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理论基础、实践效能与推进措施

2017-05-29王大江孙雯雯闫志利

职业技术教育 2016年34期
关键词:理论基础精准扶贫职业教育

王大江+孙雯雯+闫志利

摘 要 实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提升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增强其脱贫致富能力,是实现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实践效能。推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应“精准理解”职业教育扶贫内涵,“精准确定”职业教育扶贫目标,“精准培养”职业教育扶贫人员,“精准资助”职业教育扶贫对象,“精准改善”职业教育扶贫服务,“精准宣传”职业教育扶贫案例。

关键词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理论基础;实践效能;推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34-0047-05

早在1945年联合国成立之初,各成员国就一致同意将“消除贫困”写进《联合国宪章》。但是,经过近百年的努力,世界各国贫困问题依然存在。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同样存在贫困人口问题。到2014年底,我国仍有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12.8万个贫困村,7017万贫困人口[1]。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将“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列为扶贫攻坚战役的“五大工程”之一。各级党委和政府也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广泛开展了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随之,职业教育在提升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增强其脱贫能力方面表现出独特功能,已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

一、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理论基础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治贫先治愚,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同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着力加强教育脱贫”“加强有专业特色并适应市场需求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与精准扶贫战略目标高度契合。

(一)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Human Capital Theory)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Thodore W Schults)和贝克尔(Gary S Becker)于20世纪60年代共同创立。该理论认为,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比物质资本投入实现经济增长的速度更快。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资本。个人收入水平与其接受教育的年限成正比,接受教育的年限越长收入越高。此后,美国经济学家明塞尔(Jacob Mincer,1957)建立了个人收入与其接受教育培训量之间的关系模型,以收益函数形式揭示了劳动者收入与其接受教育培训、获得工作经验时间之间的关系,其认为,劳动者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接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是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果[2]。

人力资本是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资本,即对劳动者进行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等支出和其接受教育的机会成本等在劳动者身上的集合,表现为蕴含于人身上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和健康素质的存量。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国际社会普遍以各种形式来发展和提高人的智力、体力与道德素质等,以期形成更高的生产能力,增加民众收入。学界普遍认为,在普通学校增加职业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专门职业培训,或开办专门职业学校完成人才储备以及开展劳动者职业培训等方式,对劳动者进行再教育,可有效推動国民经济增长,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

(二)职业教育与扶贫脱贫理论

英国学者朗特里(Rowntree B Seebohm)于20世纪初提出的贫困生命周期理论(Poverty Life Cycle)[3]认为,一个人在童年时期,除非儿童的父亲是一位有技术的工人,否则他将很有可能陷入贫困,这种状况将一直持续到儿童本人或者他的兄弟姐妹开始赚钱为止。该理论集中表达了家庭主要劳动力成为技术工人的重要性。Gradstein等(1997)研究认为,基于教育在扶贫活动中的重要性,政府在兴办公立学校的同时,应加大对私人购买教育的补贴。在同等条件下,政府补贴私人购买教育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民众收入的不均等现象[4]。Cooley等(1998)研究认为,为穷人的孩子提供贷款,帮助其接受教育,可有效积累社会人力资本,提高其创造财富的能力[5]。Preece等(2002)研究认为,成人教育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劳动者收入,对经济增长和贫困缩减具有积极作用[6]。OECD研究报告提出,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职业教育能够为战胜贫困带来广泛的益处,能为儿童福祉以及劳动者实现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进而实现增加收入、减少贫困的目标。通过为贫困人口提供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机会,能够使其逐步摆脱贫困[7]。

二、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实践效能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系列实施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明确了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任务和责任。各地在推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具体实践中,应充分认识和发挥职业教育的独特优势及实践效能,进而实现“人人受教育,个个有技能,家家能致富”的目标。

(一)教育目的的一致性

从教育目的来看,基础教育主要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培养合格人才奠定基础;普通高等教育(不含高等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全面发展的科学研究人才,推动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职业教育重在培养生产和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可见,接受职业教育的民众能够更快地融入工作,投入生产经营一线并创造“生产力”,在就职初期获得较高收入。吉利(2003)在对非学历教育(包括职业培训、继续教育、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及各种短期培训等)的概念进行界定时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习者的就业素质和工作素质,更强调针对性、实用性。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具有较强的经济功能,具有高收益率的特点[8]。可见,包括职业培训在内的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目标高度一致。秦皇岛市委调查数据显示,贫困人口致贫原因50%为“缺资金”、23.68%为“缺技能”、10.53%为“缺教育”[9]。以此推算,在贫困人口中实施职业教育,可解决34.21%的致贫原因,使贫困人口获得就业能力和工作机遇,提高生活能力和收入水平。

