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

2017-05-30李超颖杨建民宋清萍王萍王振华

高教学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校企合作教育

李超颖 杨建民 宋清萍 王萍 王振华

摘 要:2020年我国要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文章从分析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基准和目前高校培养现状,提出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5-0009-02

Abstract: In 2020, our country will perfect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colleg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he status of training in colleges,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a training mode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centered on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Keywords: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2015年5月,國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各地区、各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意见明确的9个重点任务中,仅靠高校自身完成,既不符合现实情况,也不符合逻辑关系,需要企业参与。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基准

创新创業教育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只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剖析明白,才能有的放矢,谈论如何进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东北师范大学的学者用多篇文章不同角度论证了此概念。在光明日报2013年3月14日第011版,张澍军论述了“作为理念和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总结起来为: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1]。王占仁分别在2012年3月、2015年5月、8月发表文章阐述“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通过与相关概念释义对比,推论处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全覆盖、分层次和差异化三个基点: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目的是提高创新意识、创业精神与实践能力;对有意向创业的个体化培养,提高实战技能;“嵌入”专业教育中[2]。创新创业教育的四个层面的体系架构:“通识型”创新创业启蒙教育;与相关专业结合的“嵌入型”教育,“专业型”创业管理教育;“职业型”创新创业“继续教育”[3]。创新创业教育中亟待破解的问题是:无法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把创新创业教育当成“老板、企业家速成班”;在施行中有“创办企业论”“第二课堂论”“多数陪榜论”等内涵窄化现象[4]。并在2016年3月展望了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化的发展取向[5]。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既然创新创业教育有学科化的特征,不是狭隘的培养创业者的教育,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前提下,大力推广创新创业教育有历史的必然性。笔者了解到,目前普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创新创业课,授课教师大多为高校内部、没有专业经验和实战经验的老师;创新创业大赛,参赛作品能落地转化为市场化成果的极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或者其他科技类研发大赛,基本上为创新创业大赛材料的前期支撑。

创新创业教育起源于发达国家的商学院,并向其他类型高校扩散,而我国在02年选择9所试点高校作为创业教育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之初,就是以全体学生为教育对象,集中在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配合。与创新创业教育概念中的,以创业为导向的,大范围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有契合的方面,但没有从中心巩固。因此,既然创新创业教育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当今经济发展态势的规律,那么,创新创业教育就需要高校打开心扉,积极的寻找在当今经济发展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企业,将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意识、知识纳入到人才培养中来,企业也肩负着人才培养、推动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尤其在“一带一路”政策利好的形势下,企业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

三、校企合作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

众创空间[6]从启发创新创业者的创意开始,覆盖研发、商业模式、路演、融资、注册、孵化等创新创业全过程,但它局限于特定的行业或产业,对于类似化工、机械等传统行业,机会较少。合肥工业大学校通过企合作充分吸纳社会优质导师资源和科研资源,与企业科研单位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加强与知名的大中型生物技术企业的联系[7]。在学科建设、项目开发及科研转发方面,都有重大成果,但没有明确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主的量化标准。江西科技学院通过PRAMS模式“订单班”教育、“精品卓越实验班”、实践培养的企业化三种方式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在精品卓越班已有四十多名学生成功申请了各类实用新型专利。学校成立了江西科技学院科技园,并使之建成学生微型企业的孵化基地,目前园区已有三十余家企业入驻,带动了全校近百名学生的自主创业活动[8]。

综上,关于校企合作,我们要思考:1.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创业者的平均年龄33-40周岁,毕业五年以上的学生创业意愿更强烈的基础上,评价的年限又应如何界定。2.在高校内,“双师型”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急缺人才,鼓励有条件的教师承担起系统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任务。3.对于传统型、支柱性行业,在“快餐式”企业发展势头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相对市场滞后更严重,传统培养方式的人才不灵活,交叉式、多学科式人才少。

四、构建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文章从全程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来阐述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重点强调企业在模式中扮演的角色。校企合作在提高就业方面的方式一般为“3+1”或者“2.5+1.5”,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以大学为起点开始培养,校企合作的模式要全程化。

第一阶段: “广谱型”创新创业启蒙教育。

面向对象为大一新生,培养目标是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高校在新生入学期的精神关注力最强,可塑性最强。因此行业领军企业家,在入学期间做创新创业感性启蒙,从求学到创业的路程现身说法,更有吸引力。为新生分析当前的经济发展态势,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和国家经济政策,分析本专业国际、国内发展前沿、跨学科发展趋向。以典型报告会的方式与新生专业教育相结合,真正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激发创新热情,引导创业意识。

在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时,企业要将合适的教学章节纳入自己的培养计划中,转变传统型的授课方式,采用讨论式、小组式、实战式等模式,将创新创业课程“玩起来”,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引导感兴趣的学生挖掘课外相关经验和知识。做理论性的创新创业启蒙教育。

第二阶段: “嵌入型”创新创业整合教育。

面向对象为全体学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在本专业领域的创新本领和创业意识。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脱离专业教育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原因就是没有“双师型”师资,因此有专业背景的企业人才,要跟随日常教学计划的节奏,适时地授课,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加入科技社团,健全科技社团的师资,鼓励社团建在企业中,校内项目与企业研发相结合。企业团体设立公益基金,支持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科技转化。此时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点仍在创新,但可以个性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将具备创业素质的学生纳入到第三阶段的培养中。

第三阶段: “专业型”创新创业管理教育。

面向对象为真正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培养目标为掌握创办和管理中小企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实战技能。本阶段为成果显现阶段,企业协助高校配备的专业师资队伍,开设系统的专业课程,有条件的企业团体允许优秀的学生参与到小微企业的创办中来。

第四阶段:创新创业继续教育。

面向对象为已经毕业的选择创业的大学毕业生,目标是对初期创业者的支持和援助。此时,鼓励高校和有条件的企业进行项目帮扶,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以上各个阶段不必拘泥于年级的限制,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酌情调整培养的起点和时长。

文章在宏观上阐述了校企合作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促进作用,并引入了全程化校企合作的模式构架,创新创业教育终归提高的是一个民族的整体气质和商业素养,高校开放办学、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承担,都将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也是我国未来人才培养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澍军,王占仁.作为理念和模式的創新创业教育[N].光明日报,2013-3-14(11).

[2]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本体论研究[J].高校辅导员,2015(4).

[3]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架构与理论价值[J].教育研究,2015(5).

[4]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论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2(3).

[5]王占仁.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化特性与发展取向研究[J].教育研究,2016(3).

[6]王占仁.众创空间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创业就业教育,2016(3).

[7]江力,曹树青,等.工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1).

[8]黃文敏,李先启.基于校企合作的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9).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校企合作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