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德的滇军人脉资源对南昌起义的积极影响

2017-05-30蒙秀琼赵洪松

大东方 2017年7期
关键词:南昌起义朱德南昌

蒙秀琼 赵洪松

【摘要】:1911年,朱德从云南讲武堂毕业后,即投身军界,开始其长达10余年的滇军军事生涯。朱德为人忠厚,善结交,且军功卓著,在护国、护法战争中威名远播,在滇军队中积聚了丰富的人脉资源。南昌起义前后,朱德巧妙利用在滇军中累积的人脉资源,为我党能成功发动南昌起义和成功保存南昌起义革命火种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朱德滇军南昌起义

今年是南昌起义90周年,谨以此文纪念为南昌起义成功爆发和为保存南昌起义革命火种立下汗马功劳的朱德同志。

一、朱德在长期滇军生涯中凝聚了丰富的人脉资源

1909年春,朱德怀抱“志士恨无穷,只身走西东。投笔去从戎,刷新旧国风”的理想,沿南充长途跋涉了七十余天,到达云南昆明,考入云南讲武堂丙班就读。

讲武堂读书期间,朱德各科成绩优异,术科尤为出众。他胸怀救国救民大志,很快就邀约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七八人组成一个社团,以五华山命名,叫“五华社”。以互助互励、拯救中华为宗旨,并结为“金兰之交”,立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亲如手足,永不背叛”的誓言。五华社成员主要有范石生、杨如轩、金汉鼎、唐淮源、田钟谷、李云鹄等。随后朱德又和范石生、杨蓁、董鸿勋等成为特别班同学。1912年下半年,朱德曾被任命为云南讲武堂的学生教官,又结识了一大批滇军学生。

1911年从讲武堂毕业的朱德进入滇军,从副班长干起,开始了长达10余年的滇军军事生涯,到1922年脱离滇军出国留学时,他也从副班长渐次升为中将旅长,成为威振国内的滇军名将。

朱德为人忠厚,待人诚恳,善结交,人缘好,在滇军中履职十余年,在护国、护法战争中威名远播,在旧军队中积聚了丰富的人脉资源。他与滇军的朱培德、王均、金汉鼎、范石生、唐淮源、杨如轩等高级将领均属同窗朋友战友,有很深的交情。

1927年南昌起义爆发前后,驻防江西省的军队主要是滇军即朱培德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五方面军(下辖第三军、第九军)。朱培德,时任第五方面军总指挥和江西省主席,掌握江西军政大权。王均,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金汉鼎,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兼赣北警备司令,驻九江。范石生,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军长。唐淮源,时任国民党黄埔军校南昌分校教育长。杨如轩,任第九军二十七师师长兼赣东警备司令。可见,南昌起义前后,掌握江西军政大权的基本上都是朱德早年的同窗、朋友和战友,这给朱德充分利用这些关系为南昌起义作好多方准备和在起义失败后能保存南昌起义革命火种提供了种种便利。

二、朱德利用滇军人脉资源为南昌起义作全面而充分准备

1927年初,朱德受中共中央派遣到江西南昌发展革命武装。当时朱德急需在南昌驻军中有一个身份,以便策动起义。此时,生死之交的金汉鼎和唐淮源力荐朱德到朱培德军长中任军官教导团团长及兼任南昌市公安局局长。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朱培德日趋反动。但因朱德的关系,朱培德只是将朱德及在其部队中工作的140多名政工人员(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员)礼送出境。

1927年6月下旬,朱德去武汉向中央报告,途经九江时,曾受驻军九江的金汉鼎盛情款待。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在作出南昌暴动的初步决定后,又派朱德回南昌为起义做前期准备。

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朱德秘密经九江返回到南昌。在九江,朱德又专程拜访了金汉鼎。此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五方面军第九军军长兼赣北警备区司令的金汉鼎告诉朱德:“他正准备上庐山去开会,朱培德来电话说汪精卫、张发奎已经上了庐山,有要事相商。”朱德闻讯,不敢停留,立即赶回南昌。趁朱培德上庐山疗养之机,紧锣密鼓地为即将到来的南昌起义作了多方准备。

第一,立即同江西省委取得联系,发动民众迎接即将从四处汇聚而来的起义军。他向省委的主要负责人罗亦农等通报了中共中央关于南昌起义的决定,并同他们一起发动各界人民团体,成立南昌市民欢迎铁军大会筹备处,积极筹设接待站、运输队等,并为即将进入南昌参加起义的部队,预先找好适宜的驻地。

