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行路
2017-05-30李忠德
党的生活·青海 2017年5期
李忠德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体现一个人修养和一个民族精神品格的重要标志。今年,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化类节目《中国古诗词大会》和《朗读者》火了,唤起了国人的诗心和对文学的温柔记忆,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随着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深入人心,中国人对精神文化表现出了更强劲的需求。
“惟书有色,艳于西子;惟书有华,秀于百卉”。暮春时节,风和日丽,闲暇之时,幽闭斗室,品茗读书,人生至乐也!可以领略楚辞的风骚、汉赋的俊逸、唐诗的壮阔、宋词的豪放、元曲的典雅。可以看到三国的睿智,红楼的绝唱。观沧海,望星空,畅神与物游,时而杏花春雨江南,时而骏马秋风冀北;时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时而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时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时而“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斗室之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浸润书中,宁静淡泊,韵味悠悠。
近几年从国家层面倡导“全民阅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正式确立为国家工程,这恰恰可以看到民族的精神品格和文化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哲学家汤比因在《展望21世纪》中说,“世界统一是避免人类集体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的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只要我们在其中不断汲取“营养”,吐故纳新,我们的民族就永遠充满着智慧和希望。(作者单位:民和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