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发展理念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四梁八柱”的构建

2017-05-30吴爱高

宁夏党校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

吴爱高

摘要: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从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实践路径、基本目标四个层面出发,构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基本理论、以政府管理和市场管理相结合为基本制度、以企业绿色生产和公民绿色生活为实践路径、以美丽中国建设为基本目标的生态文明建设“四梁八柱”,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四梁八柱”

中图分类号:X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921(2017)06-0073-05

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出了“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1](P127)的重要思想,并系统阐述了“五大发展理念”。同时,习近平在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上作出的重要指示中也强调,要“尽快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2]可以说,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积极构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并对其基本内涵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对丰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基础理论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构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四梁八柱”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正在逐步推进,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正在形成。但总体而言,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形势依然严峻,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起着严重的制约作用。因此,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积极构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四梁八柱”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迫切性。

(一)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论

自1962年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出版以来,绿色发展观念不断深入人心。在国外,以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福斯特和高兹为代表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柯布和克莱顿为代表的有机马克思主义以及各种生态社会主义运动不断兴起和发展。在我国,毛泽东早在1956年就提出了“绿化祖国”的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则正式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观点。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并不断融入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建设范畴之中。可以说,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世界性的广泛共识。但无论是对比国外生态理论发展,还是对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发展,我国生态文明理论仍不健全、不完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仍需要进行系统地构建,从整体上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例如,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的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共同理想、奋斗目标是什么,等等。因此,积极构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基本理论和坚定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利于保障和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

生态文明不仅是有别于工业文明的理念,更是有别于工业文明的实践。先进的理念只有落实为行动,才能体现和实现它的价值。从构建生态文明“四梁八柱”的角度出发,以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原则、基本制度等方面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推进各地区、各领域的生态文明实践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基本制度的构建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资源有偿和生态补偿制度等八大制度。这些具体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既有助于进一步规范我国自然资源的保护,又有助于约束生态破坏的行为。从实现“五位一体”有机结合的角度来看,生态文明建设真正融入其他四个方面的程度并不深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经济制度建设、政治制度建设、文化制度建设和社会制度建设的相互贯通、相互补充仍然不够充分。构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内部的基本架构,也是“五位一体”总布局基本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构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既对指导我国生态建设具有实践意义,又对我国整体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四梁八柱”的基本内涵

“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法论,在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和制度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系统构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路径、基本目标等“四梁八柱”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论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首先要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论。这里所说的基本理论不是广义上的基本理论或理论来源,而是特指狭义上的主体理论。因为“四梁八柱”是高度概括性、极具关键性、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是起主要连接作用的“梁”和主要支撑作用的“柱”。具体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论上,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当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重要思想。

第一,在生态文明建设“四梁八柱”的意義上,突出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支撑,是由其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时代性所决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3]这一表述准确把握了其基本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涵盖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科学和系统的思想是其他理论所不能比拟的。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发展的理论,当今“四个全面”、“五位一体”总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新思想新战略的提出,充分显现了其时代性。因此,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论是科学的、合理的。

第二,在生态文明建设“四梁八柱”的意义上,突出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地位,并不是简单地强调“一”,而忽视和排除其他理论的指导作用。理论的发展和践行,除了需要“梁”和“柱”等关键架构以外,还需要其他的“材料”加以补充。例如,在理论来源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的生态思想、毛泽东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等重要思想都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四梁八柱”的重要补充。坚持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是一种科学的理论态度。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当前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作用和意义,就是突出强调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基本理论的主心骨。吸收借鉴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学术学派的生态思想和观点则是构建和发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重要资源。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制度

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在生态文明建设“四梁八柱”的意义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制度就是以政府监督管理为主体、以市场手段管理为补充的基本制度运行。因此,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中既要强调政府的作用,又要强调市场的作用。

第一,强调政府的作用是由两方面因素决定的。一方面,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态文明制度机制、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仍不完善,其他各方面的制度机制仍需要健全、更新。在制度机制薄弱的环节,要以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为社会治理手段和功能的补充。另一方面,生态资源和环境问题是涉及全体中国人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是关乎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重点问题。因此,它必须由政府统一代表、统一规划和建设,这是市场等其他主体所不能替代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还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而服务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共建、共享的。因此,生态文明的基本制度必须坚持好、体现好和发挥好政府的积极作用。

