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构建与优化公路行业职工培训机构

2017-05-27宋海静

魅力中国 2016年38期
关键词:职工培训

宋海静

【摘要】本文以公路行业中的职业赔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公路行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培训系统目标不明确、行业教育培训和高校教学资源分散、缺乏系统性的课程体系、缺乏有效的职业考评机制,认为需要以员工的职业为导向,构建系统性的公路行业教育培训体系,其主要包括:培训意识能力强化;行业教育培训与高校教育培训的融合机制;职业为导向的课程设计;职业培训的考评机制构建,希望以此来提升我国公路行业培训的效率,合理进行行业职工职业生涯规划,真正提高公路行业企业的管理绩效,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公路行业;职工培训;系统性培训体系

今年我国公路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公路网络系统。这就要求公路系统需要有相应行业培训体系作为行业发展的支撑。

一、公路行业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公路培训系统分为两个主要组成部分:1、行业内部的教育培训系统;2、行业教育机构(高校)的协同培训系统。这在我国公路行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一)公路行业教育培训系统目标不明确

公路行业职工在不同岗位需要形成不同的岗位目标和岗位标准。不同的行为主体在不同的阶段会形成不同的人生个人目标。这在组织管理中更多的表现为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之前,个人目标和岗位目标之间的融合。但是在目前我国公路行业培训過程中,很少有培训机构考虑,培训对象的具体情况,一窝蜂一刀切进行培训的现象较多。更多的把培训当做一项任务完成,而非真正考虑公路职工培训所需要产生的工作能力素质的提升。其关键问题在于未能明确公路行业教育培训的真正目的,也未对公路行业培训进行目标分解,形成分层次的目标系统和培训标准。对于公路行业培训的职工而言,其将行业教育培训当做一种工作和放松,而非真正将培训当做自身成长和能力提升的重要渠道,更不用说将自身的职业发展与行业教学培训进行有机融合。关键问题是公路行业职工对自身能力素质提升意识薄弱。

(二)行业教育培训和高校教学资源分散

目前我国公路教学培训机构主要分散在公路系统内部的培训机构和交通类院校相应的教育培训机构。分散的教学培训资源为公路系统的职工提供了多元的教育培训的可能,也能为培训提供多元的知识。但是这也为教育培训提出了难题:1、分散的教学资源,不利于形成相对完善系统的教学课程体系。行业教育与高校教学机构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更不用谈系统性学习和系统课程体系建设,也更不用谈个性化的职业化培训目标的构建;2、分散的教学资源,尤其是培训师资力量分配不均衡,大部分培训教师只是流动的培训上课,不会考虑整个培训在实际工作中的成效和系统性的职业发展规划问题;3、不同类型的公路行业培训机构所提供的培训项目侧重点不同,在理论学习和行业实践之间也未建立有效的衔接。出现了理论学习所获得知识的转化效率低下,培训所获得的成效低下等问题。

(三)公路行业培训缺乏系统性的课程体系

由于公路行业培训教育机构相对分散导致了行业培训教育资源的分散,未形成系统性的教育培训组织和培训课程体系。尤其是课程体系是直接影响公路行业职工培训的效率。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职业培训能有效的激发员工的培训积极性,能极大促进企业的效率的提升,其关键是帮助职工形成完善的职业发展规划,并根据职业发展规划制订个性化的系统性课程体系。目前我国公路行业培训为一刀切,只考虑理论上的单一灌输,而未考虑个性化,系统性的课程体系建设。主要表现在:1、缺乏科学的公路行业岗位职业素质能力模型构建,公路行业职工需要有相应的岗位说明书,也未进行详细的职业岗位说明;2、公路行业教学机构未对公路职工进行职业能力素质维度解构,更多讲授岗位专业技能,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岗位职业发展的教育培训;3、缺乏课程相关的职业证书认证,使得行业教育培训只停留在课堂,缺乏真正的内化过程。

