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时代精神的守望者
2017-05-30于生妍
于生妍
读书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有了学习的浓厚兴趣,就可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一阵”为“学一生”。
读书是一种能力。今天我们大多数人都面临着“本领恐慌”,一碰到难题,首先打开的是“百度”等搜索引擎,無需动脑,迅速输入关键词便能得到答案。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而如今大家拿着手机、敲着键盘,再也没有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叹。诚然,相比网络、电视色彩绚丽多变的视觉体验,读书确实是一个枯燥的过程,但书建立起了一个穿越时空的精神大厦,它打通了生命的每一堵墙,给喧嚣中静下心来读书的人以智慧和力量。读书是一个获得的过程,也是一种静心的能力。
读书是一种寻找。有个读者曾在来信中说,我时常怀念一个春天的下午,我坐在书店的角落里,忘我地读着,记不得是散文还是小说,不觉天已黄昏,我起身的时候,脚都麻了,但心里却是那么高兴和满足。我想,那欣喜正是那一个安静充实的下午,他与自己灵魂的交映,关照内心、反省自我而又不拘囿于自我的自由自在的时光。有时候书读着读着,就会在书里遇见自己,那是一种无可替代的宽慰力量,撑起人的内心世界。
读书是一份坚守。今天的中国社会对人们读书的寄望,比任何时代更高。阅读直接影响着人最基本、最本真的道德观、人生观,给人“打下精神的底子”。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有人坚守,有人蜕变;有人坚定,有人苟且;有人卓尔不群,有人随波逐流;有人愿做时代精神的守望者,有人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总是在选择和取舍时,那些你读过的书,那些由时光打磨的文字化成你内心的东西,会给你答案。坚守初心,更是坚守那份热爱脚下土地和抬头仰望星空的情怀。这样的情怀多了,社会上焦虑的人便少了。
泰戈尔说:“使鹅卵石至臻至美的,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这水,就是我们读的书。就如同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吃过很多食物,也许现在已经记不起当时吃的是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们身体的骨头和肉。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是啊,你的气质都来自你读过的书,来自那些你深耕细读、慢慢品味文字的时间里,你的身上不自觉地就会有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一份通透洒脱的智慧。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就从现在拿起书,将所有的想法和抱负付诸实践。这既是提升自我生命体验的个人需要,也是当下建设书香社会的现实需要。
如果真要为读书找到一个理由,那就是读厚人生、坚守情怀,做国家强盛的建设者,呼应这伟大时代的呼唤与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