第二,要突出市场在配置生态资源、惩戒环境破坏行为等环节中的积极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思想,具体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就是要重视市场在配置、调节和优化生态资源利用中的作用。尤其是在涉及矿产开采、水资源利用、企业废气排放、企业废水排放、企业高能耗生产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必须依靠价格机制等市场调节手段进行约束和规范。当前,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已经提出了“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4]等相关的8项具体制度,以市场的手段和方式调节企业行为。同时,在《“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工作方案》中也明确提出了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启动运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以市场手段和市场思维引导企业绿色生产、公民绿色生活,同时对违反生态文明建设的企业和个人行为进行惩戒。在发挥好政府管理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学会用市场管理的手段。

(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在于路径选择。从生态文明“四梁八柱”的角度出发,基本路径就是指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主体及其实践模式。宏观层面,实践主体主要有政府、企业和公民三个基本方面;微观层面,则更侧重于企业和公民的具体活动,即企业的生产方式和公民的生活方式。即在政府制定和提供必要的政策法规、制度机制等有效供给的条件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际的实践主体是企业和公民,基本路径是企业绿色生产、公民绿色生活。

第一,企业绿色生产方面应包括选址的绿色化、建厂的绿色化、科技应用的绿色化、产品生产及服务的绿色化以及整个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的绿色化等诸多方面。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4年我国企业法人单位数(个)为10617154,其中工业企业单位数(个)为377888,建筑业企业单位数(个)为81141。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和社会构成的主体,在保障和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工业企业、建筑业企业等涉及大量能源资源生产和产品生产的企业,是否能按生产规定和排放标准进行绿色生产,直接关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度和成败。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是由关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所决定的。因此,企业作为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主体,其实践方式即绿色生产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基本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公民绿色生活方面應包括消费的绿色化、饮食的绿色化、出行的绿色化、个人垃圾处理的绿色化以及工作办公的绿色化等方面。无论是哲学层面上,亦或现实层面上,人作为真正的实践主体,都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推动力。具体到我国居民生产生活的实际中,每个人消费的节俭、饮食的节俭、出行的节俭、用水的节俭等,最终都是对电的节俭。而从我国发电方式的构成上来看,煤炭发电一直占据70%以上,即是说,节电就是节煤。燃煤作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重要来源,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生态环境,尤其大气污染。据统计,2014年我国发电中间消费煤就高达184525.3万吨。因此,我国14亿公民的日常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等是影响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重要因素,倡导公民绿色生活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基本路径的组成部分。

(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

目标是行动的指南,是前进的方向。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指导下,党的十八大、“十三五规划”以及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对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内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严格的指标和任务。但基本目标不是具体目标,它是一段时期内人们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

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谈话、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贺信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可以看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是“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5](P211)所谓生态文明新时代就是要改变过去和当前的生态现状,努力实现“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5](P208)的目标。同时,在坚持基本目标的前提下,也必须处理好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关系。短期目标是落实基本目标的重要体现,是实现长远目标的现实基础;长远目标是实现基本目标的必然趋势,是短期目标发展的必然结果。坚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期目标就是坚持“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并落实每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目标就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基本目标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根本目标的统一,即实现优质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共建、共享。共同富裕既包括经济富裕,又包括生态富裕。坚持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基本目标,并实现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有机结合,是构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四梁八柱”的重要内容。

三、积极构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

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是保障实现美丽中国的基本架构,但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仍不够坚实和巩固。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完善对理论的构建、制度的制定、路径的选择、目标的确立是构建生态文明“四梁八柱”的必然要求。

(一)整体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理论是观念和计划的系统性总结和升华,对指导当前和今后的实践具有重要作用。整体构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形成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使之成为系统性的学说。例如,在生态理念方面,要树立“环境就是民生”的重要思想,要始终牢记“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6]逐步树立和培育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始终牢记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生态环境就是人类的眼睛和生命。在环境生产力方面,要坚持“两山论”,明确“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1](P234)的重要观点。把生态环境作为生产要素,把生态建设作为经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在系统思维方面,要树立共同体意识,把山水林田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并把人置于这一有机整体之中,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既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原则,又是生态文明“四梁八柱”的“第一梁”。只有通过概括归纳、提升总结,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才能坚定理论自信。

