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我国保险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思考河北
2017-05-30刘拥军阚占菊郝靖源
刘拥军 阚占菊 郝靖源
摘 要: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保险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一种常见的产品。购买保险能够能够对人们的生活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维持稳定的生活。而保险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建设关系到保险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以及消费者的权益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建设并完善我国保险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关键词:保险行业;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建设
目前,保险行业在我国市场上已经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保险从业队伍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长期以来以“人海战术”为特点的发展战略下,保险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都存在较大的问题。人才不足会导致保险行业后续发展失力,也会制约整个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结合我国河北省的保险业发展现状,对如何建设保险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进行了分析。
一、我国保险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不足
自从保险行业引入到我国市场中来,在短短时间内已经取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目前,中国人身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考试项目是国内保险行业中最为完整、最具影响力的资格认证体系。但是仅有这一体系的建设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我国保险行业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问题。
保险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建设与保险职业教育的进行息息相关,然而在保险职业教育这一块上还存在着很多缺失。很多高校都没有开设保险职业教育这一课程,而一些高职院校的保险专业教育不仅数量十分有限,能够培养的人才规模比较小,而且还往往存在着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符合现代保险行业的需要。另外,在保险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中,存在结构上的偏差。基础性的从业资格教育得到了较好的普及,但是更加深入、更加专业化的职业资格教育却没有得到落实。保险教育往往集中在人寿险等传统的险种上,而对于财产险、意外险等新近出现的险种则缺乏重视[ 1 ]。
不仅如此,在我国保险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教育中,也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保险行业的教师大多不能同时具备较好的理论素养与实践素养,高校教师课堂内的教学往往过于理论化,不符合保险行业的实用性特点;而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保险从业工作者任教,他们又往往缺乏教学经验,不能站在理论高度进行职业培训。从保险职业资格认证使用的教材和课程来说,缺乏实践性、针对性。学到的知识过于学科化,不具有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的条件。这就极大的限制了保险职业人才的培养。
对于已经从事保险行业的员工来说,公司往往不够重视对在职员工的职业培训。除了基础的保险从业资格证之外,其他的资格证书对于员工来说不能实现升职加薪的好处,也就不能吸引从业人员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和参加资格认证考试。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我国保险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专业化不高,缺乏权威统一的认证机构。而且资格考试与国际保险行业的要求不接轨,阻碍了国内保险企业走上国际市场[ 2 ]。
二、如何建设保险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一)改革保险职业教育
要完善我国保险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建设,就必须从保险职业教育入手,改革教育体系,切实将保险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衔接起来。这就要求开设了保险职业教育的学校应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国家相关法规政策,进行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改革。学校内保险职业教育也可以在教学上实现與岗位工作任务的衔接,强调实践教学,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教学方法上多强调案例教学法,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教学,并且积极为学生提供校内实训、公司实习、顶岗实习等机会,锻炼学生的实战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同时具备保险行业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因此,保险职业教育不能一味强调学科教育特点,而应该主动去适应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教学内容上有所偏向的切入重点,帮助学生尽早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也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便利,积极发展保险学科的电子化教育,开发新的课程与教材,贴合现代化保险职业教育的需要。
(二)设计资格认证框架
保险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建设也应该从自身入手,进行合理的框架设计,确保资格证书的含金量。结合实际,保险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应该多层次的推进,将基础性的从业资格考试作为跳板,设计一套后续的升级考试制度。针对不同的业务类型,可设计专业化的资格认证考试,比如寿险、财产与责任险、保险中介等等,而不能过于笼统粗略地设计保险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框架。只有朝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才能以职业资格考试促进更多专业化优秀人才的培养。结合保险职业教育体系,可将保险学科纳入到高层次的学术教育当中,设立中等职业教育、硕士教育、博士教育等不同的等级,促使保险职业资格认证考试逐渐形成分级系统,保证每一个级别考试的含金量,这样才能促使更多人员主动参与到资格认证考试中去。
(三)建设多方监督机制
为了促进我国保险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健康发展,应该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融合多方力量对保险职业教育和资格认证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具体来说,国内各相关部门和机构应该加强联系与合作,争取建设一个权威的认证机构,并建立全国范围内的保险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衔接的质量保障体系。与此同时,建立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委员会、保险行业协会和职业院校为主的监督机制,对学校的教学、办学机构的人才培养进行考核和监督。
(四)重视应用性特点
考虑到保险行业人才的应用型特点,保险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建设应该重视这一特点,走市场化的道路。具体来说,保险公司应该鼓励在职员工进行不断的学习和深造,积极参与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这就需要企业结合自身情况,将保险职业资格认证与员工的福利、晋升、薪酬待遇联系起来,形成良性的激励机制,从而保证员工的学习热情,为保险行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保险行业是我国未来的一大重要产业,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改革保险职业教育、设计合理的顶层框架、建立多方监督机制以及朝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发展保险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锦霞,王向楠.建设我国保险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思考——基于国际比较视角[J].西南金融,2015,12: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