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崇高精神追求

2017-05-30罗绪春

宁夏党校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政治文化共产主义

罗绪春

摘要: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激发崇高精神追求是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维度。崇高精神追求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种以群体和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奋斗目标的精神追求。崇高精神追求是共产党人的动力来源和优秀传统,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崇高精神追求的激发,既需要确立起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担当,又需要有对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还需要培养起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关键词:崇高精神追求;政治文化;共产主义

中图分类号:D2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編号:1008-2921(2017)06-0057-04

一、崇高精神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

崇高精神追求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种以群体和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奋斗目标的精神追求。自人类文明产生以来,崇高精神追求就已存在,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都是如此。冯友兰先生说:“人不满足于现实世界而追求超越现实世界,这是人类心灵深处的一种渴望:在这一点上,中国人和其他民族并无二致。”[2](P6)中国文化中,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而西方文化中,则有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温暖人间的神话。这既体现了人们对于崇高精神的歌颂,也体现了人们对于崇高精神的向往。自古以来,崇高精神追求主要体现在一些英雄人物身上,但并非只有英雄人物才能有崇高精神追求,其实每个人都有着潜在的崇高精神追求。况且,英雄人物和人民群众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英雄人物在成为英雄之前也是普通人。

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是自然的产物,人从灵长类动物分化而来,人的生理和灵长类动物没有本质区别,因而,人具有动物性的一面。同时,人又不同于动物,人是能够有意识地从事实践活动的社会存在物。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P139)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体,是动物性和社会性的耦合体。动物只能用自己的肢体去大自然中获取现成的物质资料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人则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物质生产活动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动物的需要是以自身的生理条件为限的,而人的需要则会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而不断丰富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言:“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而这种新的需要的产生是第一个历史活动。”[3](P159)在实践的发展过程中,人的需要逐渐超出了动物需要的界限,即使是动物性的需要,其满足需要的方式也打上了人类特有的烙印。更重要的是人产生出了人特有的需要,如交往的需要,参与政治活动的需要,从事科学、艺术、哲学、宗教等精神活动的需要等等。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和归属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层次由低到高进行排列。他认为每个人都潜藏着这五个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层次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一般而言,人首先要满足低层次的需要,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而让位于更高层次的需要。高层次的需要往往能激发出更大的热情,给人提供行动的更大动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一定要低层次的需求得到完全满足后才能有高层次的需求。在革命史上,许多共产党员,他们最低层次的需求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满足,但他们却在追求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

崇高精神追求属于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精神需求,崇高精神追求基于对生命的深邃思考和人生意义的深刻理解。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奥斯特洛夫斯基借保尔·柯察金之口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这里,奥斯特洛夫斯基对生命和人生意义有深刻的理解和思考,因而他甘愿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人类幸福的壮丽事业,因为只有这样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他所拥有的就是崇高精神追求,他所享受的就是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崇高感。

崇高精神追求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是对人们的社会存在的能动反应。从根源上说,崇高精神追求是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的产物,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崇高精神追求的具体内容有巨大差异。在人类社会早期,人类面临着自然环境的严峻考验,因而,战胜自然、驯服自然成为人类崇高精神追求的具体内容。这就是中国文化中“大禹治水”“钻木取火”传说及西方文化中“诺亚方舟”及“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的神话得以流传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将人类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式,在这种形式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阶段,在此阶段,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要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4](P52)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交往的扩大,人类摆脱了“人的依赖关系”而获得了独立性,然而,这种独立性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类并没有获得真正的独立和自由。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剖,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的同时,却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克服必然导致人类社会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发展,即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过渡,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然方向。然而,历史表明,资本主义并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也不会凭空出现,它需要以共产党员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持续不断地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

马克思主义以人类解放和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根本宗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已成为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最大障碍,因而,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是人类解放和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阶段,共产党员崇高精神追求的具体内容就是为共产主义理想而不懈奋斗。因此,为人民服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追求。

崇高精神追求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人类是社会性的存在,孤立的个人是难以生存的。因而,对任何一个群体而言,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合作都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在面临重大困难和挑战时,往往需要有人做出牺牲,否则群体的生存将面临威胁,这时就需要有牺牲自己而利他人和群体的崇高行为,而崇高行为必须以崇高精神追求作为动力支撑。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在共产主义崇高精神的鼓舞下从事着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极大地促进了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的步伐。中国共产党诞生以來,中国共产党人在共产主义崇高精神的指引下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取得了一个有一个的伟大胜利。我们相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崇高精神的鼓舞下,中国共产党人必将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实现民族复兴和人类解放做出更大贡献。

二、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重视崇高精神追求的重要作用

(一)从性质来看,崇高精神追求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动力支撑

共产党和以往的任何政党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往的政党都是为了自己的特殊利益而结合在一起的;共产党则不同,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它始终代表着无产阶级的利益,“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3](P413)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毛泽东说,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5]为人民服务,为人类幸福的壮丽事业——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牺牲,这是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追求。因此,从本质上说,共产党不是以物质利益等较低层次的需求作为激励手段,崇高精神追求才是共产党人崇高行为的根本动力支撑。

