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理县桃坪乡羌寨传统村落实证研究

2017-05-30陈相合

大东方 2017年7期
关键词:羌寨传统村落旅游

摘要:本文将对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桃坪乡羌寨这一传统村落的概况入手,对传统羌寨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阐述,分析旅游业对传统羌寨的保护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避免旅游对羌寨带来不良影响的对策。以便更好的保护与发展中国传统村落这一特有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

关键词:传统村落;羌寨;文化;旅游;发展

四川理县桃坪羌寨是羌族建筑群落的典型代表,其位于理县东40公里处,距四川省城成都市约180公里。寨内一片黄褐色的石屋顺陡峭的山势依坡逐坡上垒,其间碉堡林立,被称为最神秘的“东方古堡”。桃坪羌寨以古堡为中心筑成了放射状的8个出口,出口连着甬道构成路网,本寨人进退自如,外人如入迷宫。寨房相连相通,外墙用卵石、片石相混建构,斑驳有致。民居内房间宽阔、梁柱纵横,一般有二至三层,上面作为住房,下面设牛羊圈舍或堆放农具,屋内房顶常垒有一“小塔”,供奉羌人的白石神。堡内的地下供水系统也是独一无二的,从高山上引来的泉水,经暗沟流至每家每户,不仅可以调节室内温度,作消防设施,而且一旦有战事,还是避免敌人断水和逃生的暗道[1] 。

一、四川理县桃坪乡羌寨建筑文化

羌寨是一处石碉与民居合二为一的建筑群,片石与黄泥砌成的坚固经历了无数的地震后仍完好无损。墙体和墙体之间的巷道深幽而神秘,因一些巷道上搭建了房屋,于是有了无数暗道,走入其中就像步入了历史的迷宫。施工时不绘图,不测算,不吊线,信手砌成,結构匀称,棱角突兀,雄伟坚固,精巧别致,是世界建筑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大奇观。桃坪羌寨一反传统古城设东、西、南、北四门的建筑形式,筑成了以高碉为中心的放射状8个出入口,而8个出入口又以13个甬道织成四通八达的路网,寨内人进出自如,而外来人却如入八阵迷宫。寨内的地底下,挖掘了众多的引水暗渠,上盖石板和土,一定距离间,留有活动石板,揭开即可取水。桃坪神奇的路网、水网、房顶,组成了羌寨内地上、地下、空中三种立体交叉的道路网络和防御系统,这也是桃坪羌寨建筑的奇特之处。桃坪羌寨因典型的羌族建筑、交错复杂的道路结构被称为“东方神秘古堡”,是世界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建筑文化艺术“活化石”。

二、四川理县桃坪乡羌寨非物质文化

1、羌餐,是桃坪羌寨的主要特色之一,如果有幸到羌家作客,热情好客的主人会给你端来香味朴鼻的羌家腊猪肉、香锗腿和柳沟肉,还有山龙须、蕨菜、刺隆包等山野菜。

2、羌绣,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也是桃坪姑娘的拿手绝活。由于羌族姑娘从小就喜欢学习刺绣,从而学成了精于手工的传统技艺,到了出嫁的时候,姑娘们一定要尽其所能绣出几件最好的嫁衣,最好的云云鞋和最好的鞋垫,否则会被男方轻视。所以,羌绣精美绝伦,而且能历经一千多年历史而传承至今,成为了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对象和收藏品。

3、羌歌羌舞,是桃坪羌寨的主要特色。羌族歌舞形式多样,有独唱的、有对唱的、还有集体对歌的,比如改盘歌、花儿纳吉等等。羌族沙朗舞是最为活跃、奔放的艺术形式,男女老幼均可参与。

三、桃坪乡传统村落保护现状。

羌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方便的交通,再加上独一无二的地域特色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到此观光旅游,当地的主要经济支柱也就是旅游业。不过,传统羌寨发展旅游,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做了贡献,同时对本来就很珍稀的传统羌寨也带来了消极影响。

1、旅游发展为传统羌寨带来的积极影响。由于羌寨建筑材料的独特性,几百上千年来基本没有受风吹雨打的摧残,依然固若金汤,因此,羌寨响应国家号召,并没有搞大拆,保留着羌寨的特质、乡土气息和乡村风貌,这也是吸引众多游客的主要原因。在几年前,羌寨原住民发现自己的家乡在旅游行业有市场,于是就联合政府招商引资,开展起了旅游业。几年来,旅游业让当地经济快速发展起来,这样不仅让老百姓在村落里能够赚到钱,给他们找到一个出路,而且解决了当地老百姓生活的硬件设施。最重要的是原住民能够住在寨子里,这样才能把寨子保护下来。

2、旅游发展为传统羌寨带来的消极影响。第一、旅游被当作传统羌寨发展的不二法门。目前常见的情况是,村落发展被等同于经济发展,村民利益被等同于经济利益,传统羌寨宝贵的综合价值被剥离得只剩经济价值。最简单、最便捷、最偷懒的途径就是迎合当前的旅游市场、媚俗于眼下畸形的需求搞“旅游开发”。这种思维定式一旦形成,就对其他途径的探索和实践构成了严重的阻碍,对传统羌寨的保护发展极其不利。第二、旅游內容和手段本末倒置。传统羌寨旅游的内容本应是其中蕴涵的丰富文化,手段应该是让游客感悟和享受文化的魅力。但村民不再从事农业,变成了商人;民居卖给城里人搞民宿;民俗异化成给钱才演的逢场作戏;寨子成为游客寻欢作乐的景区。

四、避免旅游给羌寨带来不良影响的对策。

传统羌寨旅游不能无原则地迎合当前旅游市场,甚至不惜损害、变造、扭曲、异化传统羌寨的文化内涵。中国正经历经济崛起的过程,下一步必然要求文化崛起,传统羌寨将在那个阶段发挥出更为灿烂的光芒。如果不能从这样的历史纵深来看待传统村落的价值,只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把羌寨“开发”殆尽,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极端的不负责任。第一、不要无原则地迁就“游客”。传统羌寨不是游乐场,当游客的需求与文化保护有冲突时,保护绝对要优先。第二、控制创作的欲望。传统羌寨开展旅游,热衷于各种毫无根基的“创意”“策划”,传统羌寨成为了策划大师们的试验田。第三、步子再慢一点、稳一点。应避免以世俗的“发展”标准去要求传统羌寨。发展是硬道理,但硬发展就是没道理。并不是所有的传统羌寨都需要按照工业时代的、城市的、西方化了的标准“发展”起来。

基金项目:西华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四川理县桃坪村传统村落乡愁记忆实证研究》(项目编号:ycjj2017013)

参考文献:

[1]焦虎三. 东方的神秘古堡[J]. 中国西部, 2014(15):36-41.

作者简介:陈相合(1989.07-今),女,汉族,四川宜宾,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传统村落。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猜你喜欢

羌寨传统村落旅游
寒池
兜底扶贫成效探析——基于高山羌寨扶贫户的个案考察
有趣的羌寨婚礼
旅游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守望的花朵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从“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