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策略和路径研究
2017-05-29周建松张国民郭福春
周建松+张国民+郭福春
摘 要 高职教育已进入内涵建设的新阶段,而开展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成为了新时期内涵建设的有效载体。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校企合作、师资建设、学风建设、信息化建设、教育国际化等方面,对于高职院校内涵建设都有显著的实践推动价值。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行动计划;专业教学资源库;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34-0013-06
纵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史,从高职教育“萌芽”到“扩张”的前几个阶段标有显著的“外延扩展”印记。自2006年11月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已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并进入了内涵式发展阶段。内涵建设的抓手是什么,人们都在进行探索,内容也包括许多方面,但专业教学资源库应该具有核心牵动力。对此,教育部有明确政策导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4号)中提出“开展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中提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行业企业联合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中提出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国家、省、学校三级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1]。但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场新的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教育供给侧改革已经在大学拉开大幕,如何利用资源库项目“以点带面”联动高职院校整体内涵建设的推进?上述问题对高职教育发展都很关键但却又不甚清晰,如能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深化上述问题的剖析,将有助于推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内涵建设新阶段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新阶段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出台和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快速。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全国独立设置高职院校达1341所,年招生348.43万人,毕业生322万人,在校生1048.61万人,招生数和在校生數分别占高等教育的47.22%和39.94%。表明我国已在人才培养数量上成为了世界职业教育大国。这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提出的“2020年之前,我国要坚持‘职普比大体相当”的政策不动摇”的目标相契合。但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高职教育的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也遇到了问题,如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与吸引力不足并存、政策持续重视与教育质量提升困难并存、学生高就业率与低层次低收入就业并存等[2]。从办学主体的内因层次分析,不难发现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几大问题:专业设置和建设与经济新常态下社会发展需求、产业升级不够对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没有充分体现现代产业特点;教师队伍知识结构、素质结构还不能完全跟上科学技术进步的时代步伐;技术技能服务能力较弱,办学功能和办学效益有待丰富与提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把发展重点从过去的拼规模、拼数量转向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拼质量、拼内涵,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和水平[3]。众所周知,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推出,使得高等教育进入了资源共享和信息传播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高职教育也进入了新常态:教育发展理念已从“高等教育信息化”向“互联网+高等教育”转变,培养方式从传统校园教室等物理空间向学习方式信息化、学习生涯终身化、学习标准国际化趋势发展。种种转变都预示着高职教育进入了一个强盛发展的内涵建设新阶段。
(二)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
高职教育进入内涵建设新阶段之后,关于其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还没有一个全新的界定。从逻辑学的范畴分析,“内涵”与“外延”是相对而言的。“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外延”则是指一个概念所确定对象的范围。在此,可以将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概念界定聚焦到结构的优化、质量的提升、效益的提高、公平的普及以及上述多个指标结合所表现出来的生态发展的均衡和院校创新发展的提升等方面。可见,内涵建设不再单指质量问题,但凡与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相关的都可视为其内容。有学者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出发,将专业与课程建设、双师结构团队、产学研一体化、社会培训服务、教育信息化、国际化水平、质量评价体系、职教体系等方面作为院校内涵建设微观层面的构成内容[4]。也有研究者从经济新常态下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战略选择出发,将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办学特色、校企合作、教学资源、管理体制等作为内涵建设的主要路径[5]。是否划归为“核心”内容,发展时期不同,其目标不同,需要也不同。从高职院校个体层面出发,笔者对《行动计划》中所涉及的主要任务与举措进行了聚类分析并最终提出将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国际化交流与合作、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建设学生学风建设等作为高职院校今后一段时期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
