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泽县荒漠区油用牡丹栽培技术

2017-05-30周兴海张文有闫克清蒋立海

甘肃农业科技 2017年8期
关键词:油用牡丹临泽县栽培技术

周兴海 张文有 闫克清 蒋立海

摘要:从选地与规划、栽培前准备、苗木选择、苗木栽培、栽培后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临泽县荒漠区油用牡丹栽培技术。

关键词:荒漠区;油用牡丹;栽培技术;临泽县

中图分类号:S68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1463(2017)08-0092-03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17.08.025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又名鹿韭、木芍药、富贵花,为毛莨科芍药属的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株形矮小,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喜肥沃、耐贫瘠、喜温暖、喜光照、耐严寒,耐干旱,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长期以来,主要以观赏和药用为主[1 - 4 ]。随着牡丹食用、油用和保健功能研究发现,其不仅观赏价值较高,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5 - 7 ]。油用牡丹的熟地栽培技术已经成熟,但在荒漠区栽培还在探索阶段。临泽县属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 052.9 h,平均气温为7.7 ℃,平均无霜期176 d,平均降水量118.4 mm,蒸发量1 830.4 mm。我们对荒漠区油牡丹技术栽培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多年来牡丹育苗及栽培工作实践,总结出了临泽县荒漠区油用牡丹栽培技术。

1 选地与规划

一般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幅员宽阔、有灌溉水源和便于用电的戈壁、沙滩、荒漠区,区域内砂、石比例控制在1∶1范围内,尽可能选择沙粒多、石子少的区域。灌溉水源以河水为主,若用井水灌溉,最好选择井深小于100 m的区域,否则灌溉成本增加。栽培区域确定后,可用坐标分割法在栽培区中间规划一纵一横的主干道,宽8~10 m,长延伸至栽培区边缘。现行栽培模式为大行距栽培,以纵向主干道为中心,每隔100 m再规划一条纵向田间道。

2 栽培前的准备

2.1 整地

用大型整地机对栽培区域进行平整,对低洼处进行填补,高凸处进行削挖处理,使整个栽培区高低落差不超过5%。

2.2 开沟

在同一水平面上开挖长100 m、宽2 m、深80 cm的栽培沟,在两条栽培沟中间留1条宽3 m的空旷地带,便于田间管理时机械作业,以此类推开挖栽培沟。

2.3 换土

取菜园土或农作物耕作层土壤,填入已开挖好的栽培沟内,土层厚度以将沟填平为宜,然后灌水沉降落实,上面再填入砂土,低于原地面即可,最后通过耙耱方式使砂土混入下层土壤。

2.4 施肥

耙耱前施入腐熟的牛粪或羊粪10 kg/m2、普通过磷酸钙100 g/m2、三元复合肥100 g/m2、硫酸锌8 g/m2,然后再耙耱2次,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匀。若土块较多,可用石磙进行镇压。

2.5 除草

杂草主要有灰菜、龙葵、马齿苋、旱稗、曲荬菜、大旋花、小旋花等,覆膜前在膜下用40%二甲戊乐灵悬浮剂750~1 200 g/hm2兑水喷雾防治,或用70% 2.4 D丁酯乳油750 g/hm2+40%乙草胺乳油750 g/hm2兑水喷雾防治。喷过除草剂的栽培沟要及时覆盖地膜,以防除草剂蒸发及光解损失。

2.6 覆膜

选择厚0.01~0.008 mm、幅宽1.8 m的黑色地膜覆膜。覆膜时地膜两边一定要压严实,每隔1.5 m要在膜面横压土堆,以防地膜被大风吹起。

3 苗木选择

油用牡丹品种优劣直接决定前期生長、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此,选择时一要看品质好、抗性强、适应性广,二要看果荚大、籽粒饱满、生育期适中,三要看授粉好、座果率高、结籽多、出油率高。临泽荒漠区的气候特征是春、夏、秋三季的光、温、热资源能完全满足牡丹的生长需求,制约因素在冬季。因此,首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耐低温的品种兰州紫斑牡丹,以苗龄2~3 a、茎粗0.8 cm以上、株高30 cm以上的健壮苗木为宜。

