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宁市邕宁区科技服务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7-05-30谢金娜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7年8期
关键词:科技创新发展对策现状

谢金娜

【摘 要】科技服务工作作为衡量科技工作的重要指标,在科普宣传、科技创新、科学进步、产业和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近年来南宁市邕宁区科技服务的工作情况,分析南宁市邕宁区科技服务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科技创新;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7)08-0004-04

1 南宁市邕宁区科技服务工作现状

科技服务工作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南宁市邕宁区在科技服务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以科技兴农战略为切入点,以推动农业产业化为重点,以强化基层科技服务能力和建设科技创新体系为动力,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拓展科技服务领域,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延长科技创新服务链,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科技创新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大优势农业和特色农业产业扶持力度,通过示范地辐射带动,逐渐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1.1 基层科技服务能力逐步得到强化

1.1.1 建设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加强“产学研”合作,实施自治区级“科技特派员服务邕宁区优势特色产业和贫困村建设示范”“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乡镇科技服务站建设与特色产业科技服务示范”“邕宁区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和南宁市那贵党建信息化及科技示范村项目,共同推进农村信息技术进村入户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提升基层党建和科技服务新农村建设能力。建立农村科技信息节点,至2016年年底,全城区各类农村科技信息节点累计达40个、村级党建远程教育咨询服务平台4个;组建了一支20多人的专家队伍,一支40多人的信息员队伍,年发布、收集各类信息3 200多条;累计建立村级图书室57个,累计藏书6.23万多册。通过大力推进农村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农技人员、企业、农户间的信息互通互动式交流,架起了农民与专家沟通的桥梁。制定《南宁市邕宁区开展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帮扶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派选30名南宁市及城区级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和18名自治区级科技特派员到各贫困村和企业服务,围绕淮山、火龙果、百香果、柑橘、韭菜、香葱、桑蚕、中草药、甘蔗、水稻、食用菌、生猪、野猪、竹鼠等产业开展科技示范、推广和科技培训等工作。

1.1.2 开展实施科技项目

通过项目的实施加强了邕宁区基层科技管理部门能力建设,增强了科技管理和信息服务手段,加强基层信息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农村科技信息专业人才,推动农村科技信息网“进村入户”。

实施“邕宁区科技信息及基层科技服务能力建设”自治区科技课题,改造完善县级科技服务中心1个,完善了多媒体会议室,提升了会议质量及工作效率。建立邕宁区新江镇科技服务站1个,建立了新江镇团阳村科技示范村1个,建立科技示范户4户,配置了农村科技服务的基本办公条件。培养科技服务人员15人,发布有效信息210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11期,培训农民1 045人。

实施“邕宁区基层科技能力建设示范”自治区科技课题,建立了邕宁区科技示范村1个、科技示范户4户,配置了农村科技服务的基本办公条件。2年共发布有效科技信息300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10期、现场技术指导2场、成果推广现场会1场,培训农民人数达943人次,全村91%的劳动力参加了培训。加强农村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及时掌握市场行情,搞好市场分析预测,向生产、加工、流通企业提供信息服务,以信息指导农民、龙头企业组织发展生产,搞活市场流通。

1.2 科技兴农工程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

1.2.1 加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

多年来,邕宁区把农业科技的发展作为科技服务工作的重要抓手,深耕农业现代化技术,通过大力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体系。2013—2016年,共引进农业新品种50余种,推广农业新技术30余项。建立了邕宁香流溪热带水果产业核心示范區、广西一遍天原种猪繁育科技示范区、红龙果新品种引进及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等多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良种及良法覆盖率高达95%以上。通过示范基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培植了柑橘、果桑、葡萄、秋葵、黑山羊、野鸭等多个新兴种养业,逐渐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1.2.2 強化农业企业与合作社的培育

近年来,邕宁区积极发展“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结构,通过积极培育农业企业与合作社的新生力量,壮大邕宁区农业产业的发展。鼓励农业企业进行科技项目的申报与立项,鼓励农村合作社等农村服务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产品研发、科技示范等活动,鼓励企业与合作社积极地开展农业新产品的研发和新技术的推广工作,提高核心竞争力,树立现代农业新标杆。此外,还建立了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据2017年上半年数据统计,研发食品加工新技术2项,开发新产品3个,申请专利技术2项。

1.2.3 努力打造品牌农业

近年来,邕宁区以打造南宁市的“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基地为目标,以发展特色农业为工作重点,积极推进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创建。鼓励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积极申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三品一标”认证,其中香葱、韭菜、淮山、苦瓜、火龙果、茄子等多种农作物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那楼淮山”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农产品相关比赛及开展专利申请,打响品牌,“红振企”火龙果获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产品金奖,那楼“淮山酒”获“壮姑娘杯”南宁礼物征集大赛特色加工食品类铜奖,孟连蔬菜、宫廷鸡等2个农产品申请农业技术专利10余项。

1.3 努力拓宽科技信息传播渠道

1.3.1 积极开展科普服务工作

积极响应广西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活动周,组织举办一系列的邕宁区科普活动。通过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发放各类科普书籍及科普资料,向农户及时传送农业科技;通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活动,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提供科技咨询,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通过开展邕宁区“科技惠民”科普进广场活动,为居民义诊和解答健康保健知识;通过组织举办中小学生机器人、航模比赛等科技活动,推进科普走进校园,激发学生主动了解科普知识,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爱好。通过积极开展科普服务工作,有效增强了民众的科技意识,提高了全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1.3.2 加快创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通过科技立项支持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有计划地开展研发设计、产品检测、专利申请、项目申报、技术培训等服务工作。通过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构建申报各级科技项目,获各级科技补助经费280万元,在那楼镇建设了一个面积为5.12 m×3.1 m的LED显示屏。通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把科技信息、科技成果等快速传播出去。