(二)教育对象的吻合性

基础教育是以适龄儿童为主要教育对象,无法在短期内为家庭带来收益;普通高等教育以应届高中毕业生为主要生源,学制期较长,学费较高,传授的知识基础性强,短期内也无法为家庭带来收益;职业教育由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构成,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多种类型,有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两种方式,教育对象涉及范围广、层次多,且贫困家庭子女比例较大,与“扶贫必扶智”思路极为契合。2016年10月,湖南省宜章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全国第三个扶贫日”提出,凡是有意愿参加职业培训的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年满16~55周岁的男劳动力及50周岁以下的女劳动力),均可参加为期1~3个月的短期技能培训,当地政府全部负担培训费、书籍资料费、住宿费、伙食费和首次技能鉴定费等,学院在结业后可直接免费推荐就业。同时,凡贫困家庭中年龄在14~25岁的初、高中毕业生均可参加三年制中职(中技)培训班免费学习,毕业后可直接就业。该县面向全县贫困家庭广泛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活动,使有培训需求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均有机会获得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使其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现技能脱贫[10]。

(三)教育内容的相容性

基础教育主要传授学生将来专业发展、人生发展所需的通识性知识;普通高等教育多为基础性学科类专业,以系统的、完整的、深奥的专业理论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职业教育多设置应用型实用专业,注重技术教育和技能培养,操作性强且符合人力资源市场需求,更适合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又急需获得工作岗位、提升收入水平的人群。如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作为传授给农民生产、生活技能的职业培训活动,拓展了农民提高收入的有效路径。同时,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既具普及性,也具提高性,具有受众面广、针对性强、周期短、见效快等特点。甘肃省通渭县盛泰养殖有限公司通过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专家学者到县内各养殖农户进行防疫免疫等技能培训,进村入户指导圈舍建设、秸秆饲料利用指导,使广大养殖户树立了脱贫致富的信心。该养殖公司与140户贫困家庭签订了养羊协议和收购合同,通过“投母还羔”“青贮返草”、土地流转、技术指导等方式,扶持贫困户通过养羊实现了精准脱贫。

(四)教育方式的适应性

基础教育以“教师教、学生学”的教育方式为主,普通高等教育主要以课堂教学、实验室实验的教学方式为主,职业教育则通过校企合作等途径,实现了工学结合,为受教育者提供较为充足的一线实践机会,使其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技术技能,并寻求到一份合适工作,获取收入,呈现出“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的效果。唐智彬研究认为,精准扶贫达到“精准”的要求,必须采用“定向”的方式,联合相关企业等社会组织发展农村职业教育[11]。甘肃省通渭县通过建立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借助“外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表面上,“外力”虽来自于企业,但其手段和途径依然是职业教育和培训。通过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实施职业教育和培训,吸纳劳动力就业并入股分红,有效提升了农民收入水平。目前,全县45家企业与45个贫困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紧盯迫切需要帮助解决的实际问题,发挥企业优势,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活动,实施了产业培育扶持、就业帮助扶持、公益资助扶持和电商助推扶持,企业与贫困人口实现了共同發展、合作共赢[12]。

(五)实施效应的直接性

各地实践证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让贫困户家庭成员掌握一技之长,可使其实现“一技在手,终身受益”的目标,加快精准脱贫速度,“以教育脱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功效非常明显。特别是对贫困地区人口进行职业技能和技术培训,可有效促进劳务输出工作。河北省阜平县在组织相关人员逐户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对有劳动能力贫困群众的个人情况、从业状况、技能水平等逐户进行登记造册,充分利用国家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有利契机,对接北京市、天津市服务业发展需求,重点实施了母婴护理、养老护理、育儿保健、中医按摩等技能培训,有效扩大了面向京津的劳务输出规模,帮助部分贫困人口实现了快速脱贫。同时,该县依托本地格瑞育苗基地,开展了高效节水作物种植、瓜田种植、特色果品种植、育苗培育、农业养殖等培训课程,进一步提高了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优化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了农民生产效益水平[13]。有研究发现,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对于增加农村家庭收入具有显著作用,平均回报率约27%,折算为年平均回报率为9%,与国际上年平均回报率为10%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4]。