4 苗木栽培

栽培数量多、规模大、无法保证苗木带土时栽培时间最好选择在秋季,即8月下旬至9月份,此时期苗木生长缓慢、积累养分多,栽培成活率高。若栽培数量不大,可以选择春季栽培。挖苗木时尽可能保证根系带上足够数量的原土,可以提高栽培成活率。2 m宽的栽培沟内栽植3行苗木,株行距为0.6 m×0.8 m,栽植密度为20 835株/hm2。不论春季还是秋季栽培,栽植深度与苗木原深度要一致,过浅或过深都会影响苗木生长。规模化栽培牡丹时需要的苗木多,苗木很少带足够数量的原土,部分茎干、根系的表皮、韧皮或木质部受伤破损,病菌容易侵入,因此栽植前要用2 g/kg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水溶液浸泡20~30 min,或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浸泡20~30 min。对过长、受伤严重的根系适当修剪后浸泡栽植。栽植时将苗木放入已经挖好的坑穴内,填入一半土时抓紧苗木茎干,将苗木轻轻上提,使苗木根系充分舒展,然后填入剩余土壤并踩实即可。

5 栽培后管理

5.1 灌水

5.1.1 稳苗水 油牡丹栽培后即浇灌稳苗水1次,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以防幼苗悬空吊死。灌水时用小水浇灌,灌满即可,切忌大水漫灌、长时间泱水,否则直接造成幼苗死亡,成活率降低。若在秋季栽培,浇稳苗水后,视天气情况过20~30 d再灌水1次,之后不再灌水。

5.1.2 休眠水 休眠水即冬水。10月底或11月初昼消夜冻时灌冬水1次,使其进入完全休眠状态。

5.1.3 萌芽水 春季天气回暖气温升高,苗木树液开始流动,根、茎、鳞芽开始生长,应及时浇萌芽水,以促进茎、叶生长,增加叶面积和叶重。

5.1.4 开花水 牡丹开花时需水量大,及时灌开花水能延长花期,提高结实率。

5.1.5 果实膨大水 牡丹谢花后鳞芽、花芽开始分化,籽实逐渐膨大,此时的灌水直接决定籽实产量高低。

5.2 施肥

油用牡丹需肥量比较大,栽植时除施足底肥外,在生长期间还要施好萌芽肥、果实膨大肥、落叶肥,才能保证籽粒高产。一般上年秋季栽培的牡丹苗,从第2年开始每年需追肥3次,第1次于 4月中旬结合浇萌芽水追施40%高氮三元复合肥600~750 kg/hm2;第2次是花后结合果实膨大水追施40%高磷三元复合肥750~900 kg/hm2;第3次是结合冬灌施落叶肥,于11月上旬封冻前先将残枝、病叶、清除干净,然后在牡丹苗行间撒施三元复合肥1 500 kg/hm2,或磷酸二铵750 kg/hm2,以保护和提高土壤肥力,保证其安全越冬。

5.3 除草

在田间管理过程中,因除草剂喷施不均匀,或除草剂有效控制杂草期限已到,或地膜破损而造成杂草丛生的,结合灌水要及时进行人工拔除,避免杂草与牡丹苗木争水、争肥、争光,影响苗期生长,导致高产期推后而影响效益。

