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陵春》与李清照

2017-05-30王家莹

大东方 2017年7期
关键词:愁绪宋词李清照

王家莹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船,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一词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之手。作这首词时,李清照已逢人生巨变,她的词中带着对亡国的深忧。

李清照流传下来的词,大多是满怀愁绪之作。而《武陵春》算得上是其中佼佼之作。

“《武陵春》仿佛是李后主的‘此中日夕以泪洗面,也像是后来《西厢记》写崔莺莺送别张君瑞后唱的‘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李清照的国,虽只亡了一半,南宋究竟不同于南唐。但李清照的家,却已破碎;莺莺和君瑞还是生离恻恻,清照和她的丈夫明诚已是死别吞声了!”、“起句七字,用狼藉成泥的落花来形容自己的悲苦身世,寓意深刻,不是泛笔。歇拍两句,笔锋陡转,更加突出了愁苦的重量,最觉沉痛。”、“情由景生,触景生情,词人心潮起伏,哀景悲情泪先流,最终情动而辞发,提笔写下了这首《武陵春》。”这是一些研究者对《武陵春》这首词的评价或者见解。

《武陵春》这首词,饱含李清照的愁苦、凄哀之情,她的亡国之思、她的追夫之念。虽没有《声声慢》那样闻名遐迩,但也是一首词中大作,让人从字词之中感受到词人内心的痛苦与忧愁。

首句写的是当前发生在词人面前的景色,“风住尘香花已尽”,词人并没有从正面写狂风漫天、残花凋零的情景,而是写了风止之后,满地落红,虽余有尘香,而春光却已无半点。词人以含蓄的手法描绘一地惨败。次句“日晚倦梳头”,太阳高挂,却未梳妆,这里并非是那早起的慵懒之意,而是那生离死别之愁怨。“物是人非事事休”是说,这样的景色、这样的境地,已非曾经那样,眼前的景色变成如今这般模样,曾经陪伴在身边的人已悄然逝去,这般处境,不禁让人悲从心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落寞。在倾诉心中苦闷之前已经留下泪水,真真“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此刻,应该是无奈于人生,消极于命运,她唯一能做的,仅为在这乱世之中保全自己的性命。

上阕描写景色不堪、心情凄楚,下阕将重点放在了词人自己身上,词人想要去泛舟排遣心情,却又担心,那一叶扁舟无法承载她内心的愁苦。如此表达出词人的哀愁。这样以蚱蜢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现悲苦,新颖奇巧,深沉哀婉。对于此词,清代吴衡照在《莲子居词话》卷二中评道:“悲深婉笃,犹令人感伉俪之重。”

《武陵春》里的李清照,是一个处于流荡无依、孤苦凄凉环境中的李清照,一个真正不知归处的李清照。面对人生的巨变,面对死亡,面对国破,李清照无力且无奈,唯有将满心的愁绪倾注于诗词。我无法切身体会她那沉重的悲哀,但那溢满愁绪的词,让我看见她深陷命运的涡轮。

陈迩冬在《宋词纵谈》中这样描述李清照:“李清照是跨北宋、南宋的词家,而且是女词家、大词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她是杰出的人物;在整个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中,女性以作家的身份出现,而其作品又居于第一流地位的,除她之外,并不多见……她又是图书、金石古器的大收藏家。在仓皇南渡之际,所藏散失殆尽,她的丈夫明诚又病死。在国家民族遭受到最大灾难的时候,她真也够得上说是‘家破人亡了。她的词集叫《漱玉词》,包括北宋末到南宋初的作品,而已南渡后所作为多,也最成熟。”周笃文在《宋词》中如是说道:“李清照虽然强调词的婉约派传统,反对以诗为词的倾向,但她注意向民间学习。她的词还用口语,明白如话,充满了生活的气息,给婉约派词坛地来了新的活力……她的创作代表了活泼、健康、向民间靠拢的潮流,是宋词中一朵芬芳的鲜花。”

作为鲜少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生可谓前半生安平富贵,后半生颠沛流离。李清照出生书香门第,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她的才情准备了成长的土壤。她与第一任丈夫——赵明诚也可谓是佳偶天成,婚姻幸福。但是,命运给了这个沉浸在幸福中的女词人重重一击。国家的战败、赵明诚的骤然离世、古物的遗失,这些对于李清照来说重要得比之生命的人事物在短暂的时间里消失在了她的生命之中。李清照大病一场,几近撒手人寰,但病愈之后她又能如何?她只能咬着牙关生活。不知是何原因,李清照再嫁,但是遇人不淑,经历了一系列磨难,她举发其第二任丈夫——张汝舟,却获罪入狱,幸得友人相助,重获自由。

就个人而言,并不太能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想要去追究李清照改嫁的原因。我以为李清照之名响于其词,响于其才情。在那个时代,一个孤苦无依的女人想要在乱世之中存活最好的方法不就是重新找一个依靠吗?尽管李清照并没有成功。但是,追究她改嫁有什么意义呢?是为了证明所谓的“忠节”吗?是为了成全旧制遗留的对于女性的苛刻要求吗?还是仅仅是为了保全所谓的道德伦理,所谓的男性自尊?呵,说句不客气的话,别说古时,就是现代也没有多少男人比之李清照更有骨气,更有豪气。虽然李清照被归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是她后期的词诗时而流露出的思想可比当时的汉族男儿更有风骨、更有豪情、更有面对破碎山河的一种勇气。我最欣赏的就是她在《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中所表现出的铮铮铁骨。比起她少时含羞的词还是苦难之后满载愁绪与悲情的词,我更爱的是她满怀愤怒的呐喊和对稀缺豪情的追寻。陈衍《宋诗精华录》以为:“雄浑悲壮,虽起杜韩为之,无以过也。”可悲可叹的是,李清照之声并没有唤醒当政者的救国之念,可惜可怜的是,李清照之人并没有对抗命运无情的能力。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一生中能够经历的悲哀,李清照都经历了。李清照无愧于所经历的苦难,她将这些痛苦融于血骨与灵魂,写下传芳百世之作。

《武陵春》一词,承载的是李清照开始颠沛流离、开始经历人生巨变时的痛苦愁伤。其文学价值不可估量,其蕴含的关于南宋时期词发展的历史價值也是研究宋词的一个重要依据。赏《武陵春》之愁,更能感受《声声慢》之痛。

李清照,这个历史上才华洋溢之女子,生于雍容,死于凄凉。在她的身上,我看到命运的残酷,看到生命的沉痛,看到自我的不朽。希望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蹉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中所寫,李清照到了那个传说中属于诗人的地方,愿她一生坎坷有一个归宿。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猜你喜欢

愁绪宋词李清照
何家英人物画的愁绪之美
风起了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品读宋词
点绛唇
喝醉的李清照
宋词
李清照改嫁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