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旅游建设景区管理人才的培养途径探索①

2017-05-30黄丽

中国商论 2017年9期
关键词:景区途径培养

摘 要:针对我国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景区管理和开发人才的培养相对滞后的现象,本文以全国首个全域旅游试点省份海南省作为研究采集范本,以探索景区管理人才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开展卓有成效的培养工作。

关键词:景区 管理人才 培养 途径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3(c)-187-02

1 海南旅游人才培养情况及现状需求

当前,海南省已迎来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第7年,也是被确定为全国首个“全域旅游”创建省的第2年。全域旅游建设不仅作为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实施的实现路径,也承担着创新中国旅游发展战略的使命。从基础条件来看,海南发展全域旅游已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景观作为资源依托,但要深度推动全域旅游工作,还需要一系列的机制设计和保障措施,其中人才支撑则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新形势、新背景下,海南旅游教育面临着国际视野、国家战略以及全域格局混合冲击带来的新挑战及新机遇。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之后,全省涉及开设旅游专业的院校和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岛。除岛内创办于1993年的第一所中职专门类旅游学校海口旅游职业学校外,各大中专院校也相应办起旅游专业。截至2015年,全省共有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6所本科院校、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9所高职院校,海南省旅游学校、海南农垦中专等44所中职学校都开设了与旅游大省产业需求相匹配的旅游专业。以占主体地位的中职为例,2015年在校生数达1.7万人。

2011年发布的《海南省旅游人才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对未来10年全省旅游产业人才需求数量进行了预测:到2020年,海南省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缺口超过20万人,最为急需的三类人才分别是中高级管理、专业技术、服务技能型人才。

随着海南被确定为全国首个全域旅游试点省份,显然6年前公布的预测数字已赶不上变化。如今全省正逐渐显示出由点及面的全程、全景、全员旅游建设新格局,海南旅游行业人才需求总量缺口势必继续加大。海南省政府副省长何西庆在2016年3月全域旅游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海南要用2~3年基本建成“全域旅游”示范省,把海南省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以“点、线、面”结合的方式推动全域旅游建设,打造一批旅游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美丽城镇观光点、休闲度假康养点、民族民俗体验点、新业态承载点,推出一大批星罗棋布的旅游点但是信息背后,释放出人才培养的紧迫性、人才需求的空间性。

2 旅游人才与景区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公众对旅游行业认知存在偏差

世界经济处于一个加速发展阶段,历来被视为朝阳产业的中国旅游业呈全球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研究信息预测中国将于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客源国和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国。在这种浪潮下,旅游业已经成为多个省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各地旅游产业得到快速蓬勃发展。照此前景分析,各地高校报考旅游类专业的学子应是趋之若鹜,毕业生更是面临一片灿烂的就业前景。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全国多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普遍招生情况不太理想、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不想从事此行业,且在就业时普遍存在着严重的低进入率和高流失率问题。究其原因,是社会上对于旅游行业的认可度不高,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可。海南作为岛屿型旅游目的地,旅游业是本省的支柱型产业,但本土居民多数家长对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认识定位就是毕业后从事“导游”或“酒店餐厅服务员”工作,认知存在“进入门槛低、基本工资不高、稳定性差”的误区。

2.2 高层次旅游职业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不足

职业技术人才教育是旅游人才培养的典型。发展旅游业20多年以来,旅游教育方面形成比较成熟体系的是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两个专业,而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景区在管理和开发人才的培养上相对滞后。国家旅游局人事司2015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显示:2015年招收的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全国共招生110935人,其中779所院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全国共招生48043人;45所院校开设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全国共招生996人。截止2017年2月,全国共有249家5A级景区,其中海南省4A以上景区近20家。从中可见,景区管理和开发人才的培养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旅游景区的发展需求。以海南5A景区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为例,导游部员工200名基本由几所长期合作的海南旅游院校进行培养输送,但遇上节假日和黄金周等客流量大时,仍缺大量人手。为解决人才供应不足及提升内部员工能力素质,呀诺达景区联合海南开放大学创立起开放大学(海南)国际旅游学院呀诺达分院,此举为景区培养适用于企业发展的实用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全面保障。

2.3 景区管理人才培养与旅游行业发展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高校是旅游景区人才的培养基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乎高校的办学水平。从目前国内旅游教育尤其旅游职业教育情况来看,多数院校还未真正开展过景区管理专业教育,一方面是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另一方面则是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出现偏差,所以目前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开设“旅游景区管理”专业的院系寥寥无几,景区管理与开发人才的质量就更无从谈起。即便是海南最高学府海南大学旅游学院,也只是将“景区管理”设为“旅游管理专业”下的一个方向。据调查,国内大多数旅游院系普遍将“景区管理”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课程看待,从而导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对应市场缺乏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方面难以适应海南旅游行业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