三、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推进措施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效能,理应成为教育扶贫乃至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结合各地具体实践情况及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确保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发挥应有的作用,达到理想的效果,应重点采取以下几项推进措施。

(一)“精准理解”职业教育扶贫内涵

精准扶贫是与粗放扶贫相对应的扶贫概念,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扶贫模式。相对于粗放扶贫,精准扶贫的目标更加明确、措施更具针对性、管理更加精细化。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就是让贫困家庭具有劳动能力的成员掌握“一技之长”,能够实现顺利就业、稳定就业和体面劳动,达到“教育(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效果。同时,也能够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融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之中,是保障贫困家庭脱贫、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办法。依据人力资本理论和精准扶贫理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要求,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针对不同家庭的致贫原因进行精准分析,而后有针对性地对贫困家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其人力资本存量,可有效促进其实现顺利就业或再就业,提高其收入水平,实现精准脱贫。一方面,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可使贫困家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成为“懂经营、善管理、能致富”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有业可就、增收脱贫目标;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也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精准确定”职业教育扶贫目标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尽平衡,贫困人口多居住于农村或边远地区。同时,贫困家庭情况各异,贫困人口致贫原因也不尽相同。按照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要求,国家教育经费将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各级地方政府应建立与精准扶贫相适应的职业教育投入制度,加快农村和边远地区职业教育(包括培训)特别是中职教育的发展,让每位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大招收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及社会青年接受中职教育的比例,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使贫困地区每位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都能掌握一项或多项实用技能。各级地方政府职业教育行政部门和劳动就业管理部门、职业教育机构要深入贫困家庭逐户调查摸底,剖析其致贫原因,分析家庭成员的文化基础及身体状况、学业情况、就业创业意向以及个人性趣、爱好等,建立“一对一”“多对一”的职业教育帮扶机制,引导贫困家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增强脱贫本领。对部分居住环境恶劣、资源条件较差、具备一定文化基礎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应支持其到发达地区接受职业教育并顺利就业,实现移民脱贫。

(三)“精准资助”职业教育扶贫对象

目前,我国政府已经对家庭贫困学生实施了“奖、助、贷、勤、补、免”等六位一体的资助体系,覆盖了90%的中职学生和20%的高职学生,有效减轻了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的负担。同时,通过助学贷款等形式建立了高等教育入学“绿色通道”,避免了农村及边远地区家庭发生“因学致贫、因教致贫”的现象。但是,由于我国城乡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贫困家庭子女继续求学比例仍然不高。因此,应积极拓展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免费职业教育的覆盖面,继续加大资助力度。除政府全部负担学费、考证费外,还应对机会成本(由于参加职业教育而影响的收入)给予补贴,实现“职教资助一小步”,贫困人口“人生前进一大步”,达到“一人长期就业、全家稳定脱贫”的目标。发挥政府调控职能,强化政府资助就业经费、扶贫和移民安置资金以及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统筹,用于贫困家庭“准职工”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积极采用PPP等形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依据政府购买服务的原则,对实施精准扶贫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以及相关社会组织等给予必要的资金补助和精神奖励,保护其实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积极性。

(四)“精准培养”职业教育扶贫人员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于向贫困家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传授技术技能,使其增强脱贫致富能力。实现这一目标,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机构和人员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能力水平。对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而言,要改革传统的办学(培训)模式,建立适合贫困人口个体需求的职业教育制度。可通过建立学分银行、半工半读等形式,灵活职业教育学制;通过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新学徒制等教育形式,调动贫困人口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通过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等教学模式,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有机结合,让接受职业教育的贫困人口能够带着技术进市场,顺利实现就业。对职业教育和培训人员而言,思想上要热爱扶贫事业,业务上要专业知识丰富,技能操作熟练。目前,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继续加大了东西部、城市与农村职业教育对口帮扶的工作力度,通过教学资源共享、合作开发课程、互派专业教师等方式,培养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管理与教学骨干。地方政府要千方百计地多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补充“双师型”专业教师,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动员社会上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积极投入到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活动之中。

