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散养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及治疗
2017-05-30宋宝森
宋宝森
摘要:我们利用我站实验室设备,在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培养的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根据其流行病学特点制定控制方案,达到较好效果。
关键词:鸡大肠杆菌;分离;鉴定;控制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3637(2017)06-0056-01
第五师玖鑫禽业养鸡场在我师91团境内,以散养鸡为主,该鸡场每年育雏、饲养鸡可高达20万只。在2014年4~5月,其中1个散养清远麻鸡鸡场有鸡出现腹泻,且粪便呈绿色或黄绿色液状,使用了很多治疗腹泻的药物,但治疗效果不好,于4月28日送我们实验室诊断。
1 流行病学调查
1.1 基本情况 该病发病急,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初期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鸡冠萎缩,之后出现腹泻,排绿色或黄绿色稀便,消瘦,脱水,眼球下陷,最后衰竭死亡。该场地共养殖2600羽清远麻鸡,发病828羽,死亡317羽,发病率31.9 %,病死率38.3%。该鸡场采用田园式饲养,鸡舍外覆盖着塑料布,水泥地面,设施不完善,屋有效通风设备,舍内较潮湿,保温效果差。4~5月的新疆气温多变,昼夜温差较大。
1.2 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较短,发病较快的病鸡不显症状而突然死亡,部分病鸡症状不明显,一天后,同群鸡陆续发病,部分病鸡呆滞,离群或挤堆,羽毛杂乱,食欲衰退甚至废绝,粪便较稀呈黄白色,肛门周围羽毛污染。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病雏1~2d内死亡。死亡不见明显高峰。
1.3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禽尸体,因病程、日龄不同出现多种病理变化。死禽严重脱水;眼结膜苍白;肛门周围被污染;肠道膨胀;肠壁变薄;肠内有大量气体及黄色液状内容物;心外膜、肠浆膜、心内膜有明显小出血点。肠壁粘膜有大量粘液,脾肿大数倍。心包腔有多量浆液。有的病死鸡可见粘膜充血,管腔内有不等量的干酪样物。
2 实验室分离鉴定
2.1 病料的采集和处理
2.1.1 血清的采集方法 用灭菌注射器自禽的心脏或翅静脉采血2ml,注入灭菌的1.5ml离心管中摆成斜面,待血液凝固血清析出后,将血清吸出注入另1个灭菌试管中,备用。
2.1.2 肠道及肠内容物的采集 将肠管切开,用灭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然后用烧红的手术刀片烫烙粘膜表面,将接种针插入粘膜层,取少量病料接种于培养基上。采集肠内容物则用烧红的手术刀片烫烙肠道浆膜层,将接种针插入肠道内,吸取少量肠内容,送检。
2.2 分离培养 采集病料接种在琼脂平板或肉汤中,在37 ℃的环境下下培养20 h,抹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大肠杆菌散对或成对出现,G-,两端钝圆,有菌毛、无芽孢,无荚膜。
2.3 生化试验 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于细菌微量反应生化管,37 ℃下培养24 h,生化反应结果:本菌能发酵葡萄糖、半乳糖、麦芽糖、甘露醇、乳糖,产酸产气;不能发酵蔗糖、尿素,明胶、棉籽糖、枸橼酸盐、硫化氢。
2.4 肠毒素复归试验 取出2只健康成年家兔小肠,结扎为7段,分别注入稀释菌液,然后全部放回腹腔, 24 h后,扑杀家兔,打开腹腔,可见肠段膨胀、变粗、鼓气。
3 实验结论
经过对该鸡场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理解剖、实验室细菌培养、生化实验及肠毒素复归试验诊断,确诊农五师玖鑫禽业的发病鸡为鸡大肠杆菌病。
4 药敏试验
用14种抗菌药敏片对10株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所有菌株对头孢噻呋钠、呋喃唑酮高度敏感,对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的高敏感性的有90%和70%,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的高敏感性的有40%~60%,其他均小于20%,有90%對氨苄青霉素和磺胺嘧啶钠耐药。
5 治疗
该病的治疗首先要改善饲养环境,减少诱导发病的因素,降低应激反应,同时配合使用敏感药物。饮用水中加入新霉素,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用必治。饮水中加入庆大霉素2~4万单位/l,环丙沙星百万分之100~200。1周后病情得到控制。
6 防控措施
6.1 搞好饲养环境的卫生消毒 大肠杆菌的存在十分广泛,尤其是在污染严重的粪便,所以加强卫生管理、严格消毒能够有效的预防控制大肠杆菌病。
6.2 科学的用药 治疗用药要遵循正确诊断,对症治疗,合理用量的原则,根据抗菌素的特性及病情严重程度来给药,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及不良反应,同时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6.3 清除诱因,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 改善蛋的品质、降低垂直传播的比例。在育雏、育成期间,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证空气清新,合理控制饲养密度,减少应激,同时加强营养,选择全价配合饲料,保证营养需求,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使鸡群体质健壮。
6.4 定期预防投药 大肠杆菌是常在菌,受到外界应激极易发病。需要每1个月或2个月进行1次投药预防,不仅可以降低治疗成本,还能减少发病造成的经济损失。
7 讨论
大肠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在治疗时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并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来预防此病,以保护养殖户的利益。
参考文献
[1]白文彬,于康震等主编;动物传染病诊断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廖延雄主编;兽医微生物实验诊断手册.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3]蔡宝祥主编;家畜传染病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