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程朱学说“错简说”内部争议及后来历代反对者的讨论

2017-05-30吕炼

大东方 2017年7期
关键词:论语

摘要:程门学者对错简说的几种认识:程颐以为引诗当在“有马千驷”章之上,原因是后人传误;范祖禹以为引诗就“德”而言,“成”为“成人之德”,“异”为其行“异于野人”;朱子同意程子观点并补充说,“富”指千驷之富,“异”为夷齐之德行。也就是说,他们虽然都以为错简是就“德”而言,但此德究竟指何种德,意见并不一致。另外,在错简之引诗应置于何处,他们也各执己见。程子提出引诗应置于“有马千驷”章之上,胡安国以为应置于“其斯之谓与”上,朱子以为胡安国“此说近是”,蕅益大师亦承袭胡说。不仅如此,朱子对错简说进一步发挥,以为“有马千驷”章首有阙文“孔子曰”三字;蕅益大师亦据此径改《论语》原文。

关键词:论语;错简说;辨惑;文脉贯通

一、引诗含义重在“异”

对于引诗中“异”之含义,自古以来不同意程朱之说者甚多。

旧注如郑氏“此行诚不可以致富,适足以为异耳”,皇疏“诚不足以致富,而只以为异事之行耳”等,“异”多侧重自取异行之义。盖引诗含义重点应落于后半句,而重点后半句含义重点在于“异”。后人反对错简说者多遵循此说。 宋钱时《融堂四书管见》曰:

末二句(按:指“诚不以富,亦祗以异”)《小雅·我行其野》之言,谓纵使不以富故,亦适为异耳。证爱欲其生,恶欲其死者之为异也。

宋张栻《癸巳论语解》曰:

引《诗》为证,言此其诚实之不富,祗以自取异云耳。

后来也有人讲“异”是怪异、异于己,与旧注自取异行之说大同小异。 于此不同,错简说首重引诗前句之“富”,将富、异并举相较,又取异乃“民之所称”之义。这样一来,反失中心,“亦”字在引诗中亦无从安置。总之,旧注传统以来以引诗重在“异”而非“富”,颇有道理。

二、引诗是为回答“辨惑”

反对错简说之诸家以为,引诗于此章是就“辨惑”而言,将其放入“有马千驷”章以明“德”,无有道理。

《集注》“有马千驷”章下引胡安国注曰:“言人之所称,不在于富,而在于异也”。若将引诗放入此章,依胡所言,则前一句“诚不以富”还算于“千驷”意义相和,后一句“亦祗以异”却容易产生歧义。观改后文章: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陽之下,民到于今称之。“诚不以富,亦祇以异”,其斯之谓与?

此时,“斯”之所指,是夷齐之异,还是齐景公之富?《朱子语类》“以富言千驷,异言夷齐”的解释,也并不能解此歧义。

在《颜渊篇》“子张问崇德辨惑”章,引诗是对“辨惑”涵义的进一步阐发。旧文曰: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

这里,夫子针对子张之问,若言及“是惑也”即止,则只有对“惑”的阐释,而无“辨”之阐明,语义不完整。即便本篇此章之后亦有“崇德辨惑”之问: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夫子答樊迟以反问“非惑与”,而止于此问,虽有“辨”之意味,惜其意不深,不能作为“辨”之完满回答,由此更能见完满回答“辨”之涵义之必要。两处旧文相参照,可见,孔子对“辨惑”之圆满回答仍在于“诚不以富,亦祗以异”二句。

三、旧文各章文势本无不妥

据“有马千驷”章旧文,“斯”字明显是接前文两种德行的对比而言,前后意义如一,而行文相距甚远。——即便据错简说观点,“异”在于德(且无论“异”是指异于野人之德,还是指夷齐之德),则详观改后文章,引诗已明此章主旨,又何必再来“其斯之谓欤”一问,岂非添足?依错简之说,反使人更难捉摸文意。如此“详文势”,错简说如何自圆其说?

从“崇德辨惑”章原文看,崇德为的是立本,辨惑为的是排除干扰以归之于本,二者应有密切关系。关于崇德,孔子答子张以主忠信、徙义。盖主忠信,则见善思迁;见善思迁,即徙义;徙义,则德崇。“德者,本也。” 后文孔子答樊迟以先后,亦承此意。关于辨惑,孔子答子张以引诗“亦祗以异”,本无不妥。盖惑,缘于爱恶。 “异”,盖从爱恶上辨之。后文孔子答樊迟修慝、辨惑,亦无一不从爱恶上说。且“崇德”涵义之一即“徙义”,所徙者义也,非爱恶也。盖“异事之行”之类,由爱恶导致的“惑”所致,而此惑、此行又必致“异”也。

宋钱时《融堂四书管见》曰:

末二句(按:指“诚不以富,亦祗以异”)《小雅·我行其野》之言,谓纵使不以富故,亦适为异耳。证爱欲其生,恶欲其死者之为异也。

又曰:

主忠信凡三出,示人立德之本,至深切矣。徙义,即改过。义不能徙,德安能崇?《洪范》曰: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愛恶皆私意也。死生有命,岂他人私意所能为哉。此惑之大者,才主忠信,自无此事。

唐文明《论语大义定本》:

夫子引此《诗》,以明其人爱恶如是,诚不为有益,亦祗以自取异而已。

因此,旧文文势,无论“崇德辨惑”章,还是“有马千驷”章,都贯通而紧密,非胡安国所谓之“文势”。

综观上文,程朱等以为错简,或未详察。程朱作为一代贤者,他们对经典的解释颇有见地,却也并非没有纰漏。通过前面的梳理,可见错简说确实带来不少问题:

甲,颠倒旧文,以为错简,然后为了证明错简,又擅改另一处经文。以私意臆测原文,已触治学大忌,给后人的阅读和理解都带来干扰。

乙,不顾文意完整及联系,重新章句,擅补文字。如此,不仅生生截断夫子“辨惑”之“辨”的教诲,且将原本浑然一体的“有马千驷”章及前章文字,生硬分开,并以为阙“孔子曰”三字等等。虽用心良苦,然似不免画蛇添足。

程朱学说影响深远。正因如此,他们的解释一旦有失偏颇,流弊亦深广。从根本上说,错简说带来的所有问题,根本上在于程朱建构自己的思想体系,自己的思想胜过经典本身,不免不能完全切合作者本义。后人对此不得不深察,不能盲目从其说。从这个意义上说,对错简说进行深刻反省与详细辨析,是很有意义的。作为治学之人,首先也尊重古文原貌、本意,慎思明辨,有通过才有超越。

参考文献

1.《浙东学派溯源》 何炳松 2004

2.试析程朱理学的兴起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 赵显明 2016

作者简介:吕炼(1993-09),男,湖南省岳阳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文学;

(作者单位:武警广州指挥学院)

猜你喜欢

论语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读懂《论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点点读《论语》
点点读《论语》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