2 南宁市邕宁区科技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南宁市邕宁区科技服务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科技服务工作发展不平衡

科技服务工作在农业领域已取得显著的成效,但在工业领域的投入明显相对滞后,引进和开发工业新技术、新产品较少,缺乏科技型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缓慢,综合竞争力不强,科技创新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统筹、协调知识产权工作的机制还有待健全,虽然开展了知识产权宣传工作,但效果不明显,企业由于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导致其知识产权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偏低。2016年,邕宁辖区专利发明受理量为184件,虽然比2015年增加86件,增长了87.76%,但仍落后于南宁市其他区域。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存在资源分配利用体系不够完善、尚未建立有效的共享机制、缺少科技服务机构入驻、缺乏个性化专项服务等问题,社会各界对服务平台的作用和功能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宣传及推广力度还有待提高。

2.2 复合型人才缺口制约科技服务发展

复合型科技服务人才是提高科技服务质量的关键。但目前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极度缺乏,科技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良莠不齐,专业背景单一,没有经历长期、系统的培训,随着科技兴农战略工程的实施,基层科技信息需求的激增,科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人才缺口无法满足和支撑科技服务的发展。

2.3 网络科技信息服务发展相对滞后

目前,邕宁区乃至整个广西在网络科技信息服务上,没有跟上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步伐,缺乏集科技资讯、科技文献、科技金融服务、技术成果转化、中介服务等为一体的网络服务平台,单一的服务平台难以满足企业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容易导致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制约科技信息转化为具有规模的生产力。

2.4 科技信息服务工作社会化难以满足发展需求

目前,邕宁区及南宁市其他区域拥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100余家,从业人员约5 000人。这些科技服务机构发展时间尚短,企业规模、服务效率、机构数量、从业人员能力等方面与发达地区、先进城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总体来说,产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

3 邕宁区科技服务工作的发展对策

3.1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形成新的优势产业

3.1.1 加强主动服务意识

科技主管要积极走访基层,开展广泛的调研工作,跟进企业的要求变化,及时调整服务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例如,进行项目动态跟踪、信息分析与预测、发布行业决策情报等,全方位地服务于企业,使科技信息工作在区域科技创新撑体系中得到有效配置和共享,改变科技服务工作被动的局面。

3.1.2 培育科技型龙头企业

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吸纳知名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引进产业关联性较强、市场前景较广的高新技术成果。集中力量协同技术攻关,努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重点提升骨干企业的科技技术含量,培育发展成为经济效益好、技术优势强的科技龙头企业。

3.1.3 发展民营科技企业

引导民营科技企业不断地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积极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等活动,加快技术成果转化,促进形成新经济增长点。

3.1.4 加强工业共性问题的攻关

通过采取技术洽谈引进、委托攻关、合作开发、科研立项等多种方式,解决工业技术的共性难题,实现行业化升级,有效地推进整个工业科技的进步。

3.1.5 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

积极引导企业树立创新技术求生存、谋发展的观念。研究制定能够激励企业员工提高创新意识的政策措施,激发企业加大科技经费投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3.2 强化相关单位的协同工作机制

建立相关单位的协同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及实用性的科技情报信息,推动科技服务工作的整体提高。一是加强与行業协会的协同交流。行业协会与业内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整合业内资源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優势,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及号召力。通过与行业协会进行协同交流,借助其组织优势,将分散在不同单位的业内科技信息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系统的业内科技信息资源体系,建立完善的业内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二是强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互通合作。知识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但目前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渠道不够畅通,科技信息服务工作应该努力寻找切入点,建立两者之间的交流渠道,帮助两者进行有效交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3.3 充分利用计算机手段,提高科技服务质量

由政府牵头,软件公司通过计算机等技术,进行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整合科技信息资源,开发一体化的网络科技服务平台,实现科技信息服务的产业化、规模化及社会化,为企业提供综合型的科技服务内容。

3.3.1 建立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

整合邕宁区为主的各行科技资讯、技术成果转化等资料,充分调研各方需求,建立科技成果、技术人才、工农业需求等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实现信息管理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提高科技信息管理水平。

3.3.2 提供多样的功能集成服务

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数字资源平台建立网络链接,为用户提供科技文献的资源共享渠道;提供科技金融中心、中介服务等机构的需求功能入口,用户可提交服务申请及发布供需信息,实现在线服务洽谈和商议;提供定向推送、检索筛选、信息自动匹配和撮合等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特点的功能。

3.3.3 与其他地区建立情报网

通过与南宁市其他城区乃至整个广西的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加强联系,建立跨地区科技信息共享科技服务网络,实现科技信息的动态互通,提供大范围、多层次的科技情报信息。

3.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科技服务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人才缺乏是科技服务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科技工作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和战略性任务来抓。第一,要加強对邕宁区科技主管部门领导干部的培训工作。着力提高战略思维、政策研究、宏观决策和服务能力,让干部更好地承担起科技服务、管理工作的各项职责。第二,加强科技平台和培训基地建设。依托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建设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和实训基地,为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要做好科技服务人才培养工作。各级主管部门、相关机构要加大科技服务人才培养力度,重点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委以重任、出国培训、承担项目等形式,加快提升现有团队的科技服务工作能力;通过与高校进行合作,培养及引进一批既熟悉专业知识,又能深入研究企业生产管理、科研技术的复合型科技服务人才。

参 考 文 献

[1]相宇.中小企业科技信息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5(3):29-30.

[2]毛秋红.大数据背景下科技信息服務创新发展的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16(23):155-156.

[3]梅姝娥,张锐,仲伟俊.网络科技服务平台集成模式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4(3):86-90.

[责任编辑:邓进利]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发展对策现状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