二、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目标与功能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是高职院校牵头,行业企业共同参与,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资源开发为核心,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为目的,建成一个行业企业共同参与、信息存储容量大、设计科学规范和使用方便快捷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及信息公共管理平台[6]。遍历2010-2016年的项目申报、建设和验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不断引领着信息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诉求与实践教学创新。项目建设目标定位从一开始就明确了服务对象从以往单一校内学生学习到为全国教师教学、学生和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服务,从单一院校的专业发展到带动全国千余所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从过往主要面向个体院校人才培养到整体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通过调研所建项目运行情况和研读《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指南(2016)》(以下简称《指南》)[7]、《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运行指标体系》(以下簡称《运行指标体系》)和《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验收评议重点和指标(2016)》(以下简称《验收指标》)发现[8],项目建设在以下三个方面提出了更多新的目标与功能要求。
(一)更为注重资源的教学适用性和应用绩效
《指南》对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功能定位已从“辅教辅学”提升为“能学、辅教”。功能定位的变化,旨在解决前期建设所建资源系统规划不足、可用性不强的问题,也同时对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资源建设内容,项目更为强调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和岗位的对接度以及资源体系重构的及时性、科学性;对于资源应用目标(支持个人自学、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与认证),更为注重资源设计的融合性,即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融合、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融合。《运行指标体系》和《验收指标》中的权重指标都指向资源的应用导向和持续更新建设。实际上,资源建设不再是完成“量”的建设,现在更为强调应用绩效考核导向下的“质”与“量”并重、“建”与“用”并举。
(二)更为强调平台的用户体验和课堂教学对接
《指南》从2015年的“选择‘数字校园学习平台或‘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作为共享平台”发展到2016年“申请项目可自主选择符合《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和《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运行平台技术要求》要求的运行平台,并提供实际运行数据接受管理系统的监测”。不规定平台选择是为了形成平台多方竞争以推进功能迭代的导向,有利于解决前期项目建设存在的平台教学交互支持不够和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以便能更快地对接课程教学融合创新应用,落实基于资源库的课堂教学改革。强调平台数据监测功能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数据反馈优化资源更新和保障资源应用绩效,也是为了顺应大数据时代教育教学改革更为注重数据支持下的“个性化、精准化、多元化”趋势。
(三)更为关注项目的社会服务和产教融合功能发挥
《指南》明确资源库项目建设期要实现项目团队校企融合、优势互补,为行业企业人员、社会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服务。《验收指标》中的资源应用和资源更新两大主要指标也突出了“企业为学校提供资源建设支持”“建设成果为企业员工、社会大众培训学习所用”等观测点。上述指标导向旨在保证资源建设与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对接时效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资源库项目建设在校企合作中的中介粘合作用,从而保障校企双方资源建设与应用过程中的长效双向互动共赢。
上述项目建设目标定位和功能要求的新变化表明,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进一步强调资源建设的实用性、可用性和持续性,更加明确了项目建设整体带动院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校企合作、信息化建设等内涵建设主要内容提升的目标。
三、以资源库建设推进学校整体内涵建设的策略
综合上述内涵建内容分析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功能剖析可知,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是目前能够串联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各核心要素,并使之整体提升的最有效载体之一。项目在带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企合作、师资建设、学风建设、教学信息化、教育国际化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实践与理论价值。
(一)扎实推动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内涵建设的第一核心要素,大部分内涵载体要素都是围绕专业建设聚合并互为影响的。据统计,主持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的院校达到79所之多;参与项目建设的院校达到745所,占全国高职院校数一半以上,可见项目覆盖院校范围之广。其中,高职示范、骨干院校达到167所,体现出高职院校中的“名校”几乎都参与了项目建设。高职院校利用资源库建设带动专业建设有两条路径。一是通过直接参与项目建设推进院校专业共同发展。通过对历年立项建设项目申报方案进行数据统计发现,联合开展项目建设的院校数从2010年的平均14.6所/项目发展到2015年的平均25所/项目,见下表1,其中“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联合建设院校数达到了83所。可见,项目“共建共享”机制获得了认可,建设成果也正逐渐辐射到全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之中。二是通过利用项目所建资源推进相关院校专业协同发展。澳大利亚TAFE教育成功的主要大因素是依托行业技能委员会定期更新发布职业教育培训包,从而使得各院校专业建设有标准可依。“对接行业,及时更新”的专业标准和优质资源一直是我国高职院校开展专业建设的一大短板。然而,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该问题的解决。遍历2010-2016年的项目申报指南,都明确了所建设的资源体系应突出专业和资源库两大特点。通过资源库项目建设,绝大部分专业在建设方案中都提出了引入国内外行业、企业职业标准的建设思路,并依托行指员、教指委或行业协会开展“专业标准库”材料的制定,使得诸如专业介绍、专业调研报告、行业标准、岗位技能(或职业资格)标准、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等都得到了较为系统、规范和权威的设计(如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就开展了31个省市的岗位调研报告)。同时,项目在资源建设思路上一直注重“普适性”和“个性化”相结合,强调体现共性特点与个性需求相结合,通过拓展模块兼顾不同区域和院校特点。因而,专业教学资源库所建内容不论是专业标准层面的参考借鉴还是课程资源层面的直接引用,都将助推相关院校同类专业的协同建设。
