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誉计量方法研究述评①

2017-05-30吴思远李玉菊孔雪婷李广威

中国商论 2017年8期
关键词:商誉研究

吴思远 李玉菊 孔雪婷 李广威

摘 要:商誉问题极其复杂,持续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基于不同理论,学者们对商誉本质有不同的认识,提出不同的商誉计量方法,但目前尚未找到一种普遍认可的计量方法。本文对目前不同的商誉计量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希望对商誉计量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商誉 讲师方法 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3(b)-147-02

1 商誉的本质

商誉问题曾受到法学界、经济学界和会计学界的关注。20世纪30年代,亨德里克森在《会计理论》中提出了商誉的“三元论”,即“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这是会计界首次对于商誉本质进行的一次权威总结。如今,商誉的本质可归结为以下较为典型的观点:一是商誉是可以为企业带来超额盈利的要素和情形;二是商誉是预期未来超额盈利;三是商誉是企业总体价值与单个可辨认净资产价值的差额(葛家澍、杜兴强,2007)。

综上所述,若从计量角度界定商誉,可形成超额盈利现值观和剩余价值观(包括总计价账户论)两种观点。超额盈利现值观利用预期企业未来超额利润并折现来直接计量商誉;在此之上结合无形资源观,进一步延伸出超额盈利资源观。葛家澎(1996)、罗飞(1997)等认为商誉是能为企业获取超额盈利的特殊无形资源。剩余价值观是从间接计量角度认为商誉企业的整体价值与可辨认净资产之差为商誉(Canning,1929)。

同时,商誉进一步分为自创商誉与并购商誉,就共性来讲两者来源与实质都是相同的,仅区别于个性上的来自不同企业文化和环境的特点(李玉菊,2010)。

2 基于超额收益论的商誉计量方法

超额收益论认为商誉是企业预期未来的超额盈利能力,基于此的计量方法称为超额收益法。根据预期超额盈利的稳定性,可进一步分为超额收益资本化法和折现法。资本化法根据经济学中“等量资本等量利润”原理,假定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永久:

折现法下,企业超额收益预计仅维持数年,将可预测的若干年预期超额收益加以折现得到自创商誉:

超额收益法尽管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如盈利持续时间、贴现率等,但依然得到许多学者认可。于卫兵、丛新生(2004)认为其建立在对商誉超额盈利性的本质的正确理解上,主观性缺陷会在以后研究中不断减少。魏林燕(2001)也认为,在稳健性考虑下商誉计量应以直接法为主、间接法为辅,直接计量应首选超额收益折现法。超额收益法为许多学者所应用,譬如王超(2009)、李蒋(2012)等在对自创商誉作实证研究时,均选用超额收益法来计量商誉。

3 基于总计计价账户论的商誉计量方法

4 基于企业能力论的商誉计量方法

董必荣(2004)、魏小巍(2008)认为,从“资源基础论”角度看,商誉是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持续超额盈利的特异无形资源或企业核心能力。进一步,商誉是市场对企业可持续商业履约能力的综合评价,核心要素实质是市场所密切关注的企业可持续商业履约能力(李玉菊,2006,2010,2011)。

李玉菊根据“资源=资产+能力”和“商誉是能力的价值表现形式”,在会计中通过核算资产和商誉,实现核算资源价值的目标,提出基于企业能力的商誉计量模型。首先从可感知性、全面性、可指标化、独立性等条件出发,将企业能力划分为综合运转效能、行业势能和发展潜能,构建商誉指数计量模型,提出以市场价值评估为基础,通过定期编报商誉价值指数动态反映商誉价值增减变动情况的主张。

该种计量方法结合了企业资源理论,将商誉与市场相联系,紧密贴合企业经营发展状况,有较强的现实应用性。

对于商誉计量方法,学界尚未形成一致观点。除上述商誉计量方法外,还有如结合线性规划法的计量模型(来臣军,2007)和利用企业生命周期模型计量商誉的方法(祝学明,2009)等。

5 概括性评述

每一种商誉计量模型都有独特优势,也不可避免存在缺陷。超额收益法虽然能很好地反映商誉超额盈利性特点,但在计量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人为主观性;对于割差法,虽然其操作计算相对简单,与并购商誉计量具有一致性,更符合会计准则,但也存在如何获取企业整体价值以及不能直接体现商誉超额盈利本质问题。

笔者认为,在商誉计量方法研究发展中,可以在传统商誉计量方法基础上结合新的管理學、经济学理论,或许会对商誉计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董必荣.自创商誉问题研究——一种“资源基础竞争优势观”[D].厦门大学,2004.

[2] 杜兴强,黄良文.商誉估价模型探讨[J].中国统计,2003(06).

[3] 葛家澎.当前财务会计的几个问题——衍生金融工具、自创商誉和不确定性[J].会计研究,1996(1).

[4] 胡勇.基于股价修正的KMV模型及其检验[D].湖南大学, 2009.

[5] 来臣军.企业自创商誉会计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07.

[6] 李蒋.自创商誉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7] 李瑞兰.企业自创商誉的会计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3.

[8] 李玉菊,张秋生,冯卫东.以企业资源为基础的会计报表体系研究[J].会计研究,2011(5).

[9] 李玉菊.基于企业能力的商誉计量方法研究[J].管理世界, 2010(11).

[10] 李玉菊,张秋生,谢纪刚.商誉会计的困惑、思考与展望——商誉会计专题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J].会计研究,2010(08).

[11] 李玉菊,张秋生.以企业资源为基础的会计要素研究[J].会计研究,2006(1).

[12] 罗飞.谈论商誉的性质及购买商誉的会计处理[J].会计研究, 1997(1).

[13] 王超.商誉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企业价值创造视角[[D].山东大学,2009.

[14] 魏林燕.商誉计量方法的比较与选择[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1(02).

[15] 魏小巍.基于企业能力论的商誉会计研究[D].厦门大学, 2008.

[16] 严双双.自创商誉计量问题的研究[J].商情,2013(3).

[17] 于卫兵,丛新生.商誉计量问题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18] 曾旗,付斌.实物期权理论在自创商誉计量中的应用[J].商业经济研究,2009(16).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课题“企业资源价值与商誉变动报告及其应用研究”(12YJA630065)和北京交通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商誉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新会计准则下合并商誉减值测试研究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在商誉泡沫中寻找投资机会
吴通控股:商誉减值情况会在年报详细披露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我国部分商誉与国际完全商誉的会计处理比较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