第二,侦察敌情。他利用在军界的关系和声望,不停地“拜访”各方人士,特别是驻南昌的高级军官,弄清了南昌及其附近驻军的部署、人员、武器、装备以及设防与火力配备情况。回到住处,朱德又将侦察到的情况仔细地标示在地图上。南昌起义前夕,当周恩来看到朱德绘的南昌驻军布防图时,非常高兴地说:“这份图绘得好极了。你为准备南昌起义立了大功!”朱德还向周恩來详细介绍了南昌地区的敌我双方情况。周恩来对朱德的情报收集工作极为赞赏,认为这些情况为制定作战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称赞朱德是南昌起义很好的参谋和向导。

第三,朱德在朋友的帮助下出面租下了南昌市中山路洗马池的江西大旅社,作为领导起义的大本营。后起义总指挥部前敌委员会就在此指挥起义。

第四,朱德指示军官教育团连续两次打野外,熟悉了南昌市的主要街道,察看了南昌市周围的地形、地物及其通道,还进行了几次夜间紧急集合、传口令、识别记号等动作,为参加起义作好准备。

第五,宴请敌主力团团长,在起义前夕困住敌人指挥官。因敌军两个主力团的驻地都在城东,朱德故意把宴会设在城西,使之相距甚远。宴罢又盛情邀请团长们打麻将,直到午夜,敌方一名副官突然来报告說接到指挥部通知,明晨4时南昌将要暴动。待几个团长告辞后,朱德立即赶到前敌委员会所在地向总指挥贺龙报告。前委当机立断,决定提前两个小时举行起义。

8月1日凌晨2时,南昌起义提前打响了。由于各方面准备充分,以及朱德的调虎离山计,敌军两个主力团仓猝应战,起义仅用了3个小时,就取得了胜利。

三、朱德利用与滇军将领们的情谊成功保存了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种

在南昌起义部队南下途中,朱德巧妙地运用了与滇军将官们的同学朋友情谊,成功地保存了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种。

1927年8月3日,朱德率南昌起义先遣部队南下时,曾给驻江西临川的国民革命军第31军第27师师长杨如轩写信。朱德在信中晓以革命大义,劝其弃暗投明,一起南下广东。朱德说:“我们最近在南昌开会,共推宋庆龄领导,揭起反对独夫民贼蒋介石的大旗。现决定去广州开辟新的革命策源地。…兄穿须铠,弟掌大旗。时间紧迫,盼即日答复。”杨如轩虽没有回信,但震于革命声威,考虑到多年的友谊,也为了保全实力,便把军队撤到南城,让出一条路给起义军走。

1927年11月上旬,朱德率领起义军余部再次抵达杨如轩的防区-湘粤赣三省交界的上堡、文英、古亭一带。朱德立即写信给杨如轩,希望杨如轩能“沓起眼皮,把上犹借他练兵三个月”。杨如轩虽未作正面回答,但确实对朱部睁只眼闭只眼,使朱德在江西崇义县从容开展著名的“上堡整训”,起义军获得了自离开南昌以来第一次较好的休整。

1927年11月当部队仅剩六七百人,又缺医少药,几陷绝境时,朱德利用范石生与蒋介石的矛盾,亲赴汝城谈判,达成了“同意朱德提出的部队编制、组织不变,要走随时可走的原则;起义军改用第十六军四十七师一四0团的番号,朱德化名王楷,任四十七师副师长兼一四0团团长;按照一个团的编制,先发一个月的薪饷,并立即发放弹药和被服。”等协议。朱部改称国民革命军第16军第47師第140团,隐蔽在范部中。通过合作,朱德所部的兵员、枪弹、被服、医药等都得到了补充,部队也得到了很好的休整。

1928年1月4日,范石生接到蒋介石逮捕朱德密令后,不忘旧谊,立即密信朱德,嘱其走小路撤离并赠送几万大洋作为路费。朱德遂以野外训练的名义率领部队安全撤离。而对于范石生的帮助,朱德在自述中还深情地说道:“他接济我们十万发子弹,我们的力量又增强了。他还一个月接济万把块钱、医生、西药、被单……在红军的发展上来讲,范石生是值得我们赞扬的。”

通过与范石生的合作,朱德不仅保存了这支几陷绝境的南昌起义余部,而且使部队得到了一个师的武器装备,以崭新的面貌,信心百倍地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朱德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编.《朱德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编.《话就朱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编.《朱德自述》[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9年版。

作者简介:

蒙秀琼(1965-),女,汉族,四川西充人;南充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朱德思想与生平研究。赵洪松(1964-),男,汉族,四川西充人。

(作者单位:1.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2.南充中专校)

猜你喜欢

南昌起义朱德南昌
我在南昌 你在哪
南昌是我 南昌是你
不必要花的钱
南昌起义的代总指挥是谁?
卖梦店
如果让我许一个愿望
南昌护桥记
南昌起义参战人数考
叶剑英在南昌起义前夕
南昌起义中的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