按需培训、稳定就业”。二是抓劳务输出。对全县5653名贫困户劳动力进行摸底调查,掌握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等情况,分类分层汇总,精准划分,确定劳务输出方式和办法。依托天津、北京、青岛等6个省内外劳务输出工作站,加大推介力度,最大限度地促进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实施订单劳务输出,积极联系和协调海西、新疆等地,每年按计划组织1000名贫困群众到外地采摘枸杞和棉花,实现稳定创收。三是抓园区建设。加大园区建设的投入和协调力度,成功引进总投资4.2亿元的香港和金集团YAK黑牦牛原生态产业园区项目,扶持发展了青海多杰生态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开工建设三江源生态产业集中区,设立村级或合作社外包加工点和扶贫车间,解决农村牧区合作社生产经营场地不足,物流体系不畅,农牧户农畜产品后续加工及贫困户劳动就业的问题,带动合作社和贫困户扩大生产。四是抓特色产业。集中瞄准贫困村、贫困户,提高扶贫项目和资金使用精准度,发放各类扶贫贷款1235.6万元,争取落实互助资金3400万元,成立互助协会,严格执行青海省村级互助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扶持发展了尖扎滩乡洛哇村草地生态畜牧业合作联社、尖扎滩乡黑帐篷专业合作社等一批短、平、快的特色产业,力争使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有一项稳定增收的特色产业。科学评估论证、选准合作企业,将199户767名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户资金490.88万元,以资产入股的方式注入青海多杰生态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青海良基置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年分红10%以上,确保了无法实施到户产业的贫困户有一项稳定的收入。五是抓易地搬迁。针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地区发展现状,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最彻底、最有效的脱贫途径,在全面调研论证、征求群众意愿基础上,启动实施《尖扎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详细制定年度搬迁计划,投入2.07亿元完成了昂拉乡河东和尖扎滩乡萨尕尼哈513户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房和“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全省易地搬迁观摩点之一。六是抓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八个一批”“十个行业”专项规划,2016年整合各行业部门资金12.7亿元,实施了贫困村易地搬迁、农田水利、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和“互联网+”工程及产业项目,在34个村实施了互联网入户工程,23个村实施了电网改造工程,在4个村推行电炕改造,建成了一批农村健身广场、篮球场、射箭场,贫困村发展的环境明显改善。

四、抓管理,转作风,促进脱贫攻坚见实效

落实严管干部规定。严格落实“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考勤、坐班、请销假、外出报备等制度,并保障带薪年休假、乡镇工作补助、健康体检等待遇,确保干部留得住、能作为。为杜绝扶贫干部在扶贫对象确定和政策落实中违规操作、优亲厚友、徇私舞弊,县乡党委多次召开会议严明纪律、畅通信访举报渠道,村一级成立精准识别群众评议委员会,进行入户调查、综合评定。利用精准识别“回头看”和精准施策工作开展的有利时机,对扶贫户建档立卡和扶贫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回访,对程序不规范、操作不透明、表卡填写不完整以及在工作中违反纪律、规定的干部,采取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等形式进行追责问责,以严的管理、严的标准、严的纪律落实脱贫攻坚任务。创新服务群众机制。坚持和完善连续开展了10年的“单位联村、干部联户”群众工作机制,全县109家机关单位1954名党员干部与94个村(社区)2385户贫困户认亲结对开展干部联户帮扶工作,坚持思想上關心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帮助贫困村、贫困户想办法、找路子,努力加快脱贫步伐,让群众增加收入,帮助群众解决问题181件,为民办实事345件。特别是对群众普遍关心的人畜饮水、道路、医保、低保等问题,通过协商协调、结对帮扶、牵线搭桥等方式设法解决。完善干部选任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和看工作实绩选人用人的导向和标准,注重在脱贫攻坚中识别干部、发现干部、检验干部,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脱贫任务等方面考察干部,形成了在扶贫一线历练和选拔干部的良性机制,从而让真正想干事的人有机会、有舞台。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精准扶贫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将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作为考核乡镇、县直部门、扶贫工作队扶贫工作的重要指标,增加扶贫开发在综合考核中的权重。将帮扶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成效与干部工作实绩考核直接挂钩,与乡镇、部门的项目安排、以奖代补资金拨付等工作直接挂钩。对不能按期“脱贫摘帽”的乡镇严格实行问责追究,以严肃的追责问责倒逼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加强对“第一书记”的考核,出台由村民代表和村“两委”评议考核“第一书记”的办法,对“第一书记”到岗履职、过程参与以及扶贫脱贫成效等方面进行评议考核,对评议考核分值70分以下的,省州下派的第一书记实行召回制,县级单位下派的第一书记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并取消单位年度评优资格,以铁的工作纪律、严的责任意识、实的工作作风、过硬的奖惩措施,确保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作者系中共尖扎县委书记)

猜你喜欢

易地工作队贫困村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轻盐集团: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
驻村工作队要参与村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