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壶醉茶事,书画镌风流

2017-05-30王良军

江苏陶瓷 2017年6期
关键词:石瓢代笔陶刻

王良军

宜兴紫砂陶艺是一门集实用与艺术、造型与装饰、思想与人文于一体的综合性手工技艺,纵观其漫长的发展经历,以紫砂壶为突出载体的紫砂陶艺,充分继承和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丰富的造型、多彩的装饰来诠释壶艺精髓,可以说,造型和装饰是紫砂壶最为重要的两个元素,当我们开始创作或鉴赏一把紫砂壶的时候,通常便是从造型和装饰两方面来具体进入的,造型是实际存在的必然实体,而装饰更是讲究运用发散思维,对整把壶进行艺术形式的升华,包括陶刻、塑雕、泥绘、贴花、绞泥等众多装饰技法,其中尤以陶刻最为普遍。陶刻装饰历史悠久,具有“以刀代笔、以刻代绘”的特征,其融诗、书、画、刻等诸多艺术于一体,对提升壶的文化意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以设计制作的“牛盖石瓢壶”(見图1)为例,从造型入手,着重谈一谈这把壶之于形象之上的陶刻装饰韵味,以期共勉。

紫砂壶造型丰富、变化无穷,“石瓢壶”因其造型美观实用,历来便深受大众青睐,是公认的经典紫砂壶型之一。“牛盖石瓢壶”顾名思义其壶盖为牛盖形,整体器型依石瓢而造,却将牛盖与石瓢的形态特质融为一体,塑造整把壶最独立创新的风格面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审美感受。该壶遵循传统“石瓢壶”的造型理念,壶身呈“金字塔”式,上小下大,重心下垂,壶嘴呈直筒形,壶把呈倒三角形,壶身形成互补,和谐而融和,平压盖嵌于壶口,不仅严丝合缝,更是灵秀难挡,牛鼻状壶钮置于盖中央,比例恰当、干净利索、拿捏十分到位,成为整把壶最为画龙点睛的焦点,与此同时,壶底完全为平底,平整似一张切面,突破传统“石瓢壶”形态置底足的习惯,“牛盖石瓢壶”讲究整体架构,壶身呈八字梯形,口小而底大,线条从壶肩向壶底蔓延,形成一个主视角度内的梯型表面,给人以安定而稳重的视觉感受,新颖别致、简约端庄。

“牛盖石瓢壶”的另一鲜明特征,在于其以造型为承载面,着重表现陶刻装饰的艺术韵味。陶刻的题材和形式极为广泛,山水、花鸟等均可入画,诗词歌赋等皆可为书,而这把壶则通过在壶身前后两面镌刻与茶文化相关的铭文与画面,直接将壶与茶融为一体,达到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壶身正面刻一幅栩栩如生的“斗茶图”,画面中,人们举杯畅饮,热闹非凡,人物刻画细节生动,且寓动于静,茶壶、茶杯、茶炉、茶篓等各类传统茶具刻画得清晰鲜明,将古人斗茶的传统特色通过陶刻画面呈现出来,营造出丰富的茶文化氛围,给人以遐想的空间。与画面内容形成巧妙对应的,是壶身反面镌刻颜真卿《春夜啜茶联句》中的诗句“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句”,字字端庄遒劲,刀工毕现,虽非笔写,却将中国书法的笔触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刻体现“以刀代笔”的艺术高度。“牛盖石瓢壶”的陶刻韵味恰是整把壶的精神灵魂,当书画陶刻与朴拙实用的“石瓢壶”完美结合后,便不难发现其内在更深层的意蕴。陶刻书画看似浑然天成,一笔一画、一刀一顿也似乎水到渠成,但实际上,以陶刻来装饰作品,则格外在意其纯净的、人性化的平和与恬静,讲究在刻意与随意之间提炼作品的内涵所在,营造出优雅、清和、深邃的意象与妙语,这是通过具体创作所得到的感悟,并进而将这些感悟的理念再回放到作品创意之中,只有注重神韵,表达人文情怀,才能达到雅俗共鸣的效果,升华陶刻内容及整把壶的思想意境。

自古以来,历代制壶艺人通过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提升着紫砂壶的文化与艺术地位,比如清代中期的“曼生壶”,更是将文人紫砂推向了巅峰,它通过最直接的表现手法,以壶身壶面为平台,以刀代笔,镌刻壶铭,使得紫砂壶超越了器皿本身的价值而成为高雅的艺术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今天,我们紫砂艺人更应继承先人衣钵,开拓创新,不断赋予紫砂艺术新的活力,回归到陶刻装饰这一细节本身而言,创作者则应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形成自己的思想格局和理念意识,不局限于单纯的刻工技巧,而是能够在具体创作中,运用陶刻技法,结合自身文化修为,给予作品真正的艺术格调。

猜你喜欢

石瓢代笔陶刻
陶刻“汉韵对瓶”的创作及评析
“菱花石瓢壶”的艺术魅力
代笔
“仿古壶”的陶刻艺术和文化内涵
陶刻“奇峰叠翠四方瓶”的创作感悟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石瓢壶”探艺
以舞代笔——反排
代 笔
浅谈“石瓢壶”的历史文化与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