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向散文教学要效益
2017-05-30段承校
段承校
这次活动,融扬州市首届语文高研班的年度汇报、“学段融通·汪曾祺作品教学研讨活动”、情境教学实验活动、汪曾祺先生纪念活动、高端学术讲座活动为一体,这在全省的教研活动中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让人耳目一新,感触颇多。我想到了一个话题: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要向散文教学要效益。
什么意思呢?现在语文教学问题最多的是散文教学,散文教好了,效益就出来了。平时我们要求学生写作文要写真情实感,真情实感写出来的是什么样的文章呢?就是散文。我们都知道,散文是一种自述性的文体,它叙述作者自己的所观、所感、所想、所思,它是真实的,不像小说,小说是虚构的,散文叙述的是作者自己的情思,叙述作者自己见过的、想过的。由此,散文教学的目的,首要的就是要找作者的感觉,找作者写了什么。有意思的是,小学、初中、高中三节课都选的是汪曾祺先生的散文,三位老师上得都很成功,对散文规律的把握都非常到位。目前来看语文课堂改革,小学是最活跃的,初中次之,高中是比较沉闷的,也可以说是理性的,理性就可以沉闷吗?这不一定,也可以活跃一点。
教学中,三位老师都能根据散文的特点,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进入作者所叙述的心灵世界中。例如小学段陈爱平老师执教的《端午的鸭蛋》一课,陈老师带着学生走进文本,进入语言的深处,走进了作者叙述的情境中,也走进了作者的心灵世界。陈老师的课,我很欣赏的是用高邮话来读文中的一些语言片段,很有意思,很流畅。用地方方言教学不是我们主张的,但适当插入地方方言教学,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對语言的感觉还是很好的,不管是高邮汪曾祺,还是高密莫言,湘西凤凰沈从文的作品,散文教学首先要找到作者的感觉,然后再从作者的感觉去感觉,去讨论,就会进入到作者的心灵世界中。
我曾经讲过对文本的解读要把握四个标准:文本依据(从文本中读出来),文献依据(从其他资料可以查出来),文化依据(我们这个民族文化就是这样理解的),文论(理论)依据,逻辑上要讲得通。初中段王伟老师执教的《花园》一课,对文本的掘进是非常深厚的,有文本依据,文本解读从乐趣到雅趣,再到情趣,从读物再读到人,读到情的意蕴,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修养。高中段吴高扬老师执教的《葡萄月令》一课,吴老师带着学生沉浸在散文的情境中,读出了理趣。
我对汪曾祺先生的作品没有太多的研究,《花园》好像是表达怀念某种失去的美好的东西、美好的时代;《葡萄月令》要表达的是生命的轮回。平时我们阅读文学作品要注意文学的隐喻和象喻,作者不是随意写的,写的内容往往都寄寓了自己的理念、情感。读者通过品味语言走进文本,就会读出不一样的滋味。去年江苏省评优课宿迁的一位老师教学汪曾祺先生的《鉴赏家》,问题设计很到位,但就像高考复习辅导一样,没有上出汪曾祺作品特有的味道。散文教学中,平时阅读文本还是要多查查资料,了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把散文教好,是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追求与踏实践行的目标。
(江苏高邮市教研室李光荣老师根据讲话录音整理)
(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