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思考

2017-05-27依帕热·伊明

魅力中国 2016年38期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依帕热·伊明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针对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中央一聲令下,破除原有的养老金“双轨制”,在养老金制度方面进行改革。对于我国整体的社会保障体系而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意义非凡,本文将就其改革的必要性,实际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并将对改革方面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1.养老保险改革的必要性

1.1、我国老龄化程度过快

由于我国二十世纪末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及现代年轻一代的意识转变,我国老龄化程度过快,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不断增加,已经超出年龄结构的合理范围。而我国现在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虽然十分可观,但人均仍是比较低的,并且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也存在差异,如果按照原有的“双轨制”提供养老金,其总额将超过千亿,这笔开支对我国的财政来说,大大降低了自由支配空间。如果没有一套更加行之有效的养老保险制度,我国的财政支出将会不断向养老金倾斜,如此一来,就相当于拆了东墙补西墙,因此,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将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我国务必要加快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速度,避免以上所说的问题。

1.2 社会公平存在差异

公平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准,也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础和核心。养老保险制度关系到每个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在很长时间内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其待遇水平也不相同,这种差异性的养老保险制度导致了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人员在收入上的差别,违背了社会公平的要求,也在某种程度上引起了社会广大群众的不满。近年来,虽然政府通过不断的调整,相应上调了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水平,降低了两者之间的差距,但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仍高出企业养老金许多,在2013

年中科院发布的一则报告显示,有近75%的企业职工退休费用低于2000元,而机关事业单位九成退休人员离退休费用高达4000元。这种差距的存在使企业职工产生不公平感和相对剥夺感。这种差异性的养老制度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进一步改革,提高企业职工的退休收入,从而维护社会公平,促进和谐发展。

1.3 财政负担沉重

由于老龄化速度过快,退休人员不断增多,再加我国机关事业单位部门多,部门设置复杂化和臃肿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导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数量比较多。再加上财政承担了所有的养老保险金费用,个人和单位不承担相关义务,因而,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致使财政负担加重的原因。越来越沉重的财政压力难以满足养老保险制度长期发展的需要。如何减轻财政负担是现如今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我国原有的筹资结构单一,社会化程度较低等传统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并完善养老金保险制度,多方面、多渠道筹集养老金,不仅能够大大地减轻财政负担,还能保证养老保险制度的长期有效发展。

2.如今养老保险改革存在的问题

2.1 各地在改革中存在差异

由于各地政策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全国也没有一套完善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方面的规章制度,各地在实际改革时,在政策上很难做到步伐一致。一方面,对于参保范围而言,整体上并没有做到机关事业单位全员参保,而是存在部分参保的现象;另一方面,对于缴费而言,各地的缴费基准无法做到统一标准,这就导致理应有效改善原来状况的改革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应,使得各地差异大,发展不平衡。

2.2 改革积极性不足

在进行的养老保险改革中,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需要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并按照一定缴费率缴纳费用,从而向企业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转变。当前我国企业所承担的养老保险缴费比率已达到较高水平,这一直为企业经济带来比较大的负担。现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统一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显然也会大大增加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经济压力,带来负面的影响。在改革过程中机关事业单位还需要承担一定的转制成本,而转制成本的数额比较大,会给地方政府造成的沉重的财政负担可想而知,这种现象也影响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积极性。现在社会老龄化愈发严重,随着改革的进行,财政方面能否顶住压力,提供相应的养老金,填补由于改革造成的养老金缺口,是政府需要密切关注的。

2.3 配套措施不完善

改革过程当中由于配套措施不完善导致改革严重受阻。在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并没有将保险待遇的享受资格,保险金的筹集与监督管理等相关的内容以法律的方式制定下来,缺少明确的、较完善的法律保障。在我国法律法规的制定还不够完善,甚至落后于改革,导致改革难以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实际贯彻。除此之外,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工资制度较为复杂,结构差异大,福利待遇不透明,这些现象的存在也严重影响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3.推动养老保险改革的意见

3.1 加强相关的法律保障

为了确保养老保险改革的有效进展,必须要有想要的法律法规进行保障和规范,从而减少改革中会出现的漏洞,规范改革过程中的各种行为。但实际上,我国目前的改革主要通过相关的文件进行相应的部署,而不是依靠强力的法律法规进行改革。如果一直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将会使得改革制度难以准确地进行,较易出现偏差,还会使得相关政策缺乏依靠,让某些心怀不轨的人找出漏洞,造成经济损失。除此之外,如果没有相关立法,人们将会难以准确理解改革的要求和目标,导致改革结果与预期出现偏差,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要尽早地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保证养老保险改革能够顺利进行,并且改变部分地区较为混乱的局面。

3.2 提高统筹层次

如果能够尽快将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变其统筹层次,提高到省级统筹,一方面,能够降低其风险,减轻低层次统筹所带来的财政压力,因为只有在大范围内实现统筹之后,依靠人口数量的优势,可以降低养老保险的风险,真正能发挥保险的风险共担作用,确保养老金的有效发放;另一方面,省级统筹还能够实现更合理的资源分配,有效地进行统一的管理,确保省内各地区的退休人员能够按时享受到应有的养老金。此外,在实现省级统筹之后,也会加快全国统筹的进程,早日实现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改革。

3.3 明确政府的职能

政府在改革中要明确自身的位置,让政府起到其中流砥柱的作用,主导改革的方向与进程。首先,在改革开始阶段,由于相关制度可能不是十分的明确,有可能导致改革方向出现偏差,此时就需要政府的及时指导,引导相应的改革部门回到应有的改革路线,防止出现偏差;此外,由于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政府也要对改革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不能对所有的地区强行按照原有的内容进行改革。其次,在改革过程中,政府要做好相应地监督与审核,及时调整并解决出现的问题。最后,在改革将要完成时,政府也不能掉以轻心,应全面地检查改革的各个方面,确保不会出现漏洞,此外,也要设置相应的养老保险监管部门,对改革后的局面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4.结语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一方面减轻了财政压力,使得养老保险更加社会化,另一方面,还缩短了社会养老金的差距,确保了社会公平。但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做事,在注意细节的基础上,把控好大体方向,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以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成功。

参考文献

[1]翟年祥,刘丹霞,黄芮.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15,03:36-39+58.

[2]熊丹.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5,19:36-38.

[3]沈毅.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现实困境与破解之道[J].理论导刊,2015,11:15-20.

[4]黄绪全.关于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16,05:9-12.

猜你喜欢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浅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意义
初探实现公平分配目标进一步深化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改革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的探讨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缴纳两份社保可同时享受两份养老金吗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