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地方台如何做好对外宣传报道

2017-05-30杨枷琪李浩民

大东方 2017年7期
关键词:快速反应

杨枷琪 李浩民

【摘要】当前,地方台新闻宣传工作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会议性报道偏多,特色宣传报道处于一般水平。如何更快更好地宣传承德,使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承德,树立承德良好形象。目前,需要增强记者的新闻敏锐性,把握新闻规律性,提高主动性,争做宣传工作的有心人,不断开创地方台新闻宣传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快速反应 媒体变化 创新合作

广播新闻应当服务地方发展大局,服务于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当前,地方台新闻宣传工作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会议性报道偏多,特色宣传报道处于一般水平。作为一名广播记者,工作10年有余,粗略计算一下,在河北台发表稿件近2000篇,中央电台发表稿件200多篇,每当一篇篇报道选用播出后,那种“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感觉便油然而生,这是旁人所体会不到的。作为一名对上部门的记者,放弃节假日终年奋斗在岗位上,时常忍着伤痛完成紧急任务;或风雨无阻的采访、彻夜不眠的写作,但有过太多次写得多发得少的苦闷,可想而知其中的艰难。面对新闻竞争进入白热化的今天,对上新闻记者要想有所作为,紧靠“人云我云”难以如愿,在长期的对上宣传报道中,大凡能采用的稿件,以意外发现、另辟蹊径居多。如何更快更好地宣传承德,使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承德,树立承德良好形象。需要增强记者的新闻敏锐性,把握新闻规律性,提高主动性,争做宣传工作的有心人,不断开创地方台新闻宣传工作的新局面。

一、快速反应是对上记者应有的作风

在新媒体盛行、信息交互快速的今天,新闻报道的价值往往体现在时效性也就是快速报道这一关键因素上。新闻只有在第一时间发布或报道,由于知道的人少,能满足更多的人,以至全社会的知晓欲,具有重大的新闻价值。因此,成为不少媒体在新闻时效性上拼抢的手段和方式,这就要求记者做出快速反应。2016年8月,我在某网站论坛上,发现不少照片在说丰宁坝上地区成片蔬菜烂在地里,我觉得很值得报道一下,现在河北台、中央台对民生类新闻都特别关注,有的甚至安排在头条位置。于是我和同事第一时间驱车赶到丰宁大滩镇,结果正如图片拍的那样:白菜、甘蓝烂在地里无人问津,我们感知到了。但如何更准确、深刻地报道此事,不把有价值的东西遗漏掉?我们从菜农、当地政府、蔬菜部门口中寻找滞销原因,连夜制作《甘蓝烂在地里无人收 承德丰宁蔬菜遭遇最难销售年》、《年年摸黑走路种菜如同押宝 市场信息缺失的背后》等消息。后来北京电台编辑听到我们的报道和我取得联系,也在节目中报道此事并发布相关信息帮助这些菜农。另外,2010年4月,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大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很多台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派出特派记者对灾区的援助进行全方位报道。乍听起来这事儿似乎和承德无关,但我知道藏传佛教圣地——承德普宁寺居住有十几名青海籍僧人,我第一时间与普宁寺联系,并展开采访,由于融入承德独特视角,中央台《全国新闻联播》播发消息《承德普宁寺举行祈祷法会 为灾区诵经祈福》。可见,快速反应不只是个时间概念,而且是信息高质量的标志。

二、对上记者要主动适应媒体变化

凡是经常听河北台、中央台节目的人都明白,他们的报道内容和风格现在与过去大不一样,标题语言活泼新颖,一目了然;导语开门见山,引人入胜;正文语言精练,干净利落。 这些变化使写了多年稿子的对上记者有了压力感,因为写出的稿件十有八九用不上,面对稿件越来越少的境况,心中难免夹杂些许无奈、失落、困惑,但大家也都明白要想提高上稿率关键还是要学会适应。特别是同样一个题材,其它地市台为何能播发出来?他们是怎么写的要学会分析观察,当然还要和编辑们多沟通,我个人认为编辑的指点和交流是十分重要的。譬如,每年全国各地都举办各式各样的文化盛会,汽车文化节,美食文化节、民俗文化节数不胜数。承德旅游文化节如何在众多文化节里博得頭彩?首先得有个好标题,记得2013年我写了《承德国际旅游文化街今天开幕 上演国际大联欢》一稿,1分30秒的稿子运用大量音响突出国际元素,热闹非凡。 今年,当我再次以承德国际旅游文化节开幕报题时,编辑给出的要求是写法要活、语言要新、题材要特。其实,承德旅游文化节每年的主题活动都差不多,但今年我注意到首次启用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所有节目都是由承德多家民营企业联合来完成,“创新、节俭”成为最大亮点,能从多年报道中,发现其重要价值,实属不易,抓住这个我写了这篇有分量的报道《彰显特色市场运作 承德旅游文化节历经14年经久不衰》,受到编辑的一致好评。

三、树立创新合作理念,稿件质量和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一个人的认识水平有限,虽然新闻写作大部分时间是个体劳动,但必要的集体采访,共同讨论,互相启发,可以开阔思路,集思广益,使作品提高质量。近两年内,我有幸参加三次河北电台大型主题报道活动,可以说是获益匪浅。在与他们合作的过程中我发现,不仅要提高了上稿率,更重要的是从采访到写作的过程中学习到如何提炼主题、确定主题;如何选好切入点和角度;如何归纳材料、使用材料。现在再写主题报道。不仅如此,在中央台记《京津冀协同发展调研行》的合作中,大家也學到了很多,这都是宝贵的经验。我尝试讲故事的写作方法,唯有讲出新意,受众才爱听,要知道那种老套的工作汇报式写作框架,枯燥的数字加一连串的专业术语,不接地气缺乏亲和力。

作为对上记者,应努力在提高认识、认知、感知能力上下功夫,这样才能提高上稿率,写出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受众欢迎的报道来。

杨枷琪(1983-12),女,陕西宝鸡人,承德广播电视台,记者。

李浩民(1987-01)男,河北承德人,承德广播电视台,记者。

(承德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快速反应
快速反应
应急抢险救援装备之城市快速反应消防车
媒体融合党报更要快速反应
中小城市中的中小型服装企业产品设计快速反应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中的运用
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及其构建
借力“三改一拆” 推进国土执法快速反应机制再落实——国土执法快速反应机制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早期快速反应基因5在宫颈癌放疗辐射敏感性中的研究进展
培育快速反应能力 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Quick Reaction快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