(四)公路行业培训缺乏有效的职业考评机制

公路行业教育机构相对分散、课程体系不完善、行业教育资源流动性较大,都严重影响了公路行业教育培训的效果。通过行业教育的总体分析还可以看到,缺乏合理有效的职业培训的考评机制。在实践过程中,只考虑职业教育的任务完成,也未对职业培训进行合理的评价,同时也未为职业培训提供合理有效的培训反馈渠道。因此,公路行业的培训更多的为短暂的零散的职业培训,而非系统的职业为导向的培训。员工通过零散的行业教育只认识到岗位中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对自身的职业能力的掌握并未能得到有效的验证,也不清楚自身的职业能力中存在的不足。对于公路行业中的企业而言,由于对职工缺乏系统的职业评价机制,也不能真正获取职工职业能力真正反馈数据,也不能做出客观的职业评价和岗位评价。如何通过行业教育培训真正有效的提升行业职工的职业能力素质和岗位职业技能,其合理职业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构建系统的公路行业教育培训体系

对于目前我国公路行业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构建具有系统性功能职业发展为导向的行业教育培训体系。该体系可以包括:1、培训意识能力强化;2、行业教育培训与高校教育培训的融合机制;3、职业为导向的课程设计;4、职业培训的考评机制构建等。

(一)职业培训的意识强化

不管是行业教育培训和高校职业教育培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强化公路行业职工的职业教育的意识。要扭转被动的强制行业职业培训的意识,转变为为职业发展而主动培训。而这种主动培训积极性的强化需要和职工的个人职业发展目标相融合,因此对于公路系统的单位而言,需要从员工的工作实际出发,了解职工的具体的职业诉求和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帮助职工制订相应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对于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分析其本身所需要的职业发展技能和职业素质。职业发展技能可以通过行业教育培训完成,但是职业素质中的职业心理素质需要通过具体的岗位实践中逐步建立和完善,因此对于行业企业本身而言需要构建合理的职工职业发展心理辅导机制,帮助员工完善职业心理素质,提升之后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二)行业教育培训与高校教育培训的融合机制

面对行业教育培训和高校职业教育培训相对分散的情况,就需要构建统一的面向全体公路员工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首先需要构建统一的公路行業教育培训管理机构,例如可以让公路行业相关的管理部门设置相关的职业培训中心进行统一管理,并制订有关管理制度和培训制度。其次,公路行业协会或者交通部门相关培训中心,有效整合公路行业内部培训资源和交通相关院校的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形成相对系统的分层次的教学和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各个培训教育部门之间协同作用,最大效率的提升职业教育培训的效果。再次,构建行业教育培训和高校教育培训之间的协同机制,实现教育培训师资的合理流动,建立科学有效的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导师制,提升培训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三)职业为导向的课程设计

关注公路行业员工的职业发展才是真正提升公路系统企业管理绩效的真正有效途径。在构建合理科学的系统的培训体系基础上,设计以员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分为两主要方面:1、理论课程学习;2、实践课程学习。理论课程学习可以有交通类高等院校承担相关教育培训工作。开设分阶段的课程体系,不同岗位和不同职业发展阶段赋予相应的职业培训目标和职业素质模型。实践课程主要由行业中的教育机构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建立相关的实训和实践基地,并通过行业的见习和参观等方式提升员工的实践能力。国家相关培训中心编制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职业素质模型,并编制相关教材,制订相关的培训课程管理制度和教学制度,构建以员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教育体系。

(四)职业培训的考评机制构建

对于职业培训的考评机制构建,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员工进行职业能力的合理评价和反馈,为公路企业提供合理的岗位设置和培训计划制订,提高公路行业人才资源合理分配。因此,需要构建合理的培训考评机制和相关培训证书设置。之前在制订教材的过程中,已经设置了职业培训的能力维度和职业素质模型,可以根据相关的职业要求制订职业培训的评价标准体系,其包括分层次的评价标准和分阶段的评价标准。这需要和员工的职业发展进行合理的契合,以达到真正激励员工职业能力提升积极性的效果。其次需要设立相关的职业培训测评证书,对阶段性培训进行职业能力肯定。通过不同阶段和不同模块职业证书的取得合理客观评价员工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 闫玉仁.公路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分析及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6(8).

[2] 章维宁.试论提高高速公路管理行业青年员工职业素养的措施[J].人力资源管理,2016(7).

[3] 鲁蓝.公路行业培训体系支撑系统的对策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2).

猜你喜欢

职工培训
电力企业职工培训实施方略与创新的探索
浅论心理健康知识在职工培训中的重要性
关于电力企业职工培训的探索与创新
浅析加强电力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煤矿企业人本管理模式下的职工培训教育创新研究
浅析以提高企业绩效为目的的职工培训
职业院校创新开展企业职工培训的研究与实践
浅谈煤矿职工教育培训实践工作
基建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