(二)系统制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制度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背景下,系统制定我国生态文明的制度,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化、法制化的必然要求。当前,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持续存在,并严重影响着人们生产生活。中央各部门和各级地方都相继出台了严格的政策法规和条例,但总体性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仍不到位。例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依宪治国和依宪行政的重要思想,但具体到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宪法目前缺乏生态文明的直接阐述和系统性原则规定。为此,有必要参考党章关于生态文明的阐述,修改宪法。”[7]2015年9月,《生态文明体制总体方案》出台极大地弥补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机制,尤其是提出了“六大理念”和“八大制度”等具体细则。可以说,“总体方案提出八大制度,实际上就是生态文明体制方面的四梁八柱。”[8]在自然资源所有者和所有权方面,提出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在空间治理和分级管理方面,提出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在资源利用率和环境破坏惩戒方面,提出了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等等。可以说,生态文明相关制度的建立,尤其是基本制度的建立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二梁”。

(三)协调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建设路径是推进事物发展的关键环节。协调和优化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既要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又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中国道路。其中,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重点就是要优化好政府主体、企业主体和公民主体三者之间的协调作用,形成全社会长期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合力。对政府主体而言,就是要提供优质的市场环境供给和文明的社会环境供给。以制度供给和法律供给等“硬件”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以文化宣传和道德教育等“软件”维护文明向上的社会环境。对企业主体而言,就是要提供更多的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同时,要保证生产原料、过程及末端处理的绿色化。这与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的发展方向也是相统一的。对公民主体而言,就是要形成家家共有、代代相传的生态意识,并以生态意识作为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规范。只有人人爱护环境、维护环境,在家保持好的家庭卫生,在单位保持好的工作卫生,才能使社会形成新的生态文明风尚。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涉及一个“四梁八柱”,在各个具体的层面仍存在许多“小梁”和“小柱”。只有在实施过程中有机地协调好、优化好这些关键因素,才能统筹和落实好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工程。

(四)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目标体系的建立对整个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应系统地规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即必须构建中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衔接、中央目标与地方目标相统一、经济发展与生态进步相协调的目标体系,形成以共产主义和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和建设美丽中国为基本目标、以节能减排为当前目标的多层次目标结构。其中,必须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确立要与我国其他领域的建设目标相贯通,使生态文明建设真正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另一方面,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要与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相契合,以防止出现政令不畅、目标下达不落实的情况。例如,当前中央环保督察组多次对各地企业节能减排情况进行检查、对地方主要领导人员进行问责并要求整改等等。只有处理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企业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协调好、落实好各项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只有把构建目标体系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引性的“梁”和“柱”,才能使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伟大工程体现系统性和保持可持续性。

生态文明建设“四梁八柱”的形成,实质是对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的发展和完善,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深刻融入“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的重要环节。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从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目标及实践路径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进行系统构建,形成以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以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以可行的方法作为实践路径、以明确的目标作为价值追求的生态文明支持系统,是我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傳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N].光明日报,2016-12-03.

[3]胡锦涛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21-622.

[4]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N].光明日报,2015-09-22.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60.

[7]论生态文明入宪的必要性[N].中国环境报,2016-09-20.

[8]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16个关键字[N].成都日报,2015-10-14.

The Construction of "Four – Beam and Eight - Pillar" of China '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Concept of Green Development

Wu Aigao

(School of Marxism,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24)

Abstract: Active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task of China 's socialist construction. From the four levels of the basic theory, the basic system, the practice path and the basic goal, it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promote China's socialis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four - beam and eight - pillar” , which is featured with the socialism theory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as its basic theory, the government management and the market management as its basic system, the enterprise green production and the citizen green life as its practice path and the beautiful Chinese construction as its basic goal.

Key words: Green development concept;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four - beam and eight - pillar”

責任编辑:高兰芳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
试论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自然观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意义
推进供给侧改革 建设生态文明
高职院校学生绿色发展理念教育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