5.4 整形修剪

栽培后当年不进行修剪,从第2年开始每年修剪1次,一般在冬、春季进行。修剪要根据栽植密度、苗木大小、生长健壮程度等因素灵活开展。基本原则密度大的多疏少截,密度小的多截少疏,使枝条合理分布,疏密适中,为后期丰产打好基础。栽后2~3 a的要及时平剪定干,促进枝条健壮生长,一般在秋末进行,在近地面10 cm左右处的腋芽上留1 cm平剪,以促苗木多增加萌蘖。次年对产生的分枝适时进行摘心处理,促进分枝充实,增加花芽分化数量,每株留枝10~15条,保证单株开花结果25~30个,以提高籽粒产量。10 a左右的植株以疏枝、回缩修剪为主。油用牡丹在荒漠区生长10 a以上时,枝条已开始老化,结果部位升高,产量开始下降,修剪时把细弱枝、病、虫枝、重叠枝、过密枝、老化枝直接疏去,对高大粗壮的枝条进行短截或回缩处理,促进新枝萌发,使枝条合理布局,便于通风透光,从而降低结果部位,以利于丰产稳产。

6 病虫害防治

6.1 根腐病

实行轮作,避免重茬;及时清除、焚烧病株;整地时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加五氯硝基苯3~5 g/m2与土壤混匀消毒;地面要平整,灌水要适中,严禁园内长时间积水。用3%辛硫磷颗粒剂300 kg/hm2灌根防治地下害虫。

6.2 叶斑病

春季气温回暖时及时将枯枝烂叶清扫焚烧。适当控制灌水。高温多雨季节减少氮肥用量。春季萌芽前喷洒 1∶160~200 倍的波尔多液, 每隔10~15 d喷 1 次; 或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加适量有机硅增效剂喷雾。

6.3 白粉病

萌芽前喷施3~5 °Be石硫合剂,在发病初期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

6.4 锈病

萌芽前喷施3~5 °Be石硫合剂,发病初期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粉锈宁乳油4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10~15 d喷1次,连喷2次。

6.5 根结线虫

栽植前用0.1%克線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根30 min。发现病株及时焚烧清除。

6.6 蛴螬、 地老虎

白天进行人工捕杀、糖醋酒液(糖、醋、酒、水、80%敌敌畏乳油按体积比3.0∶3.0∶1.0∶10.0∶0.6的比例配成)诱杀;夜晚用黑光灯或高频电子杀虫灯诱杀。灌水时用50%辛硫磷乳油 1 000~1 500倍液,或用 40%甲基异柳磷乳油 1 000~1 500倍液浇注根部。

6.7 红蜘蛛

春季及时清扫焚烧牡丹园内的枯枝烂叶杂草。萌芽前在茎杆上喷施3~5 °Be石硫合剂,同时在牡丹园内部所有地埂、杂草及外围3~5 m的地带上喷施5 °Be石硫合剂。红蜘蛛成、若螨始盛期,选用2.5%联苯菊酯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9.5%螨即死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10.5%甲氰灵乳油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5~7 d 喷1次,连续防治2~3次。重点喷洒植株上部的嫩叶背面、嫩茎、花器、生长点及幼果等部位,并注意交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景侠. 西北主要乔灌木[M].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2] 陈慧玲,杨彦伶,张新叶. 油用牡丹研究进展[J]. 湖北农林科技,2013(5):41-44.

[3] 胡钟平. 湖南油用牡丹生产现状及发展路径[J]. 作物研究,2015(1):74-76.

[4] 刘德晶,焦晓旭. 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西部农业科技,2015(20):170-173.

[5] 吴从宪,葛广纪. 油用牡丹间作套种技术与效益分析[J]. 中国科技博览,2015(12):189-190.

[6] 岳临平. 牡丹栽培技术[J]. 甘肃农业科技,2016(6):77-78.

[7] 吴雪松. 临夏牡丹栽培技术要点[J]. 甘肃农业科技,2009(11):55-56.

(本文责编:杨 杰)

猜你喜欢

油用牡丹临泽县栽培技术
临泽县平川镇饮水安全现状及对策
国画作品集
加强小学生养成教育 开启立德树人新篇章——以临泽县蓼泉镇中心小学为例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浅谈乐山市市中区油用牡丹的发展前景
引进“油用牡丹”项目,打造岫岩北出口“生态观光旅游采摘度假区”新亮点
临泽县红山湾水库工程坝基处理工程技术的应用
桃树与油用牡丹复合经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