(二)有效推进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与建设是内涵建设的基石。据统计,五批立项项目申报方案拟建设课程数合计1073门,见表2,且历年申报方案拟建课程数呈现逐年增加、所建课程范围逐渐扩展(从以往单一的核心课程向专业课程、中高职衔接课程、专业群课程等范围拓展)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依托资源库项目所建课程大部分都被确定为不同层级的质量工程项目,如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或省级精品开放课程,这都成为课程建设成效的标志之一。同时,在课程资源内容建设上,从传统学科体系的教学单元转向以知识点或技能点为主的、适配移动微型学习应用的资源建设。“边建边用”和“以用促建”更是资源库项目课程建设的主导思想。这一方面表现出课程建设成果要满足学习者学习的需要,也反映出基于数据反馈推进课程迭代更新开发的互联网思维。资源库项目的开放教育资源属性,意味着其为教师课程开发、课程教学、知识更新服务的开放共享属性。因此,对于如何依托资源库开展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在此作出如下分析:一是对于库中匹配度较高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基本一致的),可以通过“直接采用”的方式,实施基于资源库的全课程或模块化混合教学改革;二是对于本土化、个性化较强的课程,同时拥有较先进教学平台的院校,可以采用引用、重构、聚合、更改和本土化等“二次加工装配式”方法实施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对于教学平台建设滞后的院校,也可采用“引用部分优质资源库资源+添加自建资源”的形式开展基于资源库课程平台的教学改革。
(三)有力推动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内涵全面提升的重要标志。过往校企合作的痛点在于缺乏来自“企”方长期参与的动力,利益输送过于单向,导致合作大多停留于表层形式。大部分“企”方在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等方面的合作较少、成效较低[9]。然而,在资源库项目建设过程中,创新了校企合作的形式。除去企业对院校专业建设提供人力资源和案例资源支持之外,项目平台通过开设“企业风采”“院校风采”“人才需求”“新技术应用”“就业与创业”等栏目,使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产教研合作、新技术推广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也逐渐成为了企业需求发布平台、员工培训平台、学生求职平台、教师知识更新平台。据不完全统计,项目建设至今,参与项目建设的行业企业已达1377个,每批次立项项目的参建企业数呈递增趋势,见表1。这之中合作企业数最多的项目为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教学资源库,有49个合作企业(不含行业协会)。从上述数据统计分析可见,资源库平台已成为校企双方合作双赢的一个有效中介平台。后续项目在推进校企合作上可进一步深化的策略为:一是深化平台的企业员工培训功能。随着学习型社会及终身学习理念和实践的推进,基于云端服务的企业员工培训将是产业转型升级时期不可缺失的,资源库项目提供的优质资源和优秀学习平台正好能够满足所需;二是深挖项目成为企业用人选拔的平台。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可以推进资源库平台完善学生学习能力分析的功能,通过数据分析的方法协助企业直接通过平台学习能力数据反馈开展人才选拔。
(四)全面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实践者和引导者。高职院校要提升内涵层次,必须建构一批具有高素质和高技能的专业师资队伍。资源库项目联合建设院校数和行业企业数不断增多的现象反映出了项目建设和应用的师资队伍正不断壮大。这对于双师队伍结构团队建设来说大有裨益。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主要有:一是通过高水平的团队及与时俱进的项目属性带动参建教师专业发展。按照“组建一流团队”的要求,每个项目都组建了一只由“行、校、企、政”优秀人才构成的建设团队。在这一团队中,既是相互学习的过程,也是相互启发的过程,自然更有共同提高、整体发展的过程。同时,项目验收指标要求“项目主持学校相应专业教师使用资源库进行专业教学的学时数占专业课总学时的比例达60%以上,项目联合建设学校该比例达40%以上”。因此,通过项目建设、应用和不断更新,“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将由此形成,参建院校师资队伍水平不论在教学理念的转变以及模式、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还是课程开发能力、教学资源建设能力、教学实践水平上都能得到极大提升。二是通过优质资源共享拓展教师专业发展渠道。依托项目平台的开放特征,使得未能参与资源建设的专业教师也可通过开放资源学习名师的先进教学方法、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方法、组建课程实施教学改革等方式提升自我业务水平。也可以通过常态开展“国培”“省培”等线下课程教学设计、观摩、研讨等活动,促进专业教师解决资源开发后应用场景不明确和评价方式不清晰等问题。综上,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对师资队伍的培育效应是非常重要和十分有效的,其正催逼教师站在理论和实践的第一前沿,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五)有力推动学风建设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拥有职场成功的技能和正确的职业道德、终身学习的理念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进而影响社会。良好的学风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永恒主题,更是保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随着基于资源库的互动学习推进、基于项目的混合学习、基于游戏的进阶学习、基于探究的小组合作学习等都将让学习者获得更多的主动学习经历和自主学习能力。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应用绩效的数据增量考核导向将助推更多院校开展基于资源库的课程教学。同时,基于学习轨迹的全程记录和学习考核方式的多元化,也会推动学生学习习惯的改变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分析发现,资源库项目助推学风建设的路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扩大学生学习选择权。从传统课堂規定时空、授课教师的学习转向自主选择课程、选择时间、选择教师的学习。二是提升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平台所提供的数据记录功能和基于微信的课堂教学互动功能(如课堂签到、课程讨论、随机提问、头脑风暴等学习活动的课堂嵌入)保障了学生课堂互动的频度与深度。三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基于平台提供的学习调查能够更好地让教师开展“因材施教”,优质的课程资源和实训软件为学习者开展预习、复习、强化训练提供有效途径。同时,大多数资源库项目在开展资源建设的同时也组织了相应的职业技能竞赛,这都有助于学生实践技能水平的提高。当然,在学风建设方面,不论是教师个体还是院校层面,都需要相应的保障机制来落实。从教师层面,角色定位转化第一位,须从过去教学的主导者转为学习组织者、引导者和设计者,利用资源库开展更多的互动教学来推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从院校层面,完善学分转化和学历认证机制、教学激励机制,从而给师生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提供更多的条件保障。