(五)“精准改善”职业教育扶贫服务

按照精准扶贫的目标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决定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各级地方政府应积极整合区域内中职教育资源,帮助贫困地区集中力量办好一所县级标准化中职学校,建设一批区域性、开放性职业教育基地,办好一批社会有需求、办学有质量、就业有保障的特色或优势专业,以此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覆盖面,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和精准扶贫的需要。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要积极采取送教(训)下乡、集中办班、现场实训等形式,面向贫困家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服务;要精心挑选一批业务精通、实践操作能力强的技术人员,组成“科技服务小分队”,到贫困地区开设流动课堂,实施现场教学、即时答疑,使贫困人口“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干就有效益”。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互动的远程教学,建设一批慕课、视频公开课。建立精准就业服务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和订单培养,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培训,挖掘适合性就业岗位,帮助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创业。

(六)“精准宣传”职业教育扶贫案例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多次强调“扶贫先扶志”问题。一个贫困家庭或其成员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成功实现脱贫的案例,不仅能点燃贫困家庭实现脱贫的愿望,也会带动乡邻乃至整个贫困地区形成积极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热潮,产生“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各级舆论部门应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要通过多种渠道,面向广大贫困人口宣传职业教育脱贫的案例,使其树立“技能改变个人命运”“技能提高生产质量”“技能提升生活品质”等脱贫理念。深度挖掘“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鲜活典型,宣传职业院校“就业有优势,升学有通道”的优势,引导贫困人口克服“等、靠、要”等思想,正确认识职业教育。思想上树立通过学习技术、增长技能,实现脱贫的勇气和志气。行动上既为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又要提升个人收入水平,实现体面劳动,达到精准脱贫的目标。

参 考 文 献

[1]左停.精准扶贫战略的多层面解读[J].国家治理,2015(36):16-21.

[2]王明杰,郑一山.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6(8):92-95.

[3]江山.国外动态贫困研究的发展与述评[J].兰州学刊,2009(3):138-142.

[4]Gradstein M, Justman M. Democratic Choice of an Education System: Implications for Growth and Income Distribution[J].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1997(2):169-183.

[5]Cooley T F, Smith B D. Financial Markets, Speciation and Learning by Doing [J].Research in Economic,1998(55):559.

[6]Preece J, Veen R V. Adult Education and Poverty Reduction[J].Conference Position Paper,2002.

[7]OECD.Starting Strong Ⅲ: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M].Paris:OECD,2012.

[8]吉利.非學历教育收益率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5):52-56.

[9]中共秦皇岛市委办公厅.秦皇岛市脱贫攻坚实施方案[Z].2016.

[10]湖南民生网.技能培训促精准扶贫[EB/OL].[2017-01-09].http://www.hnrst.gov.cn/web/rltzww/zwgk/gzdt/hydt/201610/ t20161020_3392640.html.

[11]唐智彬,刘青.“精准扶贫”与发展定向农村职业教育——基于湖南武陵山片区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6(7):79-84.

[12]中国农业信息网.甘肃通渭: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助推精准扶贫[EB/OL].[2017-01-09].http://www.agri.cn/V20/zx/qg xxlb_1/gs/201507/t20150721_4754906.htm.

[13]郝红军,葛志杰.阜城县开展万名农民大培训促进精准扶贫[EB/OL].[2017-01-08].http://district.ce.cn/zt/hs/zhzx/201607/01/t20160701_13353805.shtml.

[14]周亚虹,许玲丽,夏正青.从农村职业教育看人力资本对农村家庭的贡献——基于苏北农村家庭围观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10(8):55-65.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oretical Foundation, Practice Efficiency and Boosting Measures

Wang Dajiang, Sun Wenwen, Yan Zhili

Abstract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presice poverty alleviation by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of the poor, and enhancing their abilities to get rid of poverty and become rich through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promote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it should accurately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precisely define the alleviation objectiv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precisely cultivate poverty-alleviation staff, precisely improve the service for poverty-alleviation, and precisely give publicity the poverty-alleviation exampl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theoretical foundation; practice efficiency; boosting measures

Author Wang Dajiang, research associate of Hebei Teachers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huangdao 066004); Sun Wenwen, master student of Hebei Teachers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an Zhili, researcher of Hebei Teachers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猜你喜欢

理论基础精准扶贫职业教育
浅议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理论框架构建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