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刍议

2017-05-30李多萃

大东方 2017年7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群体党员

摘要: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电子移动设备具有较高的普及率且成上升的趋势,无线网络覆盖面极广,4G手机的普及进一步增强了手机网民数量。学生作为我国手机网民中的主力军,具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手机客户端应用上。微信长期在手机客户端排行榜上高居榜首,尤其在高等院校,微信已经同大学生不可分割,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新时代下,如果能将微信跟党建工作合理结合起来,重新塑造大学生党建工作模式,不但能有效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而且能让党员与时俱进,抢占新媒体的制高点,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创新能增强大学生的活力,创新弥散与学习与生活的各个角落,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永葆活力的标志,科学合理的开发微信功能,较好的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

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完善着手机等移动通信设备,进一步方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微信作为一个新型的社交软件,在手机网民群体中具有较大的占有率,尤其在新一代大学生群体中,若将其跟党建工作相互结合,则是一个创新应用的良好的范例。本文针对当前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大学生党员自身的特点,结合微信平台提出了新媒体下开展党建工作的对策。

一、大学生党员的基本特点与问题

(一)部分大学生党员由于社会阅历和年龄的问题,党性和修养有待提高。我国大学生党员普遍具有学习能力强,人际交往能力出色,自控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大多都是班级干部出身,组织能力强,在各种评奖评优活动中占据的比例极高,在学生群体中具有引领示范作用,总的来说,在同龄人群体中,先进性明显,然而大学生党员在当前时期来看,他们的成长环境较为单一,缺乏抵抗诱惑的能力,党龄短,缺乏历练,党性较弱,某些学生党员入党后问题较多,比如考察时间较短,入党动机不纯,或许只是为了就业,进入国家党政机关等多种功利性目的。

(二)某些学生党员的引领带头作用尚未体现。大学生党员是当代大学生的群体代表,他们的行为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具有风向标的引导作用,若缺乏积极性,将很难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学生党员对培养周围同学的格局、视野以及三观的塑造具有积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学生党员应当积极承担起这项责任。部分党员入党后,学习积极性较低,对自己要求也有所放松,服务意识淡薄,榜样作用不明显。

二、当前阶段高校党建工作中的问题

(一)沟通渠道单一。传统的学生党员学习渠道是面对面开会、探讨以及交流,但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介入,大学生党员之间的交流渠道方式多样,比如邮箱、QQ、飞信、微博等等。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这些交流方式占据着主要的份额。然而这些交流方式缺乏互动性,缺乏语气和表情的结合,较为生硬,消息互动性频度较低,很难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强大的支持。

(二)发言缺乏组织性。以上社交软件上学生之间的发言较为随意,缺乏组织性,虽然每天都有信息爆炸,但很难形成一个交流系统,让大家贴心的交流,通过以上平太较难为党建工作提供一个可靠的信息交流和传播平台。

(三)党建工作的覆盖范围小。当前的党建工作主要针对大学生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其它大学生群体尚未介入,而且从入党积极分子当成为正式党员的周期过长,这期间缺乏交流,积极分子理论知識较为欠缺。此外,非党员分子基本对党建工作处于无知和不了解的状态,长此以往会让党和党外人士隔离,不利于党和国家的发展。所以党建工作的受众范围太窄。

三、微信平台的介绍

(一)微信的功能。微信作为一个新型的社交软件,市场占有率极高,具有将语音、文字、视频以及图片等多种信息结合的特点,此外微信还通过公众号发送大量的推文,信息传播速度极快,还可以发表专栏文章,浏览量极高,若将其同党建工作结合,将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同一平台上,党员,非党员,学生和非学生群体都能较好的互动交流。

(二)微信的特点。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微信用户的年龄层次分布较广,且用户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高,使用者可以通过大量的语音、文字、视频和图片进行信息交换,互动的情绪积极性极高。使用成本低,接入门槛也较低,用户容易找到归属感,二维码认证安全、方便。公众号后台可以对大量的互动信息进行处理,并针对实际情况发表文章,适当的引导群体的党性和增强对党的认识。

四、基于微信构建党建工作体系

如何合理的利用微信平台构建党建管理体系,增强大学生的党性和对党的深刻认识,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范围是高校基于微信創新党建工作的关键。首先在大学生群体中构建党建微信群,通过后台组织文章、朋友圈发布方式将党建内容穿插在其中,是新媒体背景下党建工作的一种创新。

(一)构建微信群。以基层党组织为单位,构建微信群,实时发布党建内容和信息。支部书记可以定期汇报党建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预备党员可以汇报思想状况,积极分子可以学习,不断向党组织靠近。表彰优秀党员并分享起事迹,促进其它党员的成长,答疑解惑。此外实时发布时事政治,国内外要闻,互相探讨。

(二)构建微信公众号。由优秀党员组成一个运营团队,通过微信公众号实时推文,发布党建工作最新动态,定期发布和表彰优秀党员事迹,引领和示范其它党员和非党员群体,后台通过统计用户数据,分析数据,对用户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群体,发布相关的引导信息。此外公众号可以和学院、学校层面对接,还可以同同城的高校之间进行交流,打破传统的党组织管理中的时空限制,对增进了解和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公众号平台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增设栏目,扩大学习和讨论范围,大大增强了党建工作的覆盖范围。

(三)更新朋友圈。高等院校基层党组织,通过搜集周围的信息,总结梳理上一级党组织的思想,实时发布朋友圈新消息,供党建工作的受众学习,朋友圈集语音文字图片和视频与一体,图文并茂清晰易懂。受众的评论和意见也可以较好的收集,受众之间的评论互相不可见,也较好的保护了隐私。

作者简介:

李多萃(1986-3),女,汉族,籍贯黑龙江。硕士研究生,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公共服务学院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

参考文献

[1]孟微. 优化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党建工作的探索[J]. 理论观

[2]王玲,袁小莎. 易班微信党建平台“交互式传播”模式建构[J]. 中国报业,2015,(24):93-94.察,2016,(06):26-27.

[3]吕苏. 自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12):43-46.

(作者单位: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公共服务学院)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群体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浅谈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