(六)全面推进教学信息化水平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列入高校和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7号)也明确了高职院校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的要求。可见,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成为了考核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众所周知,教育信息化的落脚点主要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化和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产物之一。项目建设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主要体现在:运用技术手段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再生产或再加工”;运用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形式和教学模式的融合创新;运用技术手段实现教学数据监测和基于数据的教学反馈。上述教育与技术的“三结合”将对参与项目建设院校的信息化能力、运用环境提出新要求,即提升院校师生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包括教与学过程中的信息化、校园数字化网络环境、信息化教学管理体制的优化。
(七)逐步提升教育国际化
高职教育国际化是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其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国际竞争力,也关系到我国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不论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还是《行动计划》都强调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建设。相关研究认为,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内涵要素主要包括教育观念、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合作与交流活动等方面[10]。为落实高职教育国际化建设“走出去、引进来”理念,当前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推进高职教育国际化的策略主要有:引入国际先进成熟的行业企业规范、国际职业技能标准、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并融入资源建设“专业标准库”和“链接资源库”;引入世界企业参与项目建设;建立强化语言应用和跨文化交际的专业英语课程;组织教师参与专业与课程建设国际研讨会等。因此,资源库项目在资源建设上的国际化趋势正逐步强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后续项目建设重点在于:如何更好地结合“一带一路”的发展需求进行专业层面的国际化职业人才培养和国际生交流;基于课程资源层面的国际化包装和输出(如清华学堂在线类的国际化课程输出),并利用国际化标准的资源进行教育与培训。
四、结语
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十年,其在内涵提升上的效果显著且仍具较大提升空间。随着《行动计划》及后续配套政策文件的推出,尤其是专业诊断改进机制的实施,将不断倒逼高职院校开展更多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改革。但坚持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核心地位,把握资源建设的应用绩效导向,从顶层设计上做好布局,建立多方联动机制,继续深化对接,常态诊断反馈,必将保障高职教育内涵核心载体要素的可持续建设和整体提高。
参 考 文 献
[1]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EB/OL].[2016-8-21].http://www.tech.net.cn/web/xdjh_zl_new.aspx.
[3]杜玉波.把握新常态下的高教发展[N].光明日报,2015-03-02.
[4][9]董刚.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32-34.
[5]冯新广.经济新常态下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战略选择[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5(10):41-45.
[6]汪善锋,赵明珍,邢军,等.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7):51-54.
[7][8]关于做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6年度相关工作的通知.[EB/OL].[2016-125].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cata_id=N003&id=20160506142702898.
[10]陳保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及对策研究[J].职教论坛,2012(1):15-18.
Study on the Strategy and Path of Improving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nalysis Based on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Repository
Zhou Jiansong, Zhang Guomin, Guo Fuchun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stepped into a new phase of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repository has become an effective carrier for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repository plays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aspects of specialty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reform,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learning atmosphere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alization and educational internationaliza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Action Plan; professional teaching repository; specialty construction
Author Zhou Jiansong , professor of Zhejiang Financial Vocational College (Hangzhou 310018); Zhang Guomi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Zhejiang Financial Vocational College; Guo Fuchun, Zhejiang Financial Vocational Coll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