(二)从历史来看,崇高精神追求是共产党的优秀传统

共产党的创始人马克思中学毕业时,写下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表达马克思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人为什么而活着?“为共同目标劳动”“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牺牲自己”,这就是青年马克思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是贯穿马克思一生的价值追求。正是在这种崇高精神追求的鼓舞下,当面临重重困难和挑战时,马克思从没有被压垮,他所感受到得也绝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他的幸福属于千百万人。马克思是崇高精神追求的典范,为共产党人树立了光辉榜样。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在崇高精神追求支撑下,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历史。红军长征时期,天上有飞机轰炸,地上有追兵围堵,面对缺衣少粮和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凭着共产主义崇高信仰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凭着革命的乐观主义、浪漫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红军最终战胜了重重艰难困苦,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胜利。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搞建设,既缺乏资金也没有经验,但仅仅经过二十多年的时间,我们就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靠的是什么?除了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之外,就是充分发挥了共产党人崇高精神追求的巨大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升。这既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也是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结果,也离不开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崇高精神追求。

(三)从现实来看,崇高精神追求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今天,我们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考验”和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种危险”。为了克服这“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党中央严明了党的纪律,加强了对权力的监督,坚持零容忍惩治腐败,取得显著成效。但是,要将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推向深入,必须加强党内文化建设,而崇高精神追求是党内文化建设的灵魂。这是党的历史和现实已经反复证明了的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世情、国情、党情发生重大变化,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成功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天,我们党仍然保持着强大的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的强大功能,党内政治文化总体保持良好。究其原因是由于无数优秀共产党员坚守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追求,兢兢业业地为共产主义事业而英勇奋斗。同时我们看到,一些共产党员经受不住官、钱、名、利、性等糖衣炮弹的袭击,堕入了腐化堕落的万丈深渊,严重破坏党内政治文化,破坏党内政治生态。究其原因,是由于他们放弃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崇高精神追求。总而言之,崇高精神追求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三、激发崇高精神追求的现实途径

(一)深入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确立起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从一个天朝上邦的泱泱大国沦落到亡国灭种的边缘,遭受了百多年的深重苦难。为了摆脱这深重的苦难,中华民族经历了极其艰辛的探索,付出了重大牺牲和惨重代价。最终,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艰辛万苦,才找到了救亡图存和民族复兴的道路。为什么中华民族会从一个泱泱大国沦落到被动挨打的地步?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西方国家率先实行了比封建制度更优越的资本主义制度,西方用更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形态战胜了中国传统封建主义文明形态。反观中国救亡图存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之所以共产党能够取得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共产党采用了优于资本主义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凝聚起了强大的社会力量,才最终取得了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历史启示我们,中华民族要想在世界竞争中取得优胜地位,改变“东方从属于西方”[3](P405)的局面,也只有采取优于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社会主义文明形态。

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已经取得取得巨大成就,中国的国际地位已经大大提高,中华民族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对世界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社会主义的巨大的优越性已经初步显现。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还处于并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意识到自己担负的历史使命。

总之,只有深入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奋斗牺牲史,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荣而伟大的斗争史,了解中华民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确立起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才能激发出共产党员应有的对党的敬畏、忠诚、爱戴、自豪、崇高以及为党的事业而努力奋斗的高尚精神追求。

(二)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

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追求绝不是盲目的精神狂热,而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基础上的“理性的激情”。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具体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指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光明前景。

今天,资本主义在力量对比上还处于强势地位,但我们不能被这种表面现象所迷惑,曾几何时,中国的封建社会也是相当强大的,但最终却被资本主义制度所超越。同样道理,资本主义的强大也具有暂时的性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铁律不会因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是共产党人以共产主义为崇高精神追求的思想基础,是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认真学习、搞懂弄通、深入骨髓的基本道理。

现在,有不少党员,虽然学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但并没有真正搞懂弄通,口头上相信但内心深处并不相信,更不要说深入骨髓了。停留在这样的阶段,是不可能激发起共产党的崇高感精神追求的。表面上为党的事业奋斗,实则只把工作当做谋生手段,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出强大精神动力,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是我们应当警惕的。总之,只有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才能为激发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追求提供思想基础和理论准备。

(三)深入社会实践,培养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没有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热爱,所谓崇高精神追求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本。古往今来的无数仁人志士之所以愿意抛头颅洒热血,就在于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著名共产党人方志敏在狱中写下了《清贫》和《可爱的中国》这些无不体现了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厚谊。

热爱祖国和热爱人民是统一的,祖国是我们脚下的土地,是我们头顶的蓝天,是这块土地上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也是我们的父老乡亲,是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五十六个民族。在深入社会实践以前,我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理解并不具体,大多停留在抽象的概念层面。只有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切感受祖国的山川湖海,深切体会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将祖国和人民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才能培养起我们丰富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培養起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总之,激发崇高感精神追求,既需要确立起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担当,又需要有对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还需要培养起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J].前进,2017(01).

[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04.

Inspiring the Spiritual Pursuit——the Important Dimension of

Political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the Party

Luo Xuchun

(Graduate School of CPC Central Party School, Beijing,China,100091)

Abstract: Abstract: Political culture is the soul of political life. The pursuit of lofty spirit is an important part to strengthen the political culture construction within the party. The pursuit of lofty spirit is the spiritual existence in the human society whose goal is to seek the interests of group and the majority. It is the motivation and excellent tradition of the Communists, which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the partys political culture construction. To motivate the pursuit of the lofty spirit,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are demanded: to establish the mission of struggle for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our nation, to firmly believe in the success of the Communism, and to cultivate the feeling for the county and the people.

Key words: lofty spirit;political culture;communism

责任编辑:任德靖2017年11月

猜你喜欢

政治文化共产主义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党员干部践行共产主义信仰的现实困境及思考
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
西汉关中崛起的原因及其启示
孙吴政治文化研究的新探索
浅析英美法政体的异同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协商民主制度的互动关系探析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
东欧的后共产主义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