3 全域旅游创建背景下海南景区管理人才培养的应对措施

3.1 提升社会全民对于旅游专业的认同感

对于旅游专业人才的培育,需要从社会、社群、学校、家庭多方教育入手,要将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展及改善人居环境的角度出发,吸引本地社区及居民关注旅游教育;将旅游专业人才的相对优势、未来发展、对企业的忠诚度、对城市贡献等调研数据公布于众,取信于众。通过以上宣传,从而扭转社会传统观念的看法。同时,旅游院校应在新生入校時即刻培养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我是旅游人,我爱旅游业”的职业精神风气。

3.2 培养符合旅游景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旅游景区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相比旅行社、饭店等行业,其对技术、设备和高水准的管理理念的依赖程度更高。随着社会的进步,旅游景区对人才的要求正由“数量”过渡到“质量”,例如,景区变身信息化智慧型景区是大势所趋,必将逐步实行景区管理智能化,届时门票智能化、景点人流负荷、景点资源电子化、游客行为智能化等困扰景区旅游旺季的问题都将通过全球定位、遥感、网格化管理等新技术来解决。可见,当前制约景区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缺少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调研发现,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更是涉及园林、园艺、畜牧兽医等多专业、多领域。

3.3 课程体系要满足产业发展的多样化人才需求

随着海南全域旅游的推进与发展,旅游院校不仅迎来了新机遇,更面临着新挑战,只有根据市场变化深挖旅游景区的深度、广度和维度,在原有课程体系上进行更新、升级、完善、丰富,开发“互联网+”及“旅游+”等新兴业态的课程体系,才能使景区管理人才掌握全域旅游时代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同时,积极利用软、硬件资源优势,鼓励教师研发和制作电子课程及教材,进一步打造远程教学、视频互动、微课堂等教学技术,为旅游从业人员尤其景区在岗员工继续学习提供更多选择。

3.4 通过完善旅游人才保障机制确保队伍稳定

海南各级政府部门在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方面应发挥引导功能,通过制度完善旅游人才队伍的稳定性,使全域旅游发展走向可持续发展。一是遵循旅游人才发展规律,推动旅游企业如旅游景区成为人才开发主体,为人才的培养设计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制定合理的人才管理办法以及留住人才的各项机制政策;二是在旅游人才结构上进行调整,根据市场需求 完善人才配置机制,只有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才能筑巢引凤;三是敢于面对,破解制约旅游企业旅游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

3.5 以海口为试点全省推行景区人才梯度培训模式

海口旅游委制定了《三年十万行业技能人才培训滚动计划》,大力开展全市旅游行业技能人才综合素质培训,为全域旅游提供人才支撑。其中“旅游景区技能人才梯度培训班”培训以追求实效为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分梯度进行,如对基层一线员工及待岗人员讲授服务意识、服务流程、服务礼仪等基础课程,以实际操作为主,课程通俗易懂;对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讲授全域旅游概念、旅游标准知识和规范操作及旅游景区规划建设与创新发展等前沿课程,掌握新型理念与创新模式。按照这种梯度培训模式,2016年海口旅游景区从业人员岗位培训58万人次,其中正、副总经理培训2.4万人次,部门经理培训5.7万人次,景区讲解员培训11万人次,服务员培训22.8万人。建议海南其他市县旅游主管部门借鉴海口市旅游委的做法,搭建景区梯度培训等多渠道培训平台,优化海南旅游業人才供给结构,迅速适应全域旅游建设带来的巨变。

3.6 创新政企政校等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应对旅游业转型升级

新时期旅游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倒逼政府、企业、学校主动寻找出路,积极探索旅游人才的培养模式。琼海市不仅在全域旅游试验上先行一步,更是积极探索政校企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其与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签署旅游人才与行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产业发展、教学、科研方面互补合作,共同推进琼海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及国际旅游岛建设。此外,海南省旅游学校也通过与政府合用的方式培养民族旅游人才。2016年,省旅游学校与省民宗委联合开设“民族旅游人才”中专班,凡被录取的学生,其中专3年期间的学费、住宿费、教材费全免。学生毕业后可由省民宗委与省旅游学校联合推荐就业。以上做法,不妨为全省旅游类院校、职校培养人才的思路借鉴。

参考文献

[1] 赵金玲.全域旅游来了,人才缺口如何补?[N].中国教育报, 2017-01-03.

[2] 陈国忠.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旅游职业教育迫切需要供给侧改革[EB/OL].https://www.toutiao.com/i62886618032829 89569/,2016-05-26.

①基金项目:国家旅游局2016年度“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项目”,《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教学体系设计——旅游景区管理》(WMYC20164-1163) 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黄丽(1975-),女,汉族,海南海口人,海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乡村旅游、景